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五十)

即使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日軍也沒有放棄抵抗。1942年11月2日,日本海軍少將大森千太郎率領2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在6艘驅逐艦的護航下離開拉包爾,試圖襲擊美軍登陸部隊,於是在奧古斯塔皇后灣爆發了一場夜戰。當時,日軍抵達戰場時為時已晚,因為美軍少將艾倫·斯坦頓·梅里爾率領4艘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保護登陸部隊,美軍部隊和武器裝備已經安全登陸。

美軍雷達探測到日軍後,開始發動攻擊,日軍“川內”號巡洋艦和一艘驅逐艦被擊沉,“羽黑”號巡洋艦受創。美軍“丹佛”號巡洋艦被日軍炮彈擊中,但炮彈沒有爆炸,“富特”號驅逐艦被己方一艘艦船撞上,但沒怎麼受傷。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五十)

1943年11月5日,美軍首次對拉包爾發起大規模襲擊。日軍預料到美軍的行動,因此早已在此集結了大量的海軍兵力。弗雷德裡克·謝爾曼海軍少將指揮“薩拉託加”號航母和被英國人稱為輕型艦隊航母的“普林斯頓”號,起飛97架飛機對日軍發起突襲,重創日軍“阿賀野”號、“愛宕”號、“摩耶”號、“最上”號、“能代”號和“高雄”號6艘巡洋艦,而美軍僅僅損失了10架飛機。

6天后,也就是11月11日,阿爾弗雷德·蒙哥馬利海軍少將指揮185架飛機從“埃塞克斯”號、“邦克山”號和“獨立”號航母上起飛,轟炸在上次戰鬥中負傷的日軍“阿賀野”號巡洋艦,並擊沉了一艘驅逐艦。拉包爾基地的日軍沒來得及反擊,就被美軍打垮。接下來,美軍在布干維爾島的登陸行動也很順利。截至此時,雖然美軍還沒有佔領拉包爾基地,但其作為軍事基地的功能已經基本喪失。

這時,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促進了海軍力量的不斷壯大,這正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山本五十六最為擔心的事情。美國不僅有著空前強大的能力生產大批的航空母艦,而且還能生產在航母上作戰的各型飛機。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五十)

在軍艦和飛機上,訓練有素的飛行員同樣不可或缺,這對於美國海軍來說也不是問題,他們不僅培養出足夠本國海軍使用的飛行員,還為英國皇家海軍培訓了一批飛行員。相比之下,日軍的各種損失無法在短時間內彌補,而美軍則可以,隨著雙方力量對比的改變,美軍飛行員越來越有經驗,損失也越來越小,日軍損失卻日益慘重。

“埃塞克斯”級航母屬於新型航母,1941年4月28日開始建造,1942年12月31號下水,排水量27200噸,它是戰前航母——“大黃蜂”號的改進型。與戰前航母相比,該級航母的飛機搭載量增加了10%,自我防護措施更加完善,飛行燃料攜帶量增加1/3。事實上,隨著戰爭全面爆發,先前簽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隨即就被各個強國棄之腦後。

美軍新設計的航母可以搭載91架飛機,所建造的航母數量不少於24艘,有些航母沿用了美軍在戰爭中損失的航母的名字,例如“大黃蜂”號和“黃蜂”號。“埃塞克斯”號航母下水不到一年,又有6艘同級航母建成下水。

“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特徵是擁有更加大型的防空武器系統,但改變之處遠遠不止這些,由於重新進行了機器佈局,即使被一枚魚雷擊中,損失也能夠控制,且更容易存活下來。從島形上層建築的外形上看,很容易辨認出“埃塞克斯”級。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五十)

雖然它們不像英國快速裝甲航母那樣擁有堅固的裝甲保護,但經過幾年戰爭下來,雖有幾艘曾經遭到重創,但沒有一艘徹底損毀。這一點在戰爭後期表現更為突出。倘若戰爭繼續,“埃塞克斯”級仍會繼續戰鬥。相比之下,“埃塞克斯”級航母要比英國的裝甲航母更容易修復,當然,它們也更容易受傷。

奪取所羅門群島後,美軍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吉爾伯特島,該島位於所羅門群島東北1000英里,同樣處在美國到澳大利亞的航道上。美軍直到1943年年底才開始行動,在此之前,他們集中力量建造新航母,訓練飛行員、操作員和維修人員。日本人同樣也沒有閒著,因為只有3艘航母能夠下水,他們未能及時將注意力放到訓練人員和重建第一航空艦隊上。

為了備戰吉爾伯特島,美軍不僅擁有兩種級別的新型航母,還擁有護航航母。由於這種護航航母的建造週期短,加之造價低廉,英國人私底下稱之為“伍爾沃斯航母”,而美國人則稱它為“吉普航母”。有些人甚至根據相同首字母縮寫中的詞彙,戲謔地將美國海軍發佈的護航航母代號CVE解釋為“易燃的、易受攻擊的消耗品”。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五十)

這些航母在建造過程中潦草馬虎,計劃在戰後改為商船,因為裝甲太薄,容易在戰鬥中受傷。這些護航航母曾被英國官方稱為“輔助型航空母艦”,1943年年底,隨著大西洋戰爭逐步取得勝利,那些在護航作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護航航母,如今承擔起了其他任務,例如運載飛機,提供更多的飛行甲板和維修支援,這是因為它們的低航速不適於執行大規模艦隊作戰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