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內文,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三)

派出一支驅逐艦編隊前往地中海海域作戰。在戰爭期間,皇家澳大利亞海軍和 新西蘭海軍作戰非常英勇,與英國皇家海軍相比毫不遜色。戰後,這些自治領的 海軍力量再次進行了削減。在此期間,英國皇家海軍內部也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爭 論,焦點在於只能夠在一個半球海域作戰的英國皇家海軍,是否有必要繼續保持 其在東西半球同時遂行作戰任務的職責。 但問題在於,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人們發現英國皇家海軍已經今非昔比, 按照英國第一海務大臣兼艦隊司令的傑克·費希爾爵士的原話就是:“虛弱不 堪,百無一用。”這種情況在太平洋海域的作戰行動中尤其突出。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內文,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三)

1914年,在蘇伊士運河以東,英國皇家海軍有著3支艦艇編隊,它們分別是 駐紮在香港的中國分艦隊,下屬1艘早期“無畏”級戰列艦“勝利”號、裝甲巡 洋艦“漢普郡”號和“彌諾陶洛斯”號、輕巡洋艦“紐卡斯爾”號和“亞茅斯” 號。戰爭開始時,“勝利”號還在造船廠,但很快便交付海軍使用。當時,為 瞭解決艦員短缺的問題,4艘“揚子江”級炮艇迅速退役,艇員們被轉移到“勝利”號上服役。

英國人起初打算徵召中國鍋爐工人到艦上服役,但應者寥寥,最 後不得不從“康沃爾公爵輕型步兵團”徵召了106名士兵和2名軍官。 在新加坡,駐紮著英國海軍東印度分艦隊,下屬“勝利”號的姊妹艦“快 捷”號無畏艦以及2艘輕巡洋艦。法國人也在這裡部署了2艘裝甲巡洋艦,但接 受英國海軍指揮官的指揮。後來的俄國人也向這裡貢獻出了2艘老舊的輕型巡 洋艦。 在3支艦隊之中,最強大的當屬澳大利亞分艦隊,這支駐紮在悉尼的艦隊由 “不倦”級戰列巡洋艦“澳大利亞”號以及2艘老式輕巡洋艦“悉尼”號和“墨 爾本”號組成。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內文,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三)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輕巡洋艦在噸位上接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驅逐艦,但當時的驅逐艦體型比較小,排水量通常在1000噸以下。只有那些 配備了裝甲防護設備的裝甲巡洋艦,才能在體型上與它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的後繼者相提並論。 太平洋地區雖然並非戰爭的中心地帶,但德國人認識到,破壞對手的海上 交通線非常關鍵,尤其對於阻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兵團前往歐洲大陸和中東地區 參戰,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意義。英國皇家海軍雖然直到戰爭後期仍不贊同護航 運輸隊的做法,但他們對於在太平洋和印度洋航行的運兵船還是提供了必要的 護航保障。

即便如此,在這些護航運兵船之中,仍有39艘被德國商船襲擊艦“埃 姆登”號和“卡爾斯魯厄”號所擊沉,總噸位達到176000噸。為了迷惑敵人, “埃姆登”號曾經故意偽裝成一艘英國輕巡洋艦,擁有4根菸囪。一旦攻擊行動 得逞,“埃姆登”號往往表現出比較高貴的人道主義姿態,允許被襲船隻上的士 兵們棄船逃生,使他們避免了和船隻一起葬身海底的厄運,因此贏得了一定的 聲譽。 儘管如此,在1914年11月9日,“埃姆登”號的好運氣還是走到了盡頭,駐 守科科思島電報站的人員認出了這艘軍艦,緊接著,它的信號被護送澳大利亞運 兵船前往紅海的英軍輕巡洋艦“悉尼”號捕捉到。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內文,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三)

與“埃姆登”號相比,“悉尼”號的速度更快、噸位更大且火力更猛。當時,“悉尼”號立即離開運兵船 隊,徑直前往相關海域截擊“埃姆登”號。經過兩個半小時的激烈炮戰,“埃姆登”號中彈發生燃燒,最後觸礁沉沒。 1914年11月4日,“卡爾斯魯厄”號在加勒比海海域因發生內部爆炸而沉 沒。倘若不是由於這種意外爆炸,它也註定成為英國皇家海軍戰艦的美味佳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