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四十九)

1942年夏秋兩季,美軍在太平洋上並沒有發起大規模的攻勢。隨著天氣逐漸變冷,在所羅門群島海域的美軍部隊開始發動進攻。

6月30日,美軍首次登陸倫多瓦島,這是日軍在新幾內亞島上的重要空軍基地。此次行動之所以人所盡知,是因為首次運用了先進的登陸艦艇。其中,新型的坦克登陸艦和坦克登陸艇,分別可以搭載20輛坦克和3輛坦克,步兵登陸艇可以一次性輸送400名士兵上岸。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四十九)

為保護部隊免遭日軍突襲,美軍動用了2艘航母、3艘護航航母、5艘戰列艦和幾艘巡洋艦、驅逐艦。令人意外的是,美軍登陸部隊沒有遭到日本海軍的襲擊,補給部隊卻在海上與日軍遭遇了幾仗。美軍艦隊裝備有雷達設備,日軍雖然沒有雷達,但他們的雷達探測儀卻可以探測到美軍艦船的位置。有時候,沒等美軍探測到日軍的具體位置,日軍就已知曉美艦的位置。

日軍在新喬治亞的機場主要設在蒙達。6月底,盟軍在海軍少將里奇蒙德·凱利·特納的率領下抵達瓜達爾卡納爾島,下一步準備前往新喬治亞並佔領蒙達機場。此次登陸遭到日軍的頑強抵抗,30000美軍用了兩個月才將不到自身數量1/4日本守備部隊擊退,直到8月5日才佔領蒙達機場。

期間,由於日軍試圖加強島上守備力量抵禦美軍進攻,又引發了幾場夜戰。其中最著名的夜戰發生在7月5日夜到次日黎明,美國海軍少將安斯沃斯的艦隊——3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與日本海軍少將秋山的10艘驅逐艦遭遇,在接下來的庫拉灣夜戰中,日軍2艘驅逐艦被擊沉,而美軍“海倫娜”號巡洋艦被日軍驅逐艦射出的一枚魚雷擊中後沉沒。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四十九)

還有一場夜戰發生在7月11日晚到次日黎明,伊崎少將帶領“神通”號巡洋艦和9艘驅逐艦,準備加強島上的防備力量,其中4艘驅逐艦運送增援部隊駛往維拉港方向,途中遭遇安斯沃斯海軍少將的艦隊,於是爆發了科隆班加拉島夜戰。安斯沃斯少將麾下有3艘巡洋艦,分別是“檀香山”號、“聖路易斯”號和新西蘭皇家海軍“利安德”號巡洋艦以及10艘驅逐艦。在激戰中,盟軍3艘巡洋艦均被日軍魚雷擊中,但沒有一艘失去戰鬥能力,僅僅損失了一艘驅逐艦。相比之下,日軍僅有的一艘巡洋艦卻在密集的炮火攻擊下爆炸。

不過,所羅門群島海戰截至目前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美軍指揮層決定,暫時放棄逐島爭奪的“蛙跳”作戰,而是選擇繞過日軍重兵防守的島嶼,使之孤立無援,以最快速度向前推進。8月15日就在美軍登陸阿留申群島的吉斯卡島這一天,第3兩棲軍團在海軍少將威爾金森的指揮下繞過防守堅固的科隆班加拉島,在所羅門群島的維拉拉維拉島登陸。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四十九)

阿留申群島瀕臨北美大陸孤島阿拉斯加,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美軍在完成了阿留申群島作戰後,準備越過俾斯麥群島,佔領日軍在拉包爾的重要軍事基地。9月3日,在海軍少將巴比的艦隊掩護下,麥克阿瑟將軍率領麾下的第7兩棲軍團在新幾內亞島的萊城和薩拉馬瓦登陸,開闢了一個新的戰場。

然而,海軍少將威爾金森率領第3兩棲軍隊掩護海軍陸戰隊第3師在登陸奧古斯塔皇后灣時卻遇到重重阻力,這裡位於所羅門群島的最西邊,瀕臨新不列顛島的拉包爾,在布干維爾島的南海岸。日軍在此部署了60000人的守備部隊,雙方打了整整4個月,仍然未分勝負,因為在茂密的熱帶叢林裡到處都是日軍散兵。事實上,直到戰爭結束,美軍仍然未能肅清島上日軍的零星抵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