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佩中間孔小是什麼年代?

手機用戶13599858466


玉勒子。勒子,又稱“蠟子”,“官名”為“勒”字底下加個“玉”字旁,即“勒玉”,有圓柱形、扁圓柱形、束腰形、橄欖形等等,是掛於胸前或腰間的玉飾,可單獨掛,也可與其他玉飾組合掛。從古至今,佩戴玉勒子,已經深入人心,美不勝收。

因勒子屬佩飾件,適合佩戴,一般選材較好,型制豐富、雕琢紋飾精美、具較高的工藝藝術價值,又可把玩,廣受古玩界人士的追捧。

可遇而不可求的玉勒子,也符合現代人審美的需求,氣質美女戴起來,更顯氣質和內涵。

古裝美女胸前佩戴的勒子,誰與爭鋒!

玉勒子的歷史文化。談到玉器中的“勒子”,就不得不提其器型演變之前身玉琮,作為中國古代最早出現的玉器之一,它與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稱為“六器”,歷史悠久的程度可見《周禮》中“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的記載。

1990年春季,美國紐約蘇富比拍賣公司曾推出過一件良渚文化玉琮,起拍價6萬美元,最後以23.5萬美元拍賣成交,當時也創下玉琮在國際藝術市場上拍賣最高價紀錄。

但從考古發現來看,方勒子與琮常是同地出土,故它們之間不存在相仿的問題。用作禮器的,形體須大方顯威嚴,稱琮;用作佩飾的,形體要小才方便,稱勒子。

春秋玉勒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西周結束,東周開始,東周包括春秋戰國兩個時代,春秋是東周的前半期,歷時294年。

春秋早期玉勒在器型、圖案和做工上仍保留著西周玉器的遺風,但變一面坡陰線為隱起面處理,細部施以較細的變形渦紋,直至春秋中、晚期才有明顯的時代風格。

獸紋玉扁勒

青色玉質,有少量硃砂附著。表面以陰刻法雕琢雙線V形紋和虺龍紋,在繁密的佈局裡,有兩個完整的龍紋形狀,其中一個龍紋鼻吻上翹,另一個龍紋的鼻吻朝向右,二者皆具圓眼、翹鼻和吐舌的特徵。

青黃色玉質,表面有附著物。器物兩端分別雕刻出一個獸面紋,以雲紋為鼻吻,細扭絲紋為鼻樑和雙眉。兩獸之間鋪滿方線纏繞的雙線紋,為春秋早期風格。

春秋時期玉勒盛行細小的虺龍紋飾,形態抽象、佈局繁密,也是春秋時期玉器的顯著特點。

春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提升,以系璧、玉衍、玉勒、龍形配及玉觿為主要構件的組佩飾逐漸發展成熟,按照“中軸平衡,左右對稱”的原則系綁組佩飾。

春秋時期,隨著組佩飾的發展成熟,玉勒也被運用其中,玉勒的形狀有人物造型、蟬形、動物造型及圓形等等,造型豐富,變化多端

公元前475年(即周元王元年)到公元前221年,為戰國時期,戰國是東周的後半期,歷時254年。

戰國是中國玉器發展的關鍵時期,其上承春秋制玉之傳統,下啟兩漢玉器的輝煌。無論在造型,工藝技法等方面,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戰國時期玉勒在紋飾上有很多種類,雲谷相雜紋、谷紋、丁字雲紋、如意雲紋等等,戰國早期沿用春秋晚期浮雕雲谷相雜紋

戰國中期紋飾逐漸開始使用規律分佈的谷紋作為獨立紋飾,玉龍也已發展為蛇身狀態,為了配合玉料形狀。

漢代玉勒

公元前202年-220年,漢高帝劉邦建立西漢,建都長安;西漢開始,漢朝分為西漢東漢兩個時期,西漢歷時211年。

漢代是中國玉器發展史上的輝煌時代,器形品類上,組配飾、劍配飾、玉帶鉤及喪葬玉以達到成熟階段,使漢代玉器更加多彩多姿。

西漢早期延續戰國晚期風格,將谷紋、乳丁紋、雲紋等規律紋飾與平面立體化的動物紋用於同一器面裝飾;

宋代玉勒

宋代是承上啟下的朝代,分南宋和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建國共319年。

宋代外來文化融入中原文化,佛教藝術和花卉等題材開始出現於玉器中,呈現出中外融合的繁榮場景。宋代風靡金石學,仿古之風盛行,以戰漢為模仿對象的仿古玉器開始大量出現。

明代玉勒

明代是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起來的中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帝,享年二百七十六年。

清代玉勒

清朝(後金)1616-1912,又稱大清帝國,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朝。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從此結束了滿洲部族統治以及中國兩千多年以來的帝制。歷史也進入了新的時期。

明清時期,在文人品位和庶民文化的影響下,吉祥玉、子岡牌、香盒、鼻菸壺等小型的配飾器及把玩件開始盛行。

因此玉勒的題材也隨之改變,配合新的鏤空和染色技法的應用,表現出了迥然不同的新風貌。

玉勒

白玉,一端有淺褐色斑紋。圓管狀,上下有對穿大孔以佩掛,器表琢乳丁紋。

清代

白玉,屬裝飾品類。扁圓柱形,上下有一通心穿孔。兩端琢繩紋,周身琢雲紋。雕琢工整。

玉勒子的寓意。曾有人這麼描述過玉勒子,頗具趣味:玉勒子諧音“遇樂子”,人生在世,除了事業努力外,閒暇之餘也要謀求精神上的慰給,人人各投其所愛,“遇樂子”就成了引喻的吉祥配飾。


Z三石L


首先要說明你說的孔“小”是多大的小?一般來說,內孔直徑大於外圈玉石直徑的造型,我們稱之為“環”。內孔直徑小於外圈直徑的為“壁”內。有鏤空造型等圖案的一般統為“佩”。其他帶孔的常見玉型還有,扳指、玉琮等。

高古玉現今存世的不在少數,早到良渚,商周後到明清,民國。皆有你說的此類玉器形狀,玉佩、玉壁、玉環以及人們常說的平安扣皆是圓型帶孔器型。

各個年代都有孔小的玉佩。孔是掛件必備的,方便糸掛佩帶。無孔的玉件多是文房用品或擺件。從打孔用的技術可做為斷代依據,和孔大孔小關糸不大。單面鑽孔,又被"稱馬蹄孔”,從一邊打,孔呈現一頭大一頭小。兩面鑽孔,從一邊打孔,打到中間停下,再從另一邊打,孔洞呈階梯狀,兩邊大,中間小。管鑽孔,從上到下均勻的鑽孔,孔內呈螺旋紋狀。通天孔(中古玉多於用動物從背打到胸)。牛鼻孔(兩端傾斜打到底部打通)。

一般來講這種孔小的玉器品種,真品是商周時期的風格;其真品收藏價值是十分高的;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啊!



浩浩


題主讓猜迷就猜猜😃

您說的應該是玉管玉勒之類的器物

這種二頭孔大中間孔小漢一一文化時間都有(孔道打法不一樣)有是平滑的、有螺旋紋的、有的臺階狀。。。。。。

但現在做假的人也知道

所以看一件玉的年代要從多個方面看。。。。。。











賞玉軒收藏鑑賞


那應該是叫喇叭孔,就是外面的孔要比裡面的粗一些。這和古代玉器加工工藝有關係,古代是用棒狀工具蘸解玉砂鑽孔,鑽的過程比較長,棒狀就越來越細,所以裡面的孔就細。只要不是仿的,年代一般比較早,比如上古時代並且鑽孔古代是對鑽,孔兩面的位置會有不同程度。僅僅從粗細,很難判斷年代。




張豈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5736f4fe847d7c849d2ba0e89dfed357\

人玩古古玩人


沒有看到實物,所以不好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孔小關鍵是看他是在壁還是在器物上,因為自從漢代鐵器出現了以後,雕琢的技術突飛猛進,有了很大的提高,才有了漢代的油毛細雕,打孔也是基於鐵器的出現的製造工藝增加,才會有這麼精湛的藝術品流傳下來,而鐵器的打孔技術,也比原來用砣具,直接用木管砣沙打孔,要更加精細。


老沈說玉


古玉鑑別年代,不能光憑藉一個小孔鑑別年代,要從玉的工藝,花紋,形狀,代表性等等來進行分析才能鑑定具體大概年代!



石珍緣


判斷一件古玉要從紋、形、沁、皮殼、料等各個方面去綜合判斷的。


古董鑑定與收藏


如果論玉器的外觀造型,應該唐朝是最好的。因為唐朝是中國古代最為繁榮的一個時期,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的。當時的唐朝比今天的美國都霸氣。所以唐朝玉器作品顯得蓬勃大氣。

如果論玉器的質量,應該是宋朝。


溫婉而浮生


應該是宋代以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