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五十八)

英國太平洋艦隊原計劃1945年1月進入澳大利亞海域,但實際情況並沒有這麼樂觀。起初,大家滿心歡喜地等待主力艦隊的到來,但到了月底後逐漸灰心喪氣起來。這是因為,英軍指揮層決定在前往悉尼的途中,“卓越”號航母將對巨港發起進攻,因為那裡是蘇門答臘島東部大型煉油廠所在地。事實上,這是英國海軍部經過深思熟慮後所做的決定,當時有很多高級官員認為,此時無論是海軍航空兵的經驗還是裝備,都不能勝任這一任務。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五十八)

轟炸巨港並非易事。英軍飛機必須在敵方領空上方飛行150英里才能到達,途中需要經過大片山脈和熱帶叢林,飛機一旦遇險,機組人員就很難跳傘,更不要說迫降了。同時,這一區域還部署了大量的日軍戰鬥機,有著許多飛行訓練基地,日軍航母上退下來的飛行員在這裡負責訓練飛行學員。另一方面,巨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那裡有著布拉朱和雙溪格朗兩大煉油廠。此前,在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的屢次攻擊之下,確保石油補給就成為日軍當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這樣一來,襲擊巨港更具誘惑力。

1944年11月,英國皇家海軍在錫蘭集結起了4艘裝甲航母組成的大型編隊,由海軍少將菲利普·維安伯爵指揮。這些航母分別是“卓越”號、“勝利”號、“不倦”號和旗艦“無畏”號。這一時期,艦載機都有了大幅改進,“梭魚”魚雷轟炸機由於表現不佳,被更具威力的“復仇”魚雷轟炸機代替,“潑婦”是艦隊主力戰鬥機,“海盜”魚雷轟炸機仍舊在列。新加入了“螢火蟲”戰鬥轟炸機,這是費爾雷公司的最新產品,替換了在地中海戰場上威力很大、速度很快的“管鼻鸌”式戰鬥機。

1944年12月,英軍艦隊曾經突襲蘇門答臘島,但因為天氣惡劣,致使航空作戰和無線電通信都遭遇諸多問題。有鑑於此,在襲擊巨港之前,英國皇家海軍決定進行一次模擬演習。就在演習開始之前,1945年1月4日,英軍飛機從“卓越”號、“勝利”號、“不倦”號和“無畏”號航母上起飛,前往襲擊蘇門答臘島東北部的煉油廠,此舉旨在對日軍的石油補給線造成壓力。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五十八)

1月13日,英國航母穿過印度洋抵達錫蘭東部,開始進行為期1天的襲擊巨港的實戰演習。英國皇家海軍艦載機從航母上起飛,對科倫坡和亭可馬裡進行多輪轟炸演練。與此同時,作為演習的對抗一方,駐錫蘭的英國皇家空軍則奉命起飛進行攔截,“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每架飛機都至少進行了三輪攻擊,有的甚至達到四輪,空中劇烈混戰,居然沒有發生飛機相撞事故,實在堪稱奇蹟。不幸的是,在高強度的密集轟炸訓練中,飛行員們越來越疲憊,這給接下來的艦載機著艦造成了極大隱患。

15時30分,4艘航母掉頭前往中國灣海域。16時30分,“海盜”戰鬥機飛行員諾曼·漢森準備駕機在“卓越”號上降落。然而,就在等待降落時,他驚恐地發現平素降落都很穩當的格拉漢姆中尉這次有點慌亂,飛機沒有鉤住攔阻索,撞到防撞隔離墩上,副油罐脫落向前滑出,結果被螺旋槳一劈兩半。緊接著就著火燃燒,火借風勢,燒過飛行甲板直到船尾。

好在格拉漢姆沒有受傷,他從駕駛艙爬了出來,站在機翼上,似乎想要往前跳,但很快改變主意,往機尾跑去,沒想到卻四腳朝天跌到燃燒著的汽油上。火勢更猛了,他爬起來,跌跌撞撞向船尾跑去,被甲板工作人員看到後,趕緊用毛毯裹住送往急救點。航母進入避風港時他還活著,但燒傷很嚴重。然而,就在醫護人員把他送到醫療船上時,已經死亡了。

可想而知,這一幕對於還未降落的飛行員們的打擊會有多大。當時,至少還有9人沒有著艦,他們必須等大火撲滅後才能降落。此時,飛機燃料即將耗盡,漢森請示航母上的艦載機引導員,希望剩餘飛機能夠降落在中國灣航空站,在那裡補充燃料,等候下一步指示。最終,他們的請求被批准,但麻煩卻沒有結束。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五十八)

降落後,他們意外發現岸上的儲油罐裡進了大量雨水,不得不用麂皮管加油,這是一個令人煎熬的過程。當他們躺在飛機旁的草坪上抽菸時,傳令兵趕到,讓他們迅速返回“卓越”號。漢森送走了已經加滿燃油的飛機,最後輪到了自己和另外一名飛行員——羅傑斯海軍少尉。羅傑斯領先漢森一刻鐘起飛,最後才是漢森自己。在靠近航母時,他看到左舷船尾處濺起了很高的浪花,但他並沒有多想,以為是“復仇者”魚雷轟炸機特意丟下的深水炸彈。最後,他成功降落,從飛機上走下來,飛行引導員在艦橋上示意他過來。

“漢森,還有幾架飛機?”

“沒了,先生,我是最後一架。”

“羅傑斯呢?”

“剛走了——哦,比我早走10分鐘或15分鐘吧,先生。”

“那就是他了。”

“怎麼了,先生?”

“他完了,降落時掉海里了。”

原來,剛才漢森看到的飛濺的海水就是羅傑斯的飛機墜落時激起的,由於缺乏訓練,英國皇家海軍太平洋艦隊一小時內損失了2名駕駛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