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三十三)

日本海軍決策層內部,除了在戰略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在拉包爾和達爾文過度浪費有限資源之外,在日本海軍高強度作戰問題上,也產生了諸多對立的觀點。在爪哇突擊作戰期間,“加賀”號航空母艦發生觸礁,不得不返回日本進行維修。截至此時,日本同樣開始面臨從其本土到前線的漫長戰線的困擾,這對於任何海軍而言都是一個無法迴避的沉重負擔。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三十三)

當時,從新加坡到日本本土的距離,相當於從南安普頓到紐約那麼遙遠,這樣一來,一些戰艦在輪換作戰問題上疲憊不堪,無法滿足作戰需要,也無法保持戰鬥力。在奪取了荷屬東印度群島上的油田設施後,日本人接下來的目標就是緬甸,這裡是其前往印度的必經之路。

相比之下,緬甸距離英國皇家海軍東方艦隊駐地很近,摧毀該艦隊就成為日本人進攻緬甸的首要選擇。1942年3月26日,日軍艦隊殺氣騰騰地進入印度洋,山本五十六派出5艘航空母艦——“赤城”號、“翔鶴”號、“瑞鶴”號、“飛龍”號和“蒼龍”號,前去攻擊在錫蘭的英國皇家海軍基地,這裡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南端。

英國皇家海軍東方艦隊此時仍然在海軍中將詹姆斯·薩默維爾爵士的指揮下,擁有3艘航空母艦——“可畏”號、“不屈”號和“競技神”號。其中,前2艘屬於比較新型的裝甲航空母艦,後者則相對老式,噸位小,航速低,甚至不能跟上艦隊中大多數艦船的步伐。“競技神”號上僅僅搭載了12架“劍魚”戰機,這使得它充其量只能當做一艘護航航空母艦使用,如果用來執行大西洋海域護航作戰任務較為適宜。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三十三)

當時,薩默維爾已經集結起來一支比較強大的艦隊,兵力構成也較為合理,旗下甚至還有“厭戰”號、“決心”號、“復仇”號、“拉米利斯”號和“君權”號等戰列艦,不過,它們都屬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老式戰艦。4月4日,皇家空軍的一架“卡塔麗娜”偵察飛機發現了來勢洶洶的日軍艦隊,在其被日軍“零”式飛機擊落之前,想方設法向指揮部及時地發回了警報。

第二天,上午8時許,淵田美津雄率領著一支規模龐大的艦載機編隊,對錫蘭最大的港口城市科倫坡進行猛烈的空襲,希望能夠再次創造他在偷襲珍珠港戰役中的輝煌戰績。然而,此時的英國東方艦隊已經傾巢出動到了海上,港口內除了忙忙碌碌、進進出出的商船和貨船之外,沒有什麼軍艦。看到日機來臨,英國皇家空軍緊急下令其為數不多的幾架飛機升空攔截。

但是,霍克公司生產的“颶風”戰鬥機行動笨拙,根本就不是靈活機動的“零”式戰鬥機的對手,因此很快就被對方全部擊落了。日軍轟炸機對科倫坡的港口設施造成嚴重的破壞,在被擊中的船隻中,甚至有1艘武裝商船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不過,英軍部署在科倫坡港口的猛烈的防空炮火也取得了巨大的戰績,使得日本人遭受了自開戰以來第一次慘重損失。

血與火:太平洋海戰史,一場改變戰爭形態的激烈較量(三十三)

得知日軍艦隊來襲的警報,但又苦於不知道對方將在什麼時間和什麼地方發起攻擊,英國人決定將其所有的艦船疏散到海上,從而確保艦隊的安全。於是,皇家海軍東方艦隊的大部分艦船離開科倫坡和亭可馬里港,被迅速轉移到了海上,其中,最大的兩艘航空母艦前往阿杜環礁,在那裡,英國人匆忙建立了一處秘密的燃料補給站。

完成空襲任務返回後,淵田向南雲中將提出建議,應當派出偵察機在海上搜索英軍艦隊的下落。這一次,他的建議竟然意外地被充分採納了。接下來,淵田仍然待在自己的戰艦上,集結起了一支數量眾多的艦載機部隊,以便隨時發起攻擊。中午時分,從“蒼龍”號上起飛的一支由50多架飛機組成的編隊,發現了沒有任何空中掩護的英軍“康沃爾”號和“多塞特郡”號重巡洋艦,在短短20分鐘之內便將它們擊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