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老北京的吃食,大傢伙能嘮嘮叨叨數出一大片。但是最著名的無非是什麼滷煮火燒啊,爆肚啊,炒肝啊,炸灌腸啊,羊雜湯啊,芫爆散丹啊這些個吃食。然而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小吃中,以下水為原料的佔了一大多半!
下水就是豬牛羊的那些個內臟。在過去吃肉是件奢侈的事,但老百姓又想打打牙祭,所以這些便宜的食材,就變著方的給做出了花樣。
★ 蘇造肉 ★
蘇造肉是老北京特製菜餚,所謂“蘇造”並非仿照蘇州口味烹造。原來是由清宮傳出的做法,著重於文火煨燜,“蘇造”包含“酥造”的含義。
做蘇造肉的主要材料除豬肉外,內臟包括心肝肚肺以及大腸等,關鍵在於使用“老湯”和“蘇造湯”。用老湯煮肉是做“蘇造肉”的第一道工序,老湯開鍋後肉色變紅,不過十幾分鍾就起鍋。只有肺頭最後出鍋。其次是將以上已煮到八分熟的材料,移到蘇造湯中煨 。
“蘇造肉”是第二道工序,也是成品工序。調湯時也是用一定比例的水和醬油、鹽,開鍋後,把需用的中藥品種碾成粉末,用布袋縫製裝好放入湯中同煮,湯中發出藥料及調料的香味時,即成蘇造湯。蘇造湯鍋內放一個竹箅子然後在上面上平放一些豬骨頭。倒上湯,分類把肉和內臟有次序地排列在肉骨頭上。使材料不粘鍋底,避免燒焦。只有肉改切長條。湯燒開後,改用文火煨。鍋中的湯只好把材料浸到一半,起著氣泡,這樣煨到兩三個小時,才算製成。
蘇造湯中的中藥配方,大致丁香、肉桂、砂仁、甘草、豆蔻、廣皮之類。而且它的配方還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如肉桂、桂皮等燥熱之劑冬季用量多,夏季減少而已。
★ 滷煮火燒 ★
相傳這滷煮火燒是當年宮中的“蘇造肉”流傳至民間而形成的。那時候乾隆愛吃厚重口味的食物,蘇州廚師張東官用五花肉製作的這道吃食非常受乾隆的喜愛,因此得名“蘇造肉”。然而五花肉價格高昂,普通老百姓吃不起,就改用下水來製作,加上神秘的改良,就成了現如今的滷煮火燒。
北京人都有個滷煮情懷,隔三差五的得來一頓。其實這滷煮火燒就是豬下水在大鍋裡一起燉,加上切井字的火燒、和切三角的炸豆腐一起燉,火燒透而不粘,肥腸香而不膩。澆上蒜汁,一碗又有肉又有主食,就齊活了!
★ 砂鍋燉吊子★
燉吊子是傳統的滿漢小吃。以大腸為主,加豬心、豬肚、豬肺等,獨不加豬肝。擱砂鍋裡慢慢燉熟。
其實這燉吊子和滷煮火燒有點相似,可說北京人得多愛吃下水吧,一個差不多的做法,都得來兩道菜。
只不過這燉吊子啊,沒有火燒,也沒有豆泡,基本上都是小砂鍋慢慢燉的,用料上也不大相同,當然這裡頭的秘方咱就不得而知了。因而燉吊子和滷煮在口感上還是稍有區別的。
★ 爆肚 ★
爆肚是北京清真館子中的翹楚,物盡其才在爆肚這道美食上可謂是體現的淋漓盡致。爆肚是把鮮牛肚或鮮羊肚洗淨整理後,切成條狀爆熟,再加一些調料拌食而成。我們現在一般吃的是水爆,就是用開水一焯就得。
正經精細的分爆肚的種類,應該有十三樣,叫做“羊九牛四”,合稱叫做爆肚十三絕!
羊九牛四
羊肚
羊散丹、羊肚領、陽面肚板、陰面肚板、蘑菇兒、蘑菇兒尖、食信兒、葫蘆兒、大草牙
牛肚
肚仁、厚頭、百葉、百葉尖
然而現在能做到這麼精細的館子已經很少了,您要是真講究的食客,可以去找找正經的爆肚館子一探究竟。
★ 芫爆散丹★
這個芫爆散丹,其實我們也可以理解為爆肚的一種,只不過咱這個是油爆,比一般的水爆要講究一些。
就是用羊散丹加上香菜(芫荽)熱油爆炒而成。清香柔軟,鹹鮮微辣,口感爽脆。
★ 炒肝★
炒肝兒是咱北京人喜聞樂見的早點,從宋朝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用的也是豬下水,肺頭、肝兒和大腸為原料。鮮魚口的“會仙居”首創不勾芡炒肝而名揚京城,有歇後語稱“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
這炒肝兒雖說叫炒肝,但其實是以大腸為主,輔以肝和肺。焯水放口蘑湯、豬骨湯等煮,開鍋以醬油調色,最後勾芡撒上生蒜,這口兒地道的北京早點就算成了。
吃的時候您得配上包子,再沿著碗邊兒吸溜著吃,千萬不能攪和洩了,那就不好吃了。您要說大早上就吃這麼葷啊,那還真沒轍。北京人子一輩父一輩的就這麼吃的,習慣了,就好這口兒!
★ 羊雜湯★
羊雜湯是清真館子裡回民朋友特別喜歡的一道湯,後來很多的老北京的漢族人也喜歡吃羊雜。羊雜也就是羊的下水,養肝羊肚羊腸等等。
老北京人吃羊雜講究湯底得白,這奶白的湯底就得靠羊腸了。得大火把羊腸中的脂肪煮到融進湯裡,才能出這種奶白色的湯底。香菜不能少,還得多來胡椒麵。
大冬天的來一碗熱乎的羊雜湯,再配上一個酥脆的燒餅,那可是太美了!整個人都溫暖起來了!
★ 九轉大腸★
九轉大腸紅潤透亮、肥而不膩。肥腸用套洗的方法裡外洗淨,把腸子大口套進小口成筒狀,放入蔥姜上火煮兩至三小時,待肥腸成自然彎曲狀後取出,晾涼改刀成扳指狀待用。
炒鍋上火炒糖色,放入清水,下入肥腸,加入調味料:鹽、味精、醋、胡椒、白糖、料酒,改小火收汁,待湯汁收濃、色澤呈深紅色後淋上香油收勺盛盤,撒上香菜末即成。此菜呈棗紅色,光亮美觀,甜、鹹、酸、辣四味齊頭並進。
★ 爆炒腰花★
北京的傳統特色名菜,其特點是鮮嫩,味道醇厚,滑潤不膩。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爆炒腰花製作的難度為臊味是否去除乾淨,口感是否鮮嫩帶脆。配菜和佐料因地而異,口味也隨之有偏甜、酸、鹹、辣之分。
★ 焦溜肥腸★
焦溜肥腸,是老北京特色菜之一,焦溜是京菜的一種技法,先將切好的小的生料用調味品拌醃,再用水粉糊掛糊或乾麵粉滾拌,放入油鍋內炸。需用大油鍋,油量要多,旺火熱油,炸到深黃色發硬時取出。焦溜肥腸濃郁鮮美、色澤豔麗,口感豐富,肥腸焦脆嫩滑適口,澆汁是鹹鮮微甜,特別好吃。
★ 熘肝尖★
一些外地人常常將炒肝兒和熘肝尖兒混為一談。 熘肝尖,老北京的一道家常菜,鹹鮮可口,味美下酒。嫩嫩的豬肝就上黃瓜片和木耳,透著那麼誘人,香啊,來一大碗米飯,那叫一個香。聽我這麼一通介紹,您,餓了沒……
★松仁小肚兒★
說到小肚兒,就不能不說盒子鋪,以老前北京人買熟肉,多去盒子鋪叫,稱之為“叫盒子”。然後盒子鋪的人會用漆制的食盒裝切好的熟肉,按照約定的時間送至客人家,待第二天上門收錢並取回食盒。現如今買熟肉只能去商店的熟肉櫃檯選購了。
當年的盒子鋪小肚兒,講究的是素炒小肚,用的是真正的“豆蔻素炒”。老北京常說的“真有小肚兒味兒”,指的就是豆蔻味兒。小肚兒講究肉質細嫩,吃不出粉的感覺,要入口即化,當年的小肚兒能切成薄片,再切成細絲,現如今的小肚能切成厚片小塊而不碎的,就算得上上品了。主要就在於灌小肚兒所用的肉和澱粉的質量和比例,以及加工方式。灌小肚兒用的是豬尿泡,用削剮成透明如塑料薄膜的豬尿泡灌製,能看到內容物的是上品。
本來這小肚兒是平淡無奇的小菜,但是很多老北京的眼中,小肚兒的地位要高於肘子醬肉,全在其外觀無奇而回味無窮。而老北京文化的精髓,也正在如此。
實際上北京人的小吃,都是當時物質匱乏時期,勞動人民發揮聰明才智,用相對便宜的食材,製作出來適合勞動人民的吃食。雖然沒有多金貴,也沒有多精緻,但是透著生活,透著實在。這和老北京人氣質和精神一脈相承,延續至今。
來都來了,就別走了
關注“四九城大磊子”,關注咱四九城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閱讀更多 四九城大磊子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