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蓬國:付費自習室數量激增,讓“跟風”來得更猛烈些吧


李蓬國:付費自習室數量激增,讓“跟風”來得更猛烈些吧

文|李蓬國

 熱播韓劇《請回答1988》帶來了一股溫暖的懷舊潮,也帶火了一樣新鮮事物——付費自習室。這部劇裡的很多情節都發生在自習室裡,而在現實中,這種“一天只需一杯奶茶錢”就能在城市喧囂中找到的清淨空間,正迅速在城市中流行起來。根據百道新出版研究院11月26日發佈的統計數據,瀋陽、西安、天津、北京、成都、上海等城市的付費自習室均超過50家,其中瀋陽付費自習室個數已經超過100。2019年10月,一線城市只有20家左右的付費自習室,剛剛過去的一個多月,其數量激增。(12月8日《工人日報》)

付費自習室自今年國慶以來,突然成了“流行元素”,甚至有不少年輕人把它作為假日“打卡聖地”。如今,媒體又報道付費自習室數量劇增。部分網友認為付費自習室只是一把“虛火”,那些“買座自習”的人不過是跟風、作秀。我以為,“付費自習室”突然時髦和熱鬧起來,固然有“跟風”的成分,但並沒有什麼不好,這樣的“跟風”應該來更猛烈些。

媒體稱韓劇帶火了付費自習室,顯然是不靠譜的。付費自習室的興起,可以理解為一種必然的經濟社會現象,是一把“實火”。隨著我國經濟長期較快發展,以及社會競爭壓力的日漸增大,人們更捨得花錢為自己的成長投資,是完全合乎情理的。這對於那些求上進、求發展的年輕人而言,屬於“剛需”。他們不會幼稚到看了一部韓劇,就去花錢把自己關進“小黑屋”。

有網友認為,去付費自習室學習就是作秀,放著家裡寬敞舒適的環境不用,非得花錢在小小的幽暗隔間裡找罪受。如果持這種觀點的人去付費自習,就肯定是為了作秀,因為他不能理解學習對於生命的意義,更無法想象在“小黑屋”中與自己心靈對話、暢遊知識海洋的樂趣。“花錢買自習”,對愛學習的人來說,不是作秀,更不是折磨,而是享受,是充電。

大多數人“跟風”去付費自習室,往往是因為自律能力不夠強,需要“花錢買環境”。他們在家無法靜下心來學習,就希望找到一個學習氛圍比較濃的地方,倒逼自己沉下心來學習。當然,也有少數人堅持學習,完全出於自覺、自律。

毛主席年輕時為了鍛鍊專注讀書能力,還專門到鬧市去讀書。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年輕時是一個木匠,只上過小學,為了惡補文化知識,經常讀書到深夜,特別是在冬天,為了不影響別人睡覺,只好穿上棉襖、大頭鞋,戴上口罩,到路燈底下去學習。這些“大人物”有著非凡的意志,環境對他們的影響很小。但我們不能苛求所有人都有強大的自制力,可以完全不考慮環境的影響,在任何情況、任何環境下都能做到專心學習。

關於環境與個人的關係,“出淤泥而不染”終究只是個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才是常態。“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總體而言,環境對個人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應注重對正向環境的營造,潛移默化地達到以境育人的目的。一個自制力不是特別強的人,如果到了付費自習室學習,就能夠靜心讀書,不是挺好嗎?只要經濟上能承受,又何須別人替他們喊“貴”喊“委屈”呢?

當然,也有一些人去付費自習室“打卡”純粹是為了作秀,假裝愛學習而已。可是,就算他們根本不想學習,如此“湊熱鬧”,不也是在營造氛圍嗎?他們如果不去自習室湊熱鬧,就去刷抖音,相對而言,前者總比後者更有利於在全社會營造學習氛圍吧?

再說,跟風也罷,作秀也罷,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某種環境,就有可能會環境同化,不知不覺地“陷進去”,哪怕他一開始並沒有這方面的興趣。我在2002年開始上大學的時候,智能手機還沒誕生,也沒有抖音可以刷,校園裡還在一定程度上流行讀名著和寫詩。我對此一竅不通,沒有基礎也沒有興趣,但為了不顯得不合群、“沒文化”,就跟風地硬著頭皮讀了不少根本看不懂的哲學名著,絞盡腦汁寫了不少“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詩句。

畢業十年後,我有一天心血來潮寫起時評來,結果就成了一名媒體評論員,獲了不少獎,也在《散文詩》上發表過詩歌,不僅身邊的好友,就連我自己都覺得意外。但細想起來,主要還是得益於我當初“盲目跟風”。

總之,讓“付費自習室”來得更猛烈些吧,當“跟風”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成為一種常態的、正向的風氣,何樂而不為?(文/李蓬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