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賽道格局已定,「付費」需求卻變了

5月25號,得到APP方面透露當天得到累計用戶已經突破2000萬,這距離得到正式運營剛好2週年。也就是在這個月,離北京2300公里的深圳南山,上線一年多的知識付費的技術服務商小鵝通,流水突破10億。

“知識”賽道格局已定,“付費”需求卻變了

而另一方面,很多知識付費的早期創業者卻感嘆,用戶對“乾貨”的需求越來越大,紅利期在消失,生意越來越難做,開始放棄線上,轉型做了線下,甚至開始離場。

2017年人人都在談論的知識付費,今年逐漸進入了轉彎車道。

“知識”賽道三國殺,格局已定

2017年,是整個知識付費的大年,誕生了大大小小無數的玩家,一時間彷彿人人都是付費用戶。包括內容創業者、內容平臺、技術服務、流量分發、課程推廣、支付對接等多個類型。

但是,就像任何一個互聯網行業一樣,都會經歷萌芽、發展、高潮、洗牌、再發展的螺旋式上升的路徑。

“知識”賽道格局已定,“付費”需求卻變了

根據行業發展現狀,知識付費逐漸細分到以下三種模式:

內容系:主要是把內容出版模式線上化。主要代表是得到、在行一點(分答)。不管是得到還是在行一點,還是一箇中心化的平臺,由平臺提供流量,不僅是提供一個內容創作者賣課、與用戶互動的機會,而是平臺深度參與,包括作者開拓和篩選、選題、策劃、品牌策劃、包裝,銷售全流程參與。是一個平臺對內容主導很深的模式。這樣做的好處就在於內容的品質有所保障。但同時人員,時間成本也急劇增長。以頭部的得到為例,目前成員已經超過200多人。

“知識”賽道格局已定,“付費”需求卻變了

技術系:通過技術+服務,提供內容付費的一站式解決方案。這個以小鵝通為典型代表。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去中心化,沒有絕對的中心,沒有倒流,用戶的流量歸屬自己。作為第三方,不參與運營,主要是提供內容付費、用戶管理、營銷等需求的解決方案,是一個閉環技術SAAS服務工具。

流量系:主要是進行內容的分發。用平臺自有流量,不斷開拓和簽約作者,幫著內容創作者進行分發,典型代表包括喜馬拉雅等。這種模式的特點就是平臺中心化,流量集中在平臺,主要是偏運營和推廣,對於具體內容介入較少。內容創作者需要依賴平臺的流量和資源,同時對於內容的生產必須有更強的把握能力。

以上三種模式,基本已經覆蓋了今天知識付費的所有場景,賽道上的平臺想提高收益,幾乎都是在自己的垂直領域深挖用戶,持續發力。

“知識”賽道格局已定,“付費”需求卻變了

“付費”需求已變,模式升級

知識付費其實是一種行為,更合理的提法應該是是知識服務,知識經濟。到了現在這個階段,知識付費這個提法已經不適用。其實,不僅僅是概念,包括行業和內容,商業模式等都在發生變化。

首先是,用戶正在發生變化,早期的IP付費和品牌付費,更多是為個人買單,為崇拜和粉絲經濟買單,經過市場教育和洗禮,開始上升到真正的為知識和成長買單。

“知識”賽道格局已定,“付費”需求卻變了

內容也在變化,用戶如今已經從盲學階段逐漸過渡,而進入到知識服務階段。知識正在下沉,實用性的內容更加受歡迎了,職業教育、技術服務等開始崛起,其他大而空的課,慢慢落地到垂直可細分的行業和課程。

而與此同時,平臺也在發生變化。平臺早先做的就是純技術支持,幫助用戶完成交易,基本就終止了。但是現在,除了基本的技術,更多是根據內容創業群體變現的需求不斷地創新迭代新技術,並提供更加完善地服務。

付費用戶很難自己完成,需要伴隨和監督。雖然用戶付費行為,已經完成,但一般在課程購買後,到後期,付費用戶打開率會出現斷崖式的下跌,也就是買了課,並不去聽課。但是對於內容品牌方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一個是整體的課程價值沒有展現出來,包括品牌傳播,另外一個就是會極大影響用戶後續的復購率。

“知識”賽道格局已定,“付費”需求卻變了

這對於技術平臺,運營者都提出了新的難題和要求,服務變成了核心競爭力。小鵝通對於營銷的拼團,砍價,優惠券等進行優化和開發,包括病毒式的營銷等方式方法。用技術和營銷喚醒用戶,通過數據分析,財務管理進一步加強運營和變現。

知識付費正在開始全面升級為知識服務,改變人的不一定是知識,很多時候是授課的人的榜樣和激勵。在他看來,這兩者的區別在於,知識付費屬於短期爆發,知識付費更要細水長流;知識付費門檻較低,即時滿足,而知識付費更長期投入;知識付費更多偏營銷,而知識付費需要更多時間和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