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東方倫理情懷,及人性的孤獨

圖/《千里走單騎》

《千里走單騎》這部豆瓣評分7.5的電影,是張藝謀繼《英雄》、《十面埋伏》之後,精心拍攝的一部成功的商業類型片。

從《千里走單騎》|看東方倫理情懷,及人性的孤獨

電影《千里走單騎》


本片的劇中人,在張藝謀電影中,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平和心態,處理和解決著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無論情感還是溝通,以往電影中的矛盾爆發時,無禁忌的颯爽,今都被寧靜的敘事輕輕的覆蓋住。

如同下面是曲折的山路上,頭頂仍是那片湛藍的天空。

張藝謀用濃濃的東方倫理情懷,多元融合的文化背景,高超的電影敘事技巧,以及簡約、洗練的電影構圖和鏡頭運用,為我們展示了一個關於當代社會人性的孤獨和親情的理解的主題。

從《千里走單騎》|看東方倫理情懷,及人性的孤獨

導演:張藝謀


01 兩對處境相似的父子,有著不同的經歷

父子親情是該片關注的一個焦點主題,而這種關注卻恰恰起源於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隔閡的孤獨狀態。

關於《千里走單騎》,張藝謀曾說,這部影片的主題是“卸下面具面對自己真實的內心。”他進而把這種孤獨狀態擴大到不同的文化元素之間,表達一種普世的和諧理想

高倉健飾演的“高田”和兒子“健一”,長期關係緊張,兒子獨自在中國雲南研究地方戲劇——儺戲。

從《千里走單騎》|看東方倫理情懷,及人性的孤獨

主人公:高田


而高田則隱居在一個小漁港,健一身患絕症,高田想與兒子溝通卻遭到拒絕。為實現兒子的心願,不善於人打交道的父親決定去中國雲南,拍下兒子想看的儺戲《千里走單騎》。劇目《千里走單騎》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之一。

講述的是義薄雲天的英雄關羽,九死一生的追逐一份剛烈而醇厚的男性血性情義的故事。高田則要在身處異鄉的茫然和無助中,執著地完成一次父子情的最後救贖。

對於高田來說,李加民是一個帶有拯救色彩的人物,而高田向李加民求助的過程實際地成為他的施助行為。一個日本父親的胸懷在儺戲的扮演者李加民那裡得到了響應。

從《千里走單騎》|看東方倫理情懷,及人性的孤獨

高田和李加民


李加民有一個從未見過的私生子楊楊,這個突如其來的事情,讓李加民陷入巨大的惶惑之中。他意志消沉,在一次酒醉之後的儺戲表演中刺傷他人,被捕入獄,高田瞭解了事情真相後,執著的幫李加民找回楊楊。

雖然這個倔強的孩子並沒有如願前來,但是高田帶回了孩子的照片。當數碼相機與電視機聯機,李加民淚流滿面——靜默無聲的抽泣,李加民登臺表演儺戲唱段,獲得了成功。

從《千里走單騎》|看東方倫理情懷,及人性的孤獨

面具下的人生

父子間的隔閡,或許每個家庭都有可能存在,可父母的愛,我們又能體會到多少?本片中父親為了愛,可以將自己置身於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想盡種種辦法,去完成兒子未了的心願。在行走的過程中,他也逐漸體會到了兒子的孤獨。

當他抱緊楊楊的那一瞬間,好像抱住了自己變得陌生的兒子。

從《千里走單騎》|看東方倫理情懷,及人性的孤獨

不是父子,勝似父子


明朝汪廣洋在《畫虎》中寫到“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說的是,“每一位父親對孩子,都是走一步就要回頭看一眼。”這句話深刻透徹地解析了父愛的偉大。

02 父子情的疏遠與重建,展現了不同背景、不同地域、不同人心之間的溝通與共鳴

該片不只是對我們講述了父子親情,而是試圖更深層次的探討當代社會中,甚至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之間人與人的關係問題,健一發現:

“隱藏在面具下的真正面孔,就是我自己。歡笑的背後,我在咬牙忍耐著。悲憤起舞的同時,我卻在傷心流淚。”

健一鍾愛面具戲的背後,是對人生孤獨的深切體認。

李加民和兒子楊楊之間的矛盾猶如橫亙於高田心中的鏡子,讓他從中觀照自己和健一之間的情感隔膜。高田豔羨並感動於李加民可以毫無顧忌的大聲哭泣,當眾喊出想他的兒子。由此,高田最初的拍戲心願,也不在期然間滑落為幫助修復並重建另一對父子深情。

楊楊就像自己兒子的身影,一步步叩開高田緊閉的情感大門,讓他重獲愛的能力。最後,高田和楊楊之間產生了真摯的情感,健一也在死亡之前認識到“人與人之間,應該要摘下面具”,並在給父親的信中實現了真誠的表白。

從《千里走單騎》|看東方倫理情懷,及人性的孤獨

高田和楊楊


影片講述的看似是父子情的疏遠與重建,卻更像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可能性的探討。

為此,影片展現了不同文化背景間、不同地域間的溝通。只會日語的高田,在和中國人交流時,儘管長陷入“失語”的困窘,但高田的親情感化了監獄的官員,跨越了文化的障礙,讓導遊、翻譯和村民們都理解了他的這份苦心。

因為對父子情的共同體認,人們達到了心靈的契合與精神的共鳴。

從《千里走單騎》|看東方倫理情懷,及人性的孤獨


影片以一種精妙的方式實現了大團圓似的融合,所有人心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心靈的相通與共鳴,都得以實現。

高超的敘事技巧,精美的電影構圖鏡頭運用,也是《千里走單騎》這部影片最顯著的特色之一。

從《千里走單騎》|看東方倫理情懷,及人性的孤獨


03 此片表達的不僅是一段空間的距離,更是一次心路歷程,一次精神上的修通

《千里走單騎》這部影片中,父子親情的主題恰恰是在兩個故事層面展開的:一是日本的健一和高田的父子理解過程。二是中國的李加民和兒子楊楊之間的溝通。

影片一開始,就為我們設置了兩個父親的形象:高田遠去他鄉,而李加民則被拘押於監獄。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兩個父親都是失敗的。但正因其失敗,才可以使影片由第一個父子理解過程引出第二個過程,而第二個過程又促進了第一個過程。第一個“走單騎”的故事在第二個故事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像”,進而把高田尋找健一,變成了尋找楊楊,直至變成了尋找自己。

楊楊的逃離,高田的追索,兩個人從對抗到和解的故事,成為中國父子和日本父子所共享的倫理表達。

兩人迷失於山谷之中的那一場戲,大概是全片中代價最為高昂的片段之一。片中,人民警察與全村百姓集體行動,步調一致地去找回走失了的高田和楊楊。

從《千里走單騎》|看東方倫理情懷,及人性的孤獨

被困山谷

在那個月朗星稀的夜晚,75歲的高田和七歲的楊楊為了向村民們發出求救信號,一個吹響漁船上的口哨,一個向天空發出頻頻的閃光。

在那寂靜的黑夜,山谷之中,蒼天之下,哨聲孤獨而高亢,閃光溫暖而短暫,這種光的奇妙色彩和聲響匯合,動靜結合的畫面構圖,富於文化意味。傳遞出了高田和健一,李加民和楊楊這兩對父子某種微妙情感的聯結,也成為表現主題的一個重要鏡頭,讓人不禁擊節稱讚。

張藝謀的這種願望和呼喚是相當樸素動人的。

從《千里走單騎》|看東方倫理情懷,及人性的孤獨


同樣令人稱許的鏡頭還有,高田在得悉兒子的噩耗時,他仰視群山萬壑,無語凝咽;而在片尾,高田面對碧波萬頃的大海,留下一個孤寂的背影。

從《千里走單騎》|看東方倫理情懷,及人性的孤獨

孤獨的背影

也許影片《千里走單騎》正是一部典型的“道路電影”,通過高田遠赴雲南的心靈之旅,深刻的表達出,人物在長長路途的跋涉中,跨越的不僅是一段空間的距離,也完成了一次心路歷程,完成了一次精神分析上的修通,並重獲生命中已然缺失的情感交融。

這部片子也是一部戲。當你無痛無恙地看著它,看著看著卻不知不覺被感動了。這應該是運用了大量“留白”的電影手法的結果。

張藝謀電影對於中國傳統美學中“留白”和“白描”手法的借鑑,對於視覺元素的運用,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使不同的面具具有意蘊深遠的文化象徵意味。

從《千里走單騎》|看東方倫理情懷,及人性的孤獨

張藝謀和主人公:高田


04 電影傳達的主旨,從人性美的視角反射出“人性的孤獨”與“親情的理解”,引發愛的共鳴

如果說父子親情的關係都是冷若冰霜,那麼我們很難想象當面對陌生人陌生的環境時人該何去何從。也許我們只是沒有很好的溝通,也許只是在大構圖中,將自己安排在繁華熱鬧側面的一角里。

這部電影的視角是從人性美出發,找到了影片中重點表現的當代社會人性的孤獨和親情理解的主題。讓人首先感受到整個影片情節圍繞著親情展開,是一個關於父子親情從不理解到逐漸消除隔閡而走向理解的過程。

從《千里走單騎》|看東方倫理情懷,及人性的孤獨


該影片的一個亮點:人類即使是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也會因為相同的渴望而走到一起。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影片觸及了人類交流過程中的問題,以及對問題的排解。

影片的結尾處,簡陋的舞臺上,《千里走單騎》的劇目上演,強烈的聲畫對立渲染著極強的悲愴感。

高田站在海邊的礁石上,依舊是“萬徑人蹤滅”的寂寥,“獨斷天涯路”的蒼涼。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言的留白,能夠帶來的深思,也許比所有的呼籲都更加強烈。

從《千里走單騎》|看東方倫理情懷,及人性的孤獨


或許我們就像電影中所說的一樣,是帶著“面具”在生活,我們看見的是別人臉上的面具,而別人看見的同樣也是我們臉上的面具,這樣怎麼可能有心貼心的交流呢?所能帶來無非是越來越遠的隔閡和越來越深的鴻溝。

電影中有一句臺詞是這樣說的:“戲段對我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唱人生的戲時,一定要卸下面具,用真面孔坦誠相待。”

這是健一在原諒了父親之後,說的一句話。我想這句話也正是張藝謀導演想通過電影傳達的主旨。

看過這個電影,讓我感觸到,一個父親沉默內斂的表情下,對兒子深深地想念。在沉默的遠山之間,這個開始蒼老的父親,抱著別人的兒子,卻為自己的兒子流下眼淚。

愛的深沉、複雜、深度、以及愛的意義,這些都一一表現出來了,能夠引起大家共鳴的愛,我們不得不說,這是一部成功的電影。

從《千里走單騎》|看東方倫理情懷,及人性的孤獨


結語:

《千里走單騎》這部電影,雖簡單無華,卻波瀾起伏,傳達出樸素真誠的情感。整個影片沒有過多誇張的特寫,也沒有華麗的電影特效,過程卻是感人至深。

雖然說世上人一代接一代,一代代的人多如螻蟻,但在這個龐大的群體中,人與人之間卻多是陌生和冷漠,似乎每一個心靈都是那麼孤獨,即使與生我們的父母之間也有著那層隔膜,一不小心也形同陌路。

而張藝謀的這部《千里走單騎》,即是對人與人之間最密切的關係——父子關係,所做的另一種探討。

全片雖然沒有父子之間的直接交流,親情的感動卻溢出了熒幕。一個老人,一個孩子,在彼此的心中,探尋著世事交錯而來的感情,是最原始、也是最真誠的。

本片表現的,就是從城市到鄉村到處瀰漫的人們心靈的孤獨,即使孤獨,它仍舊呼喚著理解,與父愛如山的情懷。

白巖松說過:“不論是得到的還是失去,都能被一個簡單而溫存的世界擁抱著,這就是一種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