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史上,哪些內閣首輔是被皇帝處死的?

明朝自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後,罷中書省,權分六部,以各部尚書為首,直屬皇帝對皇帝負責,這樣所有的權利都掌握在皇帝手裡。然而政務繁重,隨著年齡的增長,朱元璋也逐漸感到力不從心,遂改設文淵閣、東閣等殿閣大學士,為皇帝顧問,幫助皇帝處理一些政事。內閣大學士僅僅是五品官,權利很有限。

朱元璋死後,他的子孫享受慣了榮華富貴,不願意像朱元璋那樣辛勞,於是乎,明成祖時期,內閣產生,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權利也越來越大。但這時候內閣成員之間地位相近,並沒有明顯的主次之分。

學者方誌遠認為,明代首輔的出現宜定在天順、成化之際。天順初年,李賢二度入閣,明英宗命其“掌文淵閣事”。加少保吏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在內閣地位獨尊。《明實錄》有云:“事皆處分於(李)賢。……賢卒,(陳文)首秉國鈞。”這是《明實錄》中第一次提到閣臣“首秉國鈞”,此後沿為故事。此外,在《明史》列傳部分,“李賢”也是諸位內閣輔臣中被記載為“首輔”的年代最早的一位。

從天順朝的李賢始,到崇禎朝的魏藻德終,明朝共有57人任職過76任首輔(存在一人任職數次的情況)。這些人中,大多都安享晚年,自然死亡的。然而而卻也有幾個運氣不好的因為種種原因被皇帝處死的。下面就簡單梳理下明朝有哪些首輔是被皇帝處死的。

夏言

夏言,字公謹,號桂洲。江西廣信府貴溪(今江西貴溪)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晉升首輔,此後三入三出,於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被嚴嵩陷害,處以斬刑。他也是明朝唯一一個被處以斬刑的首輔。最近大熱的電視劇《錦衣之下》的女主角袁今夏爺爺的原型就是夏言,不過歷史上的夏言只有一個兒子,而且在他死後不久也死了,並沒有其他後人。

明朝歷史上,哪些內閣首輔是被皇帝處死的?

夏言


夏言這個人,很多人認為他為官勤廉,直言敢諫,不失為一代名相。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夏言確實直言敢諫,然而,真正讓他得到嘉靖的賞識還是因為他會揣測聖意。

嘉靖酷愛道教,對道教等祭祀之事有獨特的見解。當時嘉靖認為天地合祭違背道教禮法,主張分別祭祀天地,建立兩個郊祀臺,加上日月,共四個祭壇。大學士張璁不敢決定,嘉靖以占卜問於太祖也不吉利,議論正要作廢的時候,恰好夏言上書,請世宗親耕於京城南郊,皇后親蠶於京城北郊,為天下人示範。世宗因為這南北郊的說法與分別建立兩個郊祀臺的說法一致,所以命令張璁以詔書詢問夏言,夏言於是便請分別祭祀天和地。朝臣都不同意,嘉靖很生氣,懲罰了持反對意見的大臣,重賞了夏言,夏言從此以後很受世宗寵信。

明朝歷史上,哪些內閣首輔是被皇帝處死的?

夏言劇照


自這件事後,夏言得罪了當時的首輔張璁,張璁指使大臣攻擊夏言。嘉靖平生最恨大臣拉幫結派,大臣越攻擊夏言,嘉靖越寵信夏言。嘉靖十年(1531年)三月,嘉靖任命夏言為禮部尚書,從諫官到位列六卿,夏言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此前並無這一先例,而此時的首輔張璁,也因為陷害夏言而被罷免。

夏言之所以得到嘉靖的寵信不光因為他“善窺帝旨”,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明史記載,夏言不光長得帥,有一副好看的鬍鬚,而且說話聲音洪亮,普通話還講得好。以至於每次經筵講論,嘉靖都盯著他看,心裡想著怎麼重用他。可見,長得帥在仕途上確實有先天的優勢。

“言眉目疏朗,美鬚髯,音吐弘暢,不操鄉音。每進講,帝必目屬,欲大用之。”

嘉靖十七年(1538年),熬死了當時的首輔李時,夏言終於到達了權力的頂峰,接替李時為內閣首輔。

明朝歷史上,哪些內閣首輔是被皇帝處死的?

嘉靖劇照


隨著權勢的增長,夏言逐漸傲慢起來,而嘉靖也對夏言的傲慢越來越不滿。嘉靖沉迷修道,到西苑值勤的幾個大臣,世宗都命令他們騎馬,又賜給他們束髮用的香葉巾,讓他們用皮綿做鞋子。夏言以為這不是禮制規定的大臣服裝,不肯接受,並且只有他乘坐手挽的齊腰小轎。嘉靖很不滿,因而嚴嵩便得到了排擠他的機會。

某種程度上,當上首輔後的夏言和嘉靖之間的關係就像情侶關係一樣,分分合合,有時候夏言惹惱了嘉靖,嘉靖將它罷官,過後冷靜下來,於心不忍,便又將它召回。而夏言不但不總結經驗教訓,依然我信我素。怨恨便在這一來二去之間逐漸深埋在嘉靖心中,直到爆發。

嘉靖二十七年,因為收復河套的事,嘉靖將夏言罷免。嚴嵩趁機攻擊夏言收受賄賂,插手關市,謀取暴利。長久積壓下來的怒氣難消,嘉靖下令逮捕夏言。同年十月二日,夏言於鬧市被斬首,時年六十七歲。他的妻子蘇氏流放廣西,侄兒、時任禮部主事的夏克承,侄孫、時任尚寶丞的夏朝慶都被削職為民。

明朝歷史上,哪些內閣首輔是被皇帝處死的?

嚴嵩劇照


薛國觀、周延儒

如果說夏言死的冤枉,那下面這兩位可以說死有餘辜了。因為他二位都是崇禎朝的,所以就放在一起講。

崇禎年間,內外交困之下,崇禎一心求治,大臣如走馬觀花一般,換了一茬又一茬。大學士換了五十多個,連首輔都換了十八九個。而在這些人中,薛國觀是一個,周延儒是一個,而且他兩的運氣都不咋樣。

薛國觀,字家相,號賓廷,陝西西安府韓城縣(今陝西省韓城市)人。崇禎九年(1636),任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輔政;後升任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戶部尚書,進文淵閣;再加少保、吏部尚書,進武英殿。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六月因受賄被吳昌時彈劾免職,最後賜死。

明朝歷史上,哪些內閣首輔是被皇帝處死的?

薛國觀


薛國觀這個人,可以說沒什麼節操,閹黨得勢時他依附閹黨,閹黨失勢時他趕緊劃清界限,大力懲處閹黨,他自己作為閹黨的漏網之魚而得到提升。此人不學無術,卻善於鑽營,因為仇視東林人士,為溫體仁所賞識。溫體仁罷官之前,向皇帝推薦他。朱由檢雖然罷了溫體仁的官,卻並不懷疑他的“朴忠”,不加考慮,便提拔薛國觀為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此後薛國觀跟楊嗣昌相勾結,陷害罷免了劉宇亮,第二年二月代替他成為首輔。

薛國觀當首輔,一切都按照溫體仁的所作所為來實行,而才智不及溫體仁很多,操守也不如他。皇帝開始信任他,接近他,時間長了才發現他的邪惡,於是便漸漸厭惡他了。而後更因為李國瑞事件,而懷恨薛國觀。

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六月,因被人揭發受賄,崇禎剝奪了薛國觀的官職,打發他回家。照理說皇帝正在氣頭上,薛國觀該低調點,老老實實的收拾包袱回家就是了。可這傢伙不知道哪根筋不對,離京時擺出一副衣錦還鄉的派頭,裝滿金銀財寶的車輛絡繹不絕,招搖過市。東廠的密探立馬報告了皇帝,立即逮捕薛國觀的親信,一番審訊後,獲得了更多薛國觀的罪證。崇禎惱羞成怒,下令逮捕了薛國觀並賜死。薛國觀也是繼夏言之後第二個被處死的首輔。

周延儒的名氣可要比薛國觀大多了。

周延儒,字玉繩,號挹齋,明代宜興人(今宜興宜城鎮人)。周延儒之所以比薛國觀名氣大是因為《明史》中把周延儒和溫體仁歸納到了奸臣傳中,認為就是崇禎帝重用他們兩個奸臣,才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明朝歷史上,哪些內閣首輔是被皇帝處死的?

周延儒劇照


周延儒很聰明,有才氣,二十歲時便連中會元、狀元。崇禎登基後,很信任他,三十幾歲便升任首輔。

然而在擔任首輔僅四個月後周延儒便被溫體仁所排擠,告病回鄉,周延儒回鄉後不久,溫體仁因執政成績不佳被罷免,接著張至發、薛國觀先後執政,但是不僅不能挽回時局,反倒令形勢愈加緊張,後金、農民軍勢力越發壯大,結果先後被罷免。在東林黨人的影響下,崇禎帝遂下詔再次啟用周延儒。崇禎十四年(1641年)九月,周延儒到達京城復任首輔。

崇禎十六年(1643年)四月,清兵入關,周延儒自請督師,卻假傳捷報矇騙崇禎帝,崇禎帝不知內情,對周延儒褒獎有加,特進太師。後錦衣衛指揮駱養性上疏揭發真相,其他的官員也相繼彈劾,崇禎帝大怒。不久,下詔勒令周延儒自盡,籍其家。終年51歲。

據說周延儒被賜死時,傳旨的太監十分陰毒,唸到“姑念首輔一品大臣”處,故意停下來不往下讀。周延儒以為是從寬發落了,喜極謝恩,卻又聽到“敕令自裁”四個字,一時把持不住,竟然拔腿要逃。逃當然是逃不掉的,死卻又不願死,駱養性一再催促,周延儒一再拖延,直到四更時候,駱養性才讓衛卒強行把周延儒吊在房樑上。名為自裁,實際同於絞刑。

明朝歷史上,哪些內閣首輔是被皇帝處死的?

崇禎劇照


而崇禎在同閣臣們談起周延儒時說:“朕恨他太使乖巧。”這話被告知了周延儒,周延儒無可奈何地說:“侍奉這樣的英主,不乖巧能行嗎?”

也許這就是崇禎朝臣子的悲哀吧,不乖巧的早都因為強項忤旨而獲罪,乖巧得太過了頭卻也難逃殺身之禍。

參考:

明史

大明亡國史.崇禎皇帝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