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在國內減配很厲害麼?還值得購買麼?

籃摩


這個要看你的需求是什麼?有的人是為了代步,有的人為了品牌,有的人為了性能。我們國人一般都會為品牌買單,除了認為品牌就是品質的保障,更重要的是汽車品牌給自己帶來的面子,這無可厚非,如今條件好了想兩者兼得,即使貴點也能負擔的起。如果有品牌情節,一定選擇奔馳,因為汽車也是有圈子的,奔馳的車主圈子跟國產的圈子是完全不同的,這個要等你真正擁有奔馳了才能得到深切的體會。那個時候,簡配的問題已經微不足道了。








奔牛脫兔


減配具體要看是哪些方面了 可以對照購車需求去當地的奔馳經銷商問詢 奔馳廠家在2019年推出了服務公約 消費者不僅可以知曉購買車輛的實際配置 還可以諮詢詳細的生產配置 可以放心購買 奔馳在安全方面是沒有減配的

本人一直在汽車行業工作可以給您從兩個方面解答

首先是國內法律法規對於車輛安全方面的生產標準和國外的標準不一樣有差距 例如安全方面的配置 膝部氣囊 日間行車燈國內法規沒有強制要求車輛要配置 但這些奔馳都是有配置的

第二個減配舒適型的配置 由於汽車也屬於消費類產品也存在成本控制 汽車做為地球上除了飛機以外最複雜的消費類商品 零部件超過百萬個 可以選擇的供應商和品質千差萬別 有些汽車品牌選著減配控制成本也順理成章 比如真皮座椅 高檔音箱 大屏主機 倒車影像這些舒適型的配置要求客戶選擇高配車型才有配置但這些配置不會影響車輛的安全性

所以購買車輛要理性看待是否存在減配 建議您多看看車對比一下就知曉了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楊立行


奔馳E級減配還是很照顧中國人的[呲牙]四門兩蓋都用鋼材的比進口E級重了300公斤[我想靜靜]迎合國人車越重跑的越穩的理念

[淚奔]北京奔馳把前減震器叉臂由5㎜減配到4㎜

希望可以幫到你 我是天津港車博士 可以關注我



車博士2


車子減配對於消費者要睜大眼睛,最好是國家法律介入,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沒有了解的很深,有的小白只看外表,買回來後出現各種問題,所以感覺我們國家對汽車行業的法律還不夠強大,對車企業的經營管理沒有嚴格要求,特別是有的合資品牌兩種標準,國外同樣車型在中國🇨🇳就會減配,這是上升到對中國人的歧視,這樣的車企對越來越理性消費的中國人來說,遲早也會翻船!



天天就是天哥


一輛車值不值得購買,會考慮到很多方面,配置多少並不是很重要,是否安全最重要,還有更多的時候是看車主是為了什麼花這個錢

  • 我們先來說說奔馳減配的事:“減配那是明目張膽的”

全新A級正式上市,21.6萬元的起售價看起來頗具誠意。然而,奔馳為了省錢,在底盤懸架方面,除了30萬元的頂配車型,其他車型都是採用的扭力梁式非獨立後懸架。網友更是吐槽:這個減配太狠了,還不如10W級別的國產車。

有媒體報道,海外版本的奔馳E級是在部分車身覆蓋件上使用了鋁合金,而國產長軸距版將其換成了鋼製部件。而相同的車型,銷往中國的版本,配備的是簡易胎壓監測系統,而銷往歐洲和美國的版本,都配備的是數字胎壓監測系統。這種區別對待,誰能忍?

根據國內某權威汽車質量投訴平臺數據,2019年第一季度,奔馳高居進口車投訴總榜第1名。變速器滑閥箱故障、變速器故障燈亮、變速器無法加速以及發動機冷卻系統故障等方面,成為車主們主要投訴的領域。

其實不止進口奔馳,北京奔馳旗下車型同樣問題不少。近一年來,各大汽車論壇上,對於北京奔馳的投訴包括:發動機異響、無法啟動、無法提速、燒機油、拉缸、漏防凍液及發動機連桿斷裂等,數不勝數。

隨著奔馳在華的不斷“深耕”,曾經引以為豪的質量,卻變得越來越不堪入目。為什麼會這麼“明目張膽”?

  • 奔馳強大的品牌溢價能力

但是話說回來,眾所周知,奔馳算是BBA中價格最堅挺的品牌,最大的優惠也就3-4萬,個別車型不加價是不可能買得到的。在與寶馬、奧迪相比,10個點甚20個點的優惠那是很常見的,為什麼是這樣的情況呢?

也許你肯定聽說過:"開寶馬,坐奔馳",這句話。對於許多普通人來說,"坐奔馳"本身就是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讓人心嚮往之。所以儘管大多數人喜歡把BBA放在一起討論,但不能否認的是,這三者之間還是有著高低之分。

作為世界第一家汽車廠,奔馳深厚的歷史底蘊,是其他汽車品牌所無法比擬的。在很多人心中,奔馳才是"真正的豪華品牌"。而像奧迪,不僅整體的車型售價要低於奔馳,且曾經差點倒閉,而後是在大眾的扶持下才逐漸轉危為安,很多人眼裡奧迪只是大眾公司子品牌,地位不如奔馳。

而再說到寶馬,因其定位原因,寶馬以控制性著稱,特有的電子換擋桿手感極好,整體偏運動。而奔馳車重視舒適型,車內設施完備,乘坐很舒適,偏商務。儘管寶馬的運動性搶佔了不少市場,但與奔馳更注重內飾的豪華感與商務感相比,肯定是要弱一點的。

當然,奔馳受國人追捧,與其重視中國市場密不可分。自2015年以來,中國成為奔馳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奔馳也在不斷向國內市場發力。首先在車型方面,奔馳不僅有全新C級和E級撐場面,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新車型也接連上市,比如全新A級三廂長軸距版,奔馳計劃推出GLC長軸距版等等,都是奔馳重視中國市場的表現。而像諸如S級這樣的大型豪華轎車、G級這樣的硬派越野領域,奔馳也一直保持著明顯的優勢。

從ABB時代到如今的BBA時代,豪車品牌對中國市場的爭奪從未停歇。一時的銷量領先並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銷量登頂後,因為質量、口碑等諸多問題“翻車”的前車之鑑,不勝枚舉。奔馳正面臨這樣的隱憂,如果不重視隨著銷量一同“上漲”的召回事件以及頻繁出現的質量問題,奔馳的登頂,很有可能會是曇花一現。

如何選擇品牌,更重要的是如何區分自己的需求。任何一個品牌都有“她”值得購買的一個方面。而這一方面是否是您最看重的點。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不同觀點,謝謝


洪老斯基


首先,在國內有句話不知道你聽沒聽說過:坐奔馳,開寶馬,開奔馳的大都是司機😄

然後,奔馳的S系列值得買,高端大氣上檔次,其他系列很一般,性價比極低,不推薦,當然特別喜歡就買買買,不用考慮那麼多。


小白兔的迷茫


總的來說,國家對於汽車廠商排量規則日益嚴格,也讓廠商不得不絞盡腦汁去降低自己的綜合排量稅率,從而實現利益最大化。此舉既可以滿足國家規則的需求,又不影響銷量。在國家、消費者、廠商,三者之間真正的贏家永遠都是廠商。

我認為這次 奔馳C級的改款從產品角度來說不算成功。但奔馳是傻子麼?這樣毀自己?錯了,奔馳聰明的很。中國的汽車市場,相對於動力和技術,消費者一直以來都更願意為外觀、內飾和品牌買單,不過該買的依然會買,奔馳車主不差錢。


小杜哥xdg


怎麼說呢,奔馳也是一個老牌豪車企業,性能上面沒得挑剔,配置上面跟許多進口合資品牌差不多都簡配的很,這方面比不上國產啊,不過基礎安全配置不能少,再說買奔馳的不就是買個豪車牌子嗎,油耗保養一個不低,偶爾劃傷還得心疼,還不如買個性價比好的,差哪裡了呢?哈哈😄,不懂有錢人的世界,我還是覺得我的五菱宏光開的挺過癮的!


李少易


值不值得購買,這個取決於購車人的喜好,有的人就是喜歡奔馳車標,其它的啊在乎,漏油減配都不是個事。同價格的寶馬5系和奧迪A6性價比是更高的,希望購車人理性思考。


二手車乾貨


國產的bba都半斤八兩,看你選車的側傾!除了最近奔馳的問題,也別忘了寶馬的漏油,部分車型鋁換鋼,鑄鐵麥迪遜前懸掛和隔音減配……奧迪的燒機油,鑄鐵發動機,雙離合,白血病……喜歡哪個就買哪個,都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