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安,才是安家


家,到底是什麼?

中國人對家特有的觀念,一直是根深蒂固很難改變的。但每一個人心中都想擁有一個真正的家,尤其是中國女性,她們對家的內涵有著更為深厚的理解。在女性眼裡,家不僅代表固定的住所,更代表心靈的棲息地,在這裡與即將相伴一生的愛人共同生活,相濡以沫;在這裡每天發生著不同的關於愛的故事;在這裡,看著寶寶出生,成長,變成媽媽最柔軟的軟肋;在這裡,欣賞著早晨的陽光、中午的暖陽、夜晚的燈光,只為點亮那盞微弱的心燈。

在家的每一個角落,都隱藏著女人對未來生活的幻想與夢想

廚房,一個炊煙裊裊的地方,夾著著油鹽醬醋的煙火氣,讓這裡變得有滋有味,或許你廚藝不高,但足夠餵飽你的嘴巴和不滿足的胃;臥室,一張1.8的床,一套藍色的柔軟的床品,一盞不亮不暗的床頭燈,讓你在疲憊了一天之後,躺下來,舒展著身體,隨手拿起一本書,慢慢品味;衣櫃,那些容納了週一到週五的所有心情,讓你一打開便編輯著一週的style,家居服、休閒服、職業裝,女人的衣櫃裡總是少那麼幾件;客廳,一個社交的良好空間,在這裡容納你的閨蜜、好友、你的家人,他們每次短暫的停留都讓你體會這個世界的人生百態,不同的情感,你們或相視一笑,或彼此理解,或默默支持,這裡打開你的內心世界,編織著你的獨有社交。

無論你是三房兩廳,還是一室一廳,它們終將是你卸下盔甲的最後溫柔。或許,就是關於這諸多對家的美好幻想,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想在一座城市紮根,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家安,才是安家

然而隨著房價、房租的不斷上漲,讓我們或望而卻步,或成為房貸一族。隨著經濟大潮的激流勇進,無數的你我他便成為了北漂、滬漂、廣漂。。。。。。 在這裡多數人過著合租的生活,少數人已擁有大城市的家。

疫情,家有了更多內涵

就在這疫情肆虐的2020年春節到現在,家,卻成為人們最多停留的地方。想想從學業畢業到工作,我們每年能在家呆的時日有多少。家,在這個春節變得尤為重要,意味深長。就在這期間播出的《安家》這部劇,也引發了觀眾的熱議。通過這部劇,我們在這個"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的房中介的帶領下,走入了一個個或情深或意切或悲慘或淒涼... .... 我們感受到的是人間冷暖。在劇中的每個家庭裡,著實把我們從幻想中拉回現實。不得不讓人感嘆,安家,真難!擁有一個家,更難!守住一個家,難上加難!


家安,才是安家


你以為家只是溫暖的基調嗎?它或許也只給你冰冷的溫度;你以為家是五彩斑斕嗎?它或許也只是滿目瘡痍;你以為房子大就足夠呼吸嗎,或許也會讓你過的喘不過氣;你以為家是美滿生活的開始,或許是噩夢的開始吧。

劇中婦產醫院的醫生,平時工作繁忙,家不算小,但唯獨缺少自己工作的一間屋子,缺少能夠屬於自我的一個空間,所以她想換房,只為給平日壓力巨大的自己一個喘息的地方。即使看的房子並不合適,獨特的格局,卻因為能有一處獨處的空間,掛滿孩子希望之畫的幾面牆,便接受了這個房子。因為這都是她的軟肋,她愛孩子、愛老公,同樣也希望心疼一下自己。女人,愛自己,才能更愛家啊。

劇中靠賣包子餬口的老嚴夫婦,終於看上了一套原來知識分子的二手房,趕緊全款買下,卻在籤合同之時,得知兒媳婦懷孕,兒子提議加上兒媳的名字,結果購房之後,老兩口收了包子鋪準備去兒子家時,發現兒媳早已讓自己的媽媽來照顧自己,老兩口也只能悄然離去。這裡也無從評價,畢竟這種一句話不說就離開的仁愛的公婆很少,這種只為老婆的兒子也很少。

而生意上大獲全勝的所謂成功男人,卻為紅顏知己知否小姐購買一處大別墅,為了家庭變成全職媽媽的妻子自然感到心寒。女人犧牲自己成就家庭,男人掙錢卻給別的女人花,這是這個世界最大的悲哀和最大的笑話。擁有大house一樣不能擁有一顆真心。一場官司下去會讓老公掃地出門!

而房中介房似錦憑藉著人生必勝的信條,在房經紀這條路上執著過、疑惑過、哭泣過,卻唯獨沒有快樂過。生活給她一個命題,就是通過房中介這個職業掙很多的錢,更多的錢,來填她家的無底洞。劇中這個要挖空閨女的母親潘貴雨給了"母親"這個稱謂一記狠狠的耳光,以至於觀眾都覺得有些不太符合現實。如此惡毒的母親怎麼配擁有如此善良的女兒,女兒為她,為父親,為弟弟承擔所有的一切壓力。房似錦賣出了無數的房子,卻沒有膽量去幻想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這就是現實。家,她難道不配擁有嗎?這個社會並不是你努力了,就應該獲得什麼,你爭取了就能得到什麼。

好在,劇中讓人溫暖的徐姑姑、朱閃閃、王子、謝亭豐等一系列人物拯救了這個劇的溫度。徐姑姑對事對人對物有著他自己的價值觀,慢慢溫暖了房似錦,真正從生活上關心她,呵護她,保護她,幫助她。讓她感受到大城市之隅的一點善意。合租的日子,也擁有了家的味道。朱閃閃溫暖的人生觀,王子在工作中慢慢改變了自己,謝亭豐每月將工資上交一人帶孩子的老婆,為了孩子這麼大歲數還練跳繩等細節,都體現了劇的溫暖。

房子=家?或許錯了

觀劇之後,讓我聯想到房子的意義。現在想想,當房子=家這個概念建立起來的時候,我們就在犯一個錯誤。房子就是房子,它是經濟名詞,是商品。而家,就只是家。當我們用期望的眼神和溫暖的希冀去幻想擁有一幢房子就等同於擁有一個家的時候,我們能看到這個房子背後的所有人情冷暖嗎?從選房子,買房子,裝房子的所有細節中,你都能感受到,它究竟是房子,還是家!多少家庭因為購房發生諸多的不快,多少人為房子成為一輩子的房奴,多少人為房子放棄了自我,多少人為房子躊躇滿志,多少人為房子憂心忡忡,多少人為房子... ... 太多的不堪就是現實。

就讓我們去掉房子的所有光環吧,房子就是房子,家是家。如何讓房子成為家,才是我們的真正命題。如果沒有期盼,就沒有失望;如果現實一點,或許我們都活的通透。

家安,才是安家。獻給所有為家奔波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