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拒絕“上帝”的地方——評王毅冰的山水畫

在拒絕“上帝”的地方——評王毅冰的山水畫

王毅冰


藝術簡介:王毅冰,“寒礪書屋”主。2009年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碩士學位,擅寫意山水,花卉等。作品紮根國學傳統,不拘陳法,以筆墨韻味呈現個人心境,畫面氣息渾厚博大。畫外旁涉詩文及書法篆刻,繪事主張“靜養”後的有感而發。部分作品發表於《美術》、《書與畫》、《陝西日報》、《西安當代美術作品集》、《陝西教育》等專業期刊,作品入選“世界華人書畫展”及“第六屆全國群星獎”。作品曾收藏於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陝西省藝術研究院、西安亮寶樓等機構。《中國藝術家》、《西安晚報》、《文化藝術報》、《陝西廣播電視報》、“西安電視臺”等媒體均有個人專訪和報到。

2000年,陝西省國畫院舉行系列山水作品聯展;

2012年,西安曲江亮寶樓舉辦“水墨情境”個人山水新作展;

2014年,西安曲江亮寶樓隆重舉辦“秋韻”個人山水精品展。


在我欣賞了王毅冰的一系列山水作品之後,趁著一時的興奮和激情談點感想,也作為對藝術和人生的理解吧。

法國哲學家斯坦豪爾說:“上帝唯一的藉口就是它不存在!

人——唯一的藉口就是他的“存在”,人——“是他不是的那個東西,也不是他是的那個東西!

在我看來,不論人做出何種努力,歸根結底仍不能確定他是“誰?”

畫家為了突破“誰?”,通過努力,他們終於找到了“自我”——這只不過是“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我國古代禪師青原惟信以自然山水為對象打開了藝術審美的“眾妙之門”。他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足以看到,在主體和客體發生轉換的過程中,主體永遠是第一推動力,它可以改變轉換的方向。我在客在:“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我去客去:“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我來客回:“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主體和客體在交互作用中永遠處於“是”與“不是”的互補關係中:“是”表示畫家內心世界與藝術表達融為一體,也即做到畫面的統一,完成形象的整合;“不是”則表示主體和客體相互對立,從而進入形象的分析。

就王毅冰的作品而言,筆墨深厚,傳承有源。他的藝術思維具有敏捷的轉換能力,藝術觀念能把傳統和現代有機的結合,並且善於控制自己的創造潛能,厚積薄發,能有效地使自己的畫面形成完整的結構,潛伏著深刻的藝術衝動。我也看到,王毅冰喜於從書卷中自得其樂,一種沖淡的安然——完全迴歸到藝術生命的本質狀態!

畫家的生命往往歸於寂寞,但內心充滿著對藝術的狂熱,體現著生命的執著。從王毅冰作品中流露出的,是他超脫現實,精神世界的抗爭,是朝著理想世界的遊走。這種理想的行程時時閃耀著生命的火花!他的路還很長,而在他年富力強的黃金歲月裡,已信心十足地進入藝術創作的繁榮期。他足以表示:“我所以是不幸的,是因為我不得不肯定我的自由!”-----同時也認為,“我是幸福的!”


(邵養德,西安美術學院著名藝術評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