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寤堂點評武當詩詞

曾寤堂點評武當詩詞


曾俊甫,網名寤堂,號還園,湖南新化人。1981年生,湘天華詩社秘書長、新化萸江詩社副社長,有《臥雪詩詞選》。


曾寤堂點評武當詩詞


馬崢嶸

登武當山

竹杖芒鞋直到巔,囊中未備買山錢。

紫霄無樹不巢鶴,碧岫有龍如在淵。

身至水窮休問道,心能雲起即同仙。

縱然留戀終將別,唯恐人間過百年。


曾寤堂評:“水窮”、“雲起”襲用王維,然錘鍊修飾,亦具自家手段。尾聯暗用王質、劉阮事,言仙境雖美,未若親友俱在,知“囊中未備買山錢”者,只是藉口。



王建端

武當山歌

絕頂風光應難述,來看武當倚天日。偉哉造化孕神秀,遺此名山勢無匹。溟溟風從谷底生,茫茫雲自樹梢出。才見路從石壁來,旋聞聲喧瀑已失。忽有羽客摩蒼崖,白衣飄飄去何疾。欲尋蹤影已渺渺,行人為之身慄慄。誰挽青釭化虹霓,驚起深澗老龍吹腥涎。石巉巖峻兮嗟無極,上有千年之宮殿。丹鼎已冷苔蘚長,人言太子在此飛成仙。七十二峰分翼軫,仙人洞府生紫煙。夜來寂寞何處歇,雲母屏風時恍惚。我欲驂鸞翳鶴追海月,凌空上瑤闕。


曾寤堂評:前四句破空而來,有拔山扛鼎之勢。“溟溟”四句過渡自然,以風、雲、路、瀑造蓬壺之勝而供耳目之奇,誠作手也。以後諸句想象奇特,佳境迭出,然“羽客”“成仙”“仙人”等處,不免反覆,用韻亦嫌雜亂。尾句五字戛然而止,致千鈞之力無所宣瀉。全詩若稍加潤飾,則不失上佳之作。



王瑾溪

武當山

野花涼竹意幽妍,修徑盤紆入洞天。

十里樓臺浮紫翠,一聲鐘磬蕩清圓。

因聞奇境多猿鶴,來看仙家好石泉。

天上無為才半日,人間擾擾又千年。


曾寤堂評:中兩聯極佳,一工而能新,一巧而能穩。所失者尾聯也。



井 源

遠望武當

塵襟濯罷羨蓬瀛,觸眼青蒼欲訂盟。

最愛天神揮日返,一峰陰間一峰晴。


曾寤堂評:“一峰陰見一峰晴,天柱中央翠於掃”,乃厲鶚佳句,昔日讀之,以為繪景如見。此處妙手化用,僅易一字,便具自家面目。



陪母親於金頂敬香

太和在望中,與眾相攀拊。阿母患蹣跚,移步汗如雨。扶將上山巔,我亦感其苦。拈香復敬香,肅容略躬俯。口中念有辭,一一可聽取:乞庇闔家安,生事終年舉。老人食而康,外子身如虎。大小兩佳兒,愁慮莫凌侮。但能適所求,此身即歡舞。聽罷淚潸然,慈雲倏來伍。人生未百年,親情最為主。稚時繞膝旁,壯時隔天宇。頗難處一間,喁喁傾臆腑。今夕得偕同,百憾俱能補。嗟哉阿母情,巍巍媲真武。亦有赤子心,欲為阿母許。


曾寤堂評:天柱峰“高萬丈”,而太和宮在其上,俗謂“金頂”,險巇高峻,非虔誠恭敬者莫能至。全詩平鋪直敘,筆到意至,若拙實巧。知天柱之險,而後知阿母之艱難;知阿母之艱,而後知其心之大愛。後數句雖類說教,然以質取勝,不蔽其情,至若“亦有赤子心,欲為阿母許”,更見銜食反哺之意。




韋樹定

南巖大碑亭

亭館歌鐘消歇後,南巖深壑蟄龍時。

人間不盡愁滋味,更挽斜陽一讀碑。


曾寤堂評:一寫亭館,人間事也;二寫南巖,世外景也。因歌鐘消歇而轉慕深壑蟄龍,經三、四句一點,含情抱感,連貫全篇,端須逐字尋繹也。



榔梅祠尋梅

蒼生霖雨憶前朝,獨步尋春往事遙。

帝業已非梅更發,古祠落月聽蕭蕭。


曾寤堂評:此登覽而發弔古之思也,著“梅更發”三字,更覺深刻。



毛進睿

息機二首

息機枕雲根,長風薄林莽。

鶴跡此偶尋,閒發出塵想。

極目滄流逝,夕煙暫為朗。

可以謝時人,山空不知往。

*

寒溪茁蘭芽,蒼徑寡車轍。

息交聊策杖,浮生從茲逸。

引領雲山高,松風為吹越。

且試一揮手,泠泠萬籟發。

欲問琴童子,童子不可說。


曾寤堂評:詩極平淡,雖古今不同,居然元亮品格。兩結餘音惝恍,有不盡之妙。



田 茂

冬初登武當山二首

古道驅車過,檀香十里聞。

隨緣謁金殿,適意坐青雲。

眼底奇峰合,窗前彩樹分。

蕭疏塵影外,一縷夕陽曛。

*

身畔閒雲漫,氣清盈玉壇。

同為文字客,獨味武當寒。

松影高人態,詩心老子丹。

風光豈私有,應共百靈看。


曾寤堂評:其二頸聯高華精妙,尾聯則與物同體,皆悟道之語。



劉漢光

武當問道歌

太嶽蟠天八百里,琳宮雲外參差起。神鴉萬點叫鴻蒙,七十二峰煙光紫。石壁巉巖松蘿風,青牛白鹿行復止。行來碧澗草茸茸,流向紅塵桃花水。紅塵有客未痴狂,神仙不衫亦不履。紫霄問道側耳聽,鐵杵磨針乃不死。吁嗟乎!少時了了大未必,鬢霜斑斑成餘子。造化賦我大寶身,大寶自迷愚且鄙。洗髓知非三日功,利名散落閒花蕊。名山相約去還來,一鶴凌霄無渣滓。


曾寤堂評:前八句洋洋灑灑,氣暢神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賦》);後四句餘音嫋嫋,意味無窮。昔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云:“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然泥上仍會偶留指爪,至此則“渣滓”亦無,可謂又勝出一頭地來。惜乎中間數句若斷線之珠,不復連貫。



齊 剛

登 臨

聊隨鶴跡遠登臨,共與天光證古今。

試向春風行處看,一山青到碧雲深。


曾寤堂評:劉辰翁謂杜甫“齊魯青未了”五字雄蓋一世。此詩尾句雖筆力不及,然登高望遠,風神秀髮,亦為山水詩中特出之作。



楊 敏

清平樂•武當山二首

煙霞縹緲,飛鳥雲中小。七十二峰青未了,紫府香徊要眇。  

飄來幾縷襟前,和風留駐眉間。細聽鐘聲隱隱,一聲遮斷囂煩。

南巖翠滴,更看琉璃碧。尋夢蓬贏風習習,苔砌石階幽僻。  

比肩一片青雲,繁華幾許輕塵。卻悵縈眉清妙,只教半日銷魂。


曾寤堂評:兩詞應目會心,能以大景寫武當之態,亦能以小景傳武當之神,“取語甚直,計思匪深”,皆合乎“自然英旨”。若“七十二峰青未了”,乃化用老杜《望嶽》句,與“煙霞縹緲,飛鳥雲中小”連看,武當之高遠、神秀如見。“細聽鐘聲隱隱,一聲遮斷囂煩”,不愧道家清靜之地。而“南巖翠滴,更看琉璃碧”,讀之則令人頓生爽氣。



楊 裕

武當一首

風捲雲濤錦繡堆,道家氣象此中開。

初陽一線臨金頂,疑是仙人乘鶴來。


曾寤堂評:“疑是仙人乘鶴來”一句,奇偉瑰麗,可以想見。非“風捲雲濤”,非“初陽一線”,則無此等景象也。全詩層次分明,狀武當清晨之雲海如在目前。



李永新

題太嶽

天柱雲都淨,南巖勢益雄。

誰乘一片月,飛下紫霄宮。

節鉞頒丁甲,恩威埒祝融。

靈山長作鎮,荷戴感神功。


曾寤堂評:永新兄詩,其謀篇對仗最堪法式,能不拘一格者也。中兩聯雖言景不少,然大抵以情間之,故讀之不覺煩悶,兼句格天然,鮮有卑弱之弊。



避雨南巖作

玄武升真處,南巖位置高。

溜喧知雨大,天淨覺雲豪。

泐壁磨崖古,懸空殿閣牢。

丹梯難久立,風葉易蕭騷。


曾寤堂評:“位置高”三字警要,後之“知雨大”、“覺雲豪”皆不離於此。頸聯嚴整簡練,因上有生動之致,而此得淵永之味,故爾成就佳構。



登金頂作

天上雙龍闕,人間白玉京。

神娥跨煙霧,直下紫金城。

呼吸梯難上,欹危日易冥。

回頭指歸鳥,真羨羽毛輕。


曾寤堂評:結構嚴整,無一閒字弱句。起聯破空而來,以天上、人間設譬,極盡金頂之壯美。頷聯看似間入一筆,實則以神娥說事,仍是為之誇飾也。



李旭東

武當瓊臺中觀覃道兄太極劍

中觀燈起大嶽東,是誰幻若碧芙蓉。下沈上懸光吞吐,鳳眼龍旋挾天虹。有時幷如深宵立,動極原與靜相通。大道偶然從心化,飄忽一技揖猿公。更如流水滴江海,點撥清泠此乘風。恰綴漣漪方欲動,格洗全依造化功。漸提漸刺雲華織,一電斜擊黑朦朦。盤曲合當抱我樸,神遊太素略應同。起自芒角收自肅,白衣解與夜兼融。譬若陰陽互兜轉,千重銀漢納青瞳。而今洗眼稱奇絕,一望落雁和蒼龍。


曾寤堂評:有鋪敘,有開合,如湖海波瀾,一層不了,一層又起。


道醫堂

丹砂珍饌兩相隨,地法天公識者誰。

會得人間清淨處,經行第一到無為。


曾寤堂評:“地法天公”,本老子語,而今人識者已少。故欲得清靜之法,須從《道德經》第一行讀至“無為”兩字。雖引經據典,然恪守詩法,不類說教。



沈雙建

紫霄宮

清香一炷紫霄秋,山有白雲隨意流。

樓觀參差終古在,龜蛇變化幾時休。

道心堅定憑人問,萬法傳揚便自由。

今我來思太和地,沐風沐雨兩悠悠。


曾寤堂評:多雲岫之想,極慕道之思。頷聯措意頗深,樓觀終古在,因弘揚也;龜蛇幾時休,以自然也。是為老子“法天法地”之意。



張月宇

七夕前四夜宿於瓊臺中觀

朱垣黛瓦暮雲收,高臥仙山處處幽。

劍影松間留月照,琴聲崖下入溪流。

星橋猶鎖初三夜,湖海曾違第幾秋。

坤道希夷趺坐久,不知人世有離愁。


曾寤堂評:前四寫瓊臺中觀,後四則暗釦“七夕”兩字,自然妙合,情景俱融。希夷者,出《道德經》:“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


武當山之夜

凌虛太嶽自崔巍,巴楚風雲漫合圍。

磴道險行詩客屐,琳宮閒叩羽人扉。

珠輝潭澈龍應睡,鼎爇煙消鶴未歸。

七十二峰明月裡,寂聞天籟入玄微。


曾寤堂評:格局須大,情景得宜,方稱佳作。此詩有大場面,有小景觀,融通貫合,於清幽靜穆中蘊含尋仙慕道之念,非獨摹山範水而已。


金頂觀日出

星斗憑高語未央,巖棲谷飲坐微涼。

露華仙掌凝秋氣,字影殘碑拓夜霜。

雲殿尚貽燔鼎跡,石函應鎖煉丹方。

曙光一縷先天下,回首山川正渺茫。


曾寤堂評:“拓夜霜”,體物細微。“曙光一縷先天下”,足顯山勢之高。


編輯/章雪芳 審核/小樓聽雨 校對/馮 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