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杜甫詩詞:理解一代詩豪文人與詩詞的心靈際遇

提到唐朝,必定會談到它的詩詞藝術,而談到詩詞,就一定繞不開一個人——杜甫。

唐朝因國力強盛,所留下來的詩篇百花齊放,尤以李白、李賀等浪漫主義的詞風聞名,這些詞人歌頌祖國大好河山,可杜甫卻偏偏那個“異類”。

與許多文官一樣,杜甫經歷了入仕和漂泊的坎坷生涯,老來多病,對晚唐時期的國家和山河報以深深的失望和無可奈何的悲憤。

杜甫的詞風,多以悲憤傷懷為主。在他的詩中,我們能看到一個滿目瘡痍的大唐。據史料記載,杜甫的詩是唐代流傳保存最多的,作為現實主義詞人,他的作品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也因其絕世的篇章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詩人,與李白併成為“李杜”。

文人的詞風,多與其生平經歷一般,想要知道杜甫的詩詞風韻,還要從他的生平看起。

品杜甫詩詞:理解一代詩豪文人與詩詞的心靈際遇

一.少林野老的文人生涯和他的詩詞

杜甫出生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的家族是北方的大士族,秉持著“奉儒守官”,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世代簪纓之家。因為優渥的生活環境,杜甫在幼年時期就已經飽讀詩書,對於文學方面有著過人的敏銳感知力。

史料記載,杜甫自小好學,七歲便能成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有志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

杜甫其人少年有為,他的詩詞也很出名,可是在官場上卻頗為不順。

他二十歲的時候,就開始漫遊吳越之地,四年後回鄉考試,進京洛陽結果卻落第,這個時候他雖考取功名失敗,但是還是收拾好心情再次躋身於山水之間,開始了齊越之遊。

杜甫早年因為抱有政治理想,故而在天保六年赴往長安應試。可因為當時的權臣李林甫從中作梗,導致當時進京參加考試的學子們全部落榜,杜甫也不例外。

靠著考試不成,他只能投拜權貴之門,結果客居長安,一待就是十年,四處奔走向達官貴人們呈上自己的詩賦,卻都未曾得到重用,他鬱郁不得志,生活也過的十分窮困潦倒。

品杜甫詩詞:理解一代詩豪文人與詩詞的心靈際遇

在天保十四年,杜甫終於當了一個官,但是卻是非常小的沒有什麼真正作用的小官。他憤筆寫下“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卻不曾想,朝廷因此震怒,轉而將他派去了一個看守兵甲的低階小吏。

當時的杜甫年歲已大,到了四十四的年紀,家中尚有小兒要贍養,只得咬牙接受了這份實際上並沒有用處的官職。

正因這份顛簸坎坷的經歷,使得杜甫的詩中充滿了對暗黑朝堂的批判,對戰火連綿的山河的憤怨,晚期他的作品《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登高》皆能感受到這種詞風。

入仕生涯雖然悽苦,但熟悉杜甫的人都知道,這位大詩人有一個非常知名的好友——李白。天保二年,杜甫與李白在洛陽相遇,兩人一見如故,彼此互相指點詩詞,一同求仙問道,遊玩山水,也結下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深厚情誼。

在《贈李白》這首詩中,“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可以看出杜甫對李白的仰慕,他二人皆是被奸佞排斥,有著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致相投。

杜甫的詩風因時代的癥結所致,他的骨子裡其實也是想痛飲長歌,大夢一醉,也因為這兩種奇妙的元素混雜在一起,使得杜甫又不單單只是個批評時政的現實主義詞人,在他的某些詩詞裡,能看出一些浪漫主義元素的影子。

品杜甫詩詞:理解一代詩豪文人與詩詞的心靈際遇

二.杜甫詩詞的特點

(一)由山水詩詞轉向時政詩詞

杜甫早期詩詞多贊山水,有一首《望嶽》可以充分體現杜甫早期的詩風。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藉著描繪泰山的雄偉磅礴景象,來抒發自己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這個時候的杜甫對自己的前景充滿希望,亦有青雲之志。

“沉鬱頓挫”四個字是後人對杜甫詞風的一個高度精煉總結,在杜甫的《春望》中可以深刻的領會到這種景人相通的詞韻。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明著在寫景,實際還是在寫人,將人的心境代入到景物當中去,更能表達出悲涼沉痛的思想感情。

這樣的詩風轉變一直延續到《登高》《登岳陽樓》。晚唐沒落,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的藩鎮割據現象達到了頂峰,唐朝國力每況愈下,一蹶不振,宦官也開始掌權,人民的生活已經完全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品杜甫詩詞:理解一代詩豪文人與詩詞的心靈際遇

取材方面來看,杜甫已經漸漸由山水轉向富有時代性的代表。政治興旺成了他寫詩的重要刻畫背景,而戰事徭役、貧窮飢餓的農民和懸殊的社會差距成了他詩中最常出現的對象。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出自《歲暮》),這兩句詩以短短十個字就充分的表達了安史之亂後的政治局勢,言簡意賅,令人讀之嘆惋。

正是因為杜甫善於描寫當時的歷史實況,他的詩被後世稱為“詩史”。從安史之亂到入蜀這一時期,杜甫親身經歷了大時代的動亂,詩風也是在這一時期得到改變,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的記錄性篇章。

手法方面來看,杜甫的詩詞善於運用典故,引經據典,也善於運用人物對話和白描的手法。他後期的詩風注重於寫實,因而很少運用自己的想象,而是用客觀的現實來感染讀者。

品杜甫詩詞:理解一代詩豪文人與詩詞的心靈際遇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可以看出鮮明而尖銳的階級矛盾,令人觸目驚心。

詞句選用來看,杜甫的詩詞偏向於嚴肅派,多五七言古體。對仗工整,用字十分準確精煉。因為他的詩詞貼合人民群眾,因而詩中多用民間口語,簡單易懂。

杜甫在語言藝術方面是有極大的成就的,他喜歡佳句,追求的是蒼勁和凌煉。換一句話說,杜甫能用最簡單的幾個詞來表達最豐富的內容,這種寫詩的方式,後來也成了杜甫詩詞的一大特點。

意象選用來看,杜甫的詩詞中經常出現古塞、猿嘯、杜鵑啼血、落日殘花等意象。後人曾評價,說杜甫的一句詩詞裡面就能說三件、四件、五件事物,而旁的人寫詩也只不過一兩件就足夠吃力。不僅如此,杜甫還精於廣袤的山河的囊括,他以詩詞可點數百里的氣象,能說兩軍州,能說滿天下。

品杜甫詩詞:理解一代詩豪文人與詩詞的心靈際遇

(二)詩詞的史韻厚重,有著豐富的精神內涵

縱觀杜甫的詩,可以看出他對社會現實的關懷。

杜甫一生憂國憂民,人格高尚,其更是詩藝精湛。他的一生中寫過一千五百多首詩,很多都是傳頌千古的名篇,“三吏”“三別”是他詩作的大成,更有《杜公部集》傳承於世。

杜甫出身於一個崇儒的世家,因而他的詩詞裡充滿了儒家的仁愛精神。他的詩詞的思想核心亦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杜甫早年求官,秉持的就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

他是一個集大成者,在杜甫的身上能看到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許多重要品質,如仁者愛人、仁民愛物等思想。

他的詩多涉筆於社會動盪不安、人民疾苦,更是反映了當時強烈的社會矛盾。說到底,杜甫寫詩是為了為天下的子民發聲,這也是為什麼,後人為官為帝者常以杜甫的詩詞為借鑑,說到底還是因為其詩中所折射的寬厚的仁愛思想和強烈的憂患意識。

品杜甫詩詞:理解一代詩豪文人與詩詞的心靈際遇

“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其詩的魅力所在就是以詩中的思想去影響大人,這才是杜甫的詩詞震撼人心的力量所在。杜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向後人描繪自己所處的時代、自己的道德人格去影響他人,因此而被後人譽為一代“詩史”

在杜甫的詩中,能看到他對

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能看到他對自然風光的無限熱愛與讚美,亦能看到他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大愛。杜甫的詩詞,思想內容極為豐富多彩,各具特色,能繫念國家的安危,同情人民的疾苦,被後代無數士人所崇尚敬仰。

他一生關愛百姓,關注未來,呼喚正義和公平,以超乎當時那個時代水平的社會意識來寫下一首首膾炙人口的篇章。

歷代文人關心天下蒼生,置身於亂世的杜甫就是那個時代的先行者,他以如炬的目光,窺看這個時代的癥結和弊病,道出生民的重要作用,呼籲朝廷要重視百姓的疾苦。這樣的杜甫,已經不簡單只是一個詩人了,他雖不曾為高官,卻已然有了許多高官都未曾有的遠見和銳利的目光。

品杜甫詩詞:理解一代詩豪文人與詩詞的心靈際遇

品讀杜甫的詩歌,能讓人讀懂更多的歷史和人性,能讓讀者跨越歷史的鴻溝,去體會千百年前這片華夏土地上出現的各種無奈和悲切。

品讀杜甫的詩歌,我們能看到的,也不僅僅只是那些故事,更是這個文人以其一身的坎坷經歷,字字泣血,給後世留下的寶貴箴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