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是什麼病?

龍注河


強迫症的特症是明知自己的想法或行為明知必要,但是又控制不住地重複原淶的想法或行為,併為此痛苦,並影響到工作、學習和生活等社會功能。

01 強迫症的表現千奇百怪


我遇到過一天洗手洗躁要三個小時的患者,每天洗手幾十遍,肥皂一天一塊不夠用,因為天天洗,皮膚受損很嚴重。還有的患者反覆檢查關門窗、煤氣、電熱毯等,還有人反覆思考各種無意義的問題,比如世界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地球到底是圓的還是方的。


02 題主的情況未必是強迫症


根據問主的情況來看,有強迫的傾向,焦慮成份更多一些,最為關鍵的一點,沒有看到反強迫的表現,就是自己知道這個不必要,但是控制不制地要去找,越想控制越忍不住要去找,這是診斷強迫症的重要指針之一。只有著急或出門時才發生找廁所的情況,其它情況不知有沒有這這個表現。這種情況可能與過去經歷過著急找廁所有關,可以通過心理治療來解除出門與找廁所行為之間的條件反射。


03 讀懂強迫症狀背後的心靈語言


症狀是心靈的語言,任何精神症狀都有其心理層面的意議,是人的某種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反饋。強迫症狀往是成長過程中安全感嚴重不足的“變型”呈現,總是試圖去控制問題的“確定性”,以減輕自己的焦慮和恐懼。


在感知覺和直覺認識世界和體驗世界的發展階段,在成長早期,患者由於受到家庭和環境的影響,孩子的需求受壓制、漠視、否定、打擊等,或是被父母過度控制,形成了有認知偏差的“經驗”,隨著時間根植於心靈深處,遇到合適的土壤和水分,種子就會發芽成長,出現更加具體的臨床症狀,如強迫、焦慮、抑鬱等表現。


強迫的本質是實對人生失控的過度擔心,想控制又控制不了,想改變又改變不了,這種對立性的衝突過於尖銳化,形成了強近與反強迫的反覆鬥爭,使患者長期處於高焦慮狀態,有的人通過反覆洗手、重複檢查等這種簡單可控的動作,緩解焦慮感,獲得心理上的“安全”,等下一個積累的焦慮高峰再次出現,強迫表現再次出現。

強迫症對好與壞、白與黑、優勢與劣勢等對立性的關係,採用了絕對化的一元思維,只有對立,沒有統一,大腦中兩股勢力天天你死活的打架,造成了嚴重的心理消耗,對患者工作、學習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放下對立性控制,接納人性的不完羨和環境的不確定性,才能真正緩解強迫的痛苦。



對於確診的強迫症,建議採用藥物緩解強迫症狀,配合心理治療。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精神病學》對強迫症的治療原則是首選心理治療,然後是藥物治療。


這裡之所以建議首先使用藥物治療強迫症,出於兩方面的考慮:合適的心理治療師難找,心理治療對症狀的緩解不如藥物來得快,通過藥物迅速改善症狀,緩解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以及焦慮和抑鬱(往往是強迫症的伴隨症狀),為心理治療作好鋪墊。

治療強迫症的藥物有很多,三環類、四環類抑鬱劑(過去常用)、SSRIS、SNRIS等新一代抗抑鬱劑均可治療強迫症,常用的有帕羅西汀、氟伏沙明等。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藥、換藥,不要擅自服藥、停藥,或者同時吃兩個醫院分別開的藥。


建議在用藥治療強迫症的同時,配合專業的心理治療,要找經驗豐富的“專業”心理師,不是打醬油的“半瓶醋”。強迫症不是靠心理諮詢師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安撫就可以解決的,需要更加專業系統的心理治療過程。


【接納自己、愛自己,才有能力付出受,付出愛,才會收穫更多的愛和認同】心中有愛,溫暖世界。愛學三論【自愈力●心靈公社】寫給積極自救渴望陽光的人生!

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


強迫症沒有具體的定義,比方我吧 我就特別愛整齊,都是愛把東西順好放好,另外我幹活的時候,最煩氣別人在旁邊嘟嘟,尤其是那種有酸葡萄心理的人在旁邊,我特反感。一件事我要不就不幹,要幹就幹好。也有一點潔癖,看到人家乾的活不大好,我都是睜隻眼閉隻眼。同樣的一件事兒我乾的就得不到認可,也沒有幫忙的,相反別人幹就是好的,只能苦笑了。


521流蘇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強迫症,然而只是輕微的、可控制的。強迫症,顧名思義,就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神經症。以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有意識的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為特徵,患者明知強迫症狀的持續存在不合理,卻不能剋制的反覆出現,越是企圖努力控制,反而越感到緊張和痛苦。


導致強迫症的因素有這幾種:遺傳因素,有調查顯示,強迫症患者的父母中約有5%~7%的人患有強迫症,遠比普通人高;性格因素,1/3強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一定程度的強迫人格,要求十全十美,但又過於刻板和缺乏靈活性;遺傳和教育因素,比如有強迫個性的父母對患者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社會心理因素,當軀體健康不佳或長期身心疲勞時,都可以促進有強迫症性格者出現。

強迫症患者的強迫觀念為反覆而持久的觀念、思想、印象或衝動念頭。想要擺脫,但又因為擺脫不了而緊張煩惱、心煩意亂、焦慮不安和出現一些軀體症狀。


1.心理治療,在治療過程中不斷的支持、鼓勵和督促患者,講本病形成的原理及治療原則反覆向患者解釋,使患者知道從事強迫行為的衝動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時間夠長,這種衝動和相應的不適將逐步減退。

2.自我調治,患者自己冷靜分析本來的人格特點和發病原因,包括童年有無強迫症的心理創傷。找出原因,樹立必勝信心,盡力克服心理上的誘因。

3. 藥物治療,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治療強迫症的藥物食用。比如氯丙米嗪、氟西汀、勞拉西泮等。


翻浪滾滾


現實生活中,經常聽到有人說“自己有強迫症”,比如總是反覆洗手、出門後不放心,又跑回來檢查門有沒有鎖好,煤氣有沒有關好,還有些人,總是要求家裡的物品必須要擺放在固定或者對稱的位置、手機app上的新消息提示必須全部點開、外出走路必須走直線、看電視一定要追完最後一集等等。

最近看了一本書,就是專門介紹強迫症的,叫做《停不下來的人:強迫症自救指南》。書裡指出,強迫症在人群中的發病率大約在2%到3%,它在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中排名第四,前三名分別是抑鬱症、焦慮症和成癮症。

一般人認為強迫症是一種“行為怪癖”,但這本書卻指出,強迫症給人帶來的危害,其實比人們想象的要更嚴重,因為強迫的念頭一旦產生,就會像一輛沒有剎車的汽車,想停卻停不下來。

比如在埃塞俄比亞,有一個叫貝拉的女學生,她的腦海裡無時無刻都在想著一睹牆。她知道自己不應該有這個稀奇古怪的想法,但又剋制不住,整個人都處在巨大的焦慮之中。

為了緩解這份焦慮,她開始慢慢地啃這堵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她17歲的時候,她把牆啃掉了8平方米,吃下的土磚超過半噸。這導致她的胃部腫脹、腹部經常抽搐,體內還長滿了土裡的寄生蟲。

你是不是覺得上面這個強迫症屬於極端案例,但其實它的嚴重程度也只算得上是中等,比這更嚴重的強迫症還有很多。

1、強迫症是怎麼產生的?

強迫症之所以會產生,首先源於強迫性思維。

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大衛總是擔心自己得了艾滋病,於是對於一切有血的東西都充滿恐懼感,因為它會不由自主地聯想那些有血的東西都可能來自艾滋病人。

有一次,他去游泳,走到泳池旁邊的臺階時,腳後跟不小心被劃破了。

他去洗手間,用紙巾擦血,擦完之後扔到垃圾簍裡。過了一會兒,他覺得哪裡不對勁,原來他是擔心那張紙:“紙是乾淨的嗎?紙上會不會有艾滋病人的血跡?”

他趕忙去翻垃圾簍,但裡面的紙太多了。為了不漏掉任何一種可能性,最後他索性把整個垃圾簍裡的紙巾都帶回了家,然後一張一張檢查確認,直到沒有看到血跡,他才真正放心下來。

在這個案例中,大衛的強迫症首先就來源於他的強迫性思維,他懷疑自己用的紙上有艾滋病人的血。為了打消自己的疑問,他需要排除一切結果,即便有些行為看起來很荒唐,即便某些事情發生的概率只有0.1%。只有當他百分百確定,事情不是自己想的那樣時,他才會安下心來。

那麼強迫思維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根據精神科醫生的研究,每個人的大腦都會無時無刻產生各種想法,比如有三分之一的人承認自己有過搶錢的想法,有四成的人有過從高處往下跳的衝動,還有五成女性和八成男性幻想過陌生人的裸體。

這些非理性的、不請自來的“侵入性想法”,就是強迫思維的源頭。它不僅是不合時宜的,同時與正常的、健康的自我相互排斥。

你可能會說,每個人都會產生侵入性想法,難道每個人都是強迫症患者嗎?

區別就在於,如果這些侵入性想法是一閃而過的,那就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如果人們被這些念頭所吸引、所纏住,那麼它就很可能會誘發一些強迫症行為。

2、為什麼強迫症患者難以控制自己的強迫行為?

關於強迫症,很多人搞不明白,為什麼人們越不去想一個事物,那個事物反而越會頻繁地出現在腦海裡,把自己困得死死的。

關於這一點,心理學上的“白熊實驗”可以給我們答案。在實驗中,有一組學生被告知“不要去想白熊”,結果這些參賽者的腦海裡全是白熊,甚至比那些要求“去想白熊”的學生還要多。

這個實驗說明,如果一個人越壓抑某個思想,這個思想不僅不會消失,反而還會以更強大的力量反彈回來。有過減肥、戒菸經歷的朋友,肯定對此深有體會。

一個人很難控制自己的思維,這倒是說得過去,畢竟我們的大腦無時無刻不在工作著。那我們的行為也很難控制嗎?

比如一個人反覆洗手、頻繁檢查門鎖。難道只檢查一遍不行嗎?為什麼在確認之後,還要不停地再次確認?難道強迫症患者有“失憶症”嗎?

沒錯,強迫症患者的記憶力確實很“糟糕”,當然這裡所說的糟糕並不是真的指記憶力缺陷,你如果問他們今天早上吃了什麼,昨天干了什麼,見了什麼人,他們都記得很清楚。

只是對於強迫性行為,他們好像真的“失憶”了。他們往往會陷入這樣一個惡性循環,當記憶不確定的時候,會跑去檢查;不斷地檢查,又會使記憶變得不確定。

就是因為他們檢查的次數太多了,今天忘了是否鎖好門了,跑回去確認,第二天又這樣,第三天還這樣,導致他們自己都對記憶的真實性都產生疑問了。反覆檢查,弱化了他們對自己記憶的信心。

另一方面,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講,強迫行為是壓抑的結果,一個人所做的和他心裡想的,是完全不一樣的。

比如一個人過分地喜歡乾淨、排斥髒東西,那麼它的潛意識可能是喜歡髒東西的。但因為骯髒的東西是不被接受和允許的,所以他們就通過清掃、洗滌來趕走它們。

一般來講,一個有身體潔癖的人,同樣會有精神潔癖。有些人不停地洗手,其實是在洗滌心靈層面的髒東西。

洗手這個動作也可能有雙層寓意,一方面它滿足了一個人內心裡髒亂的慾望,而另一方面,他又通過洗手沖刷了這份骯髒,得到了靈魂的救贖,內心重歸平衡。

當然,目前心理學對於強迫症的研究還不夠完善,所以對於不同的強迫症行為,也會有不同的解讀。

3、如何正確應對強迫症?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強迫症,即便是比較輕微的強迫症,也會對生活產生一定影響。比如,有些人對微信上的那個“紅點點”有很強的“執念”,他們每隔幾分鐘就要去查驗是否漏點了什麼新信息,這就導致他們無法專注工作,嚴重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

那麼如何克服強迫症呢?

(1)識破“非理性強迫想法”,用理性思維分析事情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強迫症患者都容易“想太多”。他們有三種錯誤的思維方式,會增加強迫症產生的幾率。

第一種是對危險和個人責任的放大。很多強迫症患者認為,如果不按照某種儀式完成某些動作,就會發生災難性的後果。比如,如果走路不走直線,家人可能會生病,或者自己會發生車禍等等。

第二種是完美主義和無法容忍不確定性。有相當一部分的強迫症患者對秩序表現出了高嚴苛性。比如,他們會把每個物品放在固定的、合適的位置,這種強迫性的“各歸各位”就像一個嚴謹的、牢不可破的“圍城”,他們只有在這樣的圍城裡才感到安全和舒服。但凡有一點點變動,他們就會變得焦躁不安。同樣,他們對確定性也非常“著迷”,他們的強迫性行為越頻繁,說明他們內心越想要尋求“確定性”,以此來減少他們想象中的可能性風險。

第三種是過度誇大思維的重要性。當一個不好的念頭從腦海中冒出來的時候,普通人並不會把它太當回事兒,並不會在這個想法上過度停留。而有些強迫症患者卻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樣,總是過度誇大這個念頭的重要性,好像腦海裡的東西會真的發生一樣。於是他們就會做出一些強迫性行為,來緩解內心的失調。

如果強迫症患者能夠識別出這些“非理性強迫想法”,在分析事情的時候,能夠客觀地、辯證地看待問題,他們就能夠減少強迫行為的發生。

(2)做好記錄

如果感覺到腦海裡有些念頭揮之不去時,我們可以嘗試把它們都記錄下來,這樣既能夠了解自己的思想,又能夠緩解內心的焦慮。

我們還可以通過記錄,來監控自己的強迫程度。比如,如果你有反覆洗手這樣的強迫症,那麼你可以做一個統計表格,查看自己一天洗手多少次。然後,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逐漸減少洗手的次數。

(3)經常冥想,保持放鬆

任何強迫症的背後,都隱藏著一定的焦慮感,這種焦慮可能源於過去,也可能面向未來。

而冥想,要求我們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專注而不做評判”的狀態,並懷著仁愛、感恩、覺醒、接納去看待周圍的一切。

冥想不僅能夠讓我們放鬆,而且還能教會我們,不要刻意地與自己的思想抗爭,不要總是試圖去糾正自己的想法,而只是讓思想自由流動。


林書彤


題主你好~ 很高興為你答題。

看題主的情況應該只是有強迫習慣,但是還不能算病症哦。只有在嚴重影響了社會生活的情況下才能算“強迫症”。

強迫症指一種以強迫症狀為主的神經症,
其特點是有意識的自我強迫和反強迫並存,二者強烈衝突使病人感到焦慮和痛苦;
病人體驗到觀念或衝動系來源於自我,但違反自己意願, 雖極力抵抗,卻無法控制;
病人也意識到強迫症狀的異常性,但無法擺脫。病程遷延者可以儀式動作為主而精神痛苦減輕,但社會功能嚴重受損。 (劃重點)
症狀標準:
1.符合神經症的診斷標準,並以強迫症狀為主,如強迫思想(包括強迫觀念、回憶 或表象,強迫性對立觀念、窮思竭慮、害怕喪失自控能力等);強迫行為(動作)(包括反 復洗滌、核對、檢查,或詢問)
2.病人稱強迫症狀起源於自己內心,不是被別人或外界影響強加的;
3.強迫症狀 反覆出現,病人認為沒有意義,並以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試圖抵抗,但不能奏效。

嚴重標準:社會功能受損。

病程標準:符合症狀標準至少已 3個月。

我們推薦森田療法。

“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是森田療法的基本治療原則。

順其自然說的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說我們人的心理也是有自然的規律和自然的現象的,比如我們的內心會出現各種的想法念頭,各種的擔心害怕,情緒以及軀體的感受等都是正常的想象,不是我們不正常了,而是非常正常的。所以當這些出來的時候,我們根本就不需要去排斥,抵抗和打壓,允許承認就行了。

在承認情緒的情況下予以練習,慢慢達到“如果有健康人的舉止,心理自然健康起來”的治療效果。


瀚思心理


強迫症又名強迫障礙,其基本特徵是患者表現為來源與自我的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多數患者認為這些觀念和行為是沒有必要的、異常的或違反自己意願的,這種強迫和反強迫的強烈衝突使患者感到焦慮和痛苦,無法擺脫,病程遷延的患者可表現出儀式行為,此時焦慮和精神痛苦減輕,但社會功能嚴重受損。強迫障礙在男女的患病率大致相同,多在童年或成年早期起病,平均發病年齡在20歲左右,在美國本疾病的終生患病率為2%~3%。

本疾病病程多變,大多數患者病情呈緩慢的進展,少部分患者病情呈反覆波動,還有極少一部分患者有完全緩解的間歇期。患者的生活質量常受到顯著的影響。同時本病與其他某些類型精神障礙的同病情況也比較高,如抑鬱障礙、驚恐發作、疑病症、貪食症等等。

治療方面:1.藥物治療:急性期一般三個月左右的藥物治療(第二代抗抑鬱藥SSRIs類首選)外加1~2年的鞏固維持期治療以最大程度的減輕復發。2.認知行為治療:常通過暴露療法+反應預防來對患者進行一些行為上的干預,一般需12次會談和長時間的家庭作業。


大話精神


“強迫症”是一種精神障礙。


在最新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它屬於“強迫及相關障礙”這一大類疾病,這一大類中還有“囤積障礙(酷愛囤積)”、“拔毛癖(反覆拔自己的毛髮)”、“軀體變形障礙(總是誇大自己身體上別人注意不到的外貌瑕疵)”等。

一個人被診斷為強迫症,需要至少滿足以下3個條件:

(1)反覆出現的想法或行為;
(2)反覆出現想要停止這些想法或行為的慾望;
(3)因為前兩者給自己帶來了極度的痛苦或實際影響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工作、人際交往。

強迫症患者是十分痛苦的

他們或者存在一些強迫性的想法,比如,站在馬路上就忍不住想像自己被車撞死,總是覺得有汙染、很髒——這些想法不是他們自願的,而是侵入性的,不需要的,同時,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焦慮和痛苦;或者存在一些強迫性的行為,比如反覆洗手。

還有很多患者的強迫性想法和強迫性行為會一起出現,比如存在左右必須要對稱的強迫想法,所以睡覺時要左右左右翻轉一定次數(比如6次),開門也要左手右手互換開6次。


通常,對於強迫症患者而言,即便他們主觀上想要停止這些想法和行為,也仍然是無濟於事的。


根據診斷標準,這種強迫思維和行為會耗費患者大量的時間(每天1小時以上),並帶來極大痛苦和實際的生活影響。他們可能會因為需要開關到一定次數,導致自己總是上班遲到,或者無法在家以外的任何地方上廁所(比如,總覺得其他地方都很髒)等等。


如果題主覺得自己有這方面的困擾,可以到醫院的精神科就診,切勿自行對號入座。



知我心理諮詢


美國

焦慮症

協會提出九條強迫症症狀提示/<font>

1.持續非理性的恐懼或者疑慮,通常總是感到要生病或者身上很髒。/<font>

2.著迷於一種按秩序或以某種特定方式安排事物。/<font>

3.總擔心您的想法或者行為會損害自己或者別人。/<font>

4.無意義地囤積物體。/<font>

5.非理性地懷疑或者擔心你會傷害到別人。/<font>

6.反覆清洗自己的身體或打掃房間。/<font>

7.反覆檢查東西,如門是否鎖緊等。/<font>

8.不斷地說同樣的話或者不停地計數。/<font>

9.習慣反覆說一句話或同一個名字,或者在同一地點以同一方式反覆散步。/<font>

強迫症狀與其它疾病鑑別/<font>

1.精神分裂症/<font>

該病患者也可產生強迫症狀,但往往不以強迫為苦惱,更不會主動尋求治療,強迫思維的內容多怪誕離奇且有幻覺妄想等

精神病

性症狀,一般容易鑑別,但嚴重的強迫症病人有時也可伴有短暫的精神病性症狀,應注意辨別。/<font>

2.抑鬱症/<font>

該病患者可出現強迫症狀,而強迫症患者也可產生抑鬱情緒,鑑別主要是識別哪些是原發性的症狀、出現在先。/<font>

3.

焦慮症

/<font>

兩者都可有焦慮表現,強迫症的焦慮多因強迫思維的反覆出現或強迫行為無法實施而出現,相比之下,焦慮症的焦慮可以是無緣無故、缺乏特定對象的。/<font>

4.藥物引起的強迫症狀/<font>

一些藥物,如氯氮平在治療精神分裂症過程中可引起強迫症狀,但患者並不感到苦惱,停藥後症狀逐漸緩解消失。/<font>

5.器質性精神障礙/<font>

大腦某些部位的器質性病變,如出血或梗死可出現強迫症狀,所以在診斷時詢問相關腦血管疾病病史,完成頭顱磁共振等相關輔助檢查是相當必要的。/<font>

強迫症防治/<font>

強迫症狀常常不請自來,讓人倍感煩惱。雖然強迫症的病因至今未闡明,但依據現有的研究其與人的個性心理因素有關,同時也與腦內

神經遞質

分泌失衡有著莫大的聯繫。因而不論是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對緩解患者病情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font>

強迫症作為一種心理疾病,其發生機制非常複雜,具有相似症狀的患者其心理機制可能千差萬別。在心理治療中,治療師通過和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傾聽患者,幫助其發現並分析內心的矛盾衝突,推動患者解決問題,增加其適應環境的能力,重塑健全人格。/<font>

強迫症的發病與腦內多種

神經遞質

失衡有關,主要表現為

5-羥色胺

系統功能的紊亂。目前使用的抗強迫藥物都是抗抑鬱藥,其特點就在於能夠調節腦內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改善強迫症狀的作用。/<font>

對於難治性的強迫症患者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性採用改良電休克及經顱磁刺激。神經外科手術被視為治療強迫症的最後一個選擇,因其存在痙攣發作、感覺喪失等不良反應,必須嚴格掌握手術指徵,患者應在經過三位精神科主任醫師會診後再考慮是否手術。/<font>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醫師張斌指出,為了探索觸發症狀的內外線索,則需要更多地瞭解自己的症狀。“當感受到症狀發作時,立即進行記錄,不要等到一天結束或者第二天再來靠回憶去做記錄,只需用幾個描述性的、確切的詞語即可。這些記錄能夠更好地幫助瞭解自己的症狀和痛苦程度。”/<font>

張斌表示,醫生也可以通過症狀日記本,全面收集和了解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引發患者焦慮的內外部線索和情境,從而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暴露反應預防療法作為一種認知行為療法具有明確的療效。/<font>

“暴露反應預防療法沒有藥物副作用,但需要患者投入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練習。” 張斌指出,暴露反應預防療法治療過程中會存在短暫的不快,甚至在某些階段患者會感受到更大的焦慮和緊張,但一定要相信只要選用適當強度的暴露項目進行練習,完全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font>

本文編自網絡,不代表三甲醫院網觀點,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我們。/<font>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科學家最新發現,強迫症原來是一種基因突變,換言之,所有強迫症都是X戰警中失散已久的變種人同胞~

於是大師兄開心給各位來一套強迫症四連冷靜下

冷靜!這一定是信號不好對不對!

強迫症(英語: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又譯強迫性疾患、強迫性障礙、強迫性病症、強迫性神經症,亦譯沉溺,是一種精神上的失調。 正常人在執行完特定的動作或思考後在大腦的神經迴路上產生回饋,降低迴路的活性而降低慾望 ,但患者在執行完特定行為後迴路持續活化使其執行行為的慾望無法獲得解放,進而重複而無意義執行同樣行為。 ……

簡單來說強迫症不會逼死人,只會——

逼瘋你!

好消息是據科技日報11月2日報道,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遺傳學論文報告稱,

科學家成功鑑別出與強迫症(OCD)相關的人類基因變異,找到了受這些變異影響的基因及神經通路。分離和表徵這些基因,將幫助我們理解這種疾病背後的生物學,進而建立有效治療方案。

並且報告還顯示出


恩,病友,我們有救了!!


至於大師兄有沒有強迫症?看下圖。。


英國大師兄


普通人做任何事情都會帶有特定的目標和習慣,但是當這種目標和習慣發展到一種病態程度的時候,就會形成強迫症。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一個是行為上,都會或多或少養成一些私人的習慣,另一方面腦海中也或多或少會經常出現一些好像不該出現的想法。但這些行為和想法並不阻礙我們繼續生活,我們也不會將我們整天的精力投入到對抗這些動作和想法中。

發展進一步,有些人可能我們會說他是吹毛求疵的人,他身上展現著完美主義的苛求和嚴謹。如果這種完美主義的作風影響到了他自己,也影響到了別人和他的交往,那就可能慢慢的就成為強迫型的人格障礙。再進一步發展,那就可能到了強迫症的程度。

強迫症在許多行為上會表現出異常,比如說反反覆覆的檢查,反反覆覆的清潔清洗,對順序,對稱性有苛刻的要求。在腦海中,他們也會,存在窮思竭慮,反覆思考沒有意義的問題,怕髒等各種強迫思維。無論是上面的行為,還是這裡的思維方面,患者都會感到這些思維和行為其實是沒有意義的,自己每天花這麼多的時間,在這種無意義的思考和無意義的行為上,也讓自己感到非常痛苦。

我們來舉一個例子,比方說這個病人是非常怕髒,並且有強迫洗手的行為。他一旦進入某個環境,比方說來到一個賓館,這種陌生的地方馬上會激活他一些不好的回憶和體驗,他會想到肯定很多人在這裡住過,服務員肯定也沒有打掃很乾淨,所有的焦慮的體驗馬上會湧上來。而另一方面,他的大腦似乎無法區分他這種,個人的焦慮體驗和現實是否是對等的。患者自己也會感到很痛苦,他就會認為,這裡肯定很髒,讓自己會很不舒服,他無法去接納自己不舒服的這種感覺,就會有衝動進行強迫洗手。但是當他意識到每天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洗手這件事上,又會讓他非常的懊惱,反悔和焦慮。這就是一個典型強迫症的認知,情緒和行為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