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把時鐘撥回遠古時代,人類掌握用火,解決了取暖和熟制食物的問題,可是每天都是燒烤,時間長了也會反胃,為了能品嚐到不一樣的美味,就迫切需要製造出一個容器作為蒸、煮或存放食物的器皿。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人們發現黏土與水摻和後有很強的可塑性,製成各種形狀的器物,乾燥後用火焙燒,一件陶製的容器就出現了。陶器在中國已有八千多年的歷史,它不僅代表著中國原始社會所達到的高度藝術成就,而且也是世界遠古文化寶庫中璀璨奪目的瑰寶。


中國古代陶器精品賞析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仰韶文化 鷹形陶鼎 公元前5000~3000年
陝西華縣太平莊出土


鷹鼎為斂翼站立造型,腿足粗壯與獸足相埒,實際鷹足不會如此,故器身並非寫實,但與其咄咄逼人的頭部十分協調。陶罐鷹的形象極為寫實,可見當時工匠的造型能力已非常高超。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仰韶文化 小口尖底陶瓶 公元前5000~3000年
寶雞北首嶺出土


此小口尖底瓶呈紡錘狀。頂部為一圓形杯狀小口,頸部略細於口部。圓肩鼓腹,尖錐形底部,器身中部有對稱的雙環形耳。頸部以下飾黑彩,上腹部飾細密的斜線紋,其餘器表素面磨光。


小口尖底陶瓶的用途說法較多。一般認為它是一種汲水器,利用重心轉換原理來調節平衡,可以方便地從河流中取水。也有看法認為可能與原始宗教和禮儀有關,是仰韶文化時期神職人員使用的祭器等。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仰韶文化 彩陶碗 公元前5000~3000年
西安半坡出土


此彩陶盆呈紅色,口沿處繪間斷黑綵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人面呈圓形,頭頂有似髮髻的尖狀物和魚鰭形裝飾。前額右半部塗黑,左半部為黑色半弧形。眼睛細而平直,似閉目狀。鼻樑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兩側分置一條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內同時銜著兩條大魚。另外,在人面雙耳部位也有相對的兩條小魚分置左右,從而構成形象奇特的人魚合體。在兩個人面之間,有兩條大魚作相互追逐狀。整個畫面構圖自由,極富動感,圖案簡潔並充滿奇幻色彩。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魚鳥紋彩陶壺 1958年陝西寶雞北首嶺出土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約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
高21.6釐米,口徑2.1釐米,底徑8.5釐米


彩陶壺呈橙黃色。口部形如蒜頭,頂部中央有圓孔直通壺內,圓孔周圍繪黑彩四出扇形。壺身上腹部繪魚鳥紋裝飾,首尾相逐環繞壺身一週。一隻水鳥向右側立,長頸長喙,頭頂生翎,身披條狀羽毛,眼睛瞪得很大,鳥嘴銜住面前一條大魚的尾巴。魚又粗又長,身披大片的鱗甲,頭部兩側還有突出的鰭狀物,正在拼命掙扎反抗,頭部和身子都翹了起來,魚身也彎成了弧形,一副被動挨打的模樣。


魚鳥紋彩陶壺屬於仰韶文化的水器。陶壺上的圖畫雖然只有數筆,並多用簡單的線條進行構圖,卻非常傳神。為了突出反差,畫面中故意誇張了魚的形象,它的個頭與鳥相差不多,但還是被鳥制住。水鳥大睜的眼睛、大魚扭動的軀體等設計突顯了兩者進攻與反攻時的力度,將魚、鳥之間的爭鬥之勢表現得生動形象,成為藝術創作的典範。除了藝術上的感染力以外,水鳥銜魚圖的內容還有強烈的圖騰觀念。一般認為畫面中隱寓著遠古社會並存的兩個群體—鳥氏族與魚氏族之間的鬥爭狀況。因為魚為水鳥所控制,表明此時鳥氏族暫居上風,而魚氏族可能正處於相對低落的階段。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紅陶獸形壺 大汶口文化
公元前4200~2600年 山東博物館藏


這件水壺模擬豬型,豬嘴大張若在呼號,用以倒水;尾部有筒狀孔,可以用於注水,背部有鋬用以提壺。豬的造型準確生動,陶質細膩,是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馬家窯文化 四系渦紋彩陶罐
公元前3200~2000年 甘肅永靖三坪徵集


彩陶罐呈斂口鼓腹的甕狀。口沿外側有四個鉤狀泥突形成四系,腹部兩側有對稱的環狀耳。器表飾黑彩,上腹部有旋渦紋繞器一週,在2個大旋渦紋之間各再繪出2個小旋渦紋,旋渦紋帶以下有一週水波紋帶和絃紋帶加以承託。整個畫面既像水面被雨滴擊起的層層漣漪,又彷彿是湍急的河水激流湧動而形成的一個個大小旋渦。此陶罐以其紋飾精美成為馬家窯文化的代表作,被譽為“彩陶之王”。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馬家窯文化 舞蹈紋彩陶盆
公元前3200~2000年


此盆在內部的盆壁上循環繪製出手拉手舞蹈著的人們,歡快的氣氛迎面而來。當盆中注滿清水,舞蹈圖案會倒影於水中,體現出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更多精美古陶器: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仰韶文化 三角花葉紋彩陶盆

(約公元前5000~前3000年)

甘肅省秦安大地灣遺址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藏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仰韶文化 彩陶碗
公元前5000~3000年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魚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

(約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
西安半坡出土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湯家崗文化 水波紋陶盆
公元前4800~4300年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良渚文化 黑陶豆
公元前3300~2200年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良渚文化 黑陶雙鼻壺

公元前3300~2200年 餘杭出土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山東龍山文化 白陶鬹
公元前2500~2000年 繩紋柄頗具匠心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馬家窯文化 旋紋尖底陶瓶

(距今約公元前3200~前2000年)

甘肅隴西呂家坪出土

甘肅省博物館藏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山東龍山文化 黑陶蛋殼杯

(約公元前2800~前2000年)

1972年山東臨沂大範莊遺址出土

山東博物館藏


陶與瓷的區別


人們總是把瓷與陶相提並論而稱之為“陶瓷”,這種提法反映了陶和瓷都是火與土的藝術。由於陶器發明在前,瓷器發明在後,所以瓷器的發明,很多方面受到了陶器生產的影響。如人們對火的性能的掌握和對粘土特點的充分認識等。但陶與瓷無論就物理性能,還是就化學成分而言,都有本質的不同。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區別表現在: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1)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則是瓷土,即高嶺土(因最早發現於江西景德鎮東鄉高嶺村而行名);


(2)陶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鐵量一般在3%以下;


(3)陶器的燒成漫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則需要1300℃的高溫才能燒成;


(4)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溫釉,瓷器則多施釉;


(5)陶器胎質粗疏,斷面吸水率高。瓷器經過高溫焙燒,胎質堅固緻密,斷面基本不吸水,敲擊時會發出鏗鏘的金屬聲響。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中國現代“四大名陶”


中國有“四大名陶”即:宜興紫砂陶、欽州坭興陶、重慶榮昌陶和雲南建水陶,在長期的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當中,形成了各自穩定的特點。


1、宜興紫砂陶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宜興紫砂陶起源於春秋時代的越國,至今已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宜興紫砂陶有壺、杯、碟、瓶、盆、文具雅玩、人物雕塑等上千個品種,其中的茶具為代表之作。


宜興紫砂陶將詩情畫意直接雕刻在紫砂陶土之上,一直以來,都有著“字隨壺傳、壺隨字貴”的美譽。近幾年來,紫砂陶在裝飾技法上不斷創新,匠人們創造了一種在紫砂陶上嵌金銀絲的技法工藝,更是錦上添花。


2、重慶榮昌陶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榮昌陶產於重慶,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榮昌陶器種類繁多,主要以日用陶、包裝陶、工藝美術陶、園林建築陶的生產為主。


榮昌陶器採用的泥土細膩,粘性可塑性極強,燒製性能好,因此,製成的陶器不僅釉質光潤,而且還具有不滲漏、保鮮好等特點,享有“泥精”的美稱。


3、雲南建水紫陶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雲南建水紫陶始於元末明初,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建水紫陶採用當地得天獨厚且蘊藏量豐富的紅、黃、紫、青、白五色土配製。


建水紫陶採用無釉磨光這一特殊工藝,製成的陶器敲擊聲鏗鏘有力,被稱讚為“體如鐵、色如銅、音如磐、亮如鏡、光照鑑人”,這個工藝是建水紫陶有別於其他陶器的獨特之處,實為“陶壇一秀”。


4、欽州坭興陶


中國陶器,無與倫比


坭興陶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經窯變,素有“窯寶”之稱。經打磨後表面會呈現出各種斑斕絢麗的自然色彩,色澤繁多,主要為古銅、墨綠、紫紅、虎紋、天藍、天斑、金黃、栗色、鐵青等,若隱若現,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丨素材自壹號收藏 ID:www1shoucangcom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