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当先生再当学生的中国:两场战争后,大清开始向日本派出留学生

大清的文化一度是在东亚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身在学习西方的路上,甚至可以说比一衣带水的日本还要早。

以前中国商人,尤其是福建、广东的商人去日本一般去的是长崎,对,也就是被美国人用原子弹问候过的地方。

中国的一些习俗也传到了那里,在日本眼里这就是异域风情,而中国介绍西方的书籍也因此传到日本,比如林则徐好朋友魏源写的《海国图志》,日本人早期也通过学习中文书籍了解西方,比较同样用的是汉字,日本人也比较省时省力。当然了,日本汉字造的词也回流到中国过就是了,就跟现在的洋中药一样,很多大妈就喜欢去日本买什么汉方药。

在鲁迅的《藤野先生》中就有个细节,鲁迅在去日本留学时,就发现日本人教的部分解剖学课本居然是从中国进口的。

先当先生再当学生的中国:两场战争后,大清开始向日本派出留学生

但是中国对西方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实质的研究,而日本则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造,一场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运动使得日本的国力大幅度的增强,又在美英财团的强力支持下,日本向中国发动了一场赌国运式的战争——甲午战争。

当然了,日本人每次大战基本都是在赌国运,“皇国兴废,在此一战”可以从1895用到1945。这一场战争,大清被小国日本击败震惊了整个世界,从当时的西方的时政漫画中就可以看的出来,气的梁启超在文章骂大清是老大帝国,可以看出大清在学习竞赛中从先进于日本,变成了落后于亚洲了。

先当先生再当学生的中国:两场战争后,大清开始向日本派出留学生

日本的文化输出

在甲午战争中干翻大清之后,日本人本以为可以收割一波大清,除了要2亿两白银之外,还打算割大清的东北、台湾。不过日本人正要大发横财,把东北三省据为己有,一下子蕞尔小国变成东北亚一霸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盟友居然阻止了他,明面上是俄国、德国、法国三个国家,背地里是日本大金主英美财团。

面对着扬言如果敢割中国东北,就要给日本一点爱的教育的欧洲三列强和甲午战争中捞得盆满钵满、现在却袖手旁观的英美财团,日本人其实也很绝望,毕竟连大清都同意要割让辽东三省了。原本以为自己穿上西装,学习了西化,就会被西方所接纳,结果还是被一群欧洲佬给欺负。所以后来中国人去参观日本介绍中日甲午战争的博物馆时,会看见日本人写着一块“卧薪尝胆”的书法作品,讲的就是日本在甲午海战中赢了还是被欧洲列强欺负。面对这样的情况,日本人只能在最后搜刮一下大清,要了3000万两“赎辽费”,不付这钱的话,大清皇帝回去扫墓都得办护照。

先当先生再当学生的中国:两场战争后,大清开始向日本派出留学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人觉得是黄种人饱受白种人的歧视,所以黄种人要团结起来,共同对抗西方白种人。所以在这个思想下,日本人主动找到大清,说你学习那么差,连我都打不过,不如你来当我徒弟吧。大清一开始是看不上小国日本的,但是在吃了甲午败仗,自然也要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所以中国人现在动不动就反思的毛病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后面还是承认了日本比较强,所以在日本的热情邀请下,所以大清国组织留学生去日本的计划也就形成了。

不过这也不是大清派的第一批留学生,在此之前就有组织过留美幼童,其中詹天佑就是其中的杰出例子。

当然了,你要是觉得中国人因为在甲午战争中吃了大败仗,就很积极很主动放弃科举去学习西方,那就是不懂中国人,也对科举的强大认识不到位。中国留学日本的高峰期是在废除科举后,大家觉得反正没科举考了,但是又想进步,那就去读一个洋文凭,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罢了。

但是也有一部分是不喜欢国内的四书五经,觉得这种书籍阻碍了中国的进步,想去好好学习,改变中国,有些人也确实做到了,比如说鲁迅。鲁迅说自己是因为厌倦了孔子那套,对孔教的批判也是不少,结果来了日本,日本先生叫他去汤岛圣堂拜孔子,所以鲁迅一度心里还是很别扭的。

先当先生再当学生的中国:两场战争后,大清开始向日本派出留学生

对日本又爱又恨的留学生们

当然了日本也不只是让中国学生读读书就算了,是在有意识的培养亲日力量,特别是喜欢招中国学生来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很多中国军人都读过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比如说名震江湖的蒋百里。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的大人物常凯申先生也说过自己读过日本陆军学校,但是这哥们去上学的时候待的是预科班,叫振武学堂,他在那里就是单纯地喂了一年的马。

本来留学生还是很喜欢日本的,不然也不会来这里,但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让部分中国人看清了日本的真面目。20世纪初爆发的日俄战争是一场瓜分东北亚的战争,日俄两国在中国东北进行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这场战争也间接地敲响了沙俄和大清帝国的丧钟。

先当先生再当学生的中国:两场战争后,大清开始向日本派出留学生

这场在自己国土,甚至可以说是直接在大清龙脉上打起来的战争,大清皇室就跟没看见一样,就像一只鸵鸟一样躲在紫禁城中,腐朽无能一览无余。在日的中国留学生一开始是比较支持日本的,毕竟日本人宣扬的是同文同种,但是后来战争越打,日本人对中国留学生的歧视越严重。以至于鲁迅在学医间隙,看见日本同学在看日本人砍为沙俄服务的中国人的头而欢呼,对中国人的麻木深恶痛绝,顿生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的思想。

所以很多留学生在来日本前是亲日派,离开日本时就成了反日派。当然了,大家的心态也是很复杂的,比较接受了日本的教育,但这个东洋小国抱有一种又爱又恨的心态。但是从客观来说,到日本学习的人到后来也推动中国的发展,历史总是那么的五味杂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