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蜀“漢”的“廉政文化”與“傳承”(上)

常人一般都愛聽戰爭故事,不愛聽有關治國方面的長篇大論!

諸葛亮治國的故事,其實也很精彩,尤其是“廉政文化”在“三國”中,也是獨具特色。

我不是政治家,史學家,或曰什麼文人。不會總結,只能按照老百姓的口味、說一下蜀“漢”國的“廉政文化”或“賢明文化”。

其實早在關羽執政荊州之時,就傳出其愛民的故事。關羽熟讀《春秋》,講究“仁義道德”,優待俘虜,“傲上”而不壓下。要不是襄樊戰役時“體桖”將士居家的安危,也不會屢上“盟友”呂蒙奸計的當;而張飛、趙雲等為地方官時,更是傳出他們“愛民如子”,“徵治強梁”的故事!當然,在劉備、諸葛亮“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指導下,蜀“漢”地方官怎會欺負老百姓?

劉備,諸葛亮都信奉“仁義道德”!他們是真正做到了而非光喊口號。

中國的皇權史上有哪一家實行了“以人為本”?有哪家實現了“以德治國”?有哪一家實現了“強不侵弱,吏不容奸,人心向上,風化肅然”?(《三國志》評)

蜀漢政權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並實現了各民族大團結!一切從實際出發,絕無半點虛偽浮誇之風;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怕死;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文風簡約,政統人和;····。這就是“蜀漢”的風氣,或曰“蜀漢文化”!

我們世世代代盼望著“清官治國”!盼望著一大批清官良吏管理著這個國家!盼望著“吏不容貪,人心向上,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些看似不可能的事,在蜀漢國出現了。蜀漢國文化的精髓,就是“廉政文化”,或者是“賢明文化”!

中國帝制2000多年,可以稱作“廉政”和“清官治國”的、只在少數的年代、少數的“治世”王朝中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只有唐初“貞觀之治”時可與之相比!其他朝代的“治世”,總感覺有一些不合理的現象存在?

明朝時期,官員的俸祿很低,“清官廉吏”十分貧窮;而“貪官汙吏”們都設法利用自已的權勢弄錢,於是“官商勾結,餉官賣爵”等廣泛存在;曾同時期出現海瑞、於歉那樣的好官;也出現過如嚴嵩等一大批貪官汙吏。

蜀“漢國”則不同;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都是公認的賢相清官,一代一代“清”風流傳;大將軍姜維等也是清官蜀漢幾代的主要官員軍官都是清官良吏,且道德高尚。

政治的賢明!前面大量的敘述已無需多說!現代知識分子太看重“荊襄文化”和四川“本地文化”的分歧了!經過無數次的“朝議”和“磨合”,而非經過殺戮和高壓,大多數人形成了“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的意志;“興復漢室”,成為這個國家的“主流”意識!而同時少數人的反對意見也仍然允許存在!這在帝王時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很少有政治家如劉備,諸葛亮那般開明!

蜀漢文化的特徵之一就是“全國意志統一,多元共存”!這有點象現代政治。

確實、蜀漢文化中有些成分很值得現代人借鑑,不過不要借鑑它的“帝王專制”

按照“黑”劉備,“黑”諸葛亮的人的說法:“劉備,諸葛亮都是偽君子”!因為他們提倡了“仁德正義”!在這些人的認識中,誰倡導“仁德正義”就都是“偽君子”,不管你實際做了或是隻“喊口號”?或者是“口是心非,人前是人,背後是鬼”?可劉備和諸葛亮們,明明在行動中實行著“仁德”和“正義”!就“閉著眼睛說瞎話”,楞說他們是“偽君子”!實實在在毫無根據!於是乎就憑“猜測”,“臆想”,“斷章取義”,或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硬給你按上“偽君子”!

於是乎“偽君子不如真小人”之說大行其道!“是非好壞”之分就顛倒了個!所以,那慣會“屠城”的曹操呢;關鍵時刻“偷襲盟友”的孫權呢;一切可算做真“小人”的行徑,自然要好過“偽君子”了?於是乎“殺人放火”的、“出賣盟友”的、“坑害老百姓”的,一個個就都成了民族大英雄?只要幹出了一定規模,就算是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完全是以“成敗”論“英雄”?這在“厚黑學”,“陰謀論”中,恐怕也少有這種“邏輯”吧?

在這些人的眼中,中國歷史上一切暴君,一切該被否認的喔齪行為,都可以拿來進行“翻案”,只要你是一個“成功”者!荒唐時代產生的知識分子,自然有其荒謬學說的“邏輯”!

“一切歷史都是現代史”!無疑它道出了某些“學者”追趕“潮流”的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