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北京堅持寫作8年,30歲在家月入10萬

唐韌——用打造產品的方式規劃自己的人生,如今副業轉正,在家工作月入 10 萬的自由職業者。

很多朋友問我:北京競爭這麼大,到底用了什麼具體的方法,在 8 年時間內,獲得了時間和經濟上的相對自由呢?

今天的文章,記錄了我通過 4 次選擇,如何從職場小白轉變成一個在家工作月入 10 萬的自由職業者,希望可以帶給你啟發。


大家好,我是唐韌。

我的職業是互聯網產品經理。

跟其他行業的經理不同,互聯網產品經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經理,只是一個崗位的稱呼。

大家熟悉的蘋果創始人喬布斯、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微信之父張小龍,他們都是產品經理。

我每天 5 點起床,堅持寫作 8 年,累計數百萬字,30 歲前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

書名叫《產品經理必懂的技術那點事兒》,目前累計銷售 30000+ 冊,在專業圖書領域,銷量 5000 冊以上就算暢銷書了。


他在北京堅持寫作8年,30歲在家月入10萬

o唐韌寫作的書

做產品經理之前我是做技術的,就是大家所說的程序員,因為喜歡產品,所以轉行成了產品經理。

我有 4 年的創業經歷,用 3 年時間,就從產品小白成長為公司產品總監,獨立帶團隊負責兩條產品線,推動了公司業務增長。

後來去京東工作了 2 年,去年離職後成了一名自由職業者,副業轉正。

我運營了自己的公眾號,名字就是「唐韌」。兩年前開設了星球「唐韌的知識星球」,目前有 1100 多人在星球內每天活躍。

在多年的產品工作中我發現,我們的人生就是一款產品,完全可以用做產品的方式去打造和經營自己。

以下,是我的真實經歷,全面的展示了我是如何將自己打造成一款有價值產品的完整過程。


01

如果起步落後,那就贏在途中

每一次改變

都源自內心的極度渴望


他在北京堅持寫作8年,30歲在家月入10萬

我的老家在湖南安化,一個六線外的縣城小鎮,直到去年,我的家鄉才摘掉「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

上大學前的我,視野很窄,能見到的新事物不多,只知道讀書可以走出去。

從小地方出來的人,和大城市孩子能獲得的資源相比,起步是落後的,這是現實。

小鎮青年,是我的 1.0 版本。

2007 年,我上大學來到了省城長沙,學校是湖南商學院,一個普通的二本院校,專業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這是個很神奇的專業,計算機課程和經管類課程都學,是那種學的很多,但什麼都不精的專業。

大學開始我就對技術著迷,因為學校開設的課程有限,我就全部自學,然後去外面找外包項目做。

別人接項目要錢,我不要錢,只要給我實踐的機會,我就願意幫他們幹。


做的項目多了,我對技術的掌握度超過了同齡人,之後再接其他項目,我就可以開出符合自身價值的價格。

2010 年,我決定考研,但是距離考試只有不到 3 個月的時間。

我死磕自己,按照 7117 的節奏拼命複習,早上 7 點到自習室,晚上 11 點回去,一週 7 天不間斷。

冬天的自習室沒有暖氣也沒有空調,腳上長出了凍瘡,但決心和堅持讓我挺了過來。

終於,我考上了!

2011 年,我來到了北京,就讀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件工程專業。

讀研期間趕上移動互聯網爆發。

憑藉著大學積累的技術優勢,我鑽研 Android 和 iOS 開發,成了國內早期的 App 開發者。

業餘時間接了很多技術外包項目,讀書那幾年我沒有問家裡要過一分錢。

2012 年,我開始寫作。

最初是在技術社區 CSDN 開設了自己的技術博客,專門寫作技術類相關的文章。

那段時間我開始瘋狂輸出,把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的問題記錄下來然後分享出去,並且慢慢有了一批讀者。


他在北京堅持寫作8年,30歲在家月入10萬

2014 年,我研究生畢業,同時面臨大公司 offer 和創業機會,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

因為我知道,這個選擇,能讓我這款產品升級更快。

我是公司前 5 號員工,創始團隊成員。

當時是跟隨我在學校的企業導師一起加入的,剛加入時,我們連辦公室都沒有。

從零開始搭建團隊做產品,我負責移動端的技術開發。

完成這次升級,我跨越了 1600 多公里從湖南來到北京,熬過了很多個學習的夜晚,每一步都很艱難。
技術創業者,這是我的 2.0 版本。

如果想在單位時間內實現快速成長,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提高實踐的密度和質量。

就像一款產品,如果想持續優化和迭代,就得經過用戶的不斷檢驗並適應各種場景。

我對自己的定位從來都不是做一輩子技術,技術是我的切入點,是立足點,也是我的橋樑。

憑藉技術,我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然後獲得了了解這個行業和相關崗位的機會。

他在北京堅持寫作8年,30歲在家月入10萬

2015 年,我放棄技術,轉行做了產品經理。

這是一次很大的轉變,意味著我原有的知識體系需要重構,我需要從零開始學習,這是一次落後很多的追趕。

我進入了從 2.0 到 3.0 版本的重構升級階段。

那段時間,只要是跟產品相關的工作,我都自己親自上手做,從不挑活兒。

我認為,如果沒有特別的天賦,重複去做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就能夠成為專家。

多做事、重複做,能提高實踐密度。但有了密度還不夠,還需要提升做事的質量。

所以我會去跟領導請教和討論,有一次和我領導聊到凌晨兩點,也特別感謝他當初的耐心指導。

同時,我會找其他公司做產品的前輩取經,從別人身上學習做事的方法和技巧,然後再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除此之外,我還會主動去跟領導要工作。

創業公司本來就很忙,我會盡可能快速的把安排的工作做完,省下來的時間都算是賺到的。

有了密度和質量,短期內實現快速成長就不是不可能的事。

不到 3 年,我就從一個產品小白成為產品總監,最多的時候負責一個 15 人的團隊和兩條產品線,進入公司核心管理層。

2016 年開始,我早上 5 點起床,還利用業餘時間寫完了一本書。

死磕自己,成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凌晨 5 點的北京,我見過很多次。


他在北京堅持寫作8年,30歲在家月入10萬

創業公司待了 4 年後,我感覺自己進入了瓶頸期。我明確的知道,我需要進入下一個產品升級階段。

2018 年,我放下創業公司的事情,去了大公司,來到了京東。

在京東負責的是京東健康旗下大藥房產品的工作,如果大家在京東上買藥品和保健品,用的就是我們做的產品。

這是一次全新的產品體驗,京東有海量的用戶,數據體量也更大,這給了我做產品更大的發揮空間。

這次去大廠,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學習,去做體量更大的產品,去處理複雜度更高的問題,把實踐密度和質量再提升一個臺階。

由此,我完成了自己的第三次產品升級。

死磕自己的產品人,這是我的 3.0 版本。

真的!只要開始幹,你就已經贏了 90% 的人。

如果給我每一次的產品升級賦予內因,我認為就是內心的極度渴望

渴望變得更好,渴望更好的發展。這種最原始的動機,能讓一個人的思想發生轉變,從而改變行動。

我渴望獲得更多的知識和能力,所以我拼命學習。

我渴望掌握一門吃飯手藝,所以我勤學技術。

我渴望實現人生槓桿效應,所以我選擇了創業並持續寫作。

我渴望實現第二曲線增長,所以我從技術轉型產品。

所有的改變,都源自內心的極度渴望。


02

憑藉一臺電腦、一個決心、一份堅持

成為自由職業者

在家月入 10 萬不是夢


他在北京堅持寫作8年,30歲在家月入10萬

2019 年,經過差不多兩年的學習和鍛鍊,我從京東離職,成了一名自由職業者。

寫作原本是我的副業,離職後,我將副業做成了主業。從 2012 年到現在,我已經堅持寫作 8 年了。

2019 年開始,我的產品路線又發生了調整,進入 3.0 到 4.0 版本的升級迭代階段。

上面這張照片,是去年我在廈門休假途中臨時找了個餐館寫文章的場景。

雖說是休假,但我始終揹著電腦,按我老婆的話說,出來玩從來都是人在路上、心在工作。

不管到哪,我的文章從來沒有斷更過,課程也從來沒有拖延過。

有個凳子我就可以工作,哪怕是出國度假有時差,我都會按國內時間準時發文章。

很多人會羨慕自由職業者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確實很自由,也沒有外部約束。

但是,真實的約束都來自內心。

成為自由職業者後,沒有覺得更輕鬆,反而更忙了。

工作內容更多,要處理的事更多,沒有上下班時間,更沒有假期,連請假對象都沒有。


他在北京堅持寫作8年,30歲在家月入10萬

我現在平均每天寫作 7000 字、看書幾十頁、公眾號文章日更、星球內容每天更新。

同時還維護著一個千人社群,另外也承接了一些產品項目,有時候還要去外地參加線下活動。

有朋友問我,你累嗎?

我不覺得累,反而很快樂,或許這就是熱愛吧!

自由都是相對的,我的約束來自內心那個想變得更好的自己,想要獲得內心真正的自由,就得對自己下狠手。

要變得更好,前提是決心。

是真正願意為了一件事投入時間和精力,能夠放棄遊戲和電影,內心對成功有極度渴望,對所做的事情有極度的熱愛。

我對自己 4.0 的產品定位很明確:成為一個不被上班約束的人,自由工作、自由生活,為自己的熱愛而努力,這是我的決心。

當你真正熱愛一件事的時候,時間是養料,努力是陽光,它們會一起作用呵護你的熱愛,使它成長。

離職後我去了很多地方,跑遍了歐洲 5 個國家,去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我去了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 5 個城市,每到一個城市都和當地的星友做了見面分享會。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邊旅行邊工作,持續完善自己這款產品。


他在北京堅持寫作8年,30歲在家月入10萬

改變源自渴望,如果只是單純的渴望,那隻能叫慾望,沒有行動的渴望永遠都無法變成現實。

事情是幹出來的,結果是靠自己拿到的。

靠著決心和堅持,我一直在做自己熱愛的事,從技術到產品,從產品到寫作,一直都是。


03

把自己當成產品打造

剩下的交給時間


雖然在家辦公,但我一直有早起的習慣。

早上 5 點左右起床然後跑個步回來,趁著思維效率最高的時候寫文章或者寫書。

我現在每天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坐在我的書桌前寫東西,那種只有文字陪伴的感覺,你會覺得全世界都是你的。


他在北京堅持寫作8年,30歲在家月入10萬

o和唐韌的書桌

此外,寫作還給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應。

我的公眾號現在有 4 萬多粉絲,相比幾十上百萬粉絲的大號,我可能只是個小角色。

但在產品經理這個小圈子裡,也算是不少了。

內容有價值,就會積累用戶基礎,從而有了商業價值。

我寫作的 8 年時間裡,前 6 年都是默默無聞的,也沒從寫作中賺到一分錢。

但從 2019 年開始,我每月通過寫作賺到的錢,比我原來的工資要高出很多倍,這就是時間帶來的回報。

在劉潤老師的啟發下,我結合自身的情況搭建了一個屬於我的增長模式。


也算是我 4.0 版本產品的內核。

知識是第一推動力,它會推動知識產品化,進而形成影響力,然後帶來商業價值從而產生變現。

我現在的主要商業模式是廣告、課酬和服務型收入,包括了寫書的稿酬。


他在北京堅持寫作8年,30歲在家月入10萬


我是做產品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都會受產品思維的影響。

所以我現在的策略就是把自己做成產品,把自己做成品牌

為此,我設計了一套結構。

以「唐韌」為品牌,從產品定義、用戶人群、核心服務、商業收入幾個角度,列出了我具體要做什麼以及我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他在北京堅持寫作8年,30歲在家月入10萬


於我而言,這其實也是一個實驗,就跟做產品一樣,需要不斷優化和迭代。

數據會告訴我如何優化,實踐會幫我修正路線。

很多人好奇像我一樣的自由職業者到底每天干什麼?

這裡我畫了一張圖,基本能概括我現在的主要工作有哪些,並且還在持續完善中。


他在北京堅持寫作8年,30歲在家月入10萬


每天都很忙,不焦慮是假的,畢竟現在一切靠自己,需要持續創新和持續優化我的產品。

一款產品的沉澱和價值放大是需要時間的,對個人也是如此。

我一直相信,選擇並堅持,時間會帶來最好的回報。

2020 年,我成了只工作不上班的自由人,進入 4.0 版本的全新階段。

在家工作自由人,我的 4.0 最新版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