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遭8人潑水扇耳光:應對校園欺凌,請父母冷靜處理


小學生遭8人潑水扇耳光:應對校園欺凌,請父母冷靜處理

近日看到一則校園欺凌的新聞。海南某小學五年級女孩在宿舍遭到8人潑水、揪頭髮、扇耳光,甚至還被逼下跪。視頻裡女孩一直默默忍受他人的欺負,看著著實令人心疼。

小學生遭8人潑水扇耳光:應對校園欺凌,請父母冷靜處理

做父母的都怕孩子被欺負,我們也會教“被打了要打回去”,這當然沒錯,“同等對人,同態復仇”本就是公序良俗。孩子感到自己被侵犯,“打回去”也是本能的怒氣,是驕傲的自尊。

但教孩子打回去未必能確保孩子不受欺負,當欺凌發生了,做家長的怎樣處理?怎樣避免再次發生?

很現實的一點是,大部分學校沒有應對校園欺凌的預案,雖然校園欺凌時有發生,但處理起來極其依賴老師的經驗。這也是為什麼基礎教育階段非常仰仗老師的慈悲,遇到好老師孩子健康成長,遇到壞老師,自信早早就被摧毀了。

這樣的大背景下,當孩子遭遇校園欺凌,我們處理起來得有講究。

首要原則就是冷靜,所謂有理不在聲高,英雄也不是看誰腎上腺素多,這時候越冷靜越有力量。其次要有點謀略,保證孩子今後能平安健康地度過校園生活。

具體可參考以下做法。

小學生遭8人潑水扇耳光:應對校園欺凌,請父母冷靜處理

1,出一份損失報告:病假條

孩子被欺負了,首先就要“報告損失”,而且要書面的才夠正式。

孩子被打傷,“軟組織挫傷”是有的,如果打在頭部,還會頭暈噁心,醫生一般會下個腦震盪之類的診斷。

另外,孩子被欺凌,心靈上的傷害也是很明顯的。睡眠不好了,害怕上學了,嚴重的還會出現應激障礙等,這就可以讓精神科醫生開個證明。不必忌諱“精神科”,新時代的父母了,對兒童心理學多少有點了解,要克服對精神科的排斥感。

只要醫生開了診斷書,有專業證明就有了打官司的底氣。我們平時也見過成人之間起衝突,有一方就堅持不動手,對方一動手就立刻倒地,等警察來了去醫院對醫生說疼說噁心,然後用醫生的診斷跟對方要個幾千元。我們雖不是要訛錢,但要證明“你就是過錯方”。

小學生遭8人潑水扇耳光:應對校園欺凌,請父母冷靜處理

2,做一份筆錄書

出了糾紛,警察都會錄口供。我們也需要一份口供。

如果只是向老師轉述孩子說過的內容,老師一般會覺得不過是小屁孩隨便鬧著玩,但如果把孩子說的話寫下來(或打印出來),由孩子簽名,就是另一回事了。

書面的東西都給人一種嚴肅感,大多數人都敬畏那種儀式感強烈的人。

筆錄書不需要很誇張,像公安那種,一般的談話筆錄就足夠了。心平氣和地詢問孩子,問清細節,用陳述句式,重要的語句可以用直接引語。內容包括時間、地點、被誰打了、怎麼打的、誰先動手的、有沒有還手、還有沒有其他受害者、有沒有人用“武器”,有沒有老師或同學發現或圍觀等等。

有了診斷書和筆錄書兩份書面報告,也不要急著跟對方家長吵架,事實上,永遠不要直接跟對方家長主動爭吵。

戰爭是逐步升級的,現在還是糧草先行的時候。

小學生遭8人潑水扇耳光:應對校園欺凌,請父母冷靜處理

3,約見老師

帶上醫生開的診斷書和病假條,聯繫老師,約老師見面。見老師不是要質問老師,跟老師吵架,相反,要儘量忍耐、剋制,見老師是要借老師的力,讓老師站在我們這邊。

在老師看這兩份書面報告時,表示出對學校安全問題的擔心:這樣下去,恐怕會出事啊。

老師最怕的就是出事,所以有必要談談風險:我這也是為您好。

一般的老師,見到這樣鄭重其事地來談問題的家長,都會引起重視,還會有點歉意。這時順勢請老師約對方家長談談,讓老師出面解決這個問題。

到這一步,我們已經擺好了一個好姿勢:引而不發。

弓拉滿了的時候最有威脅,放箭之後就失去了殺傷力,這時冷靜的態度才是可貴的。語言剋制、表情剋制,但冷靜而堅定的家長,才真正顯得有力量。

小學生遭8人潑水扇耳光:應對校園欺凌,請父母冷靜處理

4,正面對決

老師約來對方家長,讓老師來說這件事,等著對方答覆。老師因為孩子被打傷,多少有點愧疚感,會站在我們這邊說話。如果對方家長通情達理,該道歉道歉,該保證保證,還賠償損失就再好不過,問題就完滿解決了。

如果對方家長不配合,那就再進一步“拉攏”老師,讓對方孤立無援。多站在老師這邊談問題,表明是和老師一起解決問題的立場,必要時甚至讓對方跟老師敵對,這樣他為了自己的孩子,也不得不配合老師解決問題。

為什麼要如此“拉攏”老師呢?

小學生遭8人潑水扇耳光:應對校園欺凌,請父母冷靜處理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主角安迪最初也總是被欺負,後來因為會理財得到獄警的保護,不僅不再被欺負,地位都變得不一般。

把老師和獄警做類比是不合適,但要看到,學校裡,學生只是班級成員,老師才是領導。認清這一點,幫助已受欺負的孩子得到老師的關注才是明智的,若是隻把老師當學校的僱員,說老師失職,那就太魯莽了。

要知道老師的KPI裡,安全問題排第一,老師都追求不出事(會懲罰欺凌者,避免有下次),但同時也追求不鬧事(安撫勸誡被欺凌者)。一衝動帶著孩子到學校鬧,越級報告,搞得老師措手不及,老師怎麼想?

所以要懂得換位思考,要把老師作為攻略對象。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遠離欺凌,甚至獲得更多的機會。

小學生遭8人潑水扇耳光:應對校園欺凌,請父母冷靜處理

5,別一心只想報復欺凌者

還有一點要注意,不要要求老師懲處欺凌者,這超過了家長的權限。義務教育的公立學校也沒辦法勸退或者開除學生,不要試圖去決定欺凌者的人生了。

孫悟空打妖怪不是要把妖怪打死,打到神仙收走它就行。我們要做的也是杜絕侵害,杜絕下一次欺凌才是關鍵。老師給欺凌者的懲罰能保證自己的孩子今後平安就好,管那個欺凌的孩子做什麼?又不是他爸媽。

所以,內心要強大,別“咽不下這口氣”,這不是一個報復的事。

我們說“平時不惹事,遇上事也不怕事”,但所謂的“不怕事”不是要死磕,是遇到意外,所有情況在我掌握之中,所以我不用擔心。

小學生遭8人潑水扇耳光:應對校園欺凌,請父母冷靜處理

6,日常修煉法則

最後說說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欺負。

孩子的世界一大特點就是混亂、隨機,很多欺凌也是臨時起意開始的。孩子被欺負了,別忙著自責自己的養育多失敗,更不要責備孩子多沒用,而是要借這個機會對孩子的成長重視起來。

孩子的學習、在學校的表現都要心裡有數,平時多和老師交流,讓老師知道“這是個有人管的孩子,這是個家長非常關心的孩子”,否則父母都不怎麼管,怎麼要求別人上心?

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欺負人的孩子專挑那些沒人管、話少不自信的孩子來欺負,好學生是不容易被欺負的,好學生一般不會招惹好學生。

什麼是好學生?一是成績好,另一個是有特長,能為班級/學校爭光,一般都受老師重視,老師對好苗子會更用心並加以保護。

所以,平時多讓孩子學點課外的東西,

任何學習帶來的成就感都能讓孩子自信,有老師的護佑和加持,孩子更自信。

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好環境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