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著茶香自駕遊安溪:“中國茶都”一泡茶,2800

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歷:打開微信QQ,某美女頭像閃爍——“哥,買點茶吧,我要回鄉看望孤獨的爺爺,急用錢,求帶點好茶”;或者“外公自己有茶園不懂電商,我想要幫可憐的老人做推廣”;亦或是“家裡的山茶滯銷,可以幫忙買一點嗎?”……諸如此類的騙局屢見不鮮,騙子的目的只有一個,博取你的同情心,銷售偽劣茶葉。

循著茶香自駕遊安溪:“中國茶都”一泡茶,2800

那麼,這種不厚道的銷售方式是普遍的現象嗎?帶著疑問,我們從泉州市區駕車來到了中國鐵觀音茶的發源地——安溪縣,看到了與網絡社交中完全不同的情景。

循著茶香自駕遊安溪:“中國茶都”一泡茶,2800

離開古城泉州,我們的下一站鎖定了“中國烏龍茶之鄉”——安溪。泉州和安溪兩地雖然僅僅相距五六十公里,但卻有著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前者歷史悠久,古蹟豐富,人文薈萃;後者境內山地資源豐富,盛產茗茶,在中國重點產茶縣中位居第一,號稱“中國茶都”。我們想象中,安溪應該是個交通不發達的山區縣,而當我們駕車前往安溪的路上,才發現沿途的路況好得出奇,高速、國道四通八達,偶爾穿越一些長長短短的隧道倒成了最好的路上調節劑,自駕遊全程給我們帶來了舒適的感受。

循著茶香自駕遊安溪:“中國茶都”一泡茶,2800

此時已是仲春時節,從泉州到安溪一線到處蔥綠,我很期待在當地看到那種特別青翠的茶山。我喝茶,尤其喜歡鐵觀音的甘冽,也很喜歡它的名字。不管別人是如何解釋這種茶的名字,但我認為:鐵,代表一身鐵骨;觀音,意味著一份柔情。而這道茶就像一位巾幗英雄,值得品味。

循著茶香自駕遊安溪:“中國茶都”一泡茶,2800

我們的汽車緩緩駛入安溪縣城,那是一座看上去並不落後的小城,高樓大廈分列路旁,超市公園社區點綴其間,街道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一座寫有“中國茶都”的石坊門很快躍入視線。汽車駛入牌樓後,街頭巷尾正瀰漫著淡淡的鐵觀音茶香,街邊看到最多的店鋪是茶鋪,每一家的門頭上都印著大大的“鐵觀音”字樣。

循著茶香自駕遊安溪:“中國茶都”一泡茶,2800

安溪縣城裡有一座針對遊客開設的鐵觀音茶博物館,是集鐵觀音茶藝展示、種植和加工於一體的文化景點。無論是遊客還是來此採購茶葉的各地客商,都可以來博物館免費休息,免費品嚐各種檔次的鐵觀音茶。

循著茶香自駕遊安溪:“中國茶都”一泡茶,2800

步入博物館,早有閩南強調的小妹微笑著等候在門前。“參觀博物館先品茶”據說是她們的規矩,也是當地人友好的待客之道。我們也入鄉隨俗。老實說,博物館裡給客人用的茶具並不算高檔,但是不同價位,不同口味的鐵觀音卻是一杯接一杯地遞了過來,還是讓我們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

循著茶香自駕遊安溪:“中國茶都”一泡茶,2800

最後,美女茶藝師終於拿出了鎮館之寶——那是一款售價在18萬元/斤的精品鐵觀音。通常來說,每泡鐵觀音的用量大約在7-8克上下為宜,而茶藝師給我們沖泡的這款茶的價格,核算下來大約在2800元左右。老實說,端著如此昂貴的茶,我都開始懷疑之前這麼多年喝的茶還算是茶嗎?!在這裡喝上一泡,幾乎抵得上我一年的茶錢了!

循著茶香自駕遊安溪:“中國茶都”一泡茶,2800

品茗之餘,我們還在博物館裡參觀了鐵觀音茶從種植、採摘到加工的整體流程工藝。自始至終陪同我們的講解員小姐姐都非常熱情,不僅講解細緻,而且還耐心地解答了我們這些遊客的各種古怪問題,末了恭送我們離開了博物館。

循著茶香自駕遊安溪:“中國茶都”一泡茶,2800

更關鍵的是,自始至終她也沒有要我們買茶的意思。相對於網絡上那些靠著欺騙手段售賣低質茶葉的“小妹”,講解員小姐姐太厚道了!

循著茶香自駕遊安溪:“中國茶都”一泡茶,2800

在博物館裡,各種檔次的鐵觀音我們喝了不少,但卻不能飽腹,反而加深了大家的飢餓感。在講解員小姐姐的指引下,我們的午飯地點定在了茶都公園附近的閬山美食府。據說,那裡可以品嚐到鹹筍包、糯米腸、鹼粿、煎粿、米糕、雞卷、炒米粉等各種安溪的美食小吃。

循著茶香自駕遊安溪:“中國茶都”一泡茶,2800

另外,在那兒還能瞭解到安溪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一些關於茶膳宴席的事情。只可惜,如今只留下了有關的菜名,至於取材、製法、菜式等基本已經失傳,頗為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