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誤國,甲午海戰背後的“偽君子”是多麼可怕

看過很多寫過甲午海戰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在戰役的具體細節和武器的差距上來解釋甲午戰役中國失敗的原因。但是大家心裡要清楚,在那場戰役中,中國的北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路上的戰役基本上沒有接觸就全線崩潰。這一切的一切很多人歸結為武器的和戰術的問題,就顯得太過於薄弱。其實,戰爭就是政治的延伸,要了解戰爭,就必須要了解當時的政治體系,而政治體系都是由人構成,所以人才是歷史事件中最需要關注的。因為只有瞭解當時人的思維和處境,才會明白為什麼樣的事情會被怎樣的人做出來。

要談這樣的事情,我們首先要談談這兩個人,李鴻章和慈禧太后。這兩個人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兩人可以說是甲午海戰的直接負責人。慈禧是當時中國的最高領導人,李鴻章則是一手建立起來了北洋海軍,是甲午中日戰役的直接執行者。這兩個人搞不清,就根本沒有辦法搞清楚這場戰役失敗的原因。

李鴻章的北洋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堂堂的大清帝國,竟然被英法兩個小的國家逼得火燒圓明園,皇帝跑到避暑山莊去避亂,一下子所謂的天朝上國瞬間跌入谷底。

清流誤國,甲午海戰背後的“偽君子”是多麼可怕

李鴻章看到國家狀況如此破落不堪,就在光緒十四年時侯,上奏朝廷建議興辦北洋海軍,重新鞏固中國海上的防禦,以防止類似於海上之敵,威脅大清。於是李鴻章就安排人手編寫《北洋海軍章程》,大清的北洋海軍艦隊就此成立。

北洋海軍的軍隊建立之初,就擁有2艘鐵甲艦,7艘巡洋艦,以及其它的驅逐艦共22艘。其中17艘購自英德,自己製造了5艘。每艘軍艦上都有來自英法德教官協助中國的管帶一起指揮。而當時的日本海軍也就十餘艘而已,我們的海軍勢力對於日本簡直就是碾壓。其實李鴻章作為當時中國北洋運動的總設計師,對當時的世界政治格局看的還是很清楚的。因為李鴻章知道,通過兩次鴉片戰爭和中法戰爭,他清楚英法和中國相隔甚遠,無非是想在中國這裡得到更多的商業優惠和賠款,而對中國的領土他們卻是沒有太多的要求。但是日本不一樣,首先中日之間同文同種,文化之間是彼此相通的。其次,日本和中國又是海上領國,日本自古以來就對中國有領土的野心。這點上,在歷史上已經證實過(唐朝時期的白江口之戰,和明朝的萬曆朝鮮之役)就像李鴻章寫奏疏給朝廷那樣“能合力以圖之,持久以困之,不患不操勝算。中國戰艦足用,統馭得人,則日本必服。”

為了能有效得威懾日本,李鴻章還派遣北洋水師的兩艘鐵甲艦訪問日本。日本首相伊藤在登上中國的鐵甲艦後“黯然不語者良久。“由此可見,當時中國的軍艦對於日本的震懾有多大。

清流誤國,甲午海戰背後的“偽君子”是多麼可怕

但是問題來了,從北洋海軍建軍完畢到中日甲午海戰開始,整整六年時間,日本的海軍瘋狂的擴張,而北洋海軍22艘軍艦,還是22艘軍艦,且日本的軍艦因為是新艦,性能和武器都要比北洋的軍艦要先進。短短6年時間,中國國海軍對於日本海軍的優勢就蕩然無存了。

難道當時的清朝不知道日本在擴張海軍嗎?就算清朝這群保守的土鱉不知道,李鴻章不知道嗎?顯然,從現在的歷史資料中我們得知,不但李鴻章知道,光緒知道,慈禧也知道。那這些可以算得上實權派的人物,為啥明知道日本已經擴充了軍備,而且對手就是自己的時侯,還不做任何安排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朝廷已經沒錢了。為什麼沒錢了,被慈禧太后挪用拿去修頤和園了。於是蓋棺定論,慈禧腐敗愚蠢,李鴻章保存實力,光緒被架空。這樣的腐敗朝廷焉能不敗?但是真的是這樣的嗎?

其實在北洋艦隊成軍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889年3月4日,慈禧就已經把權力給了光緒皇帝,而慈禧也準備不在操勞政務,在後宮頤養天年。為了感謝這位親爸爸多年的辛苦,光緒就打算修一個很漂亮的園子來報答。

清流誤國,甲午海戰背後的“偽君子”是多麼可怕

面對光緒皇帝的孝心,慈禧還是蠻歡心的。但是有一點在這裡一定要說下,慈禧這個人是晚清主要的領導人,也執政多年,像曾國藩和李鴻章這樣能幹的漢人就是慈禧力排眾議一手提拔起來的。特別是李鴻章,可以說一度是晚清肱骨之臣,由此可以看到,慈禧這個人或許有糊塗,或許有腐敗,但是作為一個政治家,該有的大局觀和政治素養還是有的。在光緒皇帝打算給慈禧修頤和園的同時,慈禧也交代不準使用國庫的錢。但是不從國庫裡拿錢,這修院子的錢自然而然就要想辦法。那麼什麼人對這個事情特別是上心,自然而然就是光緒皇帝的親生父親醇親王,對於慈禧還政於光緒,這位王爺也是感恩戴德。於是就想方設法的找錢來修建頤和園。

於是這位王爺就惦記上了海軍軍費,很快,這位王爺就找到一起盟友來做這個事情,這個人就是光緒的老師翁同酥。

在甲午海戰之前的三年,李鴻章從日本的形式變化中,已經預判到日本會有所行動,於是就上書朝廷請求朝廷撥款備倭軍餉,這個奏疏光緒皇帝也同意了,但是直到甲午海戰爆發,這筆錢都沒有下來。那麼是誰有天大的膽子敢這樣做呢?自然而然是當時的戶部尚書,一代帝師翁同酥。也只有軍機大臣,皇帝的師傅,翁同酥才敢把皇帝的話不當回事。

當時,北洋水師的德國顧問漢納根建議,面對來自日本的威脅,最好給戰艦上的火炮全部換成克虜伯場製造的大開花炮彈,這種炮彈射程遠,火力猛。但是翁同酥就是不同意,還說是無用的浪費。

因此,在歷史上,我們對於李鴻章的形象總是感覺不好,似乎是他有意的避免與日本開戰,是個膽小鬼。而翁同酥則是一個愛國的主戰派。因為李鴻章自己很清楚,建軍六年以來,北洋水師幾乎沒有增添一艘戰船,炮彈也沒有多買過一顆,而且這些戰艦的性能以及弱點,日本方面卻是瞭如指掌。如果真的開戰,則戰敗的可能性非常高。因此才會上奏“不可輕開挑釁“。

清流誤國,甲午海戰背後的“偽君子”是多麼可怕


但是中日之間還是開戰了,李鴻章為了此戰,已經是殫精竭慮,四處奔波,但是整個朝廷,也只有李鴻章為此戰忙前忙後,翁同酥不聞不問,似乎這場戰役與自己毫無關係。不但入戲,這個翁同酥手下的一個官員請示是否要派一支隊伍增援北洋海軍,翁同酥還很惡劣地說“那這樣的話,我的位子留給他“。從點,就可以看出,這個翁同酥是一個什麼樣的嘴臉。

而這個帝師置國家民族的安危而不顧的原因,則是他和李鴻章有私人恩怨。(當年太平天國運動晚期,翁同酥的哥哥翁同書因為翫忽職守,從而被李鴻章判處斬首)

清流誤國,甲午海戰背後的“偽君子”是多麼可怕

李鴻章就這樣輸掉了海戰,自己苦心經營的北洋水師也全軍覆沒。有當時的一個書生寫出這樣的文字,的確反應了當時李鴻章這樣的心境“日本如惡丐乞討,英,法,美洶洶,俄國虎視眈眈,舉國皆言戰,但是到了真正的打仗的時侯,只有李鴻章一人耳,事情總要人去辦啊。

李鴻章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呢?

而我們的翁老師呢?除了在朝堂上,一副正義凜然,滿嘴禮義廉恥,侃侃而談的君子樣,似乎這場戰爭的失敗和他一點關係沒有。只要自己的名聲保住了,道德文章穩住了,國家民族的損失,百姓的生計尊嚴,都是浮雲。其實在這個自稱是清流君子的人眼裡,爾等皆是螻蟻,只有自己才是最珍貴的。比現在的精緻的利己主義還要可怕的清流利己主義,哪怕亡國滅種,只要自己的清譽在,都可以捨去。

可怕,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