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之亡矣,实亡于万历也——万历三大征


明万历年间的万历三大征。明神宗朱翊钧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 宁夏之役自1592年(万历二十年)二月十八日延至九月十八日。朝鲜之役第一回冲突自1592延至1593年(万历二十至二十一年);第二回冲突自1597延至1598年(万历二十五至二十六年)。播州之役自1599延至1600年(万历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 而实际上万历时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还包括万历十一年(1583年)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的明缅战争,以及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两次最终都是明朝失败告终。明朝万历年间的三大征,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的统称,虽然明朝皆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此时的大明帝国也已是原气大伤。

明之亡矣,实亡于万历也——万历三大征


宁夏之役。即镇压哱拜之乱。哱拜原为蒙古族人,嘉靖年间降明,积功升都指挥。万历初为游击将军,统标兵家丁千余,专制宁夏,多蓄亡命。哱拜于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纠合其子哱承恩、义子哱云及土文秀等,嗾使军锋刘东旸叛乱,此后东旸自称总兵,以拜为谋主。明廷特调副麻贵驰援,四月,又调李如松为宁夏总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统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将宁夏城团团包围,并决水灌城。叛军失去外援,城内弹尽粮绝,同时内部发生火并,哱拜之乱全部平息。

明之亡矣,实亡于万历也——万历三大征


播州之役。播州位于四川、贵州、湖北间,山川险要,广袤千里。自唐杨端之后,杨氏世代统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明初,杨铿内附,明任命其为播州宣慰司使。万历初为播州宣慰司使,骄横跋扈,作恶多端,并于万历十七年公开作乱。明廷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3省兵事,并调刘綎及麻贵、陈璘、董一元等南征。二十八年,征兵大集,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兵八路进发。六月,明军入城,播州平。后分其地为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贵州。

明之亡矣,实亡于万历也——万历三大征


朝鲜之役。即援朝逐倭(日本)之战。大明万历二十年,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率军从对马攻占朝鲜釜山,又渡临津江,进逼王京(今汉城)。朝鲜国王李昖沉湎酒色、弛于武备,军队望风而溃。朝鲜八道几乎全部沦陷。在这种形势下,明廷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

3次战役虽取得胜利,但也使明王朝的人力物力遭受巨大损失,成为导致明代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于是,到了万历三大征之后的短短二十年内,明朝军事实力尚无完全恢复。努尔哈赤的后金和李自成又乘虚而入,明朝陷于二线同时作战的危重形势,胜负之势易边。与后金的逐次战役中,明军屡战屡败,损兵折将。到了大明崇祯末年,明朝甚至在三个月的时间里组织不起一支象样的军队来与李自成的农民军抗衡,使得李自成的大顺军一路打到北京,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象样的抵抗就结束了大明国祚。

明之亡矣,实亡于万历也——万历三大征


明之亡矣,实亡于万历也——万历三大征


虽然万历三大征等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但是频繁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给明朝政府巨大压力,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军队战力下降,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最后明朝的灭亡也与万历皇帝有直接关系。所以说,明之亡矣,实亡于万历也。万历皇帝的三大征也算是一个穷兵黩武的例子吧。

明之亡矣,实亡于万历也——万历三大征


明之亡矣,实亡于万历也——万历三大征


不足之处,敬请指正。谢谢!(求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