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农产品销售模式产生新变化


疫情下农产品销售模式产生新变化

疫情下农产品销售模式产生新变化

吴学强

.

福建省福州市统计局近期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对福建省福州市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行业带来生产原料短缺、供应链运输受阻、企业员工不足等挑战。但在另一方面,农产品销售行业涌现出“无接触配送”“共享员工”模式等多种新现象,这些商业模式的新变化背后,或许蕴藏巨大的行业发展空间。

.

疫情下农产品销售模式产生新变化

商业模式产生新变化

生鲜电商站上风口。受此次疫情影响,居民原本习惯的“出门买菜”模式被“等菜上门”取代。随着“送货上门”业务获得空前关注,人们线上购买生鲜食材的习惯被培养起来,也促使很多原来不做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企业考虑发展到家到店一体业务,疫情使线上购买生鲜的观念广为普及,并成为一种趋势。近期福州市小区居民到本土生鲜电商朴朴、永辉生活平台上购买生鲜农产品的订单出现激增,甚至出现订单太多需延迟半天送货的情况。

“无接触配送”模式得到应用。农产品销售可通过无人店、无人配送、无人货柜、无人机送货,以及此次疫情流行起来的“无接触配送”模式能有效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升农产品销售行业竞争力。疫情期间,福州市积极对接朴朴、永辉、沃乐玛、新华都等配送企业,鼓励在居民小区利用门卫岗亭、物业场所、周边便利店等设置商品暂存点,大力推广“无接触配送”模式。走访发现,福州市的许多小区都在小区门口醒目位置设立了“无接触”收货点。

绿色农产品受青睐。受疫情影响,人们对健康,食品安全的关注度空前提高,也更加倾向购买绿色、有机的农产品,农产品种植多元化将进一步加强,生产过程可控、环境安全的设施农业,例如温室、大棚等的占比也将提升。同时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为规模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近年来,福州市积极部署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茉莉花茶、食用菌、橄榄、速冻海产品等福州特色农产品参加了第十七届农交会。

疫情下农产品销售模式产生新变化


都市农业迎来发展良机

“共享员工”取得共赢。近日,绿茶餐厅的数名待岗员工成为沃尔玛仓山万达店和富贵店的“共享员工”。“共享员工”模式既满足了商超的人力需求,又缓解了待岗人员收入压力的困境。有专家预计,“共享员工”的模式很可能成为未来农业企业灵活用工的一种常态,劳务派遣行业或将迎来变革。

直播购物将迎来大发展。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一次成功直播产生的农产品销售额,相当于部分超市门店好几天、甚至几个月的营业额。为解决疫情下突发的供需矛盾,电商平台或直播“连麦带货”,或开通绿色通道,或专辟抗疫农货专区,连接产销两端,帮助解决了部分农产品的滞销问题。可预见,随着我国5G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类似直播带货这种无接触商业模式将不断涌现并迎来大发展。

都市农业迎来发展良机。主打农产品区域供应的都市农业具有集约化、规模化等优势,将极大提高大中型城市农产品的应急供应能力。截至目前,福州市已建立多个现代农业智慧园、农业物联网示范点项目。在福州现代都市农业的智慧大棚内,已实现农作物无土栽培和智能化自动化的水肥控制。全市已建成13个省级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2个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51个市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有6个现代农业智慧园列入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

疫情下农产品销售模式产生新变化

社群销售模式逐渐兴起

知识青年返乡创业带动当地发展。受疫情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时间被推迟,外出务工比例也会有所下降,增加的劳动力或对农业发展带来利好。近年来福州积极支持知识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政策推动、科技驱动、市场带动和乡情牵引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返乡大潮中。返乡创业者在家乡创立民宿客栈、帮助乡村企业实行公司化运作、开办家庭农场等,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社群销售模式逐渐兴起。疫情期间,人们虽然足不出户,却活跃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在QQ群、微信群里下单购物方便快捷。由于同在一个社群,如小区群内,销售产品就有了独到的区位有利条件,是平台电商无法比拟的。传统零售模式关注的是我卖什么,而社群销售更多关注的是消费者需要什么,并能够通过人脉的互动增进销售,社群营销模式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者。

智慧追溯让消费者放心采购。“扫一扫产品二维码,产品信息全知道。”现今市民采购农产品时,很多都会留意产品是否带有二维码,技术的发展使农业物联网、农业信息传播平台等农业衍生业态迎来发展良机。由福建有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食安监控平台”APP利用VR和区块链技术,实现农作物从种植到销售端实现可视、可追溯。福州市的春伦茶叶、沈郎乡茶油、久泰农业等多家农业企业已经接入该系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