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流失的四个能人,改变了战国格局,他们究竟干了啥?

他们的人生起点在魏国,他们本当在魏国绽放光彩,然而他们一个一个都与魏国擦肩而过。他们离开魏国的那一刻,战国的天空黑云密布,电闪雷鸣,“战雨”即来。

魏国流失的四个能人,改变了战国格局,他们究竟干了啥?

战国地图

  • 吴起,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吴起奔魏,被魏文侯重用,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吴起革新制度,创“武卒”而强魏,他精于军事,善待士卒,与他们同甘共苦,吃一样的伙食,睡一样的床,穿一样的衣服,士兵背上了疮,他亲自用嘴吸出脓。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嬴粮,与士卒分苦劳。卒有病疽者,起吮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领兵伐秦,连下秦地五城池,并在此设河西郡,吴起任太守以拒秦。秦国东边的地盘被迫压到华山以西,自秦穆公起,秦国几代人的东扩的成果,被吴起毁于一旦,魏国从此强势崛起,为战国七雄之首。

魏国流失的四个能人,改变了战国格局,他们究竟干了啥?

吴起

吴起不光精于军事,还通晓政治。他曾和魏武侯泛舟于水,举目远眺,触景生情,魏武侯大谈治国之道,自觉肥沃土地,丰饶河川,险要山关,乃国之宝。而吴起则认为兴魏者,德政也,还以典故劝魏武侯布德于政,施恩于民。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如此见解,如此吴起,可谓文武兼备,魏国之幸。然而,魏国却容他不下,公叔妒忌他的才能,怕夺了他的功劳,于是设计挑拨吴起和魏武侯之间的君臣关系。武侯生疑,吴起怕遭陷害,只得离开魏国而奔楚。

魏国流失的四个能人,改变了战国格局,他们究竟干了啥?

吴起变法

楚悼王重用吴起,楚国因吴起变法而称霸,南征百越,北上吞并陈、蔡两国,又战败韩、赵、魏,西攻秦,令诸侯生畏。

楚国南取百越,北举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能兴魏,亦能强楚。只可惜他在魏国遭公叔陷害,被迫离开。失去吴起的魏国,战败于秦,丢失河西之地,魏国跌落神坛。一个人的作用到底有多大,看看失去他的结果便可知。

  • 商鞅,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商鞅初选魏国,因为公叔座的丞相府中有李悝的法经,李悝开变法先河,商鞅欲发扬光大。公叔座慧眼识人,临死前向魏惠王推荐商鞅担当大任,可魏惠王并没有给商鞅机会,他只得离开魏国。

闻听了秦孝的公求贤令后,商鞅才萌生去意。商鞅三见秦孝公,二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商鞅,为秦孝公而生,孝公,天赐于商鞅,前世里造下今生君臣这一场,若是换了其中的任何一个,当无有商鞅变法,无有秦国崛起。

魏国流失的四个能人,改变了战国格局,他们究竟干了啥?

商鞅

商鞅强秦,于他国是一场灾难。魏国首当其冲,商鞅亲自伐魏,公子卯被俘虏 ,魏国战败,迫割让河西之地以求和,魏国的都城被迫从安邑(山西夏县)迁往大梁(河南开封),魏惠王肠子都悔青了。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徒都大梁,魏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史记·商君列传》

两战,彻底改变了魏强秦弱的局面,战国格局被打破,秦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强国,称霸诸侯,连周天子都发来贺信(天子致胙)。而改变格局的人,正是商鞅,当年他是魏丞相公叔座手下的中庶子,如今是秦国的大良造(丞相)。

  • 孙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孙膑,庞涓学友。二人同就职于魏国,孙膑担任庞涓的助手。庞涓、孙膑,于魏国而言,如虎添翼,定有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令人遗憾的是,一山不容二虎,有卧龙,则无有凤雏。庞涓妒忌孙膑之才,出于心胸狭隘也好,政治残酷也罢,庞涓设计陷害孙膑,砍掉了他的双脚,天才变废人。魏国,孙膑呆不下去,有人引荐他到齐国,齐威王重用他,拜为军师。

公元前354年,魏国进攻赵国,国都邯郸被围,形势非常危机,赵国求救于齐。齐军在孙膑的指挥下,直奔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回撤,被齐军狠揍一顿,惨遭重创,这就是桂陵之战。

魏国流失的四个能人,改变了战国格局,他们究竟干了啥?

孙膑

公元前343年,魏国进攻韩国,孙膑出师伐魏。他用“减灶”之计,引诱魏军孤军深入,最终在马陵一战摧毁魏军,庞涓自杀,俘虏魏太子申。魏国从此一落千丈,再也直不起腰来。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刎,曰:“遂成竖子之名!”——《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魏国,两战而衰,对头正是孙膑,曾经的自己人,如今却是齐国的军师。魏国容孙膑不下,才吞今日之苦果。

  • 范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范雎职业生涯的起点也在魏国,只不过他不被重用,属于可有可无的人物,即便如此,范雎的偶然发光,便遭妒忌,引来杀生之祸。范雎跟他的上司须贾出使齐国,齐国对须贾非常冷落,而对范雎情有独钟,还送黄金和牛肉给他。这事令须贾非常恼火,他妒贤嫉能,回魏国后陷害范雎,范雎被打断骨头,打掉牙齿,被扔在厕所里等死,要不是范雎装死,魏国的厕所便是他葬身之地。

范雎死里逃生,离魏奔秦,一年后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凭着非凡的才能,范雎入朝拜相。范雎相秦有两大贡献,一是提出了著名“远交近攻”的总战略,并细化到相应的方案,使秦国放弃了穰侯魏冉提出的越过魏、韩两国而进攻齐国的方案,事实证明范雎的战略乃是上策。

魏国流失的四个能人,改变了战国格局,他们究竟干了啥?

范雎

范雎的另一个贡献是强化君主集权制。由于历史原因,秦昭襄王乃是穰侯魏冉力排众议所立,魏冉的姐姐宣太后是昭相襄王之母,因此,此时秦国的主要权力集中在宣太后、魏冉集团手中,秦昭襄王务必要收回权力。

穰侯相,三人者更将,有封邑,以太后故,私家富重于王室。昭王闻之大惧,曰:“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昭襄王利用范雎废掉魏冉,宣太后的职权,而集权于国君,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避免政令不通,政出多门,政策弱化,最大限度做到统一,最大程度减少了内部“分裂”,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吴起、商鞅、孙膑、范雎,他们的人生起点都在魏国,他们本当在魏国绽放光彩,魏国本当因他们而改写历史,然而他们一个一个都与魏国插肩而过。魏国因失去们而衰,秦、楚因得到他们而兴,这便是历史。历史乃是人类创造,更是“能人”创造。

魏国流失的4个能人,谁最能? (单选)
0人
0%
吴起
0人
0%
商鞅
0人
0%
孙膑
0人
0%
范雎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