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中之王”胰腺癌,早上空腹吸菸最易誘發

胰腺癌是發生在胰腺上的惡性腫瘤,發病率佔全身惡性腫瘤的1%~2%,且近年來有上升趨勢。發病率男性多於女性,高發年齡為40歲至65歲。其死亡率也比較高,正常生存期約為6個月左右,總體的2年生存率也只有20%左右。


“癌中之王”胰腺癌,早上空腹吸菸最易誘發

“癌中之王”

按照部位的不同,胰腺癌又分為胰頭癌,胰體癌和胰尾癌;之所以它被稱為“癌中之王”,主要是它具有病情兇險、不易發現、存活率低的特點。80%胰腺癌發現並確診時多處於疾病的中晚期,大多數已經失去了手術機會,且大部分已經伴有轉移,有效的治療辦法也不多,只能做一些姑息治療,如全身化療,生物治療,分子靶向藥物治療,還有就是放療如伽馬刀、粒子植入等。個體差異大,療效也不是很理想,且化療的副作用比較明顯,難以維持長久治療。


“癌中之王”胰腺癌,早上空腹吸菸最易誘發

早上空腹吸菸最易誘發

胰腺這器官在體內位置較特殊,是一個類似香蕉長條形的器官,橫臥於腹腔深處,與周圍器官關係密切:其胰體上方有胃,下方有空腸;左邊胰尾部與脾臟相鄰;右側胰頭部被十二指腸包圍且與膽總管、腹腔幹血管、腸繫膜上動脈、腸繫膜上靜脈相鄰;胰管與十二指腸乳頭相連。胰腺是一個腹腔中沒有包膜的器官,所以其臨床表現多不典型,不被人們重視。

胰腺是一個重要的消化器官,胰腺癌的發病因素多與日常飲食相關,如經常吃火鍋,長期食用各種醃製品如鹹魚、臘肉、煙燻肉,高脂肪飲食,長期飲酒等。此外,食品的化學添加劑,吸菸特別是早上空腹吸(相比而言,這類人群發生率最高),長期的炎症刺激,如慢性胰腺炎、膽管結石,環境汙染,電磁輻射等,這些都可以誘發胰腺癌,因此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該病的最好方法。


“癌中之王”胰腺癌,早上空腹吸菸最易誘發

肩胛骨下疼痛須當心

胰腺癌在早期常無症狀,即便有也較輕,容易被患者和一些醫生忽視。在接診過程中,當詢問患者症狀時,多半是以胃部或上腹部不適來就診的,胃部隱隱不舒、晚上發作較重,或者是最近幾月體重下降明顯,還有就是全身發黃,這可能是胰頭部腫瘤壓迫引起膽管梗阻所致,或者表現為長期腹瀉,這與胰酶(包括胰蛋白酶、胰澱粉酶和胰脂肪酶)分泌障礙有關。也有的人表現為下肢的靜脈炎反覆發作。

當出現上腹部痛或肩胛骨下疼痛時,常提示病情發展到中晚期。那是腹腔淋巴結轉移擠壓神經所致。還有腫瘤轉移到肝臟、肺臟、胸腰椎骨時,在就診檢查時發現是由胰腺轉移來的。總之,胰腺癌的症狀與腫瘤所在部位有關,如胰頭部腫瘤則以無痛性黃疸為主,胰體部則多表現為胃部不適或隱痛,而胰尾部則以左側腰部疼痛為主。

出現頑固性上腹疼痛,疼痛放射至腰背部,夜間明顯,仰臥時加重,而蜷曲或前傾坐位可使疼痛減輕等,則高度提示胰腺癌,需進一步做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胰腺癌的診斷主要包括:影像學如腹部的加強CT、PET-CT、磁共振等,可發現胰腺有佔位性病變;血中腫瘤標誌物如CA199、CEA、CA724、CA50、CA242等,胰腺癌時有幾個指標通常會升高,其中CA199、CA242、CA50,升高更加明顯,但是個別人也有不升高的;如果腫瘤小於2釐米,在B超下則不易被發現,特別是在胰尾部的腫瘤,這時可通過胰腺腫物穿刺作病理活檢以確診。


“癌中之王”胰腺癌,早上空腹吸菸最易誘發


那麼問題來了,是不是說胰腺癌都會引起腹痛嗎?為何有的患者一點都不痛,卻有明顯的皮膚髮黃呢?

其實,並非所有的胰腺癌都一定會引起明顯的腹痛,只有癌腫浸潤神經的時候,患者才會出現明顯的腹痛,甚至腰背痛;之所以有的患者出現明顯的皮膚髮黃,可能他患的是胰頭癌。

胰頭癌很容易壓迫膽總管,導致膽汁的流出通道受阻,所以患者很容易出現黃疸。之所以出現黃疸,是因為血液裡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它的典型表現是鞏膜、黏膜、皮膚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

而黃疸的患者往往最先開始出現眼睛發黃,是因為鞏膜含有較多的彈性硬蛋白,與膽紅素有較強的親和力,醫學上,只有血液膽紅素達到一定數值時,才會出現黃疸,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稱隱性黃疸或亞臨床黃疸;當血清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也稱為顯性黃疸。

所以患者很容易出現黃疸,這個時候,應該儘早去醫院體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