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用來思考的嗎?你的答案是錯的


大腦是用來思考的嗎?你的答案是錯的


馬克吐溫:“只有10%的人真正思考,10%的人認為他們思考,其餘80%的人寧死也不願意思考。”


你能算出下面幾道題的答案麼?


1 x 18 = ?

是不是很簡單。


8 x 18 = ?

難了一點,但是稍微動動腦還是能解決。


88 x 18 = ?

是不是大腦已經宕機,想要放棄?


第一題很輕鬆愉快。

第二題稍微想一下能做出來,會有一點成就感。

第三題讓人直接想放棄。


所以,大腦是用來思考的嗎?


可能大家聽說過一句話,叫做:大腦是用來思考的,不是用來記憶的。


形象的說就是:大腦是CPU,不是硬盤。


但是這句話不對,大腦可以思考,但是不是用來思考的。


大腦的第一原則叫做:最小作用力原則。意思就是:能不動腦就不動腦。


這很正常,因為思考是一件很費力的事情,要消耗太多能量。用認知科學的角度來講:大腦不是用來思考的,而是用來避免思考的。


如果人是不喜歡、不擅長思考的,那每天是怎麼做出選擇和行動的呢?


比如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做什麼?選擇什麼路線去上學或者上班?學習或工作中碰到問題怎麼解決?


你會發現只要能夠完成任務,大腦是不怎麼思考的,而是依靠的本能和習慣。


我們面對的大多數問題其實都是之前遇到過的,所以只需要重複之前的方法就可以了。


為什麼開頭的前面兩題我們能完成,因為依靠記憶就能夠完成。為什麼第三題需要一定程度的思考了,這時候就會很想放棄。


一個人每天95%的行為都是由潛意識的本能和習慣決定的。


區別在於,本能是先天的,習慣是後天的。


假設現在你們正在開會,你提出了一個想法,被另一個同事完全否定了,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呢?


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反駁對方,這是本能的應激反應。


但是有些人就能夠區分對方這個人,和他的觀點,理智的審視之後再繼續討論,甚至認同對方的觀點,覺得自己考慮不周。這是後天通過練習形成的習慣。


很多事情變成習慣之後,不需要思考,就能自然而然的完成。


比如我們小時候學自己穿衣服,需要注意哪邊是左手,哪邊是右手,哪邊是正面,哪邊是反面。但是現在可以很自然的完成這一系列動作,如果不是刻意去留意,你甚至都注意不到自己先穿的左手還是右手。


再比如學車,剛開出學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完全在車的操作上面,怎麼啟動,怎麼轉向,怎麼倒車,但是熟練之後,可以不需要注意力就自然的完成這一系列的動作,邊開車還可以邊跟人聊天。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減少思考,同時又能做出更好的決策,最重要的就是把更好的行動方式通過重複變成自己的習慣。


用後天的習慣替代先天的本能,用好的習慣替代過去的壞習慣。


所以做出更多更好決策的關鍵就是一句話: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刻意做。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就能把好的行動變成習慣。


重複的事情刻意做,就能用更好的習慣替代現在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