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險資產緣何不避險,深度分析

近期的全球市場“雪崩式”暴跌觸目驚心。所謂“罕見、活久見”,突然就變得好像挺尋常——美股12日觸發一週內的第二次熔斷,美三大股指均已墜入技術性熊市,同日至少11國股市熔斷。

連所謂的避險資產似乎也失靈了:國際金價12日大跌超3.5%,跌破1600美元;美債正在被拋售;比特幣避險神話泯滅,價格跌破4000美元,24小時跌幅達45%。
  

全球投資者落荒而逃之時,資本究竟去哪了?危機模式下流動性為王的劇本似乎正在重演,從美元指數的連漲走勢中,投資者想必能尋找出答案。

從“風險跌,避險漲”到“風險、避險資產齊跌”,市場進入恐慌新階段。

避險資產緣何不避險,深度分析

黃金與美債此前曾因避險情緒升溫創出不同時期的新高,因此,在本週全球市場崩盤後,上述兩個避險資產因頭寸調整出現回落,而美元則因此前遭遇了大幅拋售風險降低,從而被重新買回。

過去一年間,金價上行的很大原因在於各國央行增持黃金儲備。當前各國中央銀行出於支付需求的考慮,紛紛減持黃金套現,也是金價急跌的因素之一。市場一般在悲觀的時候買黃金,在絕望的時候賣黃金,這就是黃金避險屬性的兩面性。

全球疫情擴散,在境外市場外匯期貨教育造成廣泛的違約現象,投資者已經在為可能的市場壓力而囤積資金,這加劇了美元流動性不足的局面,可能導致了部分投資者拋售各類資產。

未來或會出現極端的“避險”環境,即投資者湧向美債、日元和黃金等資產。在這樣的市場動盪時期,投資者應保持投資的多元化,可以持有一定的風險資產。

中長期看,黃金還是具備一定配置價值的。

避險資產緣何不避險,深度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