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讀完一本書:《萬曆十五年》——讀完成為明史專家?

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每週能夠讀完一本書,每本讀完後,寫幾百字的讀後感,我能否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呢?為此,我思索良久,終於踏出最重要的一步,開始行動。


高分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裡有一本書非常有名,甚至可以說是推動了劇情的發展。當趙瑞龍公子公關不下高育良時,突然發現高書記是個明史愛好者,桌上放著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

每週讀完一本書:《萬曆十五年》——讀完成為明史專家?

於是趙瑞龍讓人去請大學歷史教授,對高小鳳的明史進行突擊惡補,重點就是萬曆十五年,爭取一個月之內,讓小高成為明史專家。

每週讀完一本書:《萬曆十五年》——讀完成為明史專家?

結果高育良上鉤,對人格美容後的小高好感度直升,慢慢被腐化,直至走上不歸路。

每週讀完一本書:《萬曆十五年》——讀完成為明史專家?

這本本身口碑不俗的書,藉著《人民的名義》又火了一遍。那段時間,如果你沒讀過這本書,都不好意思和別人討論明朝歷史。這本書躺在我的書架裡已經有一兩年了,現在終於讓它重見天日。


每週讀完一本書:《萬曆十五年》——讀完成為明史專家?


推薦指數:★★★★★

毫無疑問,這是一本好書,但是為什麼仍有人給出了低分呢?因為它不是入門書,裡面涉及到大量的文言文和專用名詞,對明朝歷史一點兒都不瞭解的人讀起來會很吃力。建議讀這本書前可以先讀《明朝那些事兒》,同時結合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食用更佳。


本書的作者是華裔美籍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他曾夢想成為中國的拿破崙,然而時代卻不允許有這樣的機緣,後來赴美研習歷史,剛來美國時,已到中年,囊空如洗,在餐店洗碗碟,在堆棧作小工,受過被裁失業,與家人一起感受經濟危機和被人歧視的景況,所以作者自稱"自此學歷史已有探詢人生意義的趨向"。從此中國少了一個拿破崙,卻多了一個以其睿智打開人們視野的歷史學家。這樣的經歷,讓作者能夠以"大歷史觀"、國際性的觀點解析歷史,戴上望遠鏡看歷史,而不是以顯微鏡的目光注重局部。

每週讀完一本書:《萬曆十五年》——讀完成為明史專家?

萬曆十五年就是公元1587年,這本書的英文書名就是《1587,無關緊要的一年》。當年四海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正因為沒有大事,才更顯得悲劇。明朝是1644年滅亡的,雖然這期間湧現出了一群能臣治吏,但是沒人能阻止大明王朝走向衰落、滅亡。


黃仁宇先生以六個人物為切入點,萬曆皇帝、首輔申時行、世間已無的張居正、古怪的模範官僚海瑞、孤獨的將領戚繼光、自相沖突的哲學家李贄。根據從小所學所看,每個人物我們都有一個固有印象,但這本書把這些傳統加在他們身上的面具都打碎,還原他們在歷史中的本相。


在我們印象中,皇帝應該是古代最幸福的一種職業了,不愁吃不愁穿,想幹什麼幹什麼,後宮佳麗三千,坐擁天下,聖旨一下,大家都得聽我的。但是到了明朝就不一樣了。小高在《人民的名義》中說,明朝的皇帝太難當了。

每週讀完一本書:《萬曆十五年》——讀完成為明史專家?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目的是使皇權不被分割,啥事都自己親力親為。沒想到後來的皇帝比較願意享受人生,不願意像開國皇帝任勞任怨,所以活交給誰幹呢?內閣大學士和秉筆太監。尤其是以內閣大學士為代表的文官集團,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而且他們不怕死,如果殺死他們,皇帝在歷史上的記載就是昏君,而他們則名垂青史。他們什麼都管,從吃喝拉撒到國家大事,動不動就是集體上書,不答應集體請辭,明朝的皇帝真的太難了。

每週讀完一本書:《萬曆十五年》——讀完成為明史專家?

黃仁宇先生在每個人物描述中,或多或少都揭示了明朝滅亡的真相。"全國的廣大農村中遏止了法律的成長髮育,以抽象的道德取代了法律。上至官僚下至村民,其判斷是非的標準是善和惡,而不是合法或者非法;個人道德之長,仍不能補救組織和技術之短;我們的帝國缺乏有效的貨幣制度和商業法律。''書裡諸如以上的總結,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所在。


那麼我們能從這本書裡學到什麼?除了增長知識,裡面有很多可以應用到我們實際生活。萬曆十五年,遼東巡撫注意到一個建州酋長正在逐漸開拓疆土,吞併附近的部落。結果首輔申時行認為是一件小事,不值得引起關注。這位酋長並非別人,他名叫努爾哈赤,就是後來的清太祖。小事情要及時解決,才不會變成大問題。再比如,戚繼光的成功,在於他清醒的現實感,革新不與傳統距離過遠,更不大事聲張。他帶著鐐銬跳舞,拿出了當時的環境裡惟一可以被允許的方案。我們在很多時候都被條條框框束縛,如何能在束縛中解決實際問題,那麼我們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作者在自序裡說到,"多年以來摸索於材料之中,我對明史中的若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看法,開始擺脫了人云亦云的束縛。這些看法容或有所不當,但多少總可以有助於學術界的探討。"如果你對明朝歷史的認知還停留在中小學的教科書,那麼這本書將為你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