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样的拼多多:一身劲儿都使在了什么地方?

不知道了解拼多多的读者们会不会和笔者有同样的感受,一直以来,拼多多把一身劲儿都使在了什么地方?从诞生那刻起,拼多多就不是个购物平台,而是借由微信进行病毒传播的网络游戏,先利用人性弱点令用户成瘾,再通过社交扩散,反复循环。从诞生至今,被称为“假货下水道”,纵容假冒伪劣商品,压榨用户商家的评论都已经让人耳熟能详,却依然放任不管,纵容商家恶意刷单竞争,一身的劲儿用来应对陷入砸钱换血的恶性病态,用来粉饰保持表面的光鲜亮丽。

以上的状况,实在是难以让人相信这能够符合一个市值顶尖的电商企业所应当具备的长远眼光和格局,实在是让人疑惑拼多多的底气来源,让人觉得真是谜一样的拼多多,而近日又有了一件增加这一感受的事。

12月3日,一封《举报答复意见书》被爆出,内容显示,有人举报拼多多的所属公司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涉嫌无证经营支付业务,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回应称已要求寻梦公司进行整改,而该公司正在整改中。

谜一样的拼多多:一身劲儿都使在了什么地方?


而对此,拼多多方面回应称,举报方为售假商家,该店主自述多次向央行及其他部门举报,希望通过舆论渠道发布信息等方式,向平台施压,希望能够借此拿回因售假而被冻结款项。同时还称,除拼多多外,近年来,京东、美团等电商平台也先后因类似问题频繁遭遇“相关人士”的举报。这样的回应也令人迷惑,避而不谈是否具备支付牌照或者相关的问题,遭到谁的举报和自身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又有什么关系呢?

谜一样的拼多多:一身劲儿都使在了什么地方?


而这一幕却让人似曾相识,据去年上海市中国人民银行答复,2017年起,相关部门已对拼多多主体公司——上海寻梦公司开展调查取证,认定该公司存在无证经营支付业务行为,并已要求其进行整改。当时拼多多的回应就是:举报方为售假商家,意在“碰瓷”。三年时间,拼多多并没有切实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避重就轻避而不谈。

对于一个规模庞大的电商平台,和其他电商平台一样,资金的流向一定是买家付款,平台留存,转付商家,平台无论直接和间接的涉及资金,都必须获得支付牌照。据悉,央行曾明确指出,无证经营网络支付业务是指采取“大商户结算”模式,即用户支付资金先划转至网络平台账户,再由网络平台结算给其平台下挂商户;以及开立类支付账户的电子钱包,具有充值、消费、提现等支付功能的平台。

随着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在业务层面会出现一定的资金存留,形成“被动二清”。当交易规模达到相当程度,沉淀的资金量足够大时,这种“大商户+二清”模式可能带来风险。

监管方面曾多次表示,凡是从事金融业务必须持牌,如果从事第三方支付,则必须有相关的支付牌照,一旦游离在监管之外,风险可能随之而来!

对于拼多多无证经营支付业务,律师表示,支付业务许可证如果缺少,那么平台方在银行的资金账户缺乏必要监管,可以随意动用商家、消费者等第三方资金,产生极大的金融风险。

面对这样的问题拼多多完全有能力去解决,除了自己获得牌照之外,还可以通过收购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牌照,而此前拼多多在第一次事件爆出之后入股了付费通公司,而付费通的支付牌照估值可能在5亿到7亿之间,可在入股之后却没有进一步的进展,拼多多至今都没有迫切的想要去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是有怎样谜一样的心路历程,难道在拼多多看来用户会不关心和钱有关的风险吗?

谜一样的拼多多:一身劲儿都使在了什么地方?


或许谜一样的拼多多真是这么想的吧,不然下面这件事也解释不通。不久前一位编号是CN1517397的用户在聚投诉表示:“本人被赌博网站诱导充值,拼多多为其提供收款账号进行收款,我想问一下拼多多为什么不对商户进行核实?随意提供支付渠道?我现在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把诱导我充值的金额退还给我。”

根据该用户提供的截图,自己在几个月内多次被违规博彩平台诱导充值,拼多多为这些平台提供收款服务,而在用户提供的和拼多多的聊天截图里,对方客服并未对此事进行正面回应,聚投诉目前关于此投诉的状态也显示为“未解决”。

另一位用户称自己被违规博彩平台诱导充值300元后,收款方显示为拼多多,用户在交易后1小时发现问题便联系拼多多终止该笔交易,拼多多称交易后不到一分钟就显示已被收货,故无法退款。

该用户提供的另一份聊天截图显示,有多位用户遇到同样的情况,帮助扣款的平台均显示为拼多多。而在用户投诉之后,有的退款成功,有的则仍然未果。

市值顶尖的电商平台,因为此事被评为“沦为为博彩平台洗黑钱”,不知道黄铮会有何感想?

想起艾媒咨询分析师刘杰豪此前对拼多多的评价:“我觉得作为一家市值与京东接近的新电商平台,还需要有更加长远的布局和眼光”。从拼多多上述的行为看来,哪怕有一点长远眼光,也不至于任由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不切实的解决和避免,拼多多,你是时候该清醒一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