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生前的画为什么没人买,一生只卖了一幅画?

嘎嘎有力量


从西方700年的油画史来看,对油画的发展和完善,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有两位。

其中之一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达芬奇(1452年——1519年),他首先给油画引入了素描上的一套技法,完善了油画的造型技巧和光影关系,之后又把解剖学、焦点透视等一系列科学领域的手段融入油画创作中,给油画制定了统一的创作模式,成为油画古典画法的标准化模式,让后来的油画家可以参照这个创作体系来完成创作,这套创作体系一直作为西方学院派的正统画法而存在。

达芬奇《蒙娜丽莎》

另一位对油画产生根本影响的人物无疑是后印象派画家梵高(1853年——1890年)。油画发展到19世纪,古典画法已经走过400多年路程,在技术层面已经十分完善,想创新已经无路可走,因此,新的探索使命又一次摆在了西方画家眼前。

一部分画家,如马奈、莫奈等人主动吸收东方画家的创作技巧,经过探索,逐渐创造出“印象派”,印象派在创作上,虽然还忠实于自然客观的物象,但已经趋向于表现画家瞬间的独特感受。

梵高自画像

但是,印象派在变法上还不够大胆和彻底,作品中还没有摆脱素描关系,依然带有不少古典画法的影子。于是,在印象派形成20多年后,一批年轻画家梵高、塞尚、高更等人,在印象派的基础上,又一次对油画做出了重大变法,“后印象派”就这样形成了。

后印象派被称作西方美术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油画流派,主要表现在,对画面的造型采取了夸张、变形的处理手段,喜欢使用亮度高、色调强烈的色彩来设色,喜欢用粗犷奔放的笔触来表达心理的即时感受。

梵高《星空》

梵高是这种画法里表现得最突出,执行得最彻底的一个。

当这种画法在当时的欧洲艺术中心巴黎展出后,被遵循古典画法的“守旧派”强烈批评,其中以安格尔、布格罗等为首的“新古典主义”画家的批评声最为强烈,他们认为这种画法太粗俗,完全破坏了油画的形式美。

因为“新古典主义”是正统的学院派,具有官方背景,引导着油画发展的方向,因此,在整个19世纪,不论是印象派还是后印象派的画家,日子都不好过,想卖画很难。

梵高《三朵向日葵》

梵高作为当时的创新派成员之一,想卖画同样很难。因为上层社会不认可,评论家也不认可,导致画商和收藏家不敢买卖这类作品。

除过时代因素外,还跟梵高的个性有很大关系。

梵高身上具有明显的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个性,孤傲、耿直、偏执,喜欢自由,不喜欢去讨好别人而刻意改变自己的画法,在梵高眼里,我就要这样画画,这样画画我高兴,怎么着?哪怕一生受穷也在所不惜。

梵高《花园花开》

另一方面,梵高对名利非常淡泊,根本没有包装、宣传自己的意识,对争名逐利没有任何兴趣,他在画画上的大部分支出都是由他弟弟提奥在资助,他生平卖出去的那幅画,还是提奥为了鼓励哥哥画画的信心,特意找了一个托买走的。

梵高在生前要名没名,要钱没钱,生活一直处在穷困潦倒中。

然而,毕竟梵高的画法体现了西方油画从古典画法向现代画法的彻底转变,历史意义非同一般,再加上梵高对艺术的那份赤子之心,因此,梵高在后来被重新盖棺定论,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他在艺术上的胜利。


鸿鹄迎罡


中国老祖宗的话。“人怕出名猪怕壮!”

还有那句调侃的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人如果出名了想低调都不行。以前不名一文的一些作品也会被这个世界的闲人所挖掘。哪怕不成熟的作品也会因“一人成仙,跟着升天”。

但在没出名之前.你不会得到"关注"。你发存作品时人们也不会把你的作品当回事.

我的个人亲身深有体会.

在某平台发布作品时被店大欺客。把你辛苦创作的作品莫名其妙禁止发布或禁止转发。发信询问原因。根本没人理你。偶尔给你发文。我们对禁止小于1天的处罚不予解释。这是平台的打压。梵高一生也没有得到一个支持他的平台。

再有就是你发了作品没人推荐!推荐的多受众就大。我的作品有些很专业平台就是不推送。没有人读到。但一些八卦什么“孙悟空的爹找到了”“玉皇大帝的坟给刨了”之类的到是给使劲推送。凡高到死也没有被推荐,可怜啊。

写的我都快哭了。我太惨了我简直就是当代凡高啊。大家关注我吧!推荐我吧!支持我吧!大家转发推荐我吧


孙宝乄


很荣幸看到这个问题,也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活着的画家成名的很少,梵高生前不出名也并不稀奇,梵高被中国人奉为一代大师,还是与他的名作——《向日葵》有关。在1987年举行的一次国际艺术品拍卖会上,财大气粗的日本安田公司以令人咋舌的高价--3950万美元购得了荷兰印象派绘画大师凡高的一幅《向日葵》,在当时创下了国际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

从此,梵高一下子被世人所熟知,人们也开始广泛地研究梵高的画作。

不过,在欧洲,画家们在梵高死后不久就开始学习梵高的画法,梵高的画法影响了很多画家,法国的野兽主义画派、德国的表现主义画派都从他的画法和创作理念中受到了很深的影响。但是,要知道这些画派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原因就是梵高作为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虽然有很多创新,但是他摆脱不了印象主义的影响,而印象主义画派的创作理念本身并没有很深的内涵,因此,梵高死后欧洲画家并不是特别重视梵高。

画家画画总是想卖出去的,因此,当1987年梵高的画拍出天价后,梵高才终于名扬天下。

至于梵高的画在他出生前为什么卖不出去,主要还是跟他的画风有关,也跟他所处的时代有关。梵高的画风受印象主义影响,再加上他有很多创新,当时的人们并不是很能接受他这种画法和画风。

从梵高所处的时代来讲,印象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画派,并没有在当时的艺术风潮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他的画卖不出去也很正常。在当时的欧洲,虽然英国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但是法国还是守着他们的传统,作为买画的主力,法国的贵族们仍然喜欢古典主义画风,仍然喜欢宗教题材或者描述贵族生活场景的题材,因此梵高的画生前卖不出去也很正常。

最后,作为一种画派或者一种画风,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并没有美丑之分,只是人们在某一个时段就喜欢这种风格,很多新画派的出现,正是在人们对某种画派厌倦了之后才出现的。但是,任何的创新都是有风险的,画画也一样,因此,梵高的画在他生前卖不出去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以上分享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个人想法和观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解答,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看法,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走进这话题。有喜欢我的记得关注下哦,每天为大家分享与解答我的想法与见解哦。


公子灵均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正常的问题。艺术带哲理,哲人有几个能理解?再者,我们都看看本地历史,能被认可的有几人?其余皆烟消云散。历史最公平无情。

我本世纪前,瞎子不怕岩高,开刋刻社经营,居然生意风生水起。之后撤迁,我锐意进取,艺术上有了感悟,却不钻营而“没落”了,幸而在废品店收破烂,小有收藏。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竹叶篆


绘画是否能流通,取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个大环境,即社会上的审美习惯与主流价值观有关。一个新的绘画样式的出现很难被社会推崇,加上梵高的作品很少参加社会沙龙的展出活动。即使弟弟提奥在帮衬或经营哥哥的作品,也是光顾者不多,毕竟梵高的作品有一个明显特征是不符合当时的审美取向的,即不和谐的色彩关系,耿直短小有力的笔触容易使人产生出情绪上的紧张感,而且粗燥的画面机理也是不讨人喜欢的。这些因素是他的作品远离了那个时代。当梵高去世50年后,整个西方世界对艺术的宽容度有了巨大变化,一切有意义的尝试和突破都是值得尊重的,因此梵高就自然而然地走入前台,加上梵高催人泪下的故事更容易被画商经营者加以利用或炒作,于是一个躁郁症患者的作品就这样逆袭啦,成为全球艺术经营者趋之若鹜的重要目标。




吉星柔光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活着的画家成名的很少,梵高生前不出名也并不稀奇,梵高被中国人奉为一代大师,还是与他的名作——《向日葵》有关。在1987年举行的一次国际艺术品拍卖会上,财大气粗的日本安田公司以令人咋舌的高价--3950万美元购得了荷兰印象派绘画大师凡高的一幅《向日葵》,在当时创下了国际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

从此,梵高一下子被世人所熟知,人们也开始广泛地研究梵高的画作。

不过,在欧洲,画家们在梵高死后不久就开始学习梵高的画法,梵高的画法影响了很多画家,法国的野兽主义画派、德国的表现主义画派都从他的画法和创作理念中受到了很深的影响。但是,要知道这些画派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原因就是梵高作为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虽然有很多创新,但是他摆脱不了印象主义的影响,而印象主义画派的创作理念本身并没有很深的内涵,因此,梵高死后欧洲画家并不是特别重视梵高。

画家画画总是想卖出去的,因此,当1987年梵高的画拍出天价后,梵高才终于名扬天下。

至于梵高的画在他出生前为什么卖不出去,主要还是跟他的画风有关,也跟他所处的时代有关。梵高的画风受印象主义影响,再加上他有很多创新,当时的人们并不是很能接受他这种画法和画风。

从梵高所处的时代来讲,印象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画派,并没有在当时的艺术风潮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他的画卖不出去也很正常。在当时的欧洲,虽然英国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但是法国还是守着他们的传统,作为买画的主力,法国的贵族们仍然喜欢古典主义画风,仍然喜欢宗教题材或者描述贵族生活场景的题材,因此梵高的画生前卖不出去也很正常。

最后,作为一种画派或者一种画风,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并没有美丑之分,只是人们在某一个时段就喜欢这种风格,很多新画派的出现,正是在人们对某种画派厌倦了之后才出现的。但是,任何的创新都是有风险的,画画也一样,因此,梵高的画在他生前卖不出去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道乃天成


“你看,我像疯了一样工作,但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振奋人心的结果。但我希望这些荆棘能够开出白色花朵,显然这些看似无果的奋斗在劳动成果出来之前一文不值。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欢乐。”——文森特·梵高

《加歇医生肖像》

创下8250万美元纪录

2017年当地时间11月13日晚,佳士得纽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拍”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收槌,全场最高成交价的拍品,就是梵高的画作。

据报道,当晚,南希·李及佩里·R·贝斯(Nancy Lee and Perry R。 Bass)珍藏梵高《田野里犁地的农夫》以咨询价形式上拍,最终以8131万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5.4亿元,被亚洲藏家竞得。这也是继1990年5月梵高的《加歇医生肖像》在佳士得创下了8250万美元拍卖纪录之后,这位艺术家历史上第二高的拍卖价格。

《田野里犁地的农夫》在1889年夏末完成,距离梵高的去世(1890年7月29日)仅一年,他画面下是圣雷米庇护所窗户外的场景。那一年的夏天,梵高在牧师陪同下来到圣雷米疗养院,医生诊断他患有癫痫,并伴有精神错乱,他自己判断,这种病发可能每三个月一次。

他渴望离开圣雷米,也相信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这期间,梵高根据布拉班特省青年时代的回忆和普罗旺斯景观画了一系列草图,这些小草图的无穷变化,似乎反映了他内心的不安。也大约在这期间,梵高画下了极具表现力色彩的《田野里犁地的农夫》。从中可以看出,这件作品无疑是梵高晚期重要之作。此幅作品尺幅不大,只有不到3平尺(50.3 64.9厘米)”,但它没有悬念地创造了天价。

生前《红葡萄园》

以400法郎售出

而再上一次的瞩目拍卖,同样是在2017年,当地时间6月27日,梵高的《收割者(摹米勒)》在佳士得伦敦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拍中,以2424.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12亿元)落槌,成为全场第三高价。这个系列作品共有10件,3件在私人藏家手中,7件则收藏于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

这张作品也是梵高在圣雷米疗养院期间创作的。每隔三个月乃至更短时间的病发,并没有摧毁他的意志,反而让他更加执着于绘画,“以火一般的热情”到户外寻找他的创作源泉。根据欧文·斯通《渴望生活·梵高传》里的描述,在他的一次病发之后,医生对他说:

“我不能再答应你离开这个院子。你将来必须在围墙之内待着了。”

“你可以允许我在画室里作画吧?”梵高说。

“我劝你别去。”

“那你是宁愿我去自杀吧,大夫?”

“好吧,在你的画室里画吧。”

贫困潦倒、疾病缠身的梵高,不仅要面对自身的困顿,还要抵制住外界的一切干扰,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此时,距离他正式走上绘画生涯,已经过去差不多十年,他终于成功卖出了第一幅作品——

这封他与医生争执几天后来自弟弟提奥的信,是这么写的:“亲爱的文森特:好不容易啊!你的一幅油画卖了400法郎!那是你去年春天在阿尔画的《红葡萄园》。买画的人是安娜·鲍克,那位荷兰画家的姐妹。祝贺你,老朋友!不久我们就回让你的作品行销全欧洲了!”

时评称

“他将永远不能为人所完全接受”

在梵高的有生之年,他只卖出了一张400法郎的画,而正如他自己曾盼望的一样,在他身后,人们终于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的作品不仅享誉欧洲,而且走进了全球艺术爱好者的心里。

1987年,《鸢尾花》以5390万美元卖出,同年《向日葵》以3950万美元卖出;1990年,《加歇医生肖像》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日本收藏家;1998年末,《没胡子的自画像》7150万美元卖出;2014年,《雏菊与罂粟花》以含佣金约6180万美元拍出,当时约合人民币3.77亿元,买家是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

梵高为什么在世的时候火不起来?他的画风曾经历经几次转变,早期的如《吃土豆的人》等色调沉重阴郁,不为当时市场所喜,中期自到巴黎接触印象派之后,他画作中的明亮色彩加重,后来有赖于阿尔的阳光和圣雷米等的外界遭遇,以及更重要的是梵高自身技艺和创作个性的觉醒,他的画作是越来越往惊人方面而走,并开始引起当时评论界的注意。

就在400法郎的《红葡萄园》成交后不久,当时出现了一篇评论文章《孤独的人》,里面曾这样描述梵高:“文森特·梵高全部作品的特色就在于那非同寻常的力量和强烈的表现力。在他对事物本性的绝对肯定之中,在他对形式往往是不作思考的简化之中,在他想直接面对太阳的傲慢愿望之中,在他对描绘与色彩的酷爱之中,显示出了一个时而野蛮狂暴时而单纯温柔的强有力的人。……这位有着一颗发光的灵魂的坚强而真诚的艺术家,他是否会享受到观众为其恢复声誉的快乐呢?我想是不会的,与我们当代资产阶级的脾性相比,他太单纯了,同时也太微妙了。除了得到与他志同道合的艺术家的理解,他将永远不能为人所完全接受。”

弟弟和弟媳的毕生推动

是关键力量

可惜的是死亡在梵高37岁的时候猝不及防到来,而他画作的毕生推广者、他生活的毕生资助者、他忠诚的兄弟提奥,也于半年之后告别人世。提奥的妻子乔安娜,据记载与梵高这位哥哥仅相处过短短几天,但她从提奥的描述之中已经感受到梵高所致力的方向。乔安娜后来把梵高写给提奥的数百封书信整理并交付出版,这些书信是后人了解梵高一生的最重要证据,也是许多部梵高传记的原始来源。乔安娜在整理书信的同时,还用了十年时间,先后举办过七次梵高画展,把这位孤独的人推到公众面前,最终通过马蒂斯等其他画家的关注,梵高成为话题。同时,根据记载,还有一位收藏家安布罗伊斯·伏勒尔,“伏勒尔也早在1895年就展出了梵高的20件作品。当时,整个展览最终只卖出了一幅画,伏勒尔虽然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梵高是个疯子,但是商人的敏感告诉他,梵高会火。于是他主动去寻找梵高的画作,在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勒买下了此后非常著名的肖像画系列《邮递员约瑟夫·鲁兰》。”

资料显示,梵高一生中有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他的水彩画十分出众,和油画不分上下。他个人独爱肖像画,一生中画过35幅自画像。

1888年,梵高在写给提奥的一封信中曾说道:“如果我的画卖不动,我也没有任何办法。但那一天终将到来。人们会认识到这些画要比颜料和我们花在上面的、我困顿的生计,更有价值。”

他说的话已经成为事实。


皇家GASCONY


“我心怀瑰宝,灿烂如诗,唯有画作,为我吟唱。”梵高,是我最尊敬最喜欢的大师,每当站在那一幅一幅《星空》面前,总是禁不住泪流满面、痛哭失声……他曾经在一封给弟弟的信中说:“为什么在苍穹中,那些闪亮的星星总是那么遥不可及,或许只有死亡可以到达那浩瀚的星河。而暮年的安详离世,不过是朝着星河的徜徉漫步……”大师的星空如此不同,也许很难被那个时代的人所理解、认同,画作自然无人问津。


qingfengmingyuewo


这是喜欢梵高的人们经常听到的一个充满疑问的问题。听起来,艺术界只喜欢死去的艺术家一样。其实在现在,如果您真的不喜欢梵高的艺术,那么没有人可以改变您的想法。梵高的艺术是两极分化的,您要么喜欢它,要么讨厌它。

梵高(Van Gogh)在1890年自杀,那一年受到了一些批评。他在1889年和1890年的两次大型展览中都有绘画作品,并在法国杂志《法国的治愈》中 受到了著名艺术评论家阿尔伯特·奥里尔(Albert Aurier)的好评。 梵高似乎已准备好功成名就了-或至少准备为绘画和抽烟赚足够的钱。

凡高一生为什么作品不卖座的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凡高的个性。他竭尽全力冒犯了人们-包括餐馆老板(经常展示艺术品)和为他求情艺术品商人。他与所有艺术大师争执不休,数周后他们将他赶出了工作室。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自己的作品,梵高的早期作品(尤其是1885年)非常黑暗,令人沮丧的主题和人物以怪诞的方式被绘画,例如上面的肖像。他的艺术品经纪人也是他的兄弟西奥(Theo)会不断恳求梵高停止做黑白绘画,而专注于明亮的画作,就像当今主要的印象派画家莫奈(Monet)和德加(Degas)。

尽管梵高最后接受了哥哥的建议,但那时候他已经快结束自己的生命了,他从1887年到1890年的后期作品比他的深色作品更为人所知。关键是,如果梵高的寿命更长-即使是到1890年底,他一生中也会卖出更多的画作。


可可带你去旅行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活着的画家成名的很少,梵高生前不出名也并不稀奇,梵高被中国人奉为一代大师,还是与他的名作——《向日葵》有关。在1987年举行的一次国际艺术品拍卖会上,财大气粗的日本安田公司以令人咋舌的高价--3950万美元购得了荷兰印象派绘画大师凡高的一幅《向日葵》,在当时创下了国际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

从此,梵高一下子被世人所熟知,人们也开始广泛地研究梵高的画作。

不过,在欧洲,画家们在梵高死后不久就开始学习梵高的画法,梵高的画法影响了很多画家,法国的野兽主义画派、德国的表现主义画派都从他的画法和创作理念中受到了很深的影响。但是,要知道这些画派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原因就是梵高作为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虽然有很多创新,但是他摆脱不了印象主义的影响,而印象主义画派的创作理念本身并没有很深的内涵,因此,梵高死后欧洲画家并不是特别重视梵高。

画家画画总是想卖出去的,因此,当1987年梵高的画拍出天价后,梵高才终于名扬天下。

至于梵高的画在他出生前为什么卖不出去,主要还是跟他的画风有关,也跟他所处的时代有关。梵高的画风受印象主义影响,再加上他有很多创新,当时的人们并不是很能接受他这种画法和画风。

从梵高所处的时代来讲,印象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画派,并没有在当时的艺术风潮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他的画卖不出去也很正常。在当时的欧洲,虽然英国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但是法国还是守着他们的传统,作为买画的主力,法国的贵族们仍然喜欢古典主义画风,仍然喜欢宗教题材或者描述贵族生活场景的题材,因此梵高的画生前卖不出去也很正常。

最后,作为一种画派或者一种画风,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并没有美丑之分,只是人们在某一个时段就喜欢这种风格,很多新画派的出现,正是在人们对某种画派厌倦了之后才出现的。但是,任何的创新都是有风险的,画画也一样,因此,梵高的画在他生前卖不出去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