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很多天才都抑郁自杀?

做事就得硬


好吧,听老麦与诸位一起说说那些不科学的事情。其实这个命题有点问题,并不是说很多天才抑郁然后自己走向生命终结,每天这个世界有很多的人都走向了生命终结,只不过因为有的人是名人,就被放大,所以给人一种错觉。

而在这诸多的了结自己生命之前,很多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表象,那就是抑郁,或是精神分裂,那么,为什么?


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这是科学解释下的“抑郁”,只解释出了病症,没有解释根源,也就是“为什么”?如果继续科普的话,会发现关于“生物因素之遗传”以及“个人心理变化因素”。咱们抛开这个关于遗传的生物因素,专司讨论“个人是哪里变化”吧。

在说到抑郁,我们首先会想到的对立面,那就是“乐观”,老麦很多时候很多地方说过,乐观是一种场能,这种场能会让人变得更具有生命力,所以是一种正能量;当乐观不在,诸多的负场能就会浮现出来,影响着这个人,这些负场能来自哪里?


累世的冤亲债主、前世今生的因缘果报、以及在不断追求中的“贪嗔痴(或者说道家所言的“三尸神”)”这些都会在一个人乐观不再的时候,趁机冲出重围,来影响着你,到最后左右着你。记着,是“左右着你”,或者说是“控制着你”。


当这些负场能真正控制了你,那平日的诸多美好在你的心中可能变的毫无价值;那一切关于美好的追求,在你心中可能变得毫无意义;你周边的一切,让你觉得那是一种“罪恶”,你觉得一切变的那么虚伪,那么肮脏,那么毫无意义,于是你想找寻一种解脱,而这些负场能也在逐渐引导你走向这种所谓的“解脱”。却不知,这一解脱却让你步入到了另一个更加残酷的世界——从六道轮回的角度来说,自sha的人,是不能步入轮回的。

好好珍惜吧,不管生活让你如何的过,是风光不再,还是真爱难寻,是欲望不止,还是绝望无助,换一个角度,其实很多的不美好,也会有美好的一方面。珍惜吧,你的生活!



老麦说说


海明威用双管猎枪顶在眉心开枪自杀,梵高更为惨烈,生前将一只耳朵割下,再用拿画笔的手扣动扳机,被折磨了两天才离世...很多名人的悲惨结局,也仿佛在告诉我们,他们的压力与精神世界的矛盾冲突在一直并行着...

类似的还有梦露、海子、柴可夫斯基等人,其实我们从后期可以得知他们是身患抑郁症,但不仅仅是抑郁症,而是相伴有更多的并发症,相继抑郁、轻躁狂、躁狂、混合发作,因此我们把这类综合症状称为“双相”。

双相障碍主要就是指临床表现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躁狂发作时就会呈现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过度的行为,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幻觉、妄想、紧张性躯体症状。而抑郁发作时,则会伴随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活动减少 的表现。

而此类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慢性精神疾病,在高峰时期也就是人生创造力最高的阶段,则是此类疾病的高发阶段,这样就合理解决了为何名人们在巅峰时都会抑郁伴随狂躁的行为发生。

很多人会问,那为什么他们不去看医生?

首先,双相属于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的疾病。其中,超过90%的患者病情反复发作;25%-50%的患者曾有过自杀行为,有11%-19%的患者自杀身亡。60%以上的双相障碍患者存在的共患病,如焦虑障碍、冲动控制障碍等,也给医生的诊断造成了很多干扰,这再60/70年代基本很难识别。

这种病症最复杂的就在于,双相障碍患者如果只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会诱发其躁狂发作或抑郁躁狂快速循环发作,并增加发作频率,使病情朝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这就是当年为何梵高、海明威自杀的成因,希望这些内容能给你些许启发,如果对焦虑、成瘾、抑郁、双相、人格障碍等科普及心理引导技术感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霖士心理” 。最近也在举办官方的抽奖活动,希望幸运的你可以收获新年的祝福,赢得解压工具礼包...


霖士心理


说到天才的抑郁,就不由得会想到海明威和梵高,还记得我的心理学老师曾跟我们讲过一个故事,说梵高的就《向日葵》应该是那种金黄金黄颜色的,可我们一般人却看不出来,因为这幅画需要人在抑郁状态中才能发现。虽然感到很神奇,同时,也有些为他们感到一种莫名的伤感了。

为什么他们会抑郁自杀,我首先想到的是他们对完美的追求,导致他们对自身的苛求,那种无法突破的自我封闭让自己陷入一种绝望的状态吧。我想到张国荣的自杀,他在《霸王别姬》里所饰演的虞姬成为一个时代影人的经典形象。据说突破自我的瓶颈和他内在的那份苛求让他内心非常的纠结,甚至在否定自我。我想到崔永元的抑郁,同样存在这样的诱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实话实说》风靡一时,可时间一长,他事业的瓶颈不能满足更进一步自我实现的需求,所以后来他也宣称自己得了抑郁。幸亏他的自我调整,才使他走出抑郁的困境。

我们说天才都是孤傲的,高处不胜寒,也许我们一般人真的难以去窥探他们思维的境界了。虽然这份孤独和骄傲,让他们在事业上有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同样,也正因为这份孤独和骄傲,使他们难以从高处走下来,曲高和寡。而我们常说抑郁在于心理、社会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他们心理上的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宣泄,社会的期待和环境的各种眼光带来巨大的压力,我想这些都是常人难以承受之重了。更别说,尤其是自己给自己予以太多的心理负担了。

祝愿离开的天才都一路走好,也希望我们身边的天才更懂得爱护自己。


鹈鹕心理


你提到天才,除了梵高(自杀存疑)外,海明威,还有很多其他人类的佼佼者,杰克伦敦,川端康成,海子,都在某专业拥有超越常人的能力,却都选择了自杀。



\n

原因,简单却沉重。

\n

这样的人,可以归纳得到以下特点:

\n

他们,有着常人不能理解的强烈个性,激烈的表达,在这种把创作当做终极使命的人生里,常处于忘我的燃烧的状态,简直到了以自己生命为代价的地步,看看海明威那强硬又饱含激情的文字,看看梵高那燃烧明艳的色彩。



\n

他们,强烈的孤独感伴随一生,少有知己,少有理解,总是经历着可以说是非常糟糕的人际关系,而少有温暖的庸常环绕,因此愤世嫉俗,海明威,这个在他书中体现为果决又睿智的硬汉形象,在现实中却酗酒,打架,放荡不羁,为什么呢,因为残酷庸碌的现实和内心的反差太大,所以,把放纵作为自己对抗冷酷现实的武器。

\n

他们,有着单纯的头脑,轻信,率真,常会遭到欺骗,欺凌,背叛,比如梵高在生命最后的阶段,曾饱受村中少年集体的嘲讽,捉弄。

\n

他们,日常生活技能处理能力差,在俗世生活里常常因为无法应付各种鸡零狗碎,体验到强烈的挫败感。

\n

他们,对极端感情的体验异常深刻,无论痛苦,还是快乐,体悟都比常人要强烈。心理的痛苦无法发泄时,不惜以自残伤害自己,以肉体的痛苦来转移,肉体之痛似乎比心理的痛苦更易承担。梵高在好友高更无情地离去后,发疯般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n

唉~

\n

他们这一群,灿烂的才华注定是上天给予的祝福,同时亦是一种诅咒。

\n

他们,因着高于世人的智慧,让他们站到了不胜寒的高处,看到深渊般宇宙的更深处,而深渊也看向他们。

\n

从深处传来温柔的低语:来吗?这里是灵魂的归宿,没有苦恼,只有安宁,永恒,与创世主同享荣光。

\n

仰望星空,他们,平静地回应:我来了…


寂寞的人有福了


我是赵晓薇,资深心理学爱好者,一直用笔名marsbelle闯江湖。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咨询师。成为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华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


你好!关于为什么很多天才都抑郁自杀,这个问题有两个点可以提炼。第一点是为什么很多天才都抑郁了,第二点是为什么抑郁就自杀了。


一、 为什么很多天才都抑郁了

天才也是凡人,会经历世间的苦难。很多抑郁了的天才往往都和他们人生经历大有关系。尤其早期的经历会让他们承受更多早年记忆的压力。加之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性格,会让他们以另一方面去看待人生和人性。


海明威和梵高自杀时的所处的人社会地位是不同的。海明威已经在有生之年获得了很多人的尊敬,他的书影响了很多人,海明威在获奖演说中曾这样叙述自己的心情:“如果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就必须面对永恒,否则每天都会走下坡路。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写完一本书只是标志着他要写出更高水平的书的开始。”,而如何化为永恒,就是死亡。也许你不能理解,但是对于一个对自己不断要求和无法满足的人,所谓最好的作品,可能会随着时运和灵感的缺失而将矛盾的感觉更加强烈。一个对自己极度要求严格的作家,想要创造出超越之前作品的文学作品,他必然是在跟自己较劲。于是他患上了很严重的抑郁症,在钻自己的牛角尖。当然据了解,海明威的父亲、妹妹、弟弟,都患有抑郁症,也就是说抑郁也许是存在他们家的基因里面。

梵高自杀时与海明威又是不同的人生处境。其实梵高更接近双向情感障碍,也就是躁抑症。当他情感高涨迸发的时候,他曾把自己的耳朵割下送给了心爱的姑娘。父亲一开始希望他子承父业,但是梵高缺为了自己的自由四处游走,在那次割耳朵后,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父亲对他失望。他的弟弟负责照顾他,梵高的弟弟提奥是很喜欢梵高的,当时提奥也有家庭,他得了一个儿子,把哥哥接来一起同住,支持他的画业。梵高始终是一个流浪无归属感的人,他渴望自由,渴望爱,热爱那些美好的事物,但这一切都抵挡不住他的孤独。他自杀了,在抑郁的状态下。


为什么天才会抑郁,跟他的人生经历、家族遗传、更重要的是自我认知都是有关系的。


二、 为什么抑郁会导致自杀

第一点, 抑郁的人会有一种思维反刍(rumination),按照贝克的认知错误就是个人化和夸大话。“为什么如此糟糕的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是我”,反复的思考和体会这种悲伤和愤怒的感受让他们陷入一种循环模式中。

第二点, 抑郁的人的社会支持背景。那些真正自杀了的人,他们的社会支持占很大部分。他们内心难以找到归属感,就算是家人在身边,看到一蹶不振的他,也会内心有些失望和悲凉。而抑郁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很孤独,缺少一种温暖的支持氛围。

第三点, 可能有“自杀基因”?

前面说过,海明威家族里自杀的很多。这也许是潜移默化地地影响。

当一个人和你说他想自杀时,你千万别以为他不会真的自杀。温暖而关怀地活在这个世间,我们都是孤独的,因此我们都不孤独。


赵晓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本硕都是心理学专业。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咨询师,精神动力学取向。兼职占星师,个人公众号“AstroPsyvivi”。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欢迎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题主这个“很多天才自杀”的看法,估计很多人都有。很多人知道梵高切了自己的耳朵,知道毕加索是潮流教父,年纪轻轻就超级富裕的人却比较少,和这个看法是一个道理——自杀这件事,本身就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其实没有自杀的天才也相当多。


而题主指的“天才”,从梵高和海明威这样的例子来看,大概可以理解为是创造了别人无法创造的事物的人,也就是“创造力极强”的人。而所谓“抑郁自杀”,大概是指他们因为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去自杀了。


(条纹衫的潮流就是毕加索带起的哟。)


所以问题就变成了:创造力强的人,为什么更容易因为心理或精神疾病自杀?

想知道这个问题答案的人可不少,研究也是层出不穷,探讨的过程可算是跌宕起伏,剧情峰回路转。


  •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创造力强的人,自杀率真的更高吗?

早期研究里,最为权威的一个来自ONS,他们研究了英国各个行业人员从2011年到2015年之间的自杀率,发现这个回答的问题是肯定的。

从事艺术类行业的人,自杀率是其他行业的平均自杀率的4倍;从事文化、媒体和体育行业的人,自杀率高20%。

而艺术家之中这个数字也是相当惊人,男性艺术家的自杀率是其他人的两倍,女艺术家的自杀率则是其他人的四倍之多。


  • 不过很快问题来了,这些人都是因为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而自杀的吗?

最简单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艺术创作者很多都会靠各种精神性药物(你懂的)来刺激自己的创作,无论哪个行业的任何人,恐怕都经不住这些药物的摧残。

虽然这个研究看出了自杀率,却没看到背后的原因。

当然,马上有人去研究自杀率提升背后的原因,而凯·雷德菲尔德和几位学者得出的结论,是许多名人,尤其是艺术家,生活更为艰苦(例如不被社会所接受,家庭不完整,身体有残疾等等),而他们也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但是这个研究并没有得到认可,他们找的对象相当有限,结果也十分主观,并且根本没有临床研究证明背后真正的联系。

反观身边创造力强的人,其实他们本身就会参与到更多创造性活动当中(例如写作、需要创作的社团、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而他们的心智会更加明朗开阔,离心理疾病更远。

瑞典一个长达40年,对象多达120万人的研究更是一把实锤:科学和艺术界的人,患上心理疾病的概率并不比别人高。


  • 难道天才和心理疾病引发的自杀之间,真的没有关系吗?

这就要提到瑞典这个实验里的一个意外发现:精神分裂患者的直系家属,进入创造性行业的概率竟然比别人要高许多?难道是他们遗传了什么优化改良版的精神分裂症吗?

他们比别人多出来的,是一个叫“精神分裂病征”的东西,和精神分裂症并不一样。

精神分裂病征有好有坏,它可以使人降低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界限,更容易想到事物之间的关系(举个不太合适的例子:柯南就很容易把看起来毫无关联的线索连在一起,从而破案),但是它也会让人产生认识混乱,感受不到社交的乐趣。

不过这个研究,也就走到这一步而已。


直到学者竹内光和安德鲁斯·芬克的实验。

竹内光的研究,是目前为止最为直接的一个:观察人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时候,大脑内部的变化,研究对象全都没有精神病史,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就某个物件想出新的用法,想象一段不存在的经历等等。

而实验对象进行创造性活动时,大脑里最活跃的地方叫楔前叶。

一个人无所事事,胡思乱想的时候,最活跃的就是这个地方。它和人类的自我认知,自我形象和记忆的回溯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

而当我们无法抑制这个区域的活动时,人的联想力就会大大提升。如果你的女朋友在闲着的时候,突然觉得你今天下午有两个小时没有找她聊天这件事,和两个月前你提起的一个女同事有关联,那楔前叶就可以背上这个锅了。

而安德鲁斯的研究,则进一步证明了楔前叶的活动与创造力有着直接关系。

在大家都经历着同样的事情的时候,有的人却能够比别人想到更多新的点子,“脑补”到更多的东西,就是因为楔前叶的活动让我们接收到了更多的信息,联想到更多原本不存在的东西。


而这又涉及了一个有人想故意患上的病——低潜在抑制。

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情的时候,楔前叶的活跃度降低,我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就会降低,这就是潜在抑制。例如你在打游戏的时候,老妈不拔掉你的电脑电源线,你都不知道她刚刚一直在叫你吃饭一样。

低潜在抑制,就如同猫咪永远对周围环境的任何一个小小的声响作出反应一样。患有这个病的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度相当高,而且无论是多么熟悉的事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新奇的,这也让他们更容易有新的想法和创造。

雪莉·卡尔森曾经研究过哈佛的一批研究生,发现里面的“天才学霸”们,患上这个病的几率竟然是别人的7倍。

不过对于大脑处理信息能力跟不上的人来说,低潜在抑制只会让大脑过载,身边的每一丝风吹草动都涌入大脑,久而久之就会让人精神崩溃,这也就是绕了一个大大大大大弯之后,人们发现的“天才”和“抑郁自杀”之间的关系——信息量太大,hold不住了!


手望Sowarm


到底是什么精神造就了天才呢?

天才是天生具备某些能力的人,但实际上,很多被称之为天才的名人当中,他们并不是天生擅长绘画、音乐、写作等等,他们也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去达成的,即使真的天生具备一些能力,没有意志力的维持也是很难达成的。


但是,只有行动力与天赋也是不够的,一个人能够在某个领域达到顶尖,其人格中一定存在某些较为偏执的特质,也正是因为近乎偏执的坚持、行动和思维能力,才让他们能够在这个行业达到顶尖。就像是一些哲学界、文学界的人,他们可能会为了争执某些理论的正确性而做出较为极端的伤己或者伤人的行为。

偏执的人格特征会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一些人格上的缺陷,例如:容易陷入思维的死循环,所以,这类人容易将自己逼入绝境而无法自拔。

天才中有很多人格都是偏执狂型的,但是,偏执狂不一定是天才哦!

在近代,乔布斯可以称之为商业奇才,但是,他的性格就是典型的偏执型,这种偏执让其家人以及身边的人都难以忍受,虽然他没有让自己走上绝路,但是,这种情绪异常不稳定的偏执对其健康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ps.关于梵高,在很多记载中,他可能具有精神类的疾病,他的自杀行为并不能和其他的人相提并论,这已经是一种十分病态的人格状态了。

作品是他们的灵魂

同时,他们之所以被称之为天才,是因为在特定的时代他们具备一些其他人并不具备的的能力;这种特殊的能力并不一定只是创造作品的能力,也表现在他们特别的思维、对于人生、世界的思考等。但是,无论是梵高还是海明威,在一定时间段内,他们的作品并不是一鸣惊人,而是经历了很多不被人认可的阶段。

这些文学家、艺术家都经历了不被人认可—开始被人认可—一鸣惊人—灵感枯竭,这样的一个大致的阶段也通常代表着几个心理过程。无论是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还是一个拥有所有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心理需求,那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按照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这是人们最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满足与不满足对于自我认同感的影响是很深的。对于这些天才来说,他们的作品就是自我认同感的很大来源。所以,他们的心理状态也经历了痛苦的坚持阶段—得到了一定的外界认可—充分的自我实现—到无法持续性的恐慌。

文学、艺术是自我的输出

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它们都存在于现实与虚幻之间,创造出的作品看似和自己无关,实际上,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他们对于自我的输出。所以,他们也很容易将现实的自我与虚幻的自我不自然的联系起来,所以,他们很容易陷入一种极端的自我中无法自拔,他们的世界中可能只有自己或者只有自己理想中的场景,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很难得到外界大多数人的认同,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也很难寻求到一份像普通人一样的友情或者爱情。

但是,由于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自我封闭也就代表着脱离了社会,这对于心理健康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长久的不和社会接触就较为容易出现神经症性的心理问题或者其他问题,如抑郁症等。

我个人的一些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心理博学社


那些天才重度抑郁想自杀并不是自私,也并不是没有爱心,而是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都达到极限的无奈之举!

只有真正经历过重度抑郁的深渊又从其中爬出来的人才能告诉你那是怎么样的一个生命进入极限的体验,正常人永远也无法用文字和语言描述出那种感觉!

身体激素水平的变化,大脑多巴胺的波动都会同时让你体验到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而且是持续体验这种生不如死的感觉无法自拔!

那是一个阶段性的思想的变幻莫测,整天整月整年的一种陷入自我思想内心世界的纠结与挣扎,排斥来自于周围亲人好友的所谓帮助,过着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生活,并且习以为常。

但是内心总有一股微小的正能量在拉着他继续像常人一样生活,很痛苦也要坚持下去,因为极限过去后面就会有方法的,我会告诉大家怎么做,嘿嘿,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记住哦!



玺如说


不同于常人,天才的思想是一个加速的过程,常人的思想已然经常处在时代的前列了,现实满足不了思想的事情经常发生,,更别说思想一直处在加速状态的天才,现实可以说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常人的思想虽然有时候超前,但并不是常态,偶尔为之的发挥是常人的状态,更多的情况下常人还是与现实同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天才可就不一般了,天才的思想经常不在线,看着是个人,在他们心里可能想的都是神的事,思想无法与现实契合,或者很少与现实契合,就是我们常说的思想的需要,现实常无法满足。

这种状态一天两天对人的影响还不大,如果长此以往,非傻即癫,在常人看来叫做不务正业,进而与社会脱节,愈脱节则思想越空灵,到最后完全陷入自我的世界,忘记了自我人的一面,忘记了如何与人相处。


这种状态其实让人很无奈,如何解脱呢?在类似的人心目中死并不是最可怕的,恰恰相反,成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在常人看来极端,在他们看来却最奏效。

1961年《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的双管猎枪、1966年著名作家老舍投太明湖、1972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含煤气、1989年诗人海子卧轨,不一而足,都是文艺界的大佬,天才式的人物,却都选择了死亡。

天才多抑郁,也许这就是他们灵感的来源,天才最终自杀,也许是追求极致灵感的必然步骤!


历史三日谈


抑郁的本质是什么?

概括来讲就是自己总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认为自己不能面对他人和社会。

而这种感受主要是主观的,甚至是歪曲的,与客观现实极不相符。

所以,抑郁和外在成就没有必然联系。功成名就的天才们会抑郁,凡夫俗子也会抑郁。

对于天才来说,如果对自己要求过于严苛,那么一旦有一丁点不如意,就会产生巨大的压力,然后感觉无颜面对外界;相反,哪怕一个一事无成的人,如果他对自己持包容态度,就不会背负沉重的压力,永远都能敞开怀抱面对整个世界。

事实上,那些容易患上抑郁的天才,往往是扭曲的天才。

受成长环境和自我认知的影响,他们一辈子都在为别人而活。

他们对自己要求严苛,不允许有丝毫犯错的余地,一定要保持别人眼中的优秀形象,为此,他们比一般人都要努力。别说本身就天赋异禀,即使资质平平,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也会远比一般人优秀。

在这些人的思想里,一定要是一个完美的自己才会被外界接纳,也才会被自己接纳。只要稍微有些瑕疵,在他们内心里就如同地震,让自己手足无措。

然而,人性本来就有追求自由的一面,无论有多大的意志力,这股力量只能被压抑,不能被消灭,它们随时都可能从心底跳出来作斗争。

因此,当一个人的时候,一方面,他们相信要保持别人眼中完美的自己才能被接受,另一方面,内心也渴望自由,活出自己。这两种力量相互交战,此起彼伏。

于是,他们感到心累,感到孤独,感到无助。在这两股力量的推动下,他们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使自己得到彻底解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