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得启发!那各行业达到极致时是否有相通原理?

诗词小说交流汇


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当你把某一项技能练习到极致,有很深的造诣的时候,你学其他东西也很容易触类旁通,一点既透。就像你说的,书法和剑法相通,这在武侠世界里很常见,我觉得并不纯粹是虚构。再比如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既指明了王维在这两项的造诣之深,也证明二者确有共通之处。


星尘梦羽


有个成语叫触类旁通!

艺术的最好境界确实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说审美,当你的审美境界很高的时候,即使你没有专心去研究某一艺术领域,可是,你也可能说出一个令多年深研的专家都钦佩的审美观点。

古今中外有许多博学多才的学者,比如苏东坡,徐文长,比如达芬奇!所以,中国古代有书画同源,同时也有很多书画皆精的人物。究其原因就是艺术的技巧与审美有太多,太多的相通之处,这样的话,你把一种艺术搞到精通了,其他的有所关联的艺术,你就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理解,你就能现在比一般人高出一大截的高度。

张旭观公孙大娘的剑舞,剑术中的顿挫与流畅的衔接,以及丰富多姿的剑花与脚步都可能让张旭有那种触类旁通的感悟,所以其对草书的种种郁结可能就有豁然开朗的通透。


一笑貫长天


书法、诗词、绘画、音乐等这些艺术创作都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被自然万物触发的灵感。

什么是灵感?

灵感指灵感思维,在艺术活动或科技活动中,勤奋学习,努力实践,受到某种启发,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然出现思维状态。

现举例说明:

一,在书法方面。

如孙过庭的书法,他的书法艺术和自然万物打通,对他的书法影响很大。他自己这样描述如何取法自然的:"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

(孙过庭书谱局部)

二,在诗词方面。

如大诗人李白,他的创作灵感有的来自名川大山。曾经从重庆到湖北,出游一年多。到大自然找灵感,从夔州出发,经瞿塘峡,到巫山。

他登上巫山最高峰后作诗一首。《宿巫山下》:

昨曰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巫山)

三,在绘画方面。

唐代画圣吴道子,在公元742一755(天宝年间),受唐玄宗之托到蜀中嘉陵江去写生,当时他并没画一张山水画,而是用心观察,把风景秀丽的景色默记于心。

吴道子回到长安,在大同殿内数丈长的粉壁上,用一天的时间,就画出了嘉陵江三百里山水来。此画是对嘉陵江美丽的山川之美,作了高度的浓缩、概括、提炼。唐太宗称赞他成竹在胸,画技高超。

(吴道子)

四,在音乐方面。

伯牙学琴被他的老师留在四面海水的孤岛上旬曰不返,伯牙心悲,延颈四望,只听见海水汩波,山林窗冥,群鸟悲号,让他在孤寂中受到大自然强烈的震撼,整个身心都得到洗涤和改造,更深刻的体会音乐创作真谛。

(伯牙学琴图)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不是舞剑,是舞剑器,俩个不是一种东西。

剑器是一种舞蹈,女人穿雄装空手舞蹈。

而不是舞剑。

书法用笔最关键的就是使转——纵横牵掣,钩环盘迂。

这在舞剑器时容易找到用笔的感觉。

实际上中国文化讲就是——道法自然

从自然中得到启发,进而创新,创造,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

千里阵云,陆断犀象,万岁枯藤,行云流水,风行水上,起落无痕,春蚕吐丝,如锥画沙,屋漏痕,惊蛇入草,飞鸟出林,如印印泥,如折钗股,荡桨观潮,雨淋墙头,等等,都和书法息息相通。

如果离开了,道生一,也就没有了一致性,也就没法道法自然。




法永禅师


万物万务是有其一致性的。

易曰: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

运笔运剑是一个道理,王義之观鹅头扭颈,如同悬腕拧笔,也是心生感悟。

中国书法布局如阵法,也可看到围棋之布局,通篇一致,阴阳互运

中国书法讲修养,含蓄生气韵,风骨润精神。

音乐也这样,音必含响回旋,如同内家功夫之养。

发必昂昂洋洋也堂堂正正,高而不危,转而不折,

太极拳,八卦掌不也这样么,书法笔法,蓄势不也这样么。

曾见到清朝一曹姓武状元的一笔虎子,真得是宛转如意又劲力节节贯穿,尤其其最后下竖那一下,是点顿用笔,一节一节下来,仿佛一老虎尾巴,透过花纹可见骨节筋力一样。可又一气通贯。真得让人吃惊,武状元书法竟然如此。

后来才知道,中国的武状元,多半文化很高,举两个例子,一个岳飞,一个郭子仪,都是武状元。

也由此可见,文武其实一道。

各行各业也一道,

再举个例子,井上的辘轳提水,如同车轱轮压出个车辙一个道理。

中国人就这么聪明,有悟性。


默玄吟雷


这个话说起来可就长了。你还别说,这个问题大约二十多年前,我曾和别人讨论过。那是一个长者,曾对我说过类似的话。我当时的反应是隔行如隔山,所以对他的说法嗤之以鼻。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开始慢慢的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了。各行各业的达到顶峰的时候,会把一些道理提升到哲学的高度,那就抽象无比了。如果你能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相信《周易》有算命的能力,你大概也就明白你的问题了。非要说顶尖了以后原理就是相通的,恐怕也没人给你抬杠。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这句话并不是说,有了“道”术也就有了,而是说“术”就可以求了。张旭在看公孙大娘舞剑之前,肯定在书法中已经有了很高的造诣了,但是一直都停步不前,这就是有术无道。直到见了公孙大娘,才让他领悟了书家的道,从而成为一代草圣。但是明白了原理,就可以直接的一通百通吗?张旭受到了启发去舞剑,他可以吗?恐怕未必那么容易。说的很乱,希望你能够看明白。


听风听雨听惊雷


无论是哪一种技巧,当它发展到极致时都会符合自然界的规律,也就是"道"。 后人根据《庄子》里面的一些内容提炼出来的如<庄子-养生篇>的,”庖丁解牛,技进乎道”。

清代魏源也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意思是,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


函三堂主


我们中华民族的各门类的艺术都有一个共同追求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道”!

茶有茶道,剑有剑道。甚至盗亦有道!自然我们的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书道了!

可是我们所要书写的“字”本身不是道,能把“字”书写至“道”的境界的只能是人类自己!

张旭一生醉心于书法,他的心里时刻思量着书法的妙义,所以当他看到公孙大家舞剑,就触动了他对书法的悟性和灵感。继而就受到了启发,悟到了书法的道理,并且实践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诚哉斯言!

我们看到公孙大娘舞剑或许只会看到曼妙的风姿吧。而张旭看到却悟到了书法的“道”,那是因为张旭心里日思夜想的只有书法啊!

一点浅见,或引方家一笑吧!


万境自如


万事万物都是相联系的。行业划分只是以生存基础或者需求为标准给出的人为概念。每个行业都会有细分和统一,服务于人,这是社会所有生产力出现的本质。根据人的需求,社会/集体的偏好发展,这是生产力的没在驱动力。之所以出现各行各业,内核原因在于人类通过科技发展,将需求细分,对产品的要求精度也越来越高。但是无论如何细分,产品终归是围绕人性偏好服务。



沐晓Erin


有,都是天人合一的状态,天人合一的状态有以下特点:

1所有技能随心而发,自然而然

2所用功力高效精准

3对自然无害,和谐共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