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德高點
大家知不知道馬可波羅有個綽號,叫“百萬哥”?《馬可波羅遊記》這本書,又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出來的?
有人懷疑馬可波羅根本沒來過中國,理由也很簡單:如果真的在中國待了17年,而且深受忽必烈重用,甚至在揚州做官3年,為什麼史書中完全找不到馬可波羅的名字?就連揚州地方誌中,也一個字的記載都沒有?如果馬可波羅真在中國17年,為什麼隻字不提長城、筷子、茶葉、中醫、裹足等等當時的中國特色呢?
這麼說的話,馬可波羅有沒有來過中國,確實有點可疑。不過,我們藉助英國學者艾琳·鮑爾所著的《中世紀人》,可能會找到答案。
馬可波羅生於威尼斯,那是當時西方貿易的中心城市,每天都匯聚了無數國家的無數船隻。馬可波羅的父親尼克羅·波羅和叔叔馬泰奧·波羅已經離家做生意很多年了,準確的說是“失蹤”很多年了。馬可波羅出生就沒有見過父親,它每天都在港口徘徊,盼望著能看到親人歸來——當然,這裡還有很多的水手,邊喝酒邊講述旅途中的奇遇。馬可波羅從小聽著這樣的神奇故事長大,對他產生了兩個巨大的影響:熱愛冒險,善於講故事。
父親倖運的回來了,還給馬可波羅講述了在東方的奇遇,並且決定帶著這個少年一起再度冒險。
所以,馬可波羅懷著浪漫主義情懷,出發了。從1271年開始,到1275年5月,三年半的旅程之後,他們又見到了忽必烈。
然後,就是馬可波羅所說的,忽必烈很看中他,經常派他出去辦事,聽他講各地的故事,還給他官做……甚至在馬可波羅想回家的時候,還不願放他走。總之,馬可波羅是回到了威尼斯——而當地的人們以為他早就死了。
那些曾經的親戚朋友們,看到馬可波羅帶來了這麼多的寶石,都對他的經歷充滿了好奇心。
於是,馬可波羅變身成為“說書人”,每天都給不同的人講故事,講自己的東方冒險經歷——於是,越講越“精彩”,越講越誇張,他經常說忽必烈的國家有“數百萬的收入、數百萬的船隻、數百萬的騎手、數百萬的城鎮……”,威尼斯人當時就給馬可波羅起了個綽號:百萬哥(或百萬馬可)。
也就是說,馬可波羅把自己的經歷誇張化了,也許還虛構了一些內容,這樣講起來更精彩。不過,他從沒有用文字記錄過,所以也有可能每次講的都有差別。
時間到了馬可波羅回到威尼斯3年後,他主動參與了一場對熱那亞人的海戰,結果戰敗被俘。
可憐的馬可波羅被關進了熱那亞的監獄中,失去了自由。
但是,馬可波羅有優勢啊,他會講故事。於是,其他的囚犯,包括監獄的看守,甚至熱那亞的市民,都湧入監獄,聽故事。
故事講得越精彩,自然能吸引越多的人,自己的待遇也就越好——馬可波羅深知這個道理,所以每天都要講很多很多……
在這個監獄中,還關著一名比薩的傳奇文學作家,名叫魯斯提西亞諾,精通法語寫作,他就一邊聽,一邊幫馬可波羅記錄這些傳奇故事。世界著名的《馬可波羅遊記》,就這麼誕生了。
馬可波羅在監獄中,大多數講的都是他自認為精彩的故事,所以有很多都沒說;另外,為了吸引聽眾,“百萬哥”用豐富的想象力誇張和虛構了一些東西(他和忽必烈的親密關係很有可能是誇張的);傳奇文學作家魯提斯西亞諾本身就是個“浪漫主義者”,記錄的時候還加入了自己的修飾以及增減節選……
這下,大家明白了吧。馬可波羅的旅程應該是真的,他到過中國,也去了不少地方。但是事情沒他說的這麼誇張,“百萬哥”把自己的經歷“傳奇化”了,其中必然有虛構的成分在。他可能和當時的歐洲商人一樣,僅僅是走馬觀花一樣的到過幾個大城市,還主要和蒙古貴族接觸,很少見到真實的市民生活,道聽途說的比較多……
所以,“百萬哥”馬可波羅,是個優秀的“說書人”。
七追風
馬可波羅肯定是沒有來過中國,如果來過中國的話,而且生活了17年,不能不寫茶葉的,因為人類習慣,一個地方的人去另外一個地方,對另外一個地方的獨特飲料那是最感興趣的事情之一,而且蒙古貴族也是喝茶的,蒙古人喝茶比漢人還瘋狂,這個不能用馬可波羅和漢人很少接觸來解釋的。其實用馬可波羅不怎麼接觸漢人來解釋遊記裡面出現的細節問題是說不過去的,因為馬可波羅是一個聰明人,博聞強記,善於編故事,如果到了中國不抽出一部分時間和普通中國人打成一片只能說明馬可波羅這個人完全不合常理了,好不容易到了中國,那還不拼命玩拼命吃,哈哈,又沒有在中國娶老婆,時間多的是,哈哈。
馬可波羅有沒有可能完全靠編完成這樣一部故事,完全有可能的,他應該在中亞和許多商人整天侃大山,獲取了不少資料,而且為了博取眼球,和中國皇帝拉上關係,這個也是一種常規操作。事實上當時比馬可波羅早,不少歐洲人也到了中國,不過這些人由於旅途遙遠,成本高昂,而且當時醫療水平低,人在旅途掛掉的可能極大,所以只要到了中國,一般選擇定居不回去了,如果馬可波羅真的到了中國,當時也不會回去了!
血山飛蟲
馬可·波羅真的到過中國嗎?
這其實是自14世紀以來就一直在爭議的問題。就目前的證據來看,所有的質疑都站不住腳:馬可波羅真的曾到過中國。
馬可·波羅是否到過中國的質疑
馬可·波羅(Marco Polo)原本是一位威尼斯商人。
1271年,他隨著父親來到元大都汗八里(khanbaliq),並自此為忽必烈的宮廷服務。
1295年,馬可·波羅離開中國,回到故鄉故鄉威尼斯,並寫下那本著名的《馬可·波羅遊記》。
然而,自這部遊記出版以來,就一直有人質疑馬可·波羅是否真的到過中國。
質疑的焦點,主要在於遊記中所說的內容,跟大家對古代中國的印象不符合。
例如,馬可·波羅沒有提到中國形象的代表長城。此外,也沒提到茶葉、纏足這些事物或現象。
基於這些“證據”,有些人就認為馬可·波羅沒有到過中國。1996年,英國人吳芳思寫了一部《馬可‧波羅到過中國嗎?》的著作,總結了所有的質疑。
但是,上述質疑都是毫無道理的。
這是因為在歷史資料中,確實有馬可·波羅到過中國的證據,可以和他的遊記形成對照。
例如,元朝曾和伊利汗國聯姻,將姻親卜魯罕部的女子闊闊真(Kökechin)嫁到伊利汗國,成為合贊汗的王后。
這件事既記錄在波斯文的《史集》(Jami’ al-Tawarikh)中,也在《永樂大典》中有跡可循。
馬可·波羅正是當年護送闊闊真王后出嫁的使者。他的遊記還準確記錄了其他三個使者的名字,以及他們中的兩人死於途中的情況。
此類證據還有很多。總之,馬可·波羅來過中國這件事,是沒啥可質疑的。
HuiNanHistory
馬可波羅是到過中國的,這一點在英國曆史作家理查德•霍爾的《季風帝國》中也得到了證實。《季風帝國》是一部史詩級的歷史著作,展示了印度洋地區公元10世紀到20世紀約一千餘年的歷史。
在這本書中,提到了馬可波羅到中國的目的、路線和線索。
馬可波羅到中國的目的
在馬克波羅的時代,西方的十字軍東征遭到了挫敗,他們希望能夠與蒙古人建立同盟關係,共同對付伊斯蘭國家。甚至,西方國家幻想著通過教育,讓蒙古人改變信仰,皈依基督教。而那時,馬克波羅的父親和叔叔曾完成過到達中國的旅程,並且,帶回了一塊忽必烈汗授予的金牌。因此,為了東西方聯盟的美好前景,馬可波羅家族再次踏上了去往中國的旅途,這一次,馬可波羅參與到了隊伍中。
馬可波羅到中國的路線
起初,考慮到在沙漠中行進的危險性,馬可波羅家族計劃走水路,通過印度洋到達中國,他們從威尼斯,經亞美尼亞、巴格達、波斯,到達了波斯灣入海口的霍爾木茲。從霍爾木茲,他們可以乘船前往坎貝,然後沿著馬拉巴爾海岸南下,經印度洋航線到達中國。但可能由於看到印度傳統船隻太破爛,不是由鐵釘固定,用的是椰子皮做的繩子,感覺到乘船比陸路更加危險,而放棄了水路,經陸路到達中國。
馬可波羅到中國的線索
在《季風帝國》中,作者從馬可波羅的書中,不能確切的說明他在東方20年間去過的地方,但能夠肯定馬可波羅到過中國的大部分地方,而且還為了執行大汗的外交任務到過中國邊界以外的地方,其中一個使命是出使印度,而這次他所乘坐的是中國的大船。他對這些東方船隻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承載400名海員,以帆驅動,並裝有防水隔層,以確保船隻觸礁後阻止船艙漏水。
所以,從《季風帝國》的描述來說,馬可波羅是真的到過中國,而並非自己杜撰。
布魯伯德
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講述了自己史詩般的中國之旅以及他返回意大利的經過,他的書是歐洲的經典文學作品。他已經成為溝通東方和西方的文化聖人,他的名字婦孺皆知。可是卻不斷有學者懷疑馬可·波羅是否真的到過中國,這是為什麼呢?
馬可·波羅是否到過中國的最大質疑就是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記載他曾長期在揚州做官,但是在整個蒙元時期的歷史典籍中,至今沒有發現有關他的記載。中國有重視歷史的傳統。從國史到地方誌,各種形式的史冊浩如煙海,記載翔實,特別是外邦來人,可用來作為中國皇帝威震異域,德被四方的佐證,更是不會放過而要大書特書,在元朝像馬可·波羅這樣的西方人被歸為色目人,其社會地位在漢人之上,馬可·波羅既然在朝廷身居高位,還作為特使送嫁公主,按常規,國史中不能不記。
也正因為中國的史籍浩如煙海,在沒有把該查到的典籍都查到以前,做出否定的或肯定的結論都有困難。而且七百年來揚州地區編撰了大量的地方誌,至今只有六本被發現。如果僅僅依靠現有的幾本就得出馬可·波羅沒有來過中國的結論是不嚴謹的。所以一些史學家雖然早就發現了問題,仍只是抱存疑的態度。
據《永樂大典·站赤》記載,波斯汗王阿魯渾曾派遣三位使臣向中國皇帝請求賜婚。時間是1297年,正好與馬可·波羅說他護送公主到波斯的時間符合。而且這件事和波斯使臣的名字在馬可·波羅的遊記中有所記載。雖然這段史料中沒有提到馬可·波羅的名字,不能由此引申出馬可·波羅曾經旅居中國。但是,中國研究馬可·波羅的代表人物楊志玖教授卻認為:“這篇公文(《永樂大典·站赤》)內未提及馬可·波羅的名字,自然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但此文系公文,自當僅列負責人的名字,其餘從略。由此可想到,馬可·波羅在中國的官職不會太高貴。”假如馬可·波羅未跟隨這個使團,他不可能知道使者的名字和使團離開中國的時間。因為那是一個非常小的使團,關於這個使團只有零星記載保存在伊利汗國最重要的官修史書《史集》裡,馬可·波羅不可能看到這部後出的書。中國的官方文獻和《馬可·波羅遊記》恰好可以互相印證。這說明馬可·波羅的確到過中國,而且正是隨這些使者回國的。
相信馬可·波羅到過中國的人還提出了更多的理由。《馬可·波羅遊記》記載元朝政府在滅掉南宋後,大量拆毀南方的城牆,而在《元史》、《元典章》以及元人文集中也有關於元朝拆毀江淮以南城牆的記載。迄今為止,馬可·波羅是記載此事的唯一一個外國人。如果沒有到過中國,他能從哪裡抄襲呢?他還在書中寫到忽必烈曾下令在國家主要道路的兩側栽植樹木,給行人提供蔭涼,指示方向。這條記載和同時期元朝法律的規定是一致的。元代的法令彙編《元典章》、《通制條格》等都收錄了忽必烈的這項命令。馬可·波羅仍是記載此事的唯一一個外國人。不僅如此,在《馬可·波羅遊記》和馬可·波羅叔父的遺囑中都提到了蒙古大汗的牌子。這是由蒙古帝國中央政府發放的一種身份證明,一般用金銀等貴重金屬製作,持有者享有特權。有關的史籍記載顯示,只有那些為政府或權貴服務的人才能得到這種牌子。馬可·波羅不但在書中詳細記載了蒙古帝國的各種牌子,還提到忽必烈以及遠嫁西亞的蒙古公主賜給他金牌。他的遺產登記表明,直到他去世時蒙古大汗的金牌仍在他手中。這一點不但說明馬可·波羅的確到過中國,還證明他在元朝的身份相當特殊,絕非普通商人。
在對元朝歷史有較多瞭解之後,再去閱讀《馬可·波羅遊記》,就能夠明顯感受到,如果沒有到過中國,馬可·波羅根本不可能寫出這樣一部著作,因為書中涉及元代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大量細節。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同時期的歐洲、西亞、中亞文獻對元代中國的記述如此翔實。比如《馬可·波羅遊記》記載了忽必烈的生日,元朝的慶典及狩獵,元朝在東北和西南地區的戰爭,阿合馬被刺事件,大都(今北京)與行在(今杭州)的高度繁榮,鎮江的基督教教堂,中國各地的物產、宗教、風土人情等。正如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父所說的那樣:“從上帝創造了亞當之時起到現在,任何一個人,無論是基督教徒還是異教徒,韃靼人、印度人或任何種族的人,從來沒有一個如馬可·波羅到過世界上那麼多的地方,實地觀察和探險,像馬可·波羅那樣知道那麼多的奇異風俗。”
雖然馬可·波羅在書中對自己不無誇大和吹噓,比如他說他深受忽必烈器重,做過高等地方官等等,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如果馬可·波羅在中國並不是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地位顯赫,在漢文文獻中沒有記載就不足為奇。即使馬可·波羅真的身份特殊,在中國文獻中也不一定能留下記載。因為元代中國是一個開放的大帝國,當時的特權階層除了蒙古人以外,還有大量的中亞人、西亞人、歐洲人,這些外來人士能在歷史著作中留下名字的只是極少數。在元朝末年,教皇派使者向中國皇帝進獻名馬。在歷史上這無疑是重大事件。可中國的文獻根本沒有記載教皇使者的名字。所以,從各種情形判斷,馬可·波羅到過中國應該毫無疑義。
Crazy灬歷史
至少他寫了一部好小說,讓那些老外知道了古老的中國!
意大利的馬可波羅,一個非常著名的探險家。
馬可波羅出生在一個商旅世家,早年就隨著父親走南闖北。
不但開闊了視野,還增長了見識,同時也在他的心底埋下了求知的種子,這成為了他踏遍千山萬水的源動力。
根據馬可波羅的自述,他曾經來到過中國,並且在這裡生活了長達十七年,對中國的風土人情和地理環境非常的瞭解,這些文字佔據了《馬可波羅遊記》的大部分篇幅。但是,對於馬可波羅是否來過中國,卻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聲音。一部分人認為,馬可波羅在自己的遊記中記載的非常明確,他是來過中國的。而另一部分人認為,馬可波羅並沒有來過中國,遊記的記載不過是他聽別人講述的故事。
那麼真相到底如何呢?
馬可波羅23歲的時候,就成為了揚州的官員,並且受到了忽必烈的賞識。
但是,這只是馬可波羅的一己之言,中國史料中從來沒有記錄過,曾經有一位意大利人做過揚州的官員。
如果馬可波羅來過中國的話應該是1275年,之後在中國居住了2年,2年的時間,如何讓其克服語言,和生活習慣上的障礙,並且成為揚州的高官呢?
就算是馬可波羅當過揚州官員,那麼“洋人做官”這種奇葩的事件史料中沒有記載呢?
馬可波羅表示,他曾經教導蒙古人製作巨石炮攻陷了襄陽。
“襄陽獻炮”確有此事,但是主角可不是馬可波羅,而是一名波斯人,這是元史中記載的,莫非元史記載出了問題?
當然不是,因為“襄陽獻炮”是1273年的事情,而馬可波羅自稱到中國是1275年,只能說明“襄陽獻炮”的時候馬可波羅還在路上。
眾所周知,“茶、酒、漢字、長城”相對西方而言,這是中國具有的東西。
但是,馬可波羅對於“茶、酒、漢字、長城”卻沒有任何的描述。
而且,馬可波羅記錄的中國地名很多也是採用了波斯的叫法,甚至還有一些蒙古的叫法。
更有甚者,馬可波羅對中國南部的描述出現了嚴重性的錯誤,給人一種依葫蘆畫瓢的感覺。
結合這三點,可以說明馬可波羅沒有來過中國,但是馬可波羅遊記中的描述可能是聽波斯或者蒙古商人描述得知,讓後加上自己的想象力,最終完成了一個“鉅著”。
關於馬可波羅是否來到過中國的說法,一直都是眾說紛紜的。
以至於後世史學界,常常為此爭論不休。
許多人肯定馬可波羅來到過中國,往往是因為馬可波羅在遊記中對於諸多細節的描述。
比如在描寫當時中國十分繁華的城市杭州時,馬可波羅的描述可以說是十分詳細,往往能給予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遊記中是這樣記述杭州的:
“城內有一大湖,有許多美麗寬敞的樓閣,靠近湖邊有兩個小島,島上亭臺水榭,數量之多。”由此可見,馬可波羅對此刻畫是很詳細的。
因為時代的不同,這樣的描述幾乎不可能是馬可波羅憑空幻想,就能夠幻想出來的。
蒙古人憑藉著驍勇善戰的騎兵,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
這樣的結果使得東西方之間的交流大大增加了。
正是因為如此,從前地理上閉塞的歐亞大陸開始逐漸連接成一體。
當時在歐亞大陸有很多的商人往返於歐亞大陸。
並且蒙古帝國對於貿易並不持抵制的態度,面對貿易能夠得到的豐厚回報,所以當時許多的商人都會跨過萬難來到中國進行貿易,馬可波羅更像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他所代表的是諸多往返於中國的商人,最具代表的。
在史書中,雖然沒有出現過馬可波羅的名字,但是我們在一些史料中可以間接的看到一些記載。
在《永樂大典》中曾經有過這樣的記載,大元皇帝忽必烈曾經派過三位去辦一些事情的記載,同時,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也有這樣的記載。
並且在名字上游記與《永樂大典》是一致的。
這樣驚人的一致性,往往可以推斷出馬可波羅在1291年是在中國境內的,要不這樣的細節是不可能被描述的如此準確的。
其實不論馬可波羅是否來到過中國,並不是很重要,因為他寫的遊記已經起到應有的作用。
書中對古老而神秘的東方古國的描寫,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強烈嚮往,掀起了一陣航海和探險的熱潮,這極大的促進了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對以後新航路的開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馬可波羅已經對歷史的發展和文明的交流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歷史怪誕說
聽我道來。話說公元1206年的一天,馬可波羅的父親尼古刺,及其弟商量決定去黑海經商。於是購買不少珍珠,去速達克,(又叫速達黑,一個城市的名子)。於路騎行多日,到達一個韃靼君主所在地。其君主叫別兒可汗。是成吉思汗之孫,拔都之弟也。別兒可汗見兩位來人很高興。兄弟二人將珍寶獻於別兒可汗,可汗收下後償還兄弟倆兩倍的價錢。一年後,此地發生戰爭二人又輾轉來到不花刺城。在此居住近三年。此時有韃靼共主的使者見此二人頗以為異。遂語二人曰,大汗從未見過拉丁人,極願見之。君等如偕我輩往謁大汗,其富貴可期。你想這大汗是誰?此大汗乃君臨中國八十年的元朝皇帝忽必烈。他是拖雷之子,成吉思汗之孫。
忽必烈見到二人非常高興,想命二人做為使臣,出使歐洲去見教皇。二人表示願往。於是大汗派一男爵與其共往。並帶去外交文書面呈教皇。誰知他們到達後教皇以死。男爵說即然如此,我輩應待後續教皇即位後再去,倆兄弟說,這段時間我們能否先回家一趟?男爵答應後,二人回家去了,到家聽說妻子以死留下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叫馬可。此人既是本書的做者馬可波羅。
兩兄弟在家等候兩年,教皇仍未選出。兄弟二人只好回告男爵,寫書報告大汗,雖後返回。那知半路上忽聽新教皇格烈果兒以即位。於是三人又返回謁見教皇。事畢三人整整走了三年半,才回到中國。
忽必烈聞信命使臣於四十程外靜候。沿途敬禮,凡有所需悉皆供應。
再說馬可波羅。跟著父輩留在中國,學會了中國的語言文字書法。加之其人聰明凡事皆能理會。大汗見他學問精進,儀態端莊。命他多去外國考察。這期間馬可波羅注意蒐集各地的風俗人情,回來講與大汗,大汗頗寵愛之。在講與大汗的同時,周圍大臣都驚異無比。皆說此青年必為博識大才之人。此後人遂稱其為馬可波羅閣下。
時間久了馬可一行想歸本國。數請大汗終不與歸。後徑再三懇求,大汗無奈賜與金牌兩面,一面鷹牌,一面虎牌,一面淨牌。一面上書文字,此三使沿途所過之地,應致敬禮,如我親臨,必須供應馬匹,及一切費用及護衛人員。並備大船十三艘,每艘四桅十二帆。並賜兩年糧食。
閒言少敘,1296年其船反回途中,正碰上吉那哇,物搦齊亞兩國艦隊大戰於刺亞思灣。馬可波羅之船也被掠去,夲人被俘,囚于吉那哇獄中六年。因其聲名遠播,每天有不少外國人來探監。訪問他旅行亞洲之事。馬可波羅厭於回答,遂將其行口授於皮撤城一文人魯思梯謙。這就是中世紀抄錄的世界奇異書。
四年後馬可波羅出獄。夲人娶妻後生育兩女。公元1324年馬可波羅去世。馬可波羅遊記一書出版後,頗為人愛讀。但也有人認為不是實錄。為此馬可波羅在臨終前鄭重聲明,我書中不但沒有言過其實,這書也僅繼述了一半。書中記載的中國長城,印刷術若干學問藝術之進步,就擺在那裡,你們早晚會看到。
至於馬可波羅遊記的真偽自不必說。現有忽必烈致教皇的書信就存放在教庭的檔案中。法國檔案館也保存有波斯,蒙古大汗致法國國王菲力帛之兩書。年月是1305年5月二書皆用蒙古語寫成。時間原因,更多寄存書信不再摘錄。好了,到此為止吧。
遼陽郭同建
馬可波羅來過中國。
馬可·波羅(1254年~1324年),13世紀來自意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於意大利威尼斯一個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17歲時,馬可·波羅跟隨父親和叔叔,途經中東,歷時四年多,於1275年到達蒙古帝國的夏都上都(今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西北),與大汗忽必烈建立了友誼。他在中國遊歷了17年,曾訪問當時中國的許多古城,到過西南部的雲南和東南地區。
回到威尼斯之後,馬可·波羅在一次威尼斯和熱那亞之間的海戰中被俘,在監獄裡口述旅行經歷,由魯斯蒂謙寫出《馬可·波羅遊記》。魯斯蒂謙出身於意大利的比薩。當時意大利有著不同的城邦。其中比薩曾於1284年與熱那亞開戰。其時比薩的魯斯蒂謙被敵方俘虜,一直被困在熱那亞的監牢裡。1298年馬可波羅在熱那亞與威尼斯的戰事中被抓,在監牢中認識了比薩的魯斯蒂謙。馬可波羅把他在中國的所知所聞寫予比薩的魯斯蒂謙,成為後來的著名作品《馬可波羅遊記》。
《馬可·波羅行紀 》 的主要內容是關於馬可·波羅在中國的旅遊紀實,兼及途徑西亞、中亞和東南亞等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情況。全書以紀實的手法,記述了他在中國各地包括西域、南海等地的見聞,記載了元初的政事、戰爭、宮廷秘聞、節日,遊獵等等,尤其詳細記述了元大都的經濟文化民情風俗,以及西安、開封、南京、鎮江、揚州、蘇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各大城市和商埠的繁榮景況。它第一次較全面地向歐洲人介紹了發達的中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將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國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馬可波羅遊記》記述了他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嚮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西方地理學家還根據書中的描述,繪製了早期的“世界地圖”。
《馬可·波羅遊記》是歐洲人撰寫的第一部詳盡描繪中國歷史、文化和藝術的遊記。16世紀,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學家賴麥錫說,馬可·波羅在1299年寫完《遊記》,“幾個月後,這部書已在意大利境內隨處可見”。在1324年馬可·波羅逝世前,《馬可·波羅遊記》已被翻譯成多種歐洲文字,廣為流傳。在把中國文化藝術傳播到歐洲這一方面,《馬可·波羅遊記》具有重要意義。西方研究馬可·波羅的學者莫里斯·科利思(MauriceCollis)認為,馬可·波羅的遊記“不是一部單純的遊記,而是啟蒙式作品,對於閉塞的歐洲人來說,無異於振聾發聵,為歐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識領域和視野。這本書的意義,在於它導致了歐洲人文科學的廣泛復興”。
馬可·波羅與他的故事《馬可·波羅遊記》,早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國內外“肯定論者”之所以肯定或承認馬可·波羅到過中國,主要基於兩個方面的理由:一是人們對馬可·波羅與《馬可·波羅遊記》的善意解釋。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馬可·波羅遊記》所記載的某些內容若非親身經歷是不可能知道得那樣詳細具體的。
不過,也有 一些學者認為,《馬可·波羅遊記》的內容都是在重述一些盡人皆知的故事,比如元朝的遠征日本、王著叛亂、襄陽回回炮、波斯使臣護送闊闊真公主等。
國際上研究馬可·波羅的學者形成了兩種相互對立的學派,即肯定馬可·波羅到過中國的“肯定論者”和懷疑馬可·波羅到過中國的“懷疑論者”。兩方激烈爭辯。其實這種爭辯意義不大。提起哥倫布,可能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他發現了美洲。不過,這只是我們後人的想法,就哥倫布本人來說,他至死都認為他發現的不是美洲,而是印度,所以,他堅持稱他航海中於美洲附近所見到的第一片陸地為“西印度群島”。哥倫布不是個騙子,馬可·波羅也不是有意要撒謊,他可能像克魯納斯所認為的那樣,只到過中亞的某些國家,而他則把這些國家當成了中國。不過,今天絕大多數人還是相信他到過中國。
目前,國內外學者們都承認,《馬可·波羅遊記》在開拓東西方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麼我們又何必去計較馬可·波羅是誰呢?其實,“馬可·波羅”這個名字不一定是指某個特定的人,而是指當時的一批東西方交通的開拓者。“馬可·波羅”就是他們的代名詞,《馬可·波羅遊記》就是他們當時歷險經歷的總結。
不管馬可·波羅到底到沒到過中國,還是歷史上有沒有馬可·波羅這個人。而《馬可·波羅遊記》這本書說明了當時(13世紀)世界的問題。說明,當時西方人想望東方,想望中國,以至於後來哥倫布航行,他是為了尋找通向東方的新航線,甚至當他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卻還致死認定這是印度,以至於後來有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以至於後來發生中國的鴉片戰爭。說明,至少從13世紀開始,東方(尤其是中國)文化對於西方的巨大影響,有人專門寫書,向西方介紹東方、介紹中國,來啟發西方人瞭解東方、中國,學習東方、中國。這對於之後西方思想、文化、乃至於社會的變革、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馬可·波羅(1254年-1324年),中國明朝的鄭和(1371年-1433年)。從年代上,鄭和比馬可·波羅要晚一些。那也就是13-到15世紀吧。世界要發生大事情了。世界要發生大的變革。只是這種變革,西方人(從東方接受啟發教育)比東方走得早了,他們比東方人走得順利,並且又成了東方人的老師。
琦琦九零後大叔
馬可波羅有來過中國。《馬可波羅遊記》是其在獄中口述,他人代筆完成,代筆者對其口述內容作了很多修改,造成文章內容的諸多漏洞和疑點,讓學術界爭論不休。
自從《馬可波羅遊記》七百年前問世後,即有人對其內容的真實性表示懷疑,特別是馬可波羅本人是否真的來過中國一直存在爭論。在現存的元朝史料中,沒有馬可波羅這個人的蛛絲馬跡。雖然他在遊記中聲稱曾在楊州做過三年的地方官,但是楊州縣誌上卻找不到他的名字。馬可波羅在中國生活了十七年之久,可是他的遊記卻沒有提到漢族文化中最能喚起外來人好奇心的獨特風味——長城、中醫、筷子、茶葉、毛筆字、纏足。所有這些都被人用來作為否定馬可波羅到過中國的證據。然而,如果仔細閱讀全書,這些疑問都可以有很好的解釋。無論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如何吹噓自己,他仍然是個小人物,中國史料中沒有他的名字是毫不奇怪的。長城在元朝遠遠沒有她在明朝時重要,也沒有象現在那樣雄偉壯觀,是個旅遊熱點。蒙古人不用中醫,馬可波羅在遊記中說忽必烈朝廷裡的御醫是個希臘人。馬可波羅在中國主要同蒙古人和西域穆斯林人交往,因為他們是中國的統治者,並且他不會說漢語,遠離漢族人民的日常生活,這可能是書中沒有提到筷子、茶葉、毛筆字、纏足的原因。
拉薩河邊
靠道聽途說,寫不出這麼完整的遊記,不信你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