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是真的到过中国,还是靠道听途说杜撰了一本游记?

盗德高点


大家知不知道马可波罗有个绰号,叫“百万哥”?《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

有人怀疑马可波罗根本没来过中国,理由也很简单:如果真的在中国待了17年,而且深受忽必烈重用,甚至在扬州做官3年,为什么史书中完全找不到马可波罗的名字?就连扬州地方志中,也一个字的记载都没有?如果马可波罗真在中国17年,为什么只字不提长城、筷子、茶叶、中医、裹足等等当时的中国特色呢?

这么说的话,马可波罗有没有来过中国,确实有点可疑。不过,我们借助英国学者艾琳·鲍尔所著的《中世纪人》,可能会找到答案。

马可波罗生于威尼斯,那是当时西方贸易的中心城市,每天都汇聚了无数国家的无数船只。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克罗·波罗和叔叔马泰奥·波罗已经离家做生意很多年了,准确的说是“失踪”很多年了。马可波罗出生就没有见过父亲,它每天都在港口徘徊,盼望着能看到亲人归来——当然,这里还有很多的水手,边喝酒边讲述旅途中的奇遇。马可波罗从小听着这样的神奇故事长大,对他产生了两个巨大的影响:热爱冒险,善于讲故事。


父亲幸运的回来了,还给马可波罗讲述了在东方的奇遇,并且决定带着这个少年一起再度冒险。

所以,马可波罗怀着浪漫主义情怀,出发了。从1271年开始,到1275年5月,三年半的旅程之后,他们又见到了忽必烈。

然后,就是马可波罗所说的,忽必烈很看中他,经常派他出去办事,听他讲各地的故事,还给他官做……甚至在马可波罗想回家的时候,还不愿放他走。总之,马可波罗是回到了威尼斯——而当地的人们以为他早就死了。

那些曾经的亲戚朋友们,看到马可波罗带来了这么多的宝石,都对他的经历充满了好奇心。

于是,马可波罗变身成为“说书人”,每天都给不同的人讲故事,讲自己的东方冒险经历——于是,越讲越“精彩”,越讲越夸张,他经常说忽必烈的国家有“数百万的收入、数百万的船只、数百万的骑手、数百万的城镇……”,威尼斯人当时就给马可波罗起了个绰号:百万哥(或百万马可)。

也就是说,马可波罗把自己的经历夸张化了,也许还虚构了一些内容,这样讲起来更精彩。不过,他从没有用文字记录过,所以也有可能每次讲的都有差别。

时间到了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3年后,他主动参与了一场对热那亚人的海战,结果战败被俘。


可怜的马可波罗被关进了热那亚的监狱中,失去了自由。

但是,马可波罗有优势啊,他会讲故事。于是,其他的囚犯,包括监狱的看守,甚至热那亚的市民,都涌入监狱,听故事。

故事讲得越精彩,自然能吸引越多的人,自己的待遇也就越好——马可波罗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每天都要讲很多很多……

在这个监狱中,还关着一名比萨的传奇文学作家,名叫鲁斯提西亚诺,精通法语写作,他就一边听,一边帮马可波罗记录这些传奇故事。世界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就这么诞生了。

马可波罗在监狱中,大多数讲的都是他自认为精彩的故事,所以有很多都没说;另外,为了吸引听众,“百万哥”用丰富的想象力夸张和虚构了一些东西(他和忽必烈的亲密关系很有可能是夸张的);传奇文学作家鲁提斯西亚诺本身就是个“浪漫主义者”,记录的时候还加入了自己的修饰以及增减节选……

这下,大家明白了吧。马可波罗的旅程应该是真的,他到过中国,也去了不少地方。但是事情没他说的这么夸张,“百万哥”把自己的经历“传奇化”了,其中必然有虚构的成分在。他可能和当时的欧洲商人一样,仅仅是走马观花一样的到过几个大城市,还主要和蒙古贵族接触,很少见到真实的市民生活,道听途说的比较多……

所以,“百万哥”马可波罗,是个优秀的“说书人”。


七追风


马可波罗肯定是没有来过中国,如果来过中国的话,而且生活了17年,不能不写茶叶的,因为人类习惯,一个地方的人去另外一个地方,对另外一个地方的独特饮料那是最感兴趣的事情之一,而且蒙古贵族也是喝茶的,蒙古人喝茶比汉人还疯狂,这个不能用马可波罗和汉人很少接触来解释的。其实用马可波罗不怎么接触汉人来解释游记里面出现的细节问题是说不过去的,因为马可波罗是一个聪明人,博闻强记,善于编故事,如果到了中国不抽出一部分时间和普通中国人打成一片只能说明马可波罗这个人完全不合常理了,好不容易到了中国,那还不拼命玩拼命吃,哈哈,又没有在中国娶老婆,时间多的是,哈哈。

马可波罗有没有可能完全靠编完成这样一部故事,完全有可能的,他应该在中亚和许多商人整天侃大山,获取了不少资料,而且为了博取眼球,和中国皇帝拉上关系,这个也是一种常规操作。事实上当时比马可波罗早,不少欧洲人也到了中国,不过这些人由于旅途遥远,成本高昂,而且当时医疗水平低,人在旅途挂掉的可能极大,所以只要到了中国,一般选择定居不回去了,如果马可波罗真的到了中国,当时也不会回去了!


血山飞虫


马可·波罗真的到过中国吗?

这其实是自14世纪以来就一直在争议的问题。就目前的证据来看,所有的质疑都站不住脚:马可波罗真的曾到过中国。


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的质疑

马可·波罗(Marco Polo)原本是一位威尼斯商人。

1271年,他随着父亲来到元大都汗八里(khanbaliq),并自此为忽必烈的宫廷服务。

1295年,马可·波罗离开中国,回到故乡故乡威尼斯,并写下那本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然而,自这部游记出版以来,就一直有人质疑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

质疑的焦点,主要在于游记中所说的内容,跟大家对古代中国的印象不符合。

例如,马可·波罗没有提到中国形象的代表长城。此外,也没提到茶叶、缠足这些事物或现象。

基于这些“证据”,有些人就认为马可·波罗没有到过中国。1996年,英国人吴芳思写了一部《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的著作,总结了所有的质疑。

但是,上述质疑都是毫无道理的。

这是因为在历史资料中,确实有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证据,可以和他的游记形成对照。


例如,元朝曾和伊利汗国联姻,将姻亲卜鲁罕部的女子阔阔真(Kökechin)嫁到伊利汗国,成为合赞汗的王后。

这件事既记录在波斯文的《史集》(Jami’ al-Tawarikh)中,也在《永乐大典》中有迹可循。

马可·波罗正是当年护送阔阔真王后出嫁的使者。他的游记还准确记录了其他三个使者的名字,以及他们中的两人死于途中的情况。

此类证据还有很多。总之,马可·波罗来过中国这件事,是没啥可质疑的。


HuiNanHistory


马可波罗是到过中国的,这一点在英国历史作家理查德•霍尔的《季风帝国》中也得到了证实。《季风帝国》是一部史诗级的历史著作,展示了印度洋地区公元10世纪到20世纪约一千余年的历史。

在这本书中,提到了马可波罗到中国的目的、路线和线索。

马可波罗到中国的目的

在马克波罗的时代,西方的十字军东征遭到了挫败,他们希望能够与蒙古人建立同盟关系,共同对付伊斯兰国家。甚至,西方国家幻想着通过教育,让蒙古人改变信仰,皈依基督教。而那时,马克波罗的父亲和叔叔曾完成过到达中国的旅程,并且,带回了一块忽必烈汗授予的金牌。因此,为了东西方联盟的美好前景,马可波罗家族再次踏上了去往中国的旅途,这一次,马可波罗参与到了队伍中。

马可波罗到中国的路线

起初,考虑到在沙漠中行进的危险性,马可波罗家族计划走水路,通过印度洋到达中国,他们从威尼斯,经亚美尼亚、巴格达、波斯,到达了波斯湾入海口的霍尔木兹。从霍尔木兹,他们可以乘船前往坎贝,然后沿着马拉巴尔海岸南下,经印度洋航线到达中国。但可能由于看到印度传统船只太破烂,不是由铁钉固定,用的是椰子皮做的绳子,感觉到乘船比陆路更加危险,而放弃了水路,经陆路到达中国。

马可波罗到中国的线索

在《季风帝国》中,作者从马可波罗的书中,不能确切的说明他在东方20年间去过的地方,但能够肯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大部分地方,而且还为了执行大汗的外交任务到过中国边界以外的地方,其中一个使命是出使印度,而这次他所乘坐的是中国的大船。他对这些东方船只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承载400名海员,以帆驱动,并装有防水隔层,以确保船只触礁后阻止船舱漏水。

所以,从《季风帝国》的描述来说,马可波罗是真的到过中国,而并非自己杜撰。


布鲁伯德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讲述了自己史诗般的中国之旅以及他返回意大利的经过,他的书是欧洲的经典文学作品。他已经成为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圣人,他的名字妇孺皆知。可是却不断有学者怀疑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的最大质疑就是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记载他曾长期在扬州做官,但是在整个蒙元时期的历史典籍中,至今没有发现有关他的记载。中国有重视历史的传统。从国史到地方志,各种形式的史册浩如烟海,记载翔实,特别是外邦来人,可用来作为中国皇帝威震异域,德被四方的佐证,更是不会放过而要大书特书,在元朝像马可·波罗这样的西方人被归为色目人,其社会地位在汉人之上,马可·波罗既然在朝廷身居高位,还作为特使送嫁公主,按常规,国史中不能不记。

也正因为中国的史籍浩如烟海,在没有把该查到的典籍都查到以前,做出否定的或肯定的结论都有困难。而且七百年来扬州地区编撰了大量的地方志,至今只有六本被发现。如果仅仅依靠现有的几本就得出马可·波罗没有来过中国的结论是不严谨的。所以一些史学家虽然早就发现了问题,仍只是抱存疑的态度。

据《永乐大典·站赤》记载,波斯汗王阿鲁浑曾派遣三位使臣向中国皇帝请求赐婚。时间是1297年,正好与马可·波罗说他护送公主到波斯的时间符合。而且这件事和波斯使臣的名字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有所记载。虽然这段史料中没有提到马可·波罗的名字,不能由此引申出马可·波罗曾经旅居中国。但是,中国研究马可·波罗的代表人物杨志玖教授却认为:“这篇公文(《永乐大典·站赤》)内未提及马可·波罗的名字,自然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但此文系公文,自当仅列负责人的名字,其余从略。由此可想到,马可·波罗在中国的官职不会太高贵。”假如马可·波罗未跟随这个使团,他不可能知道使者的名字和使团离开中国的时间。因为那是一个非常小的使团,关于这个使团只有零星记载保存在伊利汗国最重要的官修史书《史集》里,马可·波罗不可能看到这部后出的书。中国的官方文献和《马可·波罗游记》恰好可以互相印证。这说明马可·波罗的确到过中国,而且正是随这些使者回国的。

相信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人还提出了更多的理由。《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元朝政府在灭掉南宋后,大量拆毁南方的城墙,而在《元史》、《元典章》以及元人文集中也有关于元朝拆毁江淮以南城墙的记载。迄今为止,马可·波罗是记载此事的唯一一个外国人。如果没有到过中国,他能从哪里抄袭呢?他还在书中写到忽必烈曾下令在国家主要道路的两侧栽植树木,给行人提供荫凉,指示方向。这条记载和同时期元朝法律的规定是一致的。元代的法令汇编《元典章》、《通制条格》等都收录了忽必烈的这项命令。马可·波罗仍是记载此事的唯一一个外国人。不仅如此,在《马可·波罗游记》和马可·波罗叔父的遗嘱中都提到了蒙古大汗的牌子。这是由蒙古帝国中央政府发放的一种身份证明,一般用金银等贵重金属制作,持有者享有特权。有关的史籍记载显示,只有那些为政府或权贵服务的人才能得到这种牌子。马可·波罗不但在书中详细记载了蒙古帝国的各种牌子,还提到忽必烈以及远嫁西亚的蒙古公主赐给他金牌。他的遗产登记表明,直到他去世时蒙古大汗的金牌仍在他手中。这一点不但说明马可·波罗的确到过中国,还证明他在元朝的身份相当特殊,绝非普通商人。

在对元朝历史有较多了解之后,再去阅读《马可·波罗游记》,就能够明显感受到,如果没有到过中国,马可·波罗根本不可能写出这样一部著作,因为书中涉及元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大量细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同时期的欧洲、西亚、中亚文献对元代中国的记述如此翔实。比如《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了忽必烈的生日,元朝的庆典及狩猎,元朝在东北和西南地区的战争,阿合马被刺事件,大都(今北京)与行在(今杭州)的高度繁荣,镇江的基督教教堂,中国各地的物产、宗教、风土人情等。正如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父所说的那样:“从上帝创造了亚当之时起到现在,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基督教徒还是异教徒,鞑靼人、印度人或任何种族的人,从来没有一个如马可·波罗到过世界上那么多的地方,实地观察和探险,像马可·波罗那样知道那么多的奇异风俗。”

虽然马可·波罗在书中对自己不无夸大和吹嘘,比如他说他深受忽必烈器重,做过高等地方官等等,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如果马可·波罗在中国并不是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地位显赫,在汉文文献中没有记载就不足为奇。即使马可·波罗真的身份特殊,在中国文献中也不一定能留下记载。因为元代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大帝国,当时的特权阶层除了蒙古人以外,还有大量的中亚人、西亚人、欧洲人,这些外来人士能在历史著作中留下名字的只是极少数。在元朝末年,教皇派使者向中国皇帝进献名马。在历史上这无疑是重大事件。可中国的文献根本没有记载教皇使者的名字。所以,从各种情形判断,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应该毫无疑义。


Crazy灬历史


至少他写了一部好小说,让那些老外知道了古老的中国!

意大利的马可波罗,一个非常著名的探险家。

马可波罗出生在一个商旅世家,早年就随着父亲走南闯北。

不但开阔了视野,还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在他的心底埋下了求知的种子,这成为了他踏遍千山万水的源动力。

根据马可波罗的自述,他曾经来到过中国,并且在这里生活了长达十七年,对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非常的了解,这些文字占据了《马可波罗游记》的大部分篇幅。但是,对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一部分人认为,马可波罗在自己的游记中记载的非常明确,他是来过中国的。而另一部分人认为,马可波罗并没有来过中国,游记的记载不过是他听别人讲述的故事。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

马可波罗23岁的时候,就成为了扬州的官员,并且受到了忽必烈的赏识。

但是,这只是马可波罗的一己之言,中国史料中从来没有记录过,曾经有一位意大利人做过扬州的官员。

如果马可波罗来过中国的话应该是1275年,之后在中国居住了2年,2年的时间,如何让其克服语言,和生活习惯上的障碍,并且成为扬州的高官呢?

就算是马可波罗当过扬州官员,那么“洋人做官”这种奇葩的事件史料中没有记载呢?

马可波罗表示,他曾经教导蒙古人制作巨石炮攻陷了襄阳。

“襄阳献炮”确有此事,但是主角可不是马可波罗,而是一名波斯人,这是元史中记载的,莫非元史记载出了问题?

当然不是,因为“襄阳献炮”是1273年的事情,而马可波罗自称到中国是1275年,只能说明“襄阳献炮”的时候马可波罗还在路上。

众所周知,“茶、酒、汉字、长城”相对西方而言,这是中国具有的东西。

但是,马可波罗对于“茶、酒、汉字、长城”却没有任何的描述。

而且,马可波罗记录的中国地名很多也是采用了波斯的叫法,甚至还有一些蒙古的叫法。

更有甚者,马可波罗对中国南部的描述出现了严重性的错误,给人一种依葫芦画瓢的感觉。

  结合这三点,可以说明马可波罗没有来过中国,但是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描述可能是听波斯或者蒙古商人描述得知,让后加上自己的想象力,最终完成了一个“巨著”。

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到过中国的说法,一直都是众说纷纭的。

以至于后世史学界,常常为此争论不休。

许多人肯定马可波罗来到过中国,往往是因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对于诸多细节的描述。

比如在描写当时中国十分繁华的城市杭州时,马可波罗的描述可以说是十分详细,往往能给予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游记中是这样记述杭州的:

“城内有一大湖,有许多美丽宽敞的楼阁,靠近湖边有两个小岛,岛上亭台水榭,数量之多。”

由此可见,马可波罗对此刻画是很详细的。

因为时代的不同,这样的描述几乎不可能是马可波罗凭空幻想,就能够幻想出来的。

蒙古人凭借着骁勇善战的骑兵,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这样的结果使得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大大增加了。

正是因为如此,从前地理上闭塞的欧亚大陆开始逐渐连接成一体。

当时在欧亚大陆有很多的商人往返于欧亚大陆。

并且蒙古帝国对于贸易并不持抵制的态度,面对贸易能够得到的丰厚回报,所以当时许多的商人都会跨过万难来到中国进行贸易,马可波罗更像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他所代表的是诸多往返于中国的商人,最具代表的。

在史书中,虽然没有出现过马可波罗的名字,但是我们在一些史料中可以间接的看到一些记载。

在《永乐大典》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记载,大元皇帝忽必烈曾经派过三位去办一些事情的记载,同时,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并且在名字上游记与《永乐大典》是一致的。

这样惊人的一致性,往往可以推断出马可波罗在1291年是在中国境内的,要不这样的细节是不可能被描述的如此准确的。

其实不论马可波罗是否来到过中国,并不是很重要,因为他写的游记已经起到应有的作用。

书中对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古国的描写,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强烈向往,掀起了一阵航海和探险的热潮,这极大的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可波罗已经对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交流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历史怪诞说


听我道来。话说公元1206年的一天,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古刺,及其弟商量决定去黑海经商。于是购买不少珍珠,去速达克,(又叫速达黑,一个城市的名子)。于路骑行多日,到达一个鞑靼君主所在地。其君主叫别儿可汗。是成吉思汗之孙,拔都之弟也。別儿可汗见两位来人很高兴。兄弟二人将珍宝献于别儿可汗,可汗收下后偿还兄弟俩两倍的价钱。一年后,此地发生战争二人又辗转来到不花刺城。在此居住近三年。此时有鞑靼共主的使者见此二人颇以为异。遂语二人曰,大汗从未见过拉丁人,极愿见之。君等如偕我辈往谒大汗,其富贵可期。你想这大汗是谁?此大汗乃君临中国八十年的元朝皇帝忽必烈。他是拖雷之子,成吉思汗之孙。

忽必烈见到二人非常高兴,想命二人做为使臣,出使欧洲去见教皇。二人表示愿往。于是大汗派一男爵与其共往。并带去外交文书面呈教皇。谁知他们到达后教皇以死。男爵说即然如此,我辈应待后续教皇即位后再去,俩兄弟说,这段时间我们能否先回家一趟?男爵答应后,二人回家去了,到家听说妻子以死留下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叫马可。此人既是本书的做者马可波罗。

两兄弟在家等候两年,教皇仍未选出。兄弟二人只好回告男爵,写书报告大汗,虽后返回。那知半路上忽听新教皇格烈果儿以即位。于是三人又返回谒见教皇。事毕三人整整走了三年半,才回到中国。

忽必烈闻信命使臣于四十程外静候。沿途敬礼,凡有所需悉皆供应。

再说马可波罗。跟着父辈留在中国,学会了中国的语言文字书法。加之其人聪明凡事皆能理会。大汗见他学问精进,仪态端庄。命他多去外国考察。这期间马可波罗注意搜集各地的风俗人情,回来讲与大汗,大汗颇宠爱之。在讲与大汗的同时,周围大臣都惊异无比。皆说此青年必为博识大才之人。此后人遂称其为马可波罗阁下。

时间久了马可一行想归本国。数请大汗终不与归。后径再三恳求,大汗无奈赐与金牌两面,一面鷹牌,一面虎牌,一面净牌。一面上书文字,此三使沿途所过之地,应致敬礼,如我亲临,必须供应马匹,及一切费用及护卫人员。並备大船十三艘,每艘四桅十二帆。並赐两年糧食。

闲言少叙,1296年其船反回途中,正碰上吉那哇,物搦齐亚两国舰队大战于刺亚思湾。马可波罗之船也被掠去,夲人被俘,囚于吉那哇獄中六年。因其声名远播,每天有不少外国人来探监。访问他旅行亚洲之事。马可波罗厌于回答,遂将其行口授于皮撤城一文人鲁思梯谦。这就是中世纪抄录的世界奇异书。

四年后马可波罗出獄。夲人娶妻后生育两女。公元1324年马可波罗去世。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出版后,颇为人爱读。但也有人认为不是实录。为此马可波罗在临终前郑重声明,我书中不但没有言过其实,这书也仅继述了一半。书中记载的中国长城,印刷术若干学问艺术之进步,就摆在那里,你们早晚会看到。

至于马可波罗游记的真伪自不必说。现有忽必烈致教皇的书信就存放在教庭的档案中。法国档案馆也保存有波斯,蒙古大汗致法国国王菲力帛之两书。年月是1305年5月二书皆用蒙古语写成。时间原因,更多寄存书信不再摘录。好了,到此为止吧。


辽阳郭同建


马可波罗来过中国。

马可·波罗(1254年~1324年),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于1275年到达蒙古帝国的夏都上都(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与大汗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

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游记》。鲁斯蒂谦出身于意大利的比萨。当时意大利有着不同的城邦。其中比萨曾于1284年与热那亚开战。其时比萨的鲁斯蒂谦被敌方俘虏,一直被困在热那亚的监牢里。1298年马可波罗在热那亚与威尼斯的战事中被抓,在监牢中认识了比萨的鲁斯蒂谦。马可波罗把他在中国的所知所闻写予比萨的鲁斯蒂谦,成为后来的著名作品《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行纪 》 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旅游纪实,兼及途径西亚、中亚和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全书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他在中国各地包括西域、南海等地的见闻,记载了元初的政事、战争、宫廷秘闻、节日,游猎等等,尤其详细记述了元大都的经济文化民情风俗,以及西安、开封、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各大城市和商埠的繁荣景况。它第一次较全面地向欧洲人介绍了发达的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马可·波罗游记》是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16世纪,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学家赖麦锡说,马可·波罗在1299年写完《游记》,“几个月后,这部书已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在1324年马可·波罗逝世前,《马可·波罗游记》已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在把中国文化艺术传播到欧洲这一方面,《马可·波罗游记》具有重要意义。西方研究马可·波罗的学者莫里斯·科利思(MauriceCollis)认为,马可·波罗的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于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

马可·波罗与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国内外“肯定论者”之所以肯定或承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理由:一是人们对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的善意解释。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某些内容若非亲身经历是不可能知道得那样详细具体的。

不过,也有 一些学者认为,《马可·波罗游记》的内容都是在重述一些尽人皆知的故事,比如元朝的远征日本、王著叛乱、襄阳回回炮、波斯使臣护送阔阔真公主等。

国际上研究马可·波罗的学者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学派,即肯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肯定论者”和怀疑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怀疑论者”。两方激烈争辩。其实这种争辩意义不大。提起哥伦布,可能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发现了美洲。不过,这只是我们后人的想法,就哥伦布本人来说,他至死都认为他发现的不是美洲,而是印度,所以,他坚持称他航海中于美洲附近所见到的第一片陆地为“西印度群岛”。哥伦布不是个骗子,马可·波罗也不是有意要撒谎,他可能像克鲁纳斯所认为的那样,只到过中亚的某些国家,而他则把这些国家当成了中国。不过,今天绝大多数人还是相信他到过中国。

目前,国内外学者们都承认,《马可·波罗游记》在开拓东西方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我们又何必去计较马可·波罗是谁呢?其实,“马可·波罗”这个名字不一定是指某个特定的人,而是指当时的一批东西方交通的开拓者。“马可·波罗”就是他们的代名词,《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们当时历险经历的总结。

不管马可·波罗到底到没到过中国,还是历史上有没有马可·波罗这个人。而《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说明了当时(13世纪)世界的问题。说明,当时西方人想望东方,想望中国,以至于后来哥伦布航行,他是为了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线,甚至当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却还致死认定这是印度,以至于后来有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以至于后来发生中国的鸦片战争。说明,至少从13世纪开始,东方(尤其是中国)文化对于西方的巨大影响,有人专门写书,向西方介绍东方、介绍中国,来启发西方人了解东方、中国,学习东方、中国。这对于之后西方思想、文化、乃至于社会的变革、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马可·波罗(1254年-1324年),中国明朝的郑和(1371年-1433年)。从年代上,郑和比马可·波罗要晚一些。那也就是13-到15世纪吧。世界要发生大事情了。世界要发生大的变革。只是这种变革,西方人(从东方接受启发教育)比东方走得早了,他们比东方人走得顺利,并且又成了东方人的老师。




琦琦九零后大叔


马可波罗有来过中国。《马可波罗游记》是其在狱中口述,他人代笔完成,代笔者对其口述内容作了很多修改,造成文章内容的诸多漏洞和疑点,让学术界争论不休。

自从《马可波罗游记》七百年前问世后,即有人对其内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特别是马可波罗本人是否真的来过中国一直存在争论。在现存的元朝史料中,没有马可波罗这个人的蛛丝马迹。虽然他在游记中声称曾在杨州做过三年的地方官,但是杨州县志上却找不到他的名字。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十七年之久,可是他的游记却没有提到汉族文化中最能唤起外来人好奇心的独特风味——长城、中医、筷子、茶叶、毛笔字、缠足。所有这些都被人用来作为否定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证据。然而,如果仔细阅读全书,这些疑问都可以有很好的解释。无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如何吹嘘自己,他仍然是个小人物,中国史料中没有他的名字是毫不奇怪的。长城在元朝远远没有她在明朝时重要,也没有象现在那样雄伟壮观,是个旅游热点。蒙古人不用中医,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说忽必烈朝廷里的御医是个希腊人。马可波罗在中国主要同蒙古人和西域穆斯林人交往,因为他们是中国的统治者,并且他不会说汉语,远离汉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这可能是书中没有提到筷子、茶叶、毛笔字、缠足的原因。


拉萨河边


靠道听途说,写不出这么完整的游记,不信你试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