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開放新舉措近期有望推出

商務部外資司司長宗長青日前表示,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提下,多措並舉進一步加強對外資企業的服務和支持,包括研究推出新的擴大開放舉措。

中國證券報記者5日獲悉,目前新的擴大開放舉措已在研究制定,近期有望推出。專家認為,考慮到疫情防控需要,短期看,新的擴大開放舉措有望在健康醫療、生物醫藥、雲計算、貿易便利化等一些細分領域再次實現突破。中長期看,養老、電信、教育、金融等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將持續加碼,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將繼續縮減,營商環境將繼續優化。

細分領域料有突破

“結合目前情況看,一些新的擴大開放舉措應會在一些細分領域中實現突破。”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當前我國很多行業領域已實現開放,在這些已經開放的行業領域中劃分出細分領域,並根據不同領域需要推出相應的開放舉措,即“開放大門裡再開小門”。例如,在貿易便利化方面推出減免港口費用等新舉措。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表示,新的開放舉措應當會在之前開放領域中再有新突破。短期看,為應對疫情衝擊,高技術、雲計算、健康醫療、生物醫藥等是新開放措施重點發力領域。

根據商務部最新數據,1月,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84億元人民幣,其中,醫藥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10.5%和118.9%。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229.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5%。其中,信息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分別增長56.6%和39.2%。

李俊認為,新的開放舉措將以結果為導向,與長期改革相結合,為吸收外資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白明認為,疫情期間推出的一些新舉措經過實踐證明後,可將其轉變為行之有效的長期化措施。“例如,當前貿易開放已基本實現,但金融開放尚未跟上。如果結合疫情防控開放一些資本項目,經過實踐證明行之有效,可將其長期化。”

服務業開放加碼

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繼續擴大開放的關鍵抓手,也是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關鍵。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傑長認為,中央深改委近日審議通過《關於進一步推進服務業改革開放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於推動我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加大服務業改革力度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可謂恰逢其時,水到渠成。

“發達國家經驗表明,人均GDP突破一萬美元以後,將迎來服務業發展的快速增長期。”夏傑長表示,我國邁進人均GDP一萬美元國家行列後,服務業加快發展更值得期待。

白明認為,除了關係到國家安全的服務業都要儘可能放開。應加大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領域的開放,但要堅持漸進化改革方針,堅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

繼續縮減負面清單

業內人士認為,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需要繼續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

“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已會同有關部門啟動了新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兩個外資准入負面清單的修訂工作。”宗長青日前在商務部召開的網上新聞發佈會上透露。

白明表示,此次疫情加快了新版負面清單修訂和推出進度。從2013年第一張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上海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開始,7年來,我國5次修訂負面清單,適用範圍也從自貿試驗區拓展到全國,清單長度由190項,大幅縮減為全國清單40項、自貿試驗區清單37項。負面清單修訂幅度大、頻次高,充分展示了我國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的決心和誠意。“已經啟動修訂的新版負面清單將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門檻,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白明說。 (記者 倪銘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