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效率、擴大開放:成都自貿試驗區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標杆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也是城市保持持續競爭力的關鍵。全球新格局下,世界大國必然匹配世界城市,中國新興世界城市的崛起,必然伴隨著城市營商環境的國際化與標杆化。

2019年被成都確定為“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標杆城市,成為成都宣示以更高水平開放走向世界、贏得全球投資者方式。

作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吸引力的開放高地,在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年裡,對標國際最高水平,發揮先行先試作用,以制度創新和對外開放來提升營商環境,成為了成都自貿試驗區的重要任務。

今年年中,一份名為《2019年成都自貿試驗區優化營商環境改革試點專項行動計劃》的文件出爐。在這份文件裡,詳細梳理了從註冊登記到簡易註銷、從施工許可到電力接入等十個方面的25條改革任務。

就在這一年裡,一場圍繞提升效率與擴大開放的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競進賽”,在成都自貿試驗區中火熱進行。

提升效率、扩大开放:成都自贸试验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标杆

為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成都國際鐵路港在班列運營模式創新、通關便利化等方面開展差異化先行先試 成都青白江供圖

效率:壓縮時間與經濟成本

今年8月8日,成都星巴克咖啡的東方新希望天祥分店領到了高新區頒發的首張《食品經營許可證》。“按照原來的流程大約要等一個月,現在當天就拿到證了。”該星巴克咖啡分店負責人看來,這種“當天申請當天拿證”的體驗讓人格外開心。

以往,大型連鎖食品經營單位在準備開業手續時,即便萬事俱備、只欠食品經營許可證,要開業也得耐心等待十天半個月時間。隨著大型連鎖食品經營單位實施食品經營許可“申請人承諾制”的落地,現場核查環節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事後監管,簡化和優化食品經營許可流程,縮短了辦證時間。

“凡是符合條件的超市、便利店、專業店(專賣店),經營者當天申請就能當天拿證、當天營業。”成都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電力配套設施,是保障企業正常運營的關鍵環節。企業獲得電力供應的難易程度,是衡量一個地方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在青白江鐵路港片區,圍繞如何提升辦電效率,開展了一場關於“電”的探索和試驗。

今年,通過多方努力,青白江鐵路港片區的辦電申請流程得到大幅簡化,用電申請和高低壓用電報裝環節縮減了近60%,外線建設涉及到的各項審批事項並行辦理,3個工作日即可辦結。

“包括諧波監測、局放測試等都是到現場為我們服務,我們夏天能源隧道經常進水。”巨石成都公司一位負責人介紹到,“區供電公司也積極幫我們協調,保障了我們外部電源的安全用電,整個公司的供電都十分平穩。”

如今,青白江自貿區片區已實現辦電“零等待”、接電“零審批”,提升服務質量實現“零接入”和“零成本”。“針對小微企業和外資企業辦電推行‘當天申請、當天裝表接電’服務,用電申請環節,用戶提交資料也減少至2~3項。”一位片區負責人介紹道。

除了硬件配套,營商環境也離不開“軟環境”保障,這就需要打造良好的制度環境。為進一步推動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今年11月,天府新區法院(四川自貿區法院)與貿仲四川分會(成都國際仲裁中心)、成都仲裁委員會展開合作,引導當事人簽訂仲裁協議,發揮法院、仲裁機構的優勢和專業職能,共同推動便利、快捷、低成本的“一站式”爭端解決工作機制建設,從而有效化解商事糾紛。

按照國務院部署,自今年12月1日起,成都自貿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全覆蓋清單管理,清單之外不得違規限制企業進入相關行業或領域,這項試點,也成為了成都自貿試驗區2019年優化審批服務的“年終大戲”,企業進入相關行業或領域的時間與經濟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開放:繁榮通道經濟

自貿試驗區從建設伊始,便致力於內外聯動發展,打造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地處距離歐洲最近的國家中心城市,成都自貿試驗區依託自身地理優勢和空港、鐵路港優勢,打通了對外開放的空中和陸上通道。

依託雙流綜保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國際快件中心的資源優勢,雙流自貿區也迅速成長為成都開展跨境貿易和跨境電商交易的重要承載地。據介紹,雙流自貿區目前正以3大貨站、6大指定口岸、3個市級跨境電商園區為主陣地,打造“單一窗口、一站式”跨境電商關務、檢務、稅務和外匯服務的跨境電商集聚中心,以及西部最大國際貿易平臺。

為提升通關時效,成都雙流空港自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行7×24小時通關服務,全天候保障符合國家安全准入的所有國際航班、國際旅客和進出口貨物,實現隨到隨驗、快速通關,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不夜港”。

而作為陸路向西、向南開放的大通道,中歐班列(成都)因“智能”而更加便利。

以往,海關監管進出港的集裝箱進出監管作業場所通過卡口時,需要人工核對車輛信息、集裝箱箱號、貨物重量等,1分鐘左右的通過時間,在貨物集中到達時,容易導致卡口擁堵。

如今,藉助卡口自動識箱錄入系統,集裝箱信息實現了自動採集錄入,實現了自動化、無紙化,僅需10秒左右,運載集裝箱的車輛就能夠順利通過卡口。

以“數字化”“智能化”縮短時空距離,是成都自貿區目前正在發力的方向。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使得進出口貿易越來越便利,而且加速了資金、人才等國際生產要素在成都自貿區內的聚集與流動。

在成都高新自貿區政務服務大廳,以“線上、線下、自助”三種服務方式,集“政務服務、中介服務、生活服務”為一體,圍繞外資、外貿、外經、外匯、外專、外籍等“六外”內容,為“涉外企業、跨國機構、外籍人士”提供“一站式”中、英雙語服務,集中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配套線下服務大廳,高新自貿片區的線上雙語服務平臺已經能夠提供企業在線工商註冊、出入境服務、政策在線申報系統、跨境金融服務、國際貿易服務以及高新區生活指南等服務。

“該平臺讓外國企業家即便遠在國外也能實時瞭解到這裡的情況,比如有哪些產業可以投資、能夠獲取怎樣的服務等。”高新自貿辦工作人員介紹道。

據畢馬威發佈的《成都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第三方評估報告》,成都自貿試驗區營商環境便利度分數為77.77分,國際模擬排名第30名。未來,成都自貿區的營商環境還應從哪些方面加強?畢馬威中國政府及公共事務諮詢服務合夥人喻鶯建議,對於涉及部門較多的指標,成都自貿區還需通過信息共享、技術創新的電子政務環境建設,進一步聯動各個部門“齊頭並進”。文/梁宏亮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