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30年的房奴是否值得呢?

愛吃辣的湖南人


不少人想在大城市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逐漸變困難,隨便一套房子就破了百萬,所以不少人也是花光了自己的積蓄,還要頂著壓力向父母伸手才能湊齊首付,一般都是選擇20、30年的還貸時間,在此期間不敢有太大的動作,不然一旦還不起每月的房貸,那麼對自己的影響也會比較大,不得不節衣縮食,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於是也引發了一個思考:30年的“房奴生涯”值不值?“犧牲”幸福感,到最後還剩下什麼?

有人說,對於當房奴的人,即使憋屈了30年,最終還能剩下房子,但是對於租客來說,可能意味連房子都沒有,相當於給房東還貸了。租房,是當下不少年輕人的選擇,畢竟這樣開銷會小一點,但是寄人籬下的感覺也不是好過的,尤其是在搬家的時候,東西太多也比較折騰,很多東西也不敢去買,怕下次自己搬了沒地方放,或者搬不走又浪費了,所以租房也是比較心酸的,尤其是已經適應了一個環境後,還要去適應另外一個新的環境。

馬雲曾說“未來房子多如蔥”,可能以後房子未必值錢,但是說句實在的,當下沒房可能都不好找對象,現在丈母孃都是要求有房的,不然很難過這個門檻。那麼為了房子要當房奴30年,在此“犧牲”了我們的幸福感真的值得嗎?因為很多東西都受到了限制,做什麼事情都會有顧慮,委屈的是自己,不想這大好的時光就在房子上掙扎了,到最後發現自己還多給了一倍的利息,所以壓力太大,而房子過了30年後可能也變成了老房子,那時候的人也可能看不上了。

所以有人說剩下的自由的時光,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還是渴望自由,不想被束縛,也不想用父母大半輩子攢下的錢拿來買房,而且也有人堅信,等過了30年,房子未必真的值錢,之前的“三大件”到現在來看,有哪一件是真的值錢,所以房產再脫離軌道發展的話,遲早會有問題出現。

可見大家的想法主要是兩個,一個覺得能剩下房子,圖個安居樂業,另外就是追求精神層面的,能讓自己不被束縛住。但是從大的方面來看,對於社會來說更需要前者,畢竟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工作效率,使得金錢被創造,帶動大家的消費,這樣就能更加平穩的運轉,對於個人來說,承擔一定的壓力,還是能很好的改變自己,促使自己前行。

所以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如果你沒房,而且錢不足的話,那麼可以再緩緩,但是如果有錢沒房的話,那麼還是要有個自己的房子,畢竟房子牽扯太多的東西,包括相對應的教育、醫療資源等等。並不是說買了房會犧牲幸福感,也不是說沒有房會更幸福,每個人的選擇方式不同,目標、想法也會有差別,所以無論選擇哪種,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讓你感到最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