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昌吉市这33个房产项目正式复工,请牢记施工工地复工消防安全指南!

  目前,昌吉各行业正在安全有序地进入复工模式,昌吉市33个房产项目已陆续复工条件,许多工程建筑施工现场也逐渐进到工作状态,施工现场建筑装饰材料聚集且放置错乱,易燃性、可燃原材料多,如未严格要求,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扩散速度更快,后果将无法想象!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建筑工程不断增多,建筑工地众多而繁忙。然而,由于缺乏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火灾危险性的认识,以致施工现场屡屡发生火灾,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 火灾案例 ★

即日起,昌吉市这33个房产项目正式复工,请牢记施工工地复工消防安全指南!

2010年2月9日晚,央视新大楼北配楼发生火灾,大火足足燃烧了近6小时,导致1名消防队员牺牲,7人受伤。

即日起,昌吉市这33个房产项目正式复工,请牢记施工工地复工消防安全指南!

2010年11月15日下午2点15分,上海静安区胶州路一栋28层公寓楼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共造成58人死亡。


★ 在建工地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 ★

1、建筑工地人员混杂,流动性强,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大多数建筑工地员工没有经过消防知识培训,缺乏消防知识,安全意识差,这都是导致火灾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  

2、电气线路过负荷、短路和接触电阻过大引起可燃、易燃材料起火。

主要是施工人员随意乱拉临时用电线路,电器开关和配电箱电阻过大,电气线路线径与用电负荷不匹配,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电线接头处理不当而引发火灾。

3、超负荷现象随处可见。

建筑工地做饭、冬季取暖、进行电气焊切割、防水烤沥青、明火焰大量存在,加之图方便,临时乱接乱拉电气线路在建筑工地司空见惯,由此产生的线路短路、超负荷现象一旦遇到合适环境就会形成火灾。

4、电焊违章操作。

在建筑工地,许多地方都需要电焊作业,由于大多数电工没有专门培训,有的虽然经过培训,但施工中缺乏严格管理,违章作业现象相当普遍,加之建筑工地平面管理混乱,各种可燃物品满地都是,这些可燃物品遇到灼热电焊熔渣即易引起火灾。

5、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

包括食堂做饭时,炉火从烟囱飞出落在可燃棚罩上引发火灾;做饭后炉火未处理好引发火灾;炉火烟囱长期烘烤可燃材料发生火灾。冬季工棚采暖,火炉铁皮烟囱烤燃附近可燃材料发生火灾。

6、照明用电混乱。

施工现场尤其是夜间作业用电照明大多是临时性,电线布置分散,因此电源线敷设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照明灯具的固定也不稳定,离易燃可燃物较近,极易引起火灾事故。

7、人员住宿、建材存放以及食堂集中。

人员住宿、建材存放以及食堂集中,无明显分隔,甚至一些工地存在“三合一”,加之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跟不上,从员工到管理人员大都缺乏最基本的安全知识,这就给火灾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8、建筑工地大量存放易燃、可燃物质。

如各种木料、油漆、油料、沥青、架板、各种装饰材料、复合管材、焊接用的氢气瓶、氧气瓶、乙炔以及生活取暖用的燃料等。这些物质的存在,使建筑工地具备了燃烧产生的一个必备条件——可燃物。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措施

1、保持疏散通道畅通

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不得占用疏散通道或者在疏散通道上设置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不得在施工期间、工作期间封闭安全出口,不得遮拦安全疏散指示标志。

即日起,昌吉市这33个房产项目正式复工,请牢记施工工地复工消防安全指南!

2、安全区域使用明火

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并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

即日起,昌吉市这33个房产项目正式复工,请牢记施工工地复工消防安全指南!

3、专人每日防火巡查

施工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另外,消防值班人员、巡逻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岗位员工必须进行消防安全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即日起,昌吉市这33个房产项目正式复工,请牢记施工工地复工消防安全指南!

4、安全使用电气设备

不要在宿舍、加工区等场所乱接乱拉临时电线和私自使用电气设备,禁止超负荷用电。严谨在仓库内设置员工宿舍。

即日起,昌吉市这33个房产项目正式复工,请牢记施工工地复工消防安全指南!

5、线路起火先断电源

电器或电线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实施灭火,否则很可能发生触电伤人事故。火灾发生后,要及时报警,不得不报、迟报、谎报火警,更不得隐瞒火灾情况。

即日起,昌吉市这33个房产项目正式复工,请牢记施工工地复工消防安全指南!

消防提醒:

提高消防安全意识,落实各项防火措施,是减少建筑工地火灾事故的有效方法。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切勿隐瞒不报、虚报或故意破坏事故现场,否则,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