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動”起來 養殖“旺”起來 收入“漲”起來

——平昌縣天生村探索“三個一”增收機制

記者 楊佳 彭敏

3月3日上午,剛下過一場雨,從駟馬鎮到天生村的公路還有些溼滑。當車子駛入天生村四社時,眼前卻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公路沿線、田埂上,土地都已平整,並鋪上薄膜,遠遠望去銀光閃閃的一片連著一片。

  發展“田埂玉米經濟” 實現一份土地兩份收入

過去,天生村村民把田埂當做“楚河漢界”,村裡大部分耕地以戶為單位“化整為零”。“現在,農田田埂砍雜除灌後,在田埂上種植玉米,既節約了土地,又可以增加產量。”天生村村支書苟雄說,從2月8號開始,村“兩委”就通過疫情防控摸排,初步瞭解了村民的種植意願。事實上,開闢田埂能夠增加產量,多一份收入,得到了村民大力支持。隨後,天生村趁著大批精壯勞動力還未外出務工,通過“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形式,組織春耕生產。

天生村村民王三才說,他家今年種植了2畝玉米,把田埂利用起來後,可以增加一些收成。他說,種玉米主要是為了降低養豬成本。王三才算了一筆賬,今年家裡養了2頭豬,種了玉米和紅苕,豬飼料就不愁了。

在天生村,像王三才一樣積極砍雜除灌、開墾田埂種植玉米的村民一共有86戶。大家整理出土地600畝,齊心協力集中育苗,共同翻耕,期待有一個好的收成。

  做好豬苗補欄工作 落實“一戶人一頭豬”

“多虧了村上組織,幫我們買豬苗,解決了這個火燒眉毛的問題。”天生村村民苟中瓊一邊打掃豬圈一邊高興地說。原來,村“兩委”瞭解到受疫情影響,村民存在買不到豬苗的問題後,迅速聯繫生豬販養經理人,從江蘇購買了115只豬仔。

“基本做到了一戶人一頭豬。”苟雄介紹,為了減輕養殖戶負擔,村裡為豬仔購買了意外死亡集體保險。

“氣溫回升快,一定要搞好豬圈衛生,保持乾燥、通風,經常對豬圈消毒……”3月初,駟馬鎮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聶啟義來到天生村兩個養豬大戶家中,開展“一對一”技術服務。疫情發生後,駟馬鎮農業服務中心對所有村民的養殖場所進行”大清洗、大消毒”,與新發展種養殖業農戶建立聯繫制度,推出“一對一”舉措,定期或不定期開展上門服務,為農戶講解養殖知識。

  動員村民找門路 確保每戶一項增收項目

“出路,出路,你不走出去,就沒有路。”近日,廣播“村村響”在天生村各個村組響起,時不時發佈一些務工信息。

“有了這個證明,外出務工就方便多了。”3月初,通過廣播“村村響”和村級便民服務微信群發佈的招聘信息,安菊英找到了一份在廈門務工的工作,在當地衛生服務中心開具健康證明後,準備這兩天就出發。

“務工是最直接的經濟來源,不僅增加了收入,還能開闊眼界。”苟雄說,為實現村民穩定性增收,村“兩委”在著力改善交通、飲水等基礎設施條件的同時,切實培育種植、養殖等富民產業,帶領村民從地裡“撈金”;動員像安菊英一樣的精壯勞動力“走出去、找門路、掙票子”,確保每戶一項穩定增收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