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午不食”是養生還是傷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女友起初不是特別胖,也就屬於“微胖界”的人士,但是她卻對自己要求很高,也很有定力!對自己的身材和體重,一直都很在意!

“過午不食”是養生還是傷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在一些報道里,她聽到了過去的僧人以“過午不食”來養生,不但身材控制得很好,而且也不容易生病,於是就下決心堅持自己也做到,中午吃完飯以後,一直到夜晚睡覺,除了喝水以外,什麼東西都不吃了。

​大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女友就瘦得比較明顯了,體重由原來119斤,降到了110斤,大家誇她有定力,原來肚子上的贅肉小了一圈,女友額外的開心,並堅定自己的信念,將“過午不食”堅持下去!

“過午不食”是養生還是傷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女友雖然非常有定力,但偶爾下午的時候還是餓得發慌,也會吃一些水果或零食,但晚飯大多數時間控制住了,除了極其特殊的單位聚餐或者朋友聚會等特殊事件,她真的是控制力很強!

“過午不食”是養生還是傷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時間轉眼過了一年,女友的體重真的降了不少,跌破了100,已經到98斤了,她研究生畢業後,體重就沒有低過110斤,這回達到了剛上大學時候的體重,她自信了很多,很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買衣服,但她身體卻一次次地發出報警信號。

“過午不食”是養生還是傷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今年過年,加上疫情,她始終沒上班,雖然在家沒有工作壓力,但是她一餓就胃劇痛,吃點東西胃也痛,有時候痛得捂住肚子,在床上動彈不得。家人看她每次痛苦的表情,極為傷心,終於按捺不住,戴著口罩也要去醫院瞧瞧!

“過午不食”是養生還是傷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結果檢查出其患上了較為嚴重的胃部潰瘍,在問診中,醫生了解到女友胃不好,主要是“過午不食”惹的禍!家人看著她,又恨又可憐她,不斷的指責:為了美,健康都不要了?值得嗎?

“過午不食”是養生還是傷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女友很納悶,為何古代僧人“過午不食”來養生

?身子骨也沒有什麼問題,並向人們推廣,而自己卻做不到?醫生簡單說了這幾點理由,女友全家人聽得心服口服!

過去的僧人幾點睡覺?現代社會的人又幾點睡覺?

的確哈,古代社會落後,照明設備不夠發達,基本沒有什麼娛樂生活,更不要提熬夜等等,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真的就是那個時期的寫照,所以活動量少、睡得早,身體消耗的得少,自然晚上不吃,就可以滿足身體需求!

“過午不食”是養生還是傷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但現在人睡得太晚,還有很多人晚上不吃飯,仍然堅持運動,身體沒有可以消耗的能量,所有就要動用原來的儲備,但是有些器官就適應不了了,比如胃酸正常分泌,但胃裡缺少食物,所以多餘的胃酸自然腐蝕了胃粘膜,久而久之,自然容易生病!

“過午不食”是養生還是傷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上文也提到了,女友也不是每天“過午不食”,偶爾的特殊情況,如聚會或聚餐,她會參與其中,面對美食,她也往往禁不起誘惑,所以這些特例之下,她又吃得很多,結果這種

飢一頓、飽一頓,讓胃粘膜也比較受折磨,時間久了,自然也要報復!

女友雖然恢復了夢想中的身材,但是看著自己胃鏡之下破爛不堪的胃表,內心還是比較後悔自己堅持的“過午不食”!

其實偶爾中午吃多了,過午不食是可以的!基本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傷害!

“過午不食”是養生還是傷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或者在當今,可以將“過午不食”演變為“過午少食”,這更具有時代意義和養生價值,您說呢?畢竟夜晚消耗較少,如果下午或晚飯攝入量太多,容易導致熱量上升,最終促使人發胖!

其實真正想減肥,還是要堅持這些亙古不變的法則:

堅持一項運動更重要

這一條,相信已經公認很多年,餓瘦可以,往往會反彈,也會犧牲健康,就像我的女友,但是運動讓你的瘦更有魅力!

“過午不食”是養生還是傷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選擇一項適合自己的運動,如快走、慢跑、打球、游泳或跳操、瑜伽等等,剩下的就靠你的堅持了!

控制進食量和改變飲食習慣

早餐吃好,中午七八成飽,晚上吃三四成飽,讓胃慢慢的縮小,然後以後都要控制進食量,不給胃“撐著”的機會,慢慢的它就會把你變成一個小飯量的人!

“過午不食”是養生還是傷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另外減少高油、高熱量、高糖、高鹽等香辣、重口味的飲食,也會減少刺激味蕾,增加食慾的機會,整體以清淡為宜。

如果是虛胖,記得祛溼更重要

有種胖,可能是體內溼氣過重所致,比如夏天動不動就大汗淋漓,還怕吹空調,身體的胖不是很結實那種,這就要考慮祛溼了。推薦花椒泡腳祛溼,堅持一段時間效果看得見。

“過午不食”是養生還是傷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好了,老胡最後想說:美麗可以讓你自信,但健康的美麗讓你更有底氣,你說呢?送給那些讓人欽佩有定力姐妹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