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是养生还是伤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女友起初不是特别胖,也就属于“微胖界”的人士,但是她却对自己要求很高,也很有定力!对自己的身材和体重,一直都很在意!

“过午不食”是养生还是伤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在一些报道里,她听到了过去的僧人以“过午不食”来养生,不但身材控制得很好,而且也不容易生病,于是就下决心坚持自己也做到,中午吃完饭以后,一直到夜晚睡觉,除了喝水以外,什么东西都不吃了。

​大约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女友就瘦得比较明显了,体重由原来119斤,降到了110斤,大家夸她有定力,原来肚子上的赘肉小了一圈,女友额外的开心,并坚定自己的信念,将“过午不食”坚持下去!

“过午不食”是养生还是伤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女友虽然非常有定力,但偶尔下午的时候还是饿得发慌,也会吃一些水果或零食,但晚饭大多数时间控制住了,除了极其特殊的单位聚餐或者朋友聚会等特殊事件,她真的是控制力很强!

“过午不食”是养生还是伤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时间转眼过了一年,女友的体重真的降了不少,跌破了100,已经到98斤了,她研究生毕业后,体重就没有低过110斤,这回达到了刚上大学时候的体重,她自信了很多,很喜欢拍照,也很喜欢买衣服,但她身体却一次次地发出报警信号。

“过午不食”是养生还是伤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今年过年,加上疫情,她始终没上班,虽然在家没有工作压力,但是她一饿就胃剧痛,吃点东西胃也痛,有时候痛得捂住肚子,在床上动弹不得。家人看她每次痛苦的表情,极为伤心,终于按捺不住,戴着口罩也要去医院瞧瞧!

“过午不食”是养生还是伤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结果检查出其患上了较为严重的胃部溃疡,在问诊中,医生了解到女友胃不好,主要是“过午不食”惹的祸!家人看着她,又恨又可怜她,不断的指责:为了美,健康都不要了?值得吗?

“过午不食”是养生还是伤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女友很纳闷,为何古代僧人“过午不食”来养生

?身子骨也没有什么问题,并向人们推广,而自己却做不到?医生简单说了这几点理由,女友全家人听得心服口服!

过去的僧人几点睡觉?现代社会的人又几点睡觉?

的确哈,古代社会落后,照明设备不够发达,基本没有什么娱乐生活,更不要提熬夜等等,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真的就是那个时期的写照,所以活动量少、睡得早,身体消耗的得少,自然晚上不吃,就可以满足身体需求!

“过午不食”是养生还是伤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但现在人睡得太晚,还有很多人晚上不吃饭,仍然坚持运动,身体没有可以消耗的能量,所有就要动用原来的储备,但是有些器官就适应不了了,比如胃酸正常分泌,但胃里缺少食物,所以多余的胃酸自然腐蚀了胃粘膜,久而久之,自然容易生病!

“过午不食”是养生还是伤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上文也提到了,女友也不是每天“过午不食”,偶尔的特殊情况,如聚会或聚餐,她会参与其中,面对美食,她也往往禁不起诱惑,所以这些特例之下,她又吃得很多,结果这种

饥一顿、饱一顿,让胃粘膜也比较受折磨,时间久了,自然也要报复!

女友虽然恢复了梦想中的身材,但是看着自己胃镜之下破烂不堪的胃表,内心还是比较后悔自己坚持的“过午不食”!

其实偶尔中午吃多了,过午不食是可以的!基本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伤害!

“过午不食”是养生还是伤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或者在当今,可以将“过午不食”演变为“过午少食”,这更具有时代意义和养生价值,您说呢?毕竟夜晚消耗较少,如果下午或晚饭摄入量太多,容易导致热量上升,最终促使人发胖!

其实真正想减肥,还是要坚持这些亘古不变的法则:

坚持一项运动更重要

这一条,相信已经公认很多年,饿瘦可以,往往会反弹,也会牺牲健康,就像我的女友,但是运动让你的瘦更有魅力!

“过午不食”是养生还是伤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打球、游泳或跳操、瑜伽等等,剩下的就靠你的坚持了!

控制进食量和改变饮食习惯

早餐吃好,中午七八成饱,晚上吃三四成饱,让胃慢慢的缩小,然后以后都要控制进食量,不给胃“撑着”的机会,慢慢的它就会把你变成一个小饭量的人!

“过午不食”是养生还是伤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另外减少高油、高热量、高糖、高盐等香辣、重口味的饮食,也会减少刺激味蕾,增加食欲的机会,整体以清淡为宜。

如果是虚胖,记得祛湿更重要

有种胖,可能是体内湿气过重所致,比如夏天动不动就大汗淋漓,还怕吹空调,身体的胖不是很结实那种,这就要考虑祛湿了。推荐花椒泡脚祛湿,坚持一段时间效果看得见。

“过午不食”是养生还是伤身?很多人不清楚,早了解、早受益

好了,老胡最后想说:美丽可以让你自信,但健康的美丽让你更有底气,你说呢?送给那些让人钦佩有定力姐妹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