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名志願者“搶單”服務居家觀察人員

87名志願者“搶單”服務居家觀察人員

3月13日,朝陽區清苑路第三社區,志願者為居家觀察的居民配送快遞。

87名志愿者“抢单”服务居家观察人员

3月13日,朝陽區祁家豁子社區聯繫芝麻花餐廳、京客隆超市以及養老助殘便民店等轄區內的愛心企業,為轄區5個居民小區開設流動菜車,為居民提供平價的蔬菜水果等物資。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飛

目前,北京市仍有很多返京人員處於14天居家觀察期。14天不出門,居民買菜購物需求如何解決?快遞送到小區門口,如何走完到居民家門口的最後100米?就此新京報記者昨日探訪了朝陽區祁家豁子等社區。

北京市社區防控組辦公室副主任、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彤軍3月6日曾介紹,當時全市有82.7萬人處於居家觀察,北京市加強大數據分析,實現人員排查更加精準,嚴格落實返京人員居家或集中觀察14天要求,強化居家觀察人員服務保障,努力使社區防控措施更加科學、更加規範、更加有效。

據瞭解,北京市區兩級已選派了7.4萬名幹部下社區,實現了每個社區(村)至少一名區直機關幹部、一名街鄉幹部、一名社區衛生服務專業人員派駐包聯全覆蓋。全市18.9萬名在職黨員主動到社區報到,廣泛開展“黨員頂崗一日、社工輪休一天”活動,打造紅色“防護牆”。

餐館送菜進社區 社工送菜入戶

“您稍等我一下,我先把這包菜送上去。”昨日上午,記者剛到祁家豁子社區,就看到社工闞振美拎著居民買的菜準備上樓。

在祁家豁子社區,每位工作人員平均每天要樓上樓下跑個十幾二十來趟,為居家觀察和行動不便的老殘人員提供幫助,送水、送菜、上門收垃圾等。

祁家豁子社區居委會黨委書記任文利介紹,社區有80歲以上高齡老人近400名,殘疾人76名。疫情期間,社區黨委對行動不便的獨居、空巢老人、殘疾人逐一電話慰問,瞭解他們的身體和生活情況,根據他們的需求及時幫助採購生活用品。

“我要香蕉六根,大白菜一棵,黃豆醬一瓶。”“訂30元的蔬菜,主食豆沙包訂一袋。”“大家可以來取預訂蔬菜和主食了!請大家保持一米距離,避免擁擠。”微信群裡,祁家豁子社區的居民每天都會向愛心企業訂購日常所需的蔬菜水果主食等。

任文利介紹,1月下旬,接到小區封閉管理的要求時,她立即聯繫新發地市場,但小區內沒有大片空地,對方無法送菜。隨後社區聯繫轄區內的芝麻花餐廳、京客隆超市等愛心企業,為轄區5個居民小區開設流動菜車,通過“愛心菜攤”,為居民提供平價的蔬菜水果等物資。同時,也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殘疾人提供上門送菜服務。

記者昨天在祁家豁子社區黃樓大院內看到,流動菜車將蔬菜打包售賣,30元的有8個品種,50元的有12個品種。經過菜攤的居民趙女士告訴記者,這裡的菜很新鮮,價格也便宜。她經常在這裡買,還會買一些熟食,花捲、饅頭、醬肘子等,很方便。

志願者搶單給居家觀察居民送快遞

華貿城屬清苑路第三社區轄區。清苑路第三社區黨總支副書記王巖介紹,社區共有居民4123戶,截至目前累計有425戶、684人居家觀察,其中期滿解除觀察的有251戶、384人,還在居家觀察中174戶、300人。

為做好返京居民管理,社區將現有的14個出入口整合三個點位作為返京人員登記點,對返京人員進行登記、測溫、信息核查、發放居家觀察服務包。社區將“1+1手拉手”單位人員、鄉機關下沉幹部、商戶、黨員志願者、物業、社工統編成三組,分早中晚三班值守。

為做好居家觀察人員服務保障工作,社區還專門成立由社工+黨員、志願者+商戶組成的戰“疫”志願者服務隊,當好“快遞員”。截至3月13日晚9點,這個群的成員增至87人。

“我們是需求‘接單’制,大家在群裡都是搶單。”王巖介紹,居家觀察人員將需求轉告本樓的社工群主後,群主會發送到戰“疫”志願服務群。這時候,志願者們就開啟“搶單”模式,為居家觀察人員收送快遞、充電卡、燃氣卡等暖心服務,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華貿城7號院5號樓為例,志願者們送的快遞件數就達170件。

社區還成立樓內居家觀察人員互助群,群裡報體溫,方便問需,觀察期滿自動退群。同時動員期滿的人員加入志願者團隊,為社區居家觀察人員繼續服務,形成服務保障良性循環。

■ 追訪

塑料袋破了,脫下外套包著送給鄰居

1月底,社區開始疫情防控工作,彭仲平第一時間聯繫社區居委會,報名當志願者,至今已經幫鄰居們跑了45趟。

今年55歲的彭仲平,是一位有著3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剛剛離開企業管理崗位。他說,2003年非典的時候,他所在的企業有4500多人,在封閉的條件下,還需要百餘名管理人員管理,現在這麼大的社區,僅有社區居委會十來個人,管理難度可想而知,所以第一時間報名,要為社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彭仲平搶到的第一單,是到華貿城10號院送快遞。“當時接近12點,媳婦已經把飯端上桌了,可是我已經搶單了,要有契約精神對吧,我就趕緊去送了。”

有一次,彭仲平給一戶鄰居送從超市買來的蔬菜、零食等物資,中途一個塑料袋開裂了,東西散落出來。情急之下,他脫下外套把東西一包,給鄰居送了過去。彭仲平說,居家觀察人員的生活有保障了,情緒就會安穩下來。自己把每一單及時送去,心裡就特別踏實。

彭仲平告訴記者,他的時間其實挺緊張,每天要去將臺路照顧年逾八旬的母親,要開車去國貿接送上班的妻子。“但是在小區裡搶單,為鄰居們跑腿兒,感覺挺充實的。”

解除居家觀察後成為志願者溫暖他人

到昨天,家住華貿城的孫靜文已經解除居家觀察10天了。因為居家觀察兩週期間接受了很多鄰居的志願服務,她也開始做志願者,至今已經給鄰居們送了30多單快遞了。

孫靜文住華貿城7號院,2月中旬回京後,按照社區居委會要求居家觀察14天。“我一個人在北京生活,當時心裡面挺忐忑的:怎麼去買吃的東西?生病了會不會有人管?”孫靜文說,居委會工作人員來做家訪,給她測量體溫,告訴她怎麼去做預防,還讓她加入了鄰里互助群。通過這個群,有很多人會為她提供幫助,送吃的、送水,孫靜文不但買東西不用愁了,還經常在群裡跟鄰居們聊聊天,“說說話就不會覺得自己很孤獨”。

3月初,孫靜文解除居家觀察,加入志願者行列,幫鄰居們送水、送米、送快遞。孫靜文說:“這次疫情,讓我感受到了溫暖,大家都力所能及地去溫暖周圍的人。”

清苑路第三社區副書記王巖介紹,社區鄰里互助群裡共有87名志願者,與很多社區中志願者多為老年人不同,這裡絕大多數是50歲以下的青年、中年,很多人和孫靜文一樣,是居家觀察期滿後因感激而加入的。

新京報記者 沙雪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