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晉書》卷130《載記》第30記載,赫連勃勃“乃赦其境內,改元為鳳翔。以叱幹阿利領將作大匠,發嶺北夷夏十萬人,於朔方水北、黑水之南營起都城。勃勃自言:“朕方統一天下,君臨萬邦,可以統萬為名。”阿利性尤工巧,然殘忍刻暴,乃蒸土築城,錐入一寸,即殺作者而並築之。勃勃以為忠,故委以營繕之任”。

統萬城遺址位於陝西省靖邊縣北部,毗鄰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處在陝西與內蒙古交界的毛烏素沙漠南緣,無定河上游紅柳河北岸臺地上。是十六國時期匈奴族後裔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公元413年)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1996 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神碑鎮樓

從靖邊縣城吃過中飯,往北跑,中間去了個神樹澗,到統萬城的時候已是下午4點多,怎奈太陽還是很大,當天我們兩個人又都穿了短褲,因為是整個行程的尾端防曬噴霧用光,一偷懶也沒有擦防曬霜,所以下車後往遺址裡走,上面太陽一照,下面沙子一發燙,感覺整個人都要被點燃了,加上一整天幾乎沒有停過,體力也不足,於是乎整個遺址我們基本就站在邊上看了看,有些許的遺憾。網上查攻略的時候覺得沒啥可看,就是一堆白色土堆,但是到了實地看到的感覺還是比較震撼,打心底裡想如果完整保存下來的話該是何等的壯觀。

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統萬城遺址位置(來源:大遺址考古成果)

統萬城的建造極其殘酷而又異常艱辛。被任命為將作大匠的的叱幹阿利是一個能工巧匠,為了達到使城牆堅固無比的目的,叱幹阿利採取了蒸土築城的辦法。經鑑定,其土為砂、粘土、石灰加水混合而成三合土,是優良的建築材料,再加上每15-20 釐米的加壓夯築,使得“城土色白而牢固”,“其堅可礪刀斧”,其城土色白而堅固,俗稱“白城子”。整個城址由並列的東城、西城和外郭城構成,其中西城面積 36.79 公頃、東城面積40.36 公頃、外郭城面積 770 公頃。

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2011年遺址考古實測圖(來源:大遺址考古成果)

然“其堅可礪刀斧”的統萬城,不及10 年即從赫連勃勃父子手中落人魏軍手中。在公元424 年,勃勃廢太子赫連璝,引發內訌。公元425 年,夏主赫連勃勃死,在位十四年,嗣位二子赫連昌。427 年六月,北魏兵臨統萬城下,統萬城堅峻難攻,魏以退軍示弱相誘,赫連昌輕敵出城迎戰,陷入魏軍的重圍之中,以致不得再入城中,丟失了可資憑藉的堅強堡壘。

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1975年遺址考古實測圖(來源:統萬城遺址空間格局的研究)

大夏國滅亡後,北魏改統萬城為統萬鎮,太和十一年( 公元487 年) 以此為夏州治所。隋代統萬城屬朔方郡,大業末年梁師都據此稱帝,國號梁。唐代以其地復為夏州,置都督府。天寶元年( 公元742年) 改為朔方郡,乾元元年( 758 年) 復為夏州。由於党項族建立的西夏政權以此為據點侵擾北宋,淳化五年( 994 年) ,太宗下詔毀廢統萬城,遷居民於綏、銀等州。從此,統萬城從文獻記載和人們的視野中消失。清代橫山知縣何炳勳於道光二十五年( 1845 年) 尋訪統萬城,並將調查收穫寫成《復榆林徐太守松查夏統萬城故址稟》,對統萬城遺址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及保存狀況進行了如實地描繪,沉睡於毛烏素沙漠800 餘年的統萬城遺址才重新被人發現。

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西城西南隅臺

1956 年,陝西省文管會、陝西省博物館聯合對統萬城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繪製了城址平面圖,並對隅臺、馬面等進行了拍照。徵集到蓮花紋瓦當、方磚、銅鏡、銅“駙馬都尉”印、壺形印及瓷獅等文物。

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統萬城地處黃土高原與鄂爾多斯高原南緣交接地帶,這裡是東部季風區向西北乾旱區的過渡地帶,就是人們所說的北方農牧交錯帶。這裡既是農業與畜牧業兩種經濟方式交錯分佈的地區,也是北方遊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的地區。

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統一天下,君臨萬邦——統萬城

60多年來對於統萬城的考古活動一直沒有停止過,同時從70年代開始,不斷在遺址周邊發現唐、宋等大墓,2017年統萬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方案獲批,現在看來好像建設工作一點沒有啟動的跡象,不知道將來這座有著1600多年曆史的都城遺址會是以一個什麼樣的面目再次呈現在我們面前,還是期待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