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


《自卑與超越》


《自卑與超越》這本書因為是公版書了,所以現在版本比較多,我這邊就有兩個不同的版本,譯者不一樣。我個人會覺得這本書是比較通俗易懂的,就是翻譯得很流暢,而且排版也非常漂亮。另外這本人大社出的這本書,就學術味特別濃,非常嚴謹,稍微有點拗口。因為我讀這本書的時候相當艱難,確實比較艱澀,但是讀完之後豁然開朗,覺得很有收穫。

為了防止大家在後半段聽不明白,我先把這本書的核心精髓講明白,什麼是核心精髓呢?就阿德勒發現說,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結。你跟一個人做心理治療的時候,你告訴他,你說這是你的自卑情結,這個沒有任何用處。這就好像你跟一個頭疼的人講,說你的病是頭疼 一樣,只說出了原因,但是沒有任何解決的辦法。這種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結在我們身上會變成一種前進的動力,就是整個人類社會就是因為有著自卑才會不斷前進的。

你想想看,如果我們全人類現在都覺得特好,人類沒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一切都非常棒,那你說怎麼還會出現大量的改進、發明、創造?一個人也是一樣,所以當你有著自卑感的時候,你不用覺得丟臉或者內疚,這很正常。因為我們有自卑感,我們才會不斷地進步,才會超越,但關鍵問題就是超越的方法是什麼?如果你用錯了超越的方法,那麼就有可能萬劫不復,說得嚴重了點。

你比如說如果一個人說我自卑了,我小時候被別人傷害過,我很自卑。那好,我要出人頭地,我必須比他們都強,我一定要很有錢,他咬牙切齒地要成為這樣一個人。所以你就會發現,他長大了以後拼命地掙錢,他為了掙錢不擇手段,他可以傷害周圍所有的關係,所有的人,但是我一定要登到頂峰。人擋殺人,佛擋殺佛這種人,所以你有沒有見過很多一點都不愉快的大款或者生活特別痛苦的大官?尤其是你會發現有很多貪官在家裡邊放好多錢,牆壁打開都是錢,他又不花,他搞那麼多錢幹嘛呢?

因為他童年時候受過傷,他心裡邊認為只有有了這麼多的錢,我才能夠完成對我自卑的拯救。這個錢其實根本沒有意義,但是他必須要它才能找到安全感,你的人生會變得特別糟糕,你都不知道在追求些什麼。還有一種人說,你欺負我,你讓我覺得自卑了,好,我報復你,怎麼報復呢?我讓你怕我,了不起吧。你看他去虐待別人,他去欺負別人,他控制別人,甚至嚴重地到暴力犯罪。

所有暴力犯罪分子內心都有深深的自卑感,甚至阿德勒的原話是講,暴力犯罪分子都是懦夫。就是他們因為沒有辦法合理地處置自卑的問題,他們覺得對這一切無能為力了,所以他們所能夠想到的最簡單的捷徑就是用暴力。用暴力你就能夠怕我,立刻就能夠實現這種優越感。所以簡單地追求那個優越的結果會帶來暴力犯罪,會帶來人際關係的惡劣,然後會帶來對整個社會的傷害。

那還有一種人超越的方法是什麼呢?說我很自卑,我小時候受過傷,所以我什麼都做不了。不是我做不了,是我有病你知道嗎?我有病,他總是讓自己得病,比如說廣場恐懼症、精神分裂症、人格問題甚至最嚴重的會徹底發瘋。

還有一個案例,就是20多歲的小夥子還尿床。就是按理說,你不應該再尿床了,20多歲怎麼會尿床呢?檢查身體發現整個器官都沒有任何問題,但他就是尿床,為什麼?心理問題。他會覺得我沒有長大,他希望自己不要長大,用這種方法來逃避對自卑感的這種感受。所以你看,如果你錯誤地用瞭解決自卑的方法和角度,無論哪一種都會是非常糟糕的結果,這就引起了心理的變態和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唯一正確的方法,阿德勒說唯一正確的能夠超越自卑的方法,就是把你的價值和社會的價值聯繫在一起。

就是你通過為這個社會解決問題,你通過與他人的合作,通過關愛他人,然後來實現自己價值的增長。讓自己覺得說,我在這個社會上是很有價值的,我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人會喜歡我,我為這個社會作出了貢獻,從而降低你內心的自卑感。這時候你才能夠生活得幸福淡定,這話用孔子的話怎麼講?“仁者不憂”。像特蕾莎修女這樣的人,你說她有錢嗎?她自己一點錢都沒有,但她內心無比開心,非常陽光,到最後臨近死亡的時候還在跟大家開玩笑,為什麼?

她心中就沒有自己,她是為整個社會在生活。所以阿德勒所講的自卑與超越,給我們指明瞭一條人生最重要的方向。就是你得知道,無論你是創業還是打工,還是做一個作家,做一個自由職業者,你都應該時刻地感受到自己與這個社會的連接。如果你不能夠通過自己這個社會的連接去解決問題,不是說一個人有了很多錢以後才要思考這樣的問題,而是在你沒什麼錢的時候,你就要考慮我所做的工作跟這個社會有什麼鏈接。這不是為了這個社會,同學們,這是為了我們自己,讓我們自己的幸福感能夠增加,讓我們自己的價值感能夠增加。

否則的話,你掙再多的錢,不斷地進步、升值,買個大房子,你內心永遠都會覺得空虛寂寞冷,都會覺得沒有安全感。所以這一段是對於這本書,我個人最核心的體驗,就是它最核心的是講這個。那麼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整個論證的過程,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他和弗洛伊德和榮格並稱為20世紀三大心理學家,而且他們年紀都很接近。

他曾經做過弗洛伊德的一段時間的學生,就他很挺弗洛伊德。但是後來慢慢地兩個人在學術上也產生了一定的分歧,阿德勒不欣賞弗洛伊德把一切都歸結為性的這個解釋,他認為這個說不通。這個確實也是,我們現在很多人發現弗洛伊德說不通的地方,就所有的事都跟性有關,這個事不對。阿德勒自己本身小時候是非常自卑的,因為他在家裡邊的排行也小,他的身體也不好。他整天彎著個腰,有點駝背,小時候還得過軟骨症,所以他一直在自卑的環境當中長大,慢慢地去體會這個自卑。

然後怎麼樣消化這個自卑,最後這個自卑的童年給他帶來了心理學研究上一個重大的突破,就是他發現了自卑情結和超越的方法之間的關係,那麼這本書的前提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三種鏈接是我們沒法避免的,也就是我們這個人所受的限制。第一個就是自然環境的限制,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貧瘠的地球上,如果你不對這個地球做點事,如果你不去種地,你不去養動物,你就沒法生活。你得天天和自然環境作鬥爭,這是我們人所受到的第一個難以擺脫的限制。

第二個難以擺脫的限制就是靠你一個人還活不下去,你必須得跟所有人結伴,你得有同伴,有社會性。沒有社會性你就是一個動物,你就不是一個人,這是第二個限制,也可以叫作第二個鏈接,就是你要與同伴合作。第三個就是如果你希望你的基因能夠延續,你就必須生活在兩性關係當中。就是你需要和一個女人或者和一個男人,你們兩個人要能夠合作,這時候兩性的關係就成為了我們的第三個鏈接。

這三大問題會帶來我們每個人在人生髮展當中的三個最重要的側面,第一個是你的職業問題,就是怎麼面對自然環境,你的職業問題。第二個是你的位置問題,就你在這個社會上處於哪個位置,你身邊有沒有人支持你,你的朋友多不多,你有沒有社會意義?第三個就是你的夫妻關係問題,也就是性的問題。

這三個問題是所有自卑與超越理論的基石,就是每一個人其實費盡一切的力量,就是想解決這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解決得好,你的自卑感就會下降,這三個問題解決得不好,自卑感就會控制你的人生。那麼每個人都是帶著意義來生活,那麼什麼是生活的意義呢?這裡邊有一個界定,說所有真正的生活意義的標誌是,他們是別人可以分享的意義,也是別人認為有效的意義。生活問題的良好解決常常會為別人掃清障礙,因為我們將在其中看清成功路上遇到的共同問題。

這就是阿德勒說,每一個人生活當中一定要帶有意義,沒有意義是很難完成超越的。那麼哪些人在童年的時候比較容易出現問題呢?他總結了說三類人比較容易出問題,第一種人是有器官缺陷的兒童。就像阿德勒自己這樣的人,一個有器官缺陷的兒童,很有可能在後來變成了像比如說霍金一樣的人,或者是像海倫·凱勒一樣的人,為什麼呢?因為有人給他恰當地解釋了應該怎麼樣去看待器官的問題。

但是如果不能夠恰當地解釋,不能夠正確地對待自己所產生的這種器官缺陷,他在後期就有可能會變得性格偏執。就有可能會出現性格問題,就有可能會甚至出現精神層面的問題。

第二種就是受寵的兒童,受寵兒童是特別容易出問題的。比如說受寵兒童,他從小得到的訓練是期望自己的願望被當作法律來對待,他無需努力就出類拔萃,通常還會認為這種突出是種天賦的權利。他們認為生活就意味著要做第一,意味著成為最重要的人,意味著能夠得到想要的一切。一旦他賦予了生活這樣的意義,那麼他所使用的每種方法都將是錯誤的。

這就是我們說一個從小受寵的兒童,他的生活中沒有建立任何的規矩,沒有感受到任何對他人的影響或者他人的需要。這種孩子長大以後,在心理方面會出現嚴重的問題。

第三種是被忽視的兒童,你看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完全受寵,一個極端是完全被忽視。那麼這種兒童,從來不知道愛與合作為何物,他編造了一通不包含這些友好力量的生活解釋。就是這樣的孩子從小到大沒有得到過愛,沒有得到過別人真正的關愛。所以在他的心目中就會覺得跟他人之間的關係是要靠鬥爭得來的,你不爭取一切東西都沒有。

所以你們去看電影裡邊那些大反派的說法,幾乎反映的都是這兩種人。一種是受寵型的,受寵型的人的臺詞經常就是說,你們不應該這樣對我,你們這樣對我是極大的背叛,為什麼所有人都要跟我過不去?你看,因為他小時候是一個受寵型的人格,所以他長大以後他會覺得別人都是跟他過不去,別人為什麼都不像他的爸爸媽媽小時候對他那麼好。那種被忽視的兒童的臺詞一般就是說,你知道我經歷過什麼嗎?我認為這個世界上,如果你不去努力爭取的話你將一無所得,所有這一切都是你們逼我做的,這就是那種大反派的特徵。

他會認為這一切東西都是被逼的,因此現在想想,我們講過的《正面管教》,叫作“溫柔但是有邊界”。就是你既要給這個孩子足夠的愛,但是又不是寵愛他,你幫他建立了積極的邊界。有了這個積極的邊界,這個孩子既能夠覺得自身的價值,又能夠感受到與他人的鏈接,這時候他才是一個心理陽光、健康的孩子。

所以這是容易出問題的童年,那麼怎麼看出你這個人的心裡邊有沒有問題呢?這裡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法。就是阿德勒說,他們在做心理治療的時候會去問這個人最早年間的記憶,什麼叫最早年間的記憶?就是你的腦海當中所能夠想到的你人生最早的那幅畫面是什麼樣子,這幅畫面將有可能決定著你的人格當中有沒有問題。

給大家舉幾個例子,你比如說有一個女孩的概念當中第一幅畫面是咖啡壺倒在桌上燙著我了,你看她心中是這樣一個想法。那麼這個孩子在生活當中就經常責怪別人沒有給他足夠的照顧,因為她會有一個危險的記憶,她覺得生活就是這樣,生活非常危險。有人說我記得三歲的時候從搖籃裡邊摔下來這段記憶,經常會出現在他的這個畫面當中,那麼這個人會有嚴重的焦慮和恐懼。

還有一個人,是個12歲的男孩,他說他最初的記憶是,母親以為我丟了,跑到大街上大聲呼叫我,非常擔心,其實我一直藏在家裡的碗櫃裡。這個孩子的心理有什麼問題呢?就是他一直在用尿床跟他的母親做鬥爭。就是他的早期的印象當中所留下的感受就是,他認為外界的生活充滿了危險,他斷定假如別人擔憂他的行為,他才會安全。只有這樣他才使自己安心,所以假使他有需要,他們就會保護他,他用躲在櫥櫃裡的方法來捉弄別人以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所以他長大了以後,到了12歲,他還在不斷地尿床,來讓他的媽媽不斷地照顧他。所以這就是我們的生理和心理之間的這種微妙的聯繫。

有一個35歲的婦女的最初回憶是,當我三歲的時候走進地窖裡,我走在烏黑的樓道里,比我稍大一點的堂兄打開門跟著我,我很怕他。你看,從這段記憶裡邊可以看到,她不習慣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和異性一起讓她尤其不自在。阿德勒就猜這個女孩是一個獨生女,果然她是一個獨生女,而且在35歲的時候還沒有結婚。

那這些記憶都是看起來有點問題的記憶,那什麼是稍微好一點的呢?比如說有一個人記憶說,我記得母親讓我搖動搖籃車裡的小妹妹,這裡邊有合作。當這個裡邊有著合作,有著對他人的幫助的時候,這個人會好很多。所以阿德勒說,如果家裡邊生了二胎或者三胎四胎,因為那個時候生得都比較多,要讓大孩子參與到對小孩子的撫養當中。

就是如果你讓大孩子參與到對小孩子的撫養當中,能夠有效地培養大孩子的合作精神。能夠讓大孩子覺得我對他付出了,我對他有貢獻,我對他有愛,小孩子也能夠感受到來自姐姐來自哥哥的這種愛。

我當年最早期的回憶是什麼呢?我那天讀完這本書以後,我就在想,我想到的場景是很早很早,就是我最小的記憶,就是我媽媽要做飯,然後她讓我去院子裡邊撿樹枝,撿那個樹枝用來燒火的。因為我們那時候需要拿樹枝燒火才能夠做好吃的飯,我就在那個學校的院子裡邊撿,撿枯枝,然後交給媽媽去生火。

根據我粗淺地分析,我覺得這個還蠻健康的,還是不錯的。所以早期畫面還是一個蠻有意思的東西,大家可以自己測一下,看看自己最早年間的畫面是什麼?這是你自傳的開始。

那麼大家都整天講心理學,什麼是真正的心理學?我在這書中找到了一個答案,簡單的一句話講,心理學就是對合作中缺陷的理解。

這話得好好思考一下,阿德勒說心理學就是對合作中缺陷的理解。就是如果你和他人、和社會、和家人在合作當中沒有缺陷,那你的心理就很健康,不需要太多的認識。但是如果有缺陷,我們就要想辦法來理解它。

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裡,兒童統一其心理的努力,並在心理和身體之間建立根本的關係,他會採用固定的生活風格以及相應的情緒和身體習慣。他的發展包括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合作,這來自我們學習、判斷和理解個體合作的程度,在所有的失敗者當中,最多的共同點是合作能力非常差。就是所有的失敗者共同的特徵,就是他從小到大沒有學過合作。

實際上一個媽媽在從小抱起這個孩子的時候,那一刻媽媽和孩子之間就已經開展合作,所以在後邊我們會講到一個家庭是怎麼樣影響到一個孩子心理的問題。

那麼自卑感是怎麼回事呢?說一個媽媽帶著孩子去看獅子,帶著三個孩子去看獅子,然後獅子哇,大吼一聲,有一個孩子嚇得渾身發抖,說不出來話。第二個孩子說我要回家,我要回家。第三個孩子呢,朝那個獅子吐唾沫,說我要吐它,朝那個獅子吐唾沫。事實上這三種反應都是自卑的表現,所以自卑表現出來的形象是非常複雜的。

有人是用過度的自大來掩飾自己的自卑,你在生活中遇到那些特別喜歡吹牛的人,整天就講說我跟誰在一塊兒,我多有錢這種人。有一個規律特別值得去感受,就是一個人吹什麼東西越多,他可能正好最缺什麼。那麼什麼是自卑感呢?我們在這兒有一個定義,當個體對面臨的問題沒有做好恰當的準備或者應對,而且他認為自己無法解決時,自卑情結就出現。因為自卑感常常引起緊張,所以就有種朝向優越感的強制性行動,但卻不再指向解決問題。個體盡力限制行動的範圍,而專心於避開失敗,而不是追求成功,他會在困難前面猶豫、停滯甚至後退。

這個話得好好解釋一下,就是一個人有了嚴重的自卑情結以後,他會有一種動力去尋找優越感,那麼怎麼尋找優越感呢?尋找優越感最好的方法並不是我真的去面對這件我拿不準的事,我去做它來解決這個。你去做它你很有可能變得更自卑,因為這事你真的沒法處理,你不會。這時候能夠獲得優越感的最佳方法,比如說我搗亂,你們在做我在旁邊搗亂,這種人是因為他不敢參與到合作當中去。還有一種人,說風涼話,別人在幹活,他在旁邊說風涼話。還有人說,我不屑於幹,我就根本瞧不上那玩意,有什麼了不起,他從來不參與。

所以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的時候,與他人的合作出現了明顯的問題,你會發現他在長大以後,面臨困難的時候,採取的往往是這幾種措施,就是退讓、躲開、搗亂、說風涼話甚至去做暴力的破壞。他用這種方式來尋找優越感,他覺得我雖然沒法像你們那樣掙錢,但我能夠有辦法讓你們像我一樣倒黴。

那些破壞共享單車的人,或多或少內心當中都有這樣的感覺。就是你們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但是我告訴你這生意不好做,我要想辦法讓他生意變得更難做,這都是自卑情結的表現。所以自卑感,無論是廣場恐懼,在人多的地方就覺得緊張。還是經常哭,經常抱怨,甚至是自吹自擂,這都是明顯的自卑情結的展示。

那麼自卑感並不是變態本身而是人類地位提升的動力,我們要正確地認識到這一點。如果你能夠正確地去對待你的自卑感,這是我們人類地位提升的動力。自卑與優越的這個例子,阿德勒舉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狀況。他說假如你發現阿德勒博士今天來上課的時候拿了一把梯子,然後自己爬到梯子上去給你們上課,就他一個人坐在那個屋子的頂端這樣跟你們上課,你會不會覺得他瘋了?這時候大量的人就會說,你下來你下來你站那兒幹嘛?我們對一個瘋子,我們的辦法就是你下來,沒有人理解他為什麼要坐在那個梯子頂上。所以當你把他從上邊請了下來,騙了下來或者拉了下來的時候,你以為你治好的他這個病了嗎?沒有。下一次他會想辦法站在桌子上,再下一次他說不定會踩一個高蹺過來給你講課,為什麼?因為他需要有這種優越感,他覺得坐得比你高能夠帶來優越感。

所以這個問題的根不在於他是在梯子上還是在桌子上,還是他拿望遠鏡看你,還是怪怪的這種感覺。不是,不在於這些表現,而是在於你要理解他為什麼要坐在那個上面。他是希望通過坐得高來解決內心自卑感的問題,因為自卑感的人都會去尋找優越感。很多案例,身邊很多的案例,就是越是自卑的人越喜歡錶現,越喜歡秀,把自己打扮得特別棒。這個確實也不能怪他,這都是童年時候所受過的傷。所以這本書的核心發現是什麼呢?就是我剛剛開頭講的那一段,用他的原文講一下。

只有真正面對並掌控生活問題的個體,才是在努力過程中表現出利人傾向的人,他們前進的方式也使別人受益。如果我們以正確的方式對待別人,我們就不會發現他們很難被說服。人們對價值和成功的所有評判最終都建立在合作的基礎上,這是人類最偉大的共同點。我們對行為、理想、目標、行動以及性格特質的要求,都應該有助於人類的合作。

我們從未發現完全缺乏社會情感的人,神經官能症和罪犯也知道這一公開的秘密,這一點可以從他們想努力地從自己的生活風格中找到合理的理由,或者把責任推卸給別人看出來。然而他們喪失了朝有用生活一面進行的勇氣,自卑情結告訴他們合作中的成功不屬於你,他們避開了生活中的真正問題。與陰影作戰,來重新肯定自己的勇氣。

阿德勒說即便是一個罪犯,即便是一個巨大的失敗者,他內心當中依然嚮往著合作,這個可以從他們不斷地推卸責任這件事上看出來。他知道哪個對哪個不對,他心中很清楚,像不像王陽明講的,說一個賊,你罵他是賊,他還要惱怒。

就證明他心中有這個良知,這都是相隔了幾百年的人,他們的理論竟然都指向同一個方向,這就是正確的方向。所以當我們知道這個核心發現以後,你要理解說我們應該把解決自卑的問題和這個社會整合起來,和社會的價值鏈接起來。

那麼接下來我們來看看一個孩子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當中是怎麼樣受到各種各樣的影響的?我們先從家庭開始說起,說一個媽媽在開始抱這個孩子的時候,就是在培養這個孩子和媽媽的合作。所以這個時候,這個媽媽是不是真的愛這個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歡這些事情就變得特別重要。因為一個真的愛這個孩子的媽媽,會非常容易地學會用舒服的方式抱孩子。尤其是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她會把這個孩子搞得特別舒服,孩子不會哭,會非常愉快,笑著跟她一塊洗澡,這就是合作。

他和媽媽的合作就開始了,但是如果這個媽媽打心眼裡邊本身就不關注這個孩子,真的有這樣的媽媽。這個媽媽就覺得說,帶來了好多的麻煩,怎麼變得這麼糟糕。所以她在給孩子洗澡的時候都會笨手笨腳,甚至我們見過很多年輕的媽媽根本就不會給孩子洗澡,把這些事全部交給爺爺奶奶去做,保姆去做,自己都不會。

所以這時候你發現她跟孩子的合作之間就會出現問題,這從最早開始就已經影響孩子。所以拯救母親很重要,就是讓母親知道即便是做家庭主婦,這是一份非常偉大的工作。她和那個出門掙錢的男人之間根本沒有高下的區分,你是發自內心地愛這件事情,愛這個家庭,愛這個孩子,你是帶著鏈接和奉獻去做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孩子是能夠感受得到這種合作的感覺。

而反過來我們見過很多媽媽,一邊照顧孩子一邊抱怨,想想看有沒有?一邊給孩子做飯一邊抱怨,一邊陪孩子寫作業一邊抱怨,一邊給孩子洗澡一邊抱怨。因為她內心覺得我不應該這樣,我應該過更精彩的生活。她試圖努力地證明,她用這種抱怨來尋找內心的優越感,來感受到說我是屈尊了,我現在是埋沒了這種感覺。

這時候你會發現孩子也不能夠學會跟母親好好地合作,所以決定孩子行為的不是孩子的經驗,而是他從這個經驗當中得出的結論。所以如果我們認為,一個孩子經歷了什麼樣的過程,他就一定會怎麼怎麼樣的話,這個就太過簡單了。比如說如果一個孩子小時候營養不良,長大了就一定會犯罪,是這樣嗎?不是,營養不良的孩子很多,有的成為了罪犯,有的沒有,為什麼呢?因為他重新解讀了這個世界。

一個孩子對這個社會的感知能力很強,但是解讀能力很差。所以作為大人,我們要能夠幫助孩子正確地解讀在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候才能夠幫孩子學會合作,學會和他人之間的鏈接和關係。

那麼另外一個極端,就是母親對孩子的愛如果被誇大了,變成了一種佔有。有的母親經常強調說,你是我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就是她覺得,如果她過分地強調這個東西的話,孩子很快就會找到他獲取母親注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如果過度地受寵,這個孩子覺得他跟母親之間的關係是佔有的。那麼他會覺得,我的母親只屬於我,不屬於任何人,甚至連弟弟妹妹都不行。那麼他為了能夠獲得佔有這個母親,他的辦法就是晚上睡覺從來都不好好睡,他一定會半夜驚醒,他會尿床,他會翻來覆去,他會在夜裡大喊大叫。他說媽媽我口渴,媽媽我身上癢,他把媽媽折騰得一塌糊塗,為什麼?

因為他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夠體現到你是我的媽媽,一旦出現了另外一個人會爭奪他的媽媽,甚至那個人是他的父親也不行,這個俄狄浦斯情結就會出現。他就會覺得這一切都是來阻礙我的,他會用尖叫、呼喊、無法入睡或者其他的某種方式來惹是生非,努力地使母親靠近自己,反過來佔有媽媽。

而這時候他會出現大量的人格問題,那麼父親的作用同樣重要。父親在家庭生活中的作用與母親同樣重要,起初他與孩子的關係不夠親密,他的影響稍晚才會產生。如果母親無法將孩子的興趣擴展到父親身上,可能造成某些危險。孩子在他的社會情感發展過程中就可能遭到嚴重的阻礙,婚姻不美滿,對孩子而言處境就充滿著危險。

就是如果母親想要獨佔孩子,把父親排斥在外,認為孩子都是我一手帶大的,你這個當爸爸的盡到什麼責任了。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如果表現出這樣的想法的話,孩子將來長大了,婚姻會不美滿。也許父母雙方都會為個人利益而把孩子作為擺佈,每個人都希望孩子依附於自己,比對方得到更多的愛。如果孩子發現了父母之間的分歧,他會手法嫻熟地讓他們相互鬥爭,孩子會手法嫻熟地讓他們互相鬥爭。

如果父母間的合作不充分,那麼他們也無法希望能夠教他們的孩子們如何合作。不美滿婚姻中的兒童,除非他們的最初印象被糾正過來,否則就會在悲觀的婚姻觀念下成長。那麼如果父親脾氣火爆,試圖控制其他家庭成員,這個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那麼男孩們就會從對男人的預期中得到一種錯誤的觀念,女孩則更受其害。她在後來的生活中把男人描述為暴君,婚姻對他們而言似乎是一種征服和奴役。

假使母親控制慾強,對其他成員絮叨,情形就會逆轉過來。女孩們有可能會模仿她,變得尖酸刻薄,男孩們總是自我防禦,害怕批評,伺機去征服女性。像不像我們講過的《母愛的羈絆》?就一個媽媽如果變成了自戀型的媽媽,對整個家庭都是一個災難,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呢?所以這段很重要,說我用寥寥數語便可總結父親的任務。

他必須證明自己是妻子、孩子以及社會的好伴侶,他必須以良好的方式應對生活的三個問題,職業、友誼和愛情。他必須以平等的立場與妻子展開合作,照顧並且保護好家庭。他不應該忘記,婦女在家庭生活的創造性方面所起的作用無人能比,父親的作用不是趕走母親,而是與其一道工作。他絕不應讓他看起來是在給予,別人在接受,在美滿的婚姻中,男人養家餬口只不過是家庭勞動分工的結果。家中不應該有管制者,每個場合都應該避免不平等的感覺,這就是一個理想男人的形象。

就是他是在掙錢,但他知道說掙錢這只是分工而已,媽媽在家裡照顧整個家庭,這個工作更重要。家裡邊沒有那個非得要說了算的那麼一個人,所有人都必須得聽他的。如果出現了這樣強制性的這種特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權力爭奪出現的話,這個孩子在內心當中就會產生大量的偏差。所以這是我們說,家庭對一個孩子非常重要的影響,當然後邊還提到了一點關於性知識的問題。就是夫妻之間在孩子面前不應該表現得過分親膩,表現得過分親膩會引起孩子的防衛心理,孩子會覺得我應該做些什麼事來爭取大家的親熱。孩子的性知識,不用過早地告訴他,直到他想知道的時候,他問你告訴他,他不問的時候,根本不需要提前地就跟他講這些露骨的東西。

阿德勒說,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稀裡糊塗長大的,誰也沒有犯太大的錯誤,所以保護孩子在這方面的這種天真是很重要的東西。

所以這是家庭影響,那麼接下來講學校的影響。阿德勒那個年代裡邊,他發現了自卑與超越的理論以後,他其實特別希望幫助更多的孩子健康地成長。但問題是,他說,尤其是那些需要被幫助的父母卻從來不進行任何的學習,這個跟我今天的感受是一模一樣的。越是那個家庭混亂,越是那個父母沒有辦法,那個父母不斷地折騰或者用錯誤的方法,暴力等等,他越沒有時間來學習。

他的生活壓力越大,甚至他越排斥學習,要不是他早年間那麼排斥學習,他也不至於現在變得那麼糟糕。因為那時候是一九二幾年,阿德勒那個時候大量的人都在為生存掙扎,所以他認為幫助所有的父母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這是他那時候定的方針,他說幫助所有的父母做不到,因為所有人都在忙著掙錢,養家餬口都做不到,你怎麼幫他們來學習呢?

所以阿德勒的策略就轉向了學校,他說雖然我不能夠幫到所有的父母,但我可以幫助所有的老師。我們培養儘量多的有心理學基礎的老師,讓他們知道應該怎麼樣對待孩子,這樣的話能夠彌補孩子在童年時候所受到的傷,長大了以後能夠跟這個社會鏈接起來。這個觀點在今天我認為發生了改變,就是老師,因為他們覺得我都懂,這些東西我是專業的,他不願意去學習更深的東西。

老師們也很忙,他就每天忙著做教案,忙著去應付檢查,就已經累得夠嗆了,你還讓他拿時間來讀這些晦澀的書,做不到。但是父母不一樣,我發現只要是父母聽到了正確的方法,有的會流下眼淚,會哭,有的會懺悔,有的會覺得說我之前真的做錯了,我應該改過來。

所以大量的父母在聽完我們講了幾本書以後,就徹底地變了一個樣。所以今天我覺得,我們工作的重點應該放在家庭裡邊,應該讓更多的家長認識到自己到底應該怎麼樣去承擔這個教育孩子的責任,跟阿德勒那時候產生了不同。

那麼回到學校,我們看一個好的學校應該是什麼樣的呢?他說教師必須做母親應該做的事,什麼事呢?就是和孩子聯繫在一起,對這個孩子感興趣。孩子對整個未來的適應取決於對孩子的興趣,教師絕不能對嚴厲或者懲罰感興趣。在阿德勒的教育體系裡邊認為嚴厲和懲罰這兩件事是大忌,因為一旦你做了嚴厲和懲罰,你會發現這個孩子就很難跟老師建立起來溝通和鏈接。為什麼那些壞孩子在找藉口、撒謊、出去混的方面都特別有天分,但是他們就是不願意呆在學校裡邊,笨嗎?智商不夠嗎?沒有,人和人的智商相差是微乎其微的。

但是一旦他開始排斥學校,他覺得學校就是一個討人厭的地方,學校就是一個不斷折磨人的地方,他會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遠離學校,他失去了和這些人鏈接的機會。所以如果一個孩子來到學校,發現很難與教師以及其他同伴溝通,那麼成人所做的最糟的事情就是批評、指責他,這種方法只是非常清晰地表明他討厭學校是對的。如果教師想要吸引孩子的注意,他就會了解孩子以前的興趣在哪裡,並讓他相信他在這種興趣上以及在其它興趣上都能夠獲得成功。當孩子在某一方面覺得有信心的時候,在其他方面激勵他就容易得多。所以跟我們前面講過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以及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以及我們在領導力的課程裡邊講的二級反饋,是一模一樣的東西。

教育一個人最重要的機會,是在他做對事的時候你真的關注他,發現他做對的事,給他足夠的肯定,去提升他的自尊水平。他的自尊水平一旦提高了,在別的方面他改進也會變得非常容易,因為他覺得這些東西我都學得會。而反過來,我們現在的學校是怎麼做的呢?關於合作和競爭這件事,他說在現今的體制上(指一九三〇年代),跟現在幾乎沒有變化。在現今的體制下(指一九三〇年代),我們通常發現孩子們開始上學時他們都對競爭的準備勝過合作,對競爭的訓練持續整個學校時光,對孩子而言這是種不幸。如果他向前進努力打敗其他孩子,他的不幸並不比他落後於人進而放棄鬥爭要少。

在這兩種情境下,他在根本上都只對自己感興趣,他的目標並不是奉獻和幫助,而是弄到一切他可以弄到的,就少說一句叫不擇手段都可以。

甚至有的老師在課堂上,就告訴孩子說讀書為什麼?就是為了金錢和美女。讀書就是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力,讀書就是為了光宗耀祖。你要不讀書,你要不考上北大清華,你這一輩子就完了,用這樣的方法跟孩子灌輸。所以阿德勒這一段話說得特別深刻,他說這孩子如果勝出了,可能受傷更重。因為在他的心目當中,一定是打敗別人自己才能夠出色,覺得沒有合作他只有競爭。

有很多人情商很高,很善於做事情,他學習成績可能並沒有那麼好,但是他能夠為這個社會做出很多的貢獻。能夠做出一個很大的企業,或者做公益事業,或者做老師做什麼都可以。但是我們心目中只認定了,說只有考大學才行,這是一種典型的短視的行為。而這種短視的行為,在這兒你看明白了,他傷害的是孩子的合作能力。

所以一個老師在學校裡邊,核心是老師跟孩子的合作,核心是你有沒有認真地關注到每一個孩子,你真心地跟他們產生鏈接,你和他的對話過程當中讓孩子感受到了合作的樂趣和力量。這才是作為一個好老師最重要的點,而不是說老師高高在上。

那就像家裡邊那個父親的權威是一模一樣的,老師高高在上,一切人打架鬧事幹什麼,只要告老師 就解決問題。這時候你培養出來的是一群鬥爭者,而不是一群合作者。老師應該跟孩子們俯下身來平等地對話,關注每一個孩子,發自內心地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關注這個孩子的優點。把這個東西讓孩子體會得到的話,他才能夠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不用做班幹部他也知道怎麼樣跟別人合作。

在學校裡還有很多錯誤的鼓勵方式,你比如說老師們經常這樣說,說你很聰明,你只是懶,你要稍微使點勁,你的成績就能夠跑到前邊去。你沒發現用這樣的方式鼓勵的孩子,往往沒什麼變化嗎?為什麼呢?阿德勒說,如果這個孩子這麼輕鬆地就能夠得到這種優越感的話,他是不會輕易地放棄這個優越感的。就是我不使勁我都很聰明,那我就不要使勁,為什麼?我一使勁萬一不聰明的話,這個神話就被戳穿了。所以你越是這樣鼓勵他,這個孩子越是會保留這個優越感,他會永遠吊兒郎當,永遠懶惰,永遠不努力。

因為其實是這些鼓勵的話限制了我們,那你說這孩子真的懶惰,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阿德勒說如果這孩子懶惰,說明他沒有學會克服懶惰這件事,你不應該去激發他的優越感。你應該把大家組織在一起,不針對任何一個人,我們小組大家一塊兒來討論懶惰是怎麼產生的,懶惰的危害有哪些,為什麼要克服懶惰,克服懶惰有什麼好處,那麼大家有什麼辦法來克服懶惰?你看這時候那個孩子甚至都感受不到這是為他舉行的班會,因為你根本沒有針對任何一個人,你只是把大家叫在一起來討論懶惰的問題。

這個話題可能能夠幫助到所有的孩子,這就是合作的過程,這就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本書裡邊還有一點很有意思的是,它跟我們前面講的《刻意練習》竟然能夠重合,你想想看,《刻意練習》告訴我們說,根本沒有天賦這回事。而且這裡邊也用到了帕格尼尼和莫扎特,他說即便是像帕格尼尼和莫扎特這樣的人也沒有任何天賦可言。他們都是因為有了一個機會去接觸那個事,他們都是因為有了正確的不斷地練習的方法才能夠成為大師。

所以在學校裡邊,根本就不應該告訴孩子說有天賦和排名的區別。如果所有的老師都能夠聽一下《刻意練習》這本書,如果所有的老師都能夠首先放下對於天賦的成見,我認為教育會少傷害很多孩子。在我們過去的生活當中,一朝為學渣,終身為學渣,原因就是這個孩子可能那一個知識點沒有學會,被老師冠以了一個說,你數學不行這樣的概念。我們的老師們經常討論這樣的問題,說這孩子語文不行,那孩子數學不行,那孩子慌得很,那孩子懶得很等等。

當老師給孩子們下了這麼多的定義以後,這個孩子自我就會認同這件事情。他會在別的方向彌補,比如說我數學不行,但是我打籃球很行,他會玩命地打籃球去獲得那個優越感。他就放棄這件事,因為他已經認識到了自己沒有這個天賦。

實際上作為一個老師,最起碼的一點你應該知道這個世界沒有所謂的天賦,更不應該去做大量的排名。這些排名會使得自卑和自大的感覺不斷地交織,會讓孩子的心理出現扭曲。所以最終我們講到學校裡邊給孩子最好的影響,是想辦法跟孩子建立鏈接,讓孩子感受到來自老師真正的關懷。讓孩子能夠感受得到自己自身的能力是可以不斷地通過訓練得到進步的,他才能夠去關愛別人,用老師對待他的方法來對待其他的人。

阿德勒還去大量的學校演講,就是試圖去改變當年的那些老師們。學習是一個終身的事,不是我在教大家,不是我比大家更好,我是一個更好的老師,而是我更願意謙虛地去學這些前人的書籍。我們大家一起謙卑一點來學前人的書籍,這時候才有可能給我們的孩子創造一個不同的機會,這是作為一個老師的責任感的體現。

好了,第三個就是我們說,為什麼會出現大量的犯罪?阿德勒說,犯罪是來自於努力的失敗。就是在罪犯所有的行為和態度中都顯示出他努力追求優越感,解決問題、克服困難。將他區別開來的不是他在這個方向上努力,而是他的努力所採取的方向。

一旦我們看到他採取這個方向,是因為他不瞭解社會生活的需求,不關心同伴,我們就會發現,他的行為相當不明智。你知道一個人為什麼要當小偷?是因為他根本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法能夠賺到比這更多的錢,一個小偷能賺多少錢,哪天萬一被抓呢?風險又高。所以這其實是一份非常低劣的工作。

但是為什麼這個孩子早早地跑去學偷東西了呢?因為在這個孩子性格還沒有養成,還沒有能力的時候,他就已經極度地渴望獲得優越感,他就已經想要超越那個自卑了。他小時候自卑情節特別嚴重,所以他又不會打工,他又沒有知識又沒有文化,又上不了學,那麼捷徑就是去偷東西。所以犯罪都是來自於找捷徑,來自於無助,總是以個人的方式追求優越感,他所追求的對別人沒有任何貢獻,他不具有合作性。

那有人說你說罪犯都不具有合作的能力,我看《速度與激情》那不是挺合作的嗎,那幾個人那麼合作?你發現所有的犯罪集團的合作都只限於小範圍,你沒發現那個範·迪塞爾永遠都在強調說family,我們是一個家人。

他只重視我身邊的這幾個人,他把這幾個人視為一個整體,在他們之間會有著充分的配合。但問題是他跟整個世界是斷開的,他對於整個世界來講是一個危險分子。

犯罪分子一般就這三方面出問題,要麼是職業的問題,要麼是與他人關係的問題,要麼是愛情的問題。

阿德勒說,所有的罪犯都是懦夫,犯罪是對英雄主義的懦弱模仿。英雄高大上,特別棒。他希望成為這樣的人,但是他不會,他沒有辦法,沒有人教過他,他內心又特別自卑,又特別希望得到這種榮耀感,所以他懦弱地模仿。

我走一個捷徑,我要讓這些人害怕我的方法,不是讓入侵的敵人害怕我,而是讓這些普通人害怕我的方法來找到這種英雄的快感。他們在追求個人優越的虛構目標,一種失敗的嘗試。我們知道他們是懦夫,如果他們認為我們知道這一點的話,他們會非常吃驚。

這很有意思,我不是有朋友是警察嘛,他們說審犯人的時候尤其是那種惡性犯罪分子的時候,警察的氣勢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認為這個人真的內心無比強大所以才做犯罪分子,那你審訊經常突破不了這個口,但如果你能夠指出來他的懦弱的地方,這個人可能很快就撂了。

這就是心理學,我們必須打破這種對犯罪的勇氣和聰明的通常判斷,但是我們在什麼地方打破呢?我們必須得讓孩子知道說那個不叫作勇氣。犯罪,能夠搶東西,能夠偷東西,敢於替兄弟們坐牢,身上紋著很多紋身,敢砍人,這都不叫作勇氣。這都不叫作聰明,沒有被抓到這不叫聰明。

很多犯罪分子直到被抓到,去死刑的那一刻,他所懊悔的事情都是我當時如果沒聽那個人的話就好了,我當時如果沒有那麼上當就好了。他始終認為是自己不小心才被抓到的,他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人生的錯誤是發端於整個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方向。你做再聰明的努力都是錯的,因為你所做的事與這個社會無關甚至有害,你只為自己考慮。

所以怎麼去打破人們對這種東西的追求呢?這個地方是在家裡、學校裡以及管教所進行。就是如果能夠在家裡和學校裡就把這件事進行過了,這個人可能就不需要進管教所。如果能在管教所裡邊把它解決了,他可能就不會再進監獄了,如果在監獄裡邊解決了,他可能就不會再回來或者走上更嚴重的暴力犯罪(的路)了。

學校和家裡邊我們前面講過了,那麼在管教所裡邊應該怎麼做呢?阿德勒說,應該想辦法教會他們合作,教會他們謀生的手段,教會他們為這個社會作出貢獻的感覺。就這些犯罪分子可能從小到大都沒有體會過為這個社會作出貢獻以後所獲得那種回報的感覺,這種感覺是非常陌生的。所以他說面對生活問題沒有人一定會失敗,罪犯選擇了錯誤的方法,我們必須向他指出他在哪裡採用了錯誤的方法以及為什麼選擇了他們。我們必須訓練他有勇氣對別人感興趣,你注意這句話,叫作有勇氣對別人感興趣。

這些人在童年的時候,肯定對他們的媽媽感過興趣,對他們的爸爸,對爺爺奶奶,對他們的第一任老師感過興趣。但是他們受到了傷害,他的爸爸媽媽拋棄了他,他的老師揍他,他老是排名然後挖苦他,使得他喪失了對別人感興趣的勇氣和別人合作。如果我們完全認識到罪犯是懦弱的、沒有勇氣的,那麼我會認為最強有力的自我辯白會遠離罪犯。沒有哪個孩子會在未來去選擇訓練自己犯罪,我想說這種合作能力必須受到訓練,他是否來自遺傳根本不是問題。

人們有一種尋求合作的潛力,這種潛力應當被視作是天生的。就是包括那些犯罪分子在內,他也是希望能夠通過合作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種是天生的東西,因為這是作為一個人的三大鏈接。

阿德勒博士不但是能夠讓犯人迴歸,這裡邊有一個非常震撼的案例,是他讓一個瘋子逐漸地迴歸過來。那些真的瘋了的人,是怎麼回事?他說有一個女孩,她總認為自己是條狗,她就滿地爬、吐口水、學狗叫,這就徹底瘋了。精神病院裡的人對付這個女孩的辦法就是打針、吃藥、關禁閉、電她。這個女孩根本不為所動,就天天咬人、天天亂叫。

後來這個阿德勒博士看到這個案例,說這個人是與同伴分離的問題太嚴重了,什麼叫作與同伴分離的問題。就是她沒有一個同伴,她覺得太孤獨了,周圍的一切都不是同伴。所以當一個人與同伴分離的問題變得嚴重的時候,他沒有跟同伴產生鏈接的時候,會出現什麼問題呢?各種精神疾病肯定是從那兒來的,甚至包括陽痿和早洩這樣的生理疾病,也是來自於心理上與同伴分離所導致的結果,最嚴重的是會發瘋。

所以阿德勒博士說我來治療她,他的辦法就是坐在這個女孩旁邊,跟這個女孩說話。這女孩子不理他,然後亂叫,還在地上吃東西這樣。阿德勒是就不阻止她,沒關係,就是跟她講話,就是把她當作一個人,跟她慢慢地講話。講了整整三天,這個女孩動手打了阿德勒博士,就是撓他打他,因為是一個女的嘛,她打他也不會有特別嚴重的傷害。

阿德勒博士不批評,不說什麼就讓她打,自己稍微躲一躲,就是別把臉摳破了。打了一會兒,這個女的發現打他沒用,為什麼?打他沒有反抗。後來這個女的就拿手去把玻璃砸碎了,把那個玻璃窗自己用手砸碎,砸碎後手上全部都是血。這是惹大禍,這個在精神病院裡邊一般來講就應該被拉去,然後關禁閉。阿德勒博士非常溫柔地把她拉下來,沒有任何的批評,給她包紮傷口,清洗傷口,這樣溫柔地跟她說話。

後來過了幾天,這個女孩開始跟阿德勒博士講話,慢慢地走上康復之路。最終這個女孩恢復了完全的正常,就是成為了一個正常人。後來有一天,阿德勒在大街上遇到這個女孩了,說你在這兒,說怎麼樣?還寒暄了一段,聊得不錯。後來阿德勒博士說,我要去你之前的那個收容所,你願不願意跟我一塊兒去回到那兒看看?這個女孩說行,跟你去,然後這女孩跟著阿德勒博士回到了之前的那個收容所,還見到了之前治療過她的醫生。

然後阿德勒博士去辦別的事了,留下他們兩個人單獨談話,談完話以後回來,他就問這個醫生說怎麼樣,你覺得她的治療效果怎麼樣?這個醫生說這人完全正常,這人壓根沒病,她之前不會是裝的吧?這個醫生說,但是有一點,很明顯她不喜歡我。

就這個醫生能夠感受到那個女孩好了以後也不喜歡他。阿德勒博士就講說,如果你真的想要治療一個人的心理疾病,你必須得知道他這個心理疾病的根源在哪裡。就當他的根源是沒有跟他人建立鏈接,她跟同伴之間徹底分離的時候,你就要想辦法把這個鏈接對接上。甚至抑鬱症的患者他怎麼治呢?他對治療抑鬱症患者有一條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不要做任何你不想做的事。

你比如說我們會鼓勵抑鬱症的患者說,走,看電影看電影,咱們一塊兒看電影,必須去,必須去。這人說不去,不去。咱們這些業餘的人就會說,唉呀,大家都在這兒,你看你一塊兒去吧,好不容易陪你一次。你越這樣要求,他說你得走出來,你得怎麼怎麼樣,他的病情會加重。只要跟著他就好了,因為抑鬱症患者如果重度的話,他有自殺的可能,只要跟著他就好。

他說我去看電影了,好,跟著他。走到半路,他說不想看了,回來,不想看就不看,回來。沒關係,不用責怪他。這時候他才能夠慢慢地去找到跟同伴之間的鏈接,找到這種鏈接,才能夠解決精神的問題,所以相當精彩。

從職業的角度講,跟自卑也會有關係。這裡邊有一段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就是他說有些人無論選擇什麼職業都不會滿意,因為他們所要的不是一種職業而是對優越感的輕易保障。他們不想面對生活問題,因為他們覺得生活給他們帶來的問題,這根本就不公平。這些人都是受寵的孩子,想得到別人的支持。

有一句話我覺得講得特別好,就是如果你不會游泳的話,怎麼換游泳池都沒用,就這個道理。就是如果你根本沒有從根上正確地認識職業是要為這個社會創造價值的話,你只是把職業當做給你帶來優越感的一個屏障。就是你希望自己能夠付出很少的努力,但是能夠得到一個巨大的回報,這時候所有的職業都會令你覺得沮喪。這就是為什麼大量的人在職業上一直找不到快樂的原因。

還有一種,職業有時可以用來逃避,用來作為逃避社會和愛情問題的藉口。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經常用忙碌的活動作為擺脫愛情和婚姻問題的方法。我們有時會發現,它被當做失敗的藉口,一個人瘋狂地致力於他的事業並認為我沒有時間花在婚姻上,因此我不應該對它的不美滿負責。你看多深刻,就是他會發現在職業問題上,如果你沒有處理好自卑和超越的關係,也會出現這種狀況。

那麼在最後阿德勒博士說,這個世界原本沒有人規定一夫一妻,在最早可能都是比較混亂,還有很多國家是一夫多妻制的。但是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文化的進化以後,發現一夫一妻制是最佳的保障。一夫一妻制是雙方平等對話,讓雙方互不虧欠,雙方都能夠感受到自己和他人的鏈接的一種最好的方法。如果在古代說,一個男人有好幾個妻子,那麼導致的結果就是這個家裡邊有一個絕對的權威,有一箇中心。這時候會導致孩子、妻子和丈夫的心理都會產生扭曲。

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擁護我們的一夫一妻制,在家裡邊對你的配偶保持足夠的愛和鏈接,這個婚姻才可能會變得更加美滿。這個跟我們之前講的《親密關係》也是有聯繫的,所以整本書講完,我希望大家能夠記住這麼幾個關鍵詞。

第一個叫合作,你現在知道合作多麼重要了。就是當你沒有合作能力的時候,你說我不需要跟別人合作,我自己寫書就行了,我自己當個作家就行了。你自己當個作家,你真的不需要經紀人的合作嗎?你真的不需要版權方的合作嗎?

第二個詞平等,就是在生活當中,父親和兒子之間是可以平等的,老師和學生是可以平等的,獄警和犯人之間是可以平等的,配偶之間更是平等的。

第三個叫鏈接,就是我們最常出現的就這幾個詞。當你能夠把合作、平等和鏈接做好,你才能夠完成自身自卑的完美超越,把你的自卑真的變成你進步的動力,而不要讓它成為了你心靈扭曲的來源。

這本書再怎麼樣強調它的重要性我覺得都不為過,所以這兩本都可以挑,如果你願意讀學術味濃一點的話,那你讀這本。如果你願意讀更流暢一點的話呢,就讀這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