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國志》看曹操,他九死一生征討四方,真的是“奸雄”嗎?

曹操是漢朝相國曹參的後裔,宦官曹騰養子曹嵩(太尉)的兒子。曹操從小放蕩不羈,不研究學業,不過喜歡武藝和兵法。由於父親是當官的,又是名相之後,21歲時曹操舉孝廉做了一個郎官,不久就做了縣令。由於出生名門望族,家庭背景顯赫,他很快被調入洛陽。當時黃巾起義,曹操被任命為騎都尉統領羽林騎兵。後來平叛有功勞,升任濟南國國相。由於當地的官員,很多數攀附皇親國戚,貪贓枉法,曹操實在看不下去,就上報朝廷,有八個官員被罷免了官職。曹操被召回朝廷任東郡太守,因為不想攀附權貴,沒有赴任,以生病為由回了老家。

從《三國志》看曹操,他九死一生征討四方,真的是“奸雄”嗎?

曹操

  • 曹操還是有些才能的,在家期間有人拉他密謀廢除漢靈帝。曹操沒有參與,而那些參與廢帝的人都被一網打盡。當時全國動亂不斷,曹操很快就東山再起,被任命為典軍校尉,不久又遭遇漢靈帝去世。太子劉辯即位,何太后掌握朝中大權。當時大將軍何進(何太后的哥哥)與袁紹密謀誅殺朝中宦官,何太后沒有同意他們的做法。何進就召董卓入京,董卓還未到京城,何進事情敗露被宦官反殺,從此天下大亂。何進一死董卓進京就獨攬大權,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另立劉協為漢獻帝。董卓當時也想拉攏曹操,並上奏皇帝舉薦他做驍騎校尉。曹操知道董卓倒行逆施,不得人心,不願意與其合作。
  • 在《三國志》當中沒有記錄曹操殺董卓,被史官一筆帶過,但是曹操突然改名換姓,從小路逃走,應該是刺殺董卓事情敗露,遭到通緝,於是逃亡外地。在曹操出虎牢關,經過中牟縣時,引起亭長懷疑,被抓送到中牟縣城,縣裡有人私下認識他,替他說情然後被釋放。董卓後來殺死了太后和弘農王劉辯,人神共憤,討伐聲四起。曹操到陳留後,分散家財,會集義兵,討伐董卓。曹操領兵到了滎陽汴水,與董卓部將徐榮遭遇,雙方激戰,作戰失利,傷亡很大。曹操在激戰中被流箭射中,坐騎也受了傷,其堂弟曹洪把自己的戰馬讓給他,才得以連夜逃離險境。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曹操估計就是這麼一個人吧!
從《三國志》看曹操,他九死一生征討四方,真的是“奸雄”嗎?

曹操

  • 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年),黑山賊寇於毒、白繞、眭固等率領10多萬人到魏郡、東郡搶劫,王肱無力抵抗,曹操領兵趕往東郡,在濮陽同白繞遭遇,大破賊兵。袁紹為此上奏朝廷,舉曹操為東郡太守。兗州刺史劉岱被黃巾軍殺死,濟北國相鮑信請曹操做兗州牧。曹操帶兵在壽張縣東向黃巾軍發動進攻,追趕黃巾軍一直到了濟北,黃巾軍向其求降。這年冬天,曹操得降兵30多萬,收編了其中的精銳,組成了“青州兵”。這支軍隊後來成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發家資本。
  • 陳留太守張邈和陳宮叛亂,並迎接呂布。曹操率領“青州兵”攻打呂布,呂布出戰,被騎兵衝散。曹操軍陣勢大亂,他飛馬冒火突圍,掉下馬來,燒傷了左手掌,差點掛了。好在行軍司馬樓異扶曹操上馬,帶他衝出了重圍。後來曹操趕走了呂布,攻克定陶和雍丘,做了兗州牧。長安城大亂,漢獻帝被挾持東遷,到達安邑縣。曹操在謀士的策劃下,派從弟曹洪帶兵西行,迎接漢獻帝。曹操被封為建德將軍,不久又升任鎮東將軍,封費亭侯。楊奉、韓暹護送漢獻帝到洛陽,兩人發生內訌。曹操兵進洛陽,韓暹逃跑,曹操總攬朝政。由於洛陽殘破不堪,根本無法住人,董昭等人勸說曹操將漢獻帝遷都許縣,並建立宗廟,開始屯田制。從此的曹操,已經開始走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道路了。
  •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到達宛城。軍閥張繡投降,不久後悔,又反叛。曹操前往討伐,遭到失敗,自己被流箭射中,大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殺死。曹操在此戰中死裡逃生,退回舞陰縣養傷,張繡率騎兵抄襲,好在被曹操擊敗。張繡於是逃往穰縣,與劉表合兵。後來曹操多次與張繡交戰不克,官渡之戰前夕,張繡聽從謀士賈詡的建議再次投降曹操,並參加官渡之戰,官至破羌將軍,封宣威侯。曹操打敗呂布以後,於建安四年(199年)二月,回師昌邑縣。八月,曹操進軍黎陽縣,命臧霸等人進入青州,攻下齊國、北海國、東安國,留下於禁駐守在黃河邊上。九月,曹操回到許都,分兵防守官渡。
從《三國志》看曹操,他九死一生征討四方,真的是“奸雄”嗎?

官渡之戰

  •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親率兵馬東征劉備,把他打敗,活捉了其部將夏侯博,和他的妻兒。劉備的大將關羽駐守下邳,曹操乘勝進攻,關羽也投了降。在曹操回師官渡時,袁紹進軍保衛陽武縣,關羽叛逃到了劉備那裡。當時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由於兵少屢戰不勝。很多諸侯開始選邊站,劉備和孫策都站在袁紹哪一邊。所以,孫策在曹操與袁紹對峙時,便密謀襲擊許都,結果還沒有出兵,就被刺客殺死了。汝南郡降將劉闢發動叛亂,作為袁紹的內應,進攻許都。袁紹派劉備去援助劉闢,曹操令曹仁出擊,打敗了劉備,並攻克了劉闢的營寨。此時袁紹有幾千輛運糧的軍車正趕往官渡,曹操採用荀攸的計謀,派徐晃、史渙截擊,大敗袁紹軍,全部糧車被燒燬。
  • 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已經相持了幾個月,曹操已經到了缺糧的地步,士氣低落。到了10月,袁紹再次派兵運糧,命淳于瓊等五人帶領一萬多人護送,在袁紹大寨北面40裡的烏巢宿營。袁紹的謀士許攸貪財,由於袁紹沒能滿足他的要求,就投奔了曹操,並勸說他派兵偷襲淳于瓊等人。其實,這是一個機會,也是改變歷史的時刻。當時曹操並不信任許攸,不過在荀攸和賈詡兩個謀士的勸說下,曹操採納了他們的建議。於是讓曹洪留守大營,自己親領5000人,攻打淳于瓊。淳于瓊固守營壘,曹操四面縱火,淳于瓊只能出戰。由於曹軍殊死奮戰,淳于瓊戰敗被殺。袁紹見淳于瓊被殺,決定讓兒子袁譚偷襲曹操大本營。於是派張郃、高覽偷襲曹洪的營地。戲劇性的一刻發生了,張郃等人聽說淳于瓊兵敗,就投降了曹操。所以,袁紹一敗塗地,自此無力與曹操對抗。
從《三國志》看曹操,他九死一生征討四方,真的是“奸雄”嗎?

官渡之戰

  • 建安六年(201年)四月,曹操繼續攻袁紹在倉亭的駐軍,袁紹逃往冀州。當時汝南郡投降了劉備,曹操打敗袁紹後,南征收拾劉備,劉備不敵逃走,歸附了劉表。次年,五月袁紹得病吐血而亡。他的小兒子袁尚接替了他的職位,袁譚因此不滿,自封為車騎將軍,駐守黎陽。建安八年(203年)三月,曹操攻打黎陽城外城,袁氏兄弟出戰,曹軍奮勇衝擊,袁譚、袁尚連夜逃走。四月,曹操進軍鄴城,次月回到許都。袁譚和袁尚兩兄弟,為爭奪冀州而自相殘殺,袁譚被袁尚打敗後向曹操求救。曹操在謀士荀攸勸說下,發兵援救,並讓兒子曹整娶袁譚的女兒為妻,二者聯姻以防止袁譚異心。曹軍大兵壓境,袁尚撤走了平原的圍兵,回到鄴城。次年,袁尚再次攻打袁譚。曹操發兵援救,並水淹鄴城,袁軍死傷大半。袁尚撤兵救援鄴城,結果被曹操軍打敗,袁尚知道打不過,派人向曹操投降,沒有被採納。袁尚連夜逃跑,到了中山國,鄴城很快平定。
從《三國志》看曹操,他九死一生征討四方,真的是“奸雄”嗎?

孫劉聯合

  • 曹操在包圍鄴城的時候,袁譚背叛了曹操並攻佔了甘陵縣、安平國、勃海國、河間國等地。袁譚打了勝仗,並進攻袁尚所在的中山國,袁尚逃往固安縣,他的部隊被袁譚吞併。曹操寫信給袁譚,譴責他違背和約,並與他斷絕兒女婚姻關係,讓她的女兒回孃家去,然後進軍討伐。袁譚很害怕,從平原縣撤退,跑到南皮縣。12月,曹操進入平原縣,收回被袁譚攻佔的郡縣。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軍對袁譚發起進攻,打敗了袁軍,把袁譚斬首,並殺死了他的妻子兒女,平定了冀州。由於袁尚逃亡了烏桓,曹操決定北征烏桓,並很快平定了哪裡。袁尚又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公孫康害怕曹操來攻,於是殺了袁尚、袁熙、速僕丸等人,並將首級獻給了曹操。
  • 建安十三年(208年),朝廷廢除了三公,設置丞相、御史大夫。曹操被任命為丞相,七月並征討劉表。八月劉表病逝,他的兒子劉琮接替其職位,並駐守襄陽,劉備駐守樊城。曹操率兵抵達新野,劉琮投降,劉備逃往夏口。曹操再兵進江陵討伐劉備,劉備無力抵抗便聯合孫權抵禦曹操,兩軍在赤壁相遇。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曹操軍隊在赤壁與劉備交戰時,不順利。軍中發生了大瘟疫,官兵死了很多,曹操便帶兵北撤。寥寥數字,非常簡潔。曹操在赤壁之戰吃了敗仗以後,劉備佔領了荊州所轄的江南各郡縣,而孫權佔據了江東地區,自此二人便與曹操三分天下。
從《三國志》看曹操,他九死一生征討四方,真的是“奸雄”嗎?

赤壁之戰

  • 自從赤壁之戰以後,曹軍死傷慘重,就很少與劉備和孫權正面交鋒,曹操就開始整頓吏治,撫卹將士,開陂屯田,招賢納士。他在春天還親自下田,與民耕種,在漢朝歷史上也難得一見。建安十五年(210年)冬,曹操求賢,建銅雀臺。次年,漢獻帝任命曹操的世子曹丕做了五官中郎將,並安置所屬官員,讓他做副丞相。七月間,曹操西征,與馬超的軍隊隔著潼關對峙。曹操使用離間計,離間了馬超與韓遂的關係,二人不和,被曹操打敗,逃到涼州。楊秋到安定郡,關中都被平定了。
  • 建安十七年(212年)正月,曹公回到鄴城。10月,開始討伐孫權,次年抓住了孫權的都督公孫陽,然後回師。四月,曹操回到鄴城在5月10日,被漢獻帝封為魏國公。漢獻帝聘娶了曹公的三個女兒,並封他們為貴人,其中年紀最小的暫時留在魏國,等長大後再進宮。次年,南安郡趙衢、漢陽郡尹奉等人率兵討伐馬超,殺了他的家小,馬超逃往漢中,投靠漢中太守張魯。後來馬超與張魯部將不和,遂投靠了劉備。
從《三國志》看曹操,他九死一生征討四方,真的是“奸雄”嗎?

曹操

  • 建安二十年(215年)正月,漢獻帝把曹操的二女兒立為皇后。三月,曹操西征張魯,11月,張魯從巴中率殘部向曹操投降,曹操封張魯及其五個兒子為列侯。劉備襲擊劉璋,奪取益州,並佔領了巴中;曹操派張郃前去征討。12月,曹操自南鄭返回,留下夏侯淵駐守漢中。次年,曹操回到鄴城,春天,又親自下地耕田。不久,漢獻帝加封曹操為魏王。烏桓和匈奴單于到漢朝來朝貢,匈奴南單于呼廚泉被曹操留了下來,並派匈奴右賢王去卑監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正月,魏王駐軍居巢,很快打敗了孫權。此時的曹操出行的依仗已經堪比漢獻帝,冠冕上用的是皇帝才能用的十二根玉串,乘坐特製的金根車,套著六匹馬,配著五彩從車。如果曹操能多活幾年,其實離稱帝也不遠了,只是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操操練士兵,西征劉備,宛城出現兵變。次年叛亂被曹仁平定,夏侯淵與劉備在陽平開戰,被劉備斬首。三月,曹操從長安出兵經過斜谷,派出先頭部隊扼守險要之處向漢中進軍。劉備倚仗險要地勢頑抗,曹操沒有佔到什麼便宜。曹操又派于禁協助曹仁攻打關羽。漢水氾濫成災,于禁的軍隊被淹,全軍覆沒。于禁被活捉,關羽乘機包圍了曹仁,曹操派徐晃去救援。此時,東吳孫權因為荊州問題與劉備鬧翻,孫權派使者給曹操送信,希望征討關羽以示自己的忠心。曹操從洛陽發兵南征關羽,大軍還未到,徐晃向關羽進攻,並將他打敗,關羽逃走,曹仁解圍。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到洛陽。孫權打敗關羽,並將他的首級獻給了曹操。不久,曹操在洛陽去世,終年66歲。曹操去世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從《三國志》的記載來看,曹操並沒有像《三國演義》當中描寫得奸詐狡猾,動不動亂殺人。如果仔細閱讀,就會發現,曹操比董卓之流已經仁慈很多了。同為野心家的董卓廢掉漢少帝,不久又將其毒死。而曹操雖然有野心,但是一直保持著自己的名聲,到死也沒有稱帝,如果說他是奸雄,其實有點言過其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