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真的“替天行道”了嗎?

龔一鳴


徵田虎、王慶,打遼國,剿方臘~已經遠超天道預期。。。猛的過頭了點。

山東宋江、淮西王慶、河北田虎、江南方臘是北宋齊名的四大寇。宋江為了詔安的芝麻官,火併所有同行,還間接導致了靖康之恥。


站烽


不好說,梁山共有三代領導人。

梁山一代是王倫,規模不大,幹些偷偷摸摸的勾當,沒什麼大理想,混日子而已,談不上替天行道;

梁山二代是晁蓋,這時候梁山日益興旺,晁蓋也算有作為的人,沒有騷擾百姓,專搶為富不仁者,當時時遷偷了只雞都把晁蓋氣的要砍他頭,可以說是原則很強的人;

到了宋江手裡,梁山已是家大業大,於是正式扯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不過更多的是衝州撞府,殺人如麻,雖然打擊了貪官汙吏,但社會秩序被搞得一團糟。而且,宋江野心很大,視野更廣,以前只是山東受波及,現在幾乎是整個北方都有“梁山集團”,兵馬浩浩蕩蕩,難免殃及池魚。所以,“替天行道”所行的“道”,更像是強橫之道,漸漸失去原有的宗旨,甚至可以說原有的宗旨根本就不存在。



詩文一刻


開宗明義,梁山泊好漢真的“替天行道”了。但是,因為宋江錯誤的把皇帝當做“天”,“替天行道”最終沒有完成,而且,宋江等也因此“罪下酆都”。這一點,在《水滸傳》前七十回中就有暗示伏線,施耐庵為梁山好漢設定了最終的結局,後半部書講的就是大聚義後,宋江以及108人“替天行道”的故事。

且從梁山大聚義講起

貫華堂本《水滸傳》第七十回“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驚惡夢”講的是梁山好漢聚齊108人,按照石碣上的天文排定了座次。然後,在山頂上豎起了一面杏黃大旗,上書“替天行道”四個大字,正式確立了梁山泊的綱領和宗旨。

一切安排妥當,宋江選擇了一個吉日,焚香一爐,鳴鼓聚眾,對眾人說:“今非昔比,我有片言。今日既是天星地曜相會,必須對天盟誓,各無異心,死生相托,患難相扶,一同保國安民。”

聽了宋江的話,梁山好漢“眾皆歡喜”,一齊跪在忠義堂對天盟誓:

……但願共存忠義於心,同著功勳於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神天鑑察,報應昭彰。

眾人盟誓完畢開懷暢飲,俱各大醉。這天夜裡盧俊義做了一個惡夢,夢見張叔夜將梁山好漢全夥擒獲,並準備開刀問斬。寫到這裡,《水滸傳》的故事便結束了。

容與堂本就此腰斬了後面的故事,並以陸續補寫了佂遼、徵方臘、剿田虎、滅王慶的故事,以“徵四寇”來作為《水滸傳》的大結局。

續書這麼寫,完全曲解了“替天行道”的本義,把宋徽宗這個禍國、亡國帝王當做了“天”,宋江搖尾乞憐,死活要替宋徽宗行道。這是在美化宋徽宗,貶低梁山好漢。按照續書這麼寫,梁山好漢就不是“替天行道”,而是替“天子”行道。

金聖嘆實在看不下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向容與堂本學習,一刀將續書腰斬。並且,在他的批點本中,刪改了梁山好漢聚義後盟誓內容,去掉了誓言中“替天行道”的文字。金聖嘆這麼幹,也是沒有道理的,更是自相矛盾的。

九天玄女的故事是全書提綱

在金聖嘆的貫華堂版本中,同樣有九天玄女這個故事,也有九天玄女下法旨,要求宋江“替天行道”,所說的話基本上與梁山好漢的誓言一樣。當時,九天玄女這樣囑咐宋江:

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星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勿忘勿洩。

照錄這句話後,金聖嘆很不服氣,說這是後人續貂加上去的,宋江是假託九天玄女到梁山騙人的。並且說,九天玄女的故事根本就不是《水滸傳》的提綱。

這就有點不講理了。雖然我很贊同金聖嘆腰斬續書,但對他偏激的點評卻不盡以為然。九天玄女這個故事就是施耐庵的原版故事,並非後人續貂所加。《水滸傳》這部書就是講的“替天行道”,如果連這個都否定了,還叫什麼《水滸傳》呢?

在金聖嘆的“楔子”中,很明確的講了全書的總綱,趙匡胤是道家上界雷部下派的霹靂大仙,代表著“天道”。九天玄女則是道家最高階神,當然也管著雷部,給宋江下法旨,則是要求宋江執行上界“雷部”之道。這一點,金聖嘆是認可的,因為要貶低宋江,金大師便顯得蠻橫無理,在後文的批點中自相矛盾了。

按照九天玄女的法旨,替天行道的主要任務是“全忠仗義,輔國安民”。梁山好漢的誓言講的則是“共存忠義於心,同著功勳於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意思是一樣的,這的的確確就是《水滸傳》的核心內容,這部書寫的就是“忠義”和“天道”。九天玄女廟點明主題,就是全書的提綱。

那麼,宋江完成了九天玄女“替天行道”的任務了嗎?他能向這位道家最高階神繳旨嗎?

替天行道的本義是什麼

金聖嘆的“楔子”的正文開篇詩一首邵雍的七律,是這樣寫的: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車書萬里舊江山。 尋常巷陌陳羅綺,幾處樓臺奏管絃。天下太平無事日,鶯花無限日高眠。

說的是北宋王朝建立,結束五代戰亂,迎來了“天下太平”的世道。這有什麼不對呢?施耐庵的“天道”就是天下太平,尋常巷陌羅綺遍陳,百姓享受著美好的生活。金聖嘆也不得不為此點贊,大呼“好詩”!

接下來,便是趙匡胤從雷部下凡,替天行道,讓萬里江山“雲開復見天”。書中以陳摶、邵雍這兩位在人間行道的高人為代表,為世間迎來太平盛世感到欣慰,一個高興得從驢背上滾下來,一個則作詩以稱賀。所以,天道即民心,“替天行道”就是妖魔還道(還道村的寓意),朝政去邪,“保境安民”。施耐庵的《水滸傳》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

那麼,宋江及梁山好漢真的“替天行道”了嗎?或者說,梁山好漢招安之後,是去“保境安民”嗎?

《水滸傳》後七十回還有故事嗎

無論容與堂本還是貫華堂本,以及其他什麼版本,《水滸傳》都是一部殘書,故事根本就沒有完結。那麼,後七十回書的真故事就無從探軼了?也不盡然,施耐庵在前七十回書中是有伏線的。

在全書之首,有一首開篇詞,講的是“評議前王並后帝”,也就是要逐個點評北宋九代皇帝。在宋徽宗之前,已經重點寫了宋太祖、宋仁宗(誤走妖魔)兩位皇帝,還依次點到了宋太宗、宋真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接下來就是宋徽宗登場,演繹宣和年間的故事。這樣,北宋八位皇帝全部到場,接受了施耐庵的評議。那麼,宋欽宗是否也有被評議呢?是有的。

宋江從九天玄女殿出來的時候,兩個青衣女童站在一座石橋上,要宋江看橋下的“二龍相戲”。宋江低頭往下看時,果然見到了“二龍戲水”。接著,青衣女童一把將宋江推了下去。

這個場景施耐庵暗示,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二人在國難當頭之時相互爭權,導致亡國,然後一併坐井觀天,在井裡“戲水”。

這是一處非常明顯的伏筆,如果施耐庵寫完了《水滸傳》,就一定是這個思路:宋江以及梁山好漢堅持到了靖康之難。

那麼,這與“替天行道”有什麼關係呢?

梁山好漢真的“替天行道”了

按照《宋史》、《三朝北盟會編》、《東都事略》等記載,宋江是在被張叔夜打敗被俘後,得到了宋徽宗的赦免,然後被招安了。這一點,盧俊義的惡夢也是伏筆。但是,梁山好漢並沒有被斬首,而是被編入童貫的部隊去打方臘了。方臘失敗後,宣和四年的時候,童貫帶兵北上,應金國之約去攻打遼國都城幽州。在攻打幽州的軍隊中有一支敢死隊,首領就是“招安巨寇”楊志。

幽州之戰,宋軍呈奔潰式慘敗,楊志隨即轉入到別種師中的部隊。當童貫懼怕金人要挾,從太原逃回汴京之後,楊志又投入到抗金戰鬥中。种師中在榆次殺熊嶺兵敗殉國,楊志將殘部帶出,投奔了到兩河宣撫副使劉韐部隊。北宋抗金名臣李綱在他的《梁溪全集》中便講到楊志的事蹟,並認定他有功。

從這段事蹟中可以看出,梁山好漢實踐了自己的誓言“保境安民”,這難道不是“替天行道”嗎?由此而論,梁山好漢是真的“替天行道”了。

宋江背離天道遭到懲罰

童貫率領幾萬勝捷軍從太原逃回時,宋徽宗已經讓位給宋欽宗。宋欽宗面對金兵南下的局勢,決定效仿宋真宗御駕親征,便命童貫留守汴梁。童貫仰仗宋徽宗的勢力拒不受命,便帶著幾萬勝捷軍與宋徽宗南逃。到了鎮江這個地方,與留守蔡翛(蔡九知府的原型)及蔡翛的哥哥蔡攸密謀,鼓動宋徽宗復辟。宋徽宗也巴不得復辟,便斷絕與汴京的通信,阻止南方軍隊北上勤王,劫持了運往北方的糧食。

這樣分裂國家的行為簡直就是叛國,宋徽宗如此行徑竟然在續書中被美化,真的是天道不容!所以,施耐庵在宋徽宗出場時,就把他寫成一個玩物喪志、寵幸奸佞的失道昏君。如果七十回後有故事,宋徽宗難逃筆伐。

梁山好漢作為童貫部隊之一支,在北上攻打幽州時,大概已經被分別編入各支不同的部隊了。比如楊志,依然在北方參與抗金。宋江則是隨童貫南渡到了鎮江的,這在九天玄女廟故事中就有伏筆暗示。而且,宋江江州題反詩,也是這個結局的提前預演。可以說,宋江參與了宋徽宗復辟活動。最後,在宋欽宗的嚴厲追究下,童貫、蔡攸、蔡翛先後被誅殺。僅僅只是一個招安巨寇的宋江,自然也難免屠刀。這就是九天玄女殿所預示的:宋江被青衣女使推下石橋,給“二龍戲水”殉葬了。

最終,宋江背離了“天道”,就不再是“替天行道”,而是替“天子”行道了。這樣的結果,九天玄女早就警告過:若是他日罪下酆都,吾亦不能救汝。原本有望“重登紫府”的宋江,因為“罪下酆都”做鬼,比鎮鎖在伏魔大殿地窖中還要悲慘。



綠野萍蹤01


所謂的“好漢”是作者對其的一種嚮往,正是對當時的腐化社會造成了百姓的民不聊生,專制的制度造成了百姓的敢怒不敢言的一種批判!奈何人小言微,故只能通過藝術作品進行一種宣洩。但是藝術高於生活,並不能真實的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真實形態,它也只是客觀片面的再現一些官場的醜惡,百姓的疾苦。僅此而已,其思想並沒有真正理解革命的意義。殊不知,即便好漢們造反成功,也不過是走了孫悟空又來了個猴。他們所謂的劫富濟貧,也並非都為了勞苦大眾,多數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各揣鬼胎,否則也不會讓朝廷招了安,中了圈套。

歷史在前進,文化在進步,人類正是在這些前進中不斷完善自己,改變自己。同時也在不斷的摸索,摸索一條更適合自己的制度。


一米陽光4375


首先,大家一直有個誤區,把“替天行道”的“天”字,誤解了。這個“天”字不是本意的“天下”的意思,而是宋江有私心,在宋押司心裡,忠孝兩全是一生所願,特別是“忠”乃是父親遺願,孝之根本。所以這是“天”字,乃是當今天子的“天”,所謂替天行道,就是替當今皇上行治世之道。因為身份卑微,不足以上達天聽,所以利用梁山眾好漢,增加話語權,得以展治世之能,可惜,沒有那麼大的頭別戴那麼大的帽子,結果,被當時的政府官僚像小丑一樣玩弄於股掌之間,同時也斷送了好些個梁山好漢的性命和生活。所以,毛爺爺給宋江下過定論:就是個投降派,沒有堅定的革命精神,註定成為人民的敵人。


醬油兒


僅只是梁山領導層標榜粉飾自己的一句口號而已。縱觀梁山大眾特別是一百零八個頭領,都是來自五湖四海,三教九流,一半招降的朝廷官吏不是被逼就是戰敗保命而入夥的,為求生存,攻城奪縣,打家劫舍,相當一部分響馬強盜甚至亂殺無辜的狂魔,如李逵和賣人肉包子的孫二孃之流。即或有一部分憂國憂民之人,在梁山那樣的土匪窩裡又能有多大作為。只能苟且偷生。他們殺貪官誅好強只不過是為了報私仇而已。沒有做過什麼惠民護國的好事。所謂的江湖義氣也大多是不問青紅皂白不分是非的哥們義氣,在法制社會也是不可取的。所以他們的根本出路也就只有招安,否則是沒有出路的。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明確的政治目標和遠大抱負,沒有憂國憂民改朝換代的宏大胸懷。


雲馬行天


說梁山好漢真替天行道”真的有點牽強,梁山好漢確實殺過不少貪官,豪強惡人,從這個方面,算是“替天行道”,但也有許多為達目的殺害無辜的,比如李逵摔死小衙內,為逼秦明入夥,故意殺傷百姓,斑斑劣跡不勝枚舉。綜上所述,說梁山好漢真替天行道”真是抬舉他們了。


好人劉哥2684


梁山好漢根本沒有做替天行道的事!都是打著替天行道的旗幟做著打家劫舍的事!

1,梁山坡第一殺人魔王李逵,為了逼朱仝上梁山,竟然殺死了滄州知府的小衙內!一個四歲的無辜小孩!

在攻破祝家莊的時候祝彪跑去扈家莊避難,被扈三孃的哥哥扈成抓住了,要送給宋江換回扈三娘。剛好被李逵看見了,李逵二話不說上來就把祝彪砍死,還要追砍扈成,追至扈家莊又把扈家莊一家老幼全部砍了!這種事替天行道的好漢嗎?都是變態的殺人狂!怎麼就成了替天行道的英雄了?

最後宋江喝毒酒自盡的時候也拉上了李逵!因為宋江知道李逵就是個沒頭腦的變態殺人狂一個!必須要除掉不然會生出事端!足以證明了李逵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

2,還有十字坡做無本生意賣人肉包子的母夜叉孫二孃和菜園子張青,明明就是一對殺人越貨,啖肉飲血的野鴛鴦,卻偏偏要描寫成一個忠貞感人的愛情故事!一對欺軟怕硬的野鴛鴦遇到武松這個不買賬的硬骨頭就又換了一副嘴臉哥哥哥哥的叫!這哪裡是什麼英雄好漢!活脫脫一對吃人的惡魔!



還有很多梁山好漢的‘光輝事蹟’不一一論述!總之梁山就是由一個強盜頭子宋江帶領的一群強盜土匪佔山為王!做的都是一些打家劫舍,專門破壞別人家庭逼迫別人上山落草的勾當!為了幹大這個‘強盜’事業聯合朝廷這個大強盜打壓另外一個強盜——方臘。最後宋江這個小強盜還是玩不過趙宋朝廷這個更大的強盜被玩死了!可憐可惜的是梁山中能真正稱作好漢的林沖,盧俊義,武松,魯智深等英雄豪傑被宋江這個偽君子真強盜給害死了。拿著眾英雄的鮮血染紅了自己的官服,殊不知自己到最後也無法改變自己‘強盜頭子’的宿命。一個更大的強盜怎麼能容忍你這個小強盜安寢於臥榻之側呢!


竹林論風月


梁山好漢沒有“替天行道”。從一開始就註定失敗。有文化的(比如宋江)心計太深,一心想著作官,沒文化的都是草莽,一顆仗義心,一腔熱血,最終被宋江利用,死的很冤。


9101802802148


《水滸傳》整部書中,還真沒看到梁山好漢替天行道的情節。

梁山上的確掛著“替天行道”的大旗,可他們替了誰的天?行了誰的道?

說道底這只是一群有正義感的土匪而已。梁山為何要三打祝家莊?只因為前來投靠的楊雄、石秀、時遷偷了人家的雞吃,被人家抓住。

祝家莊、扈家莊、李家莊之所以三莊聯合防盜,就是怕梁山來“砸窯”,因為梁山類似於土匪性質,而這三家都是有錢的大戶。梁山發起這樣的戰爭你能說是替天行道嗎?

再說一說梁山為啥滅了曾頭市,只是因為曾頭市搶了前來投奔的金毛犬段景柱要獻給宋江的寶馬,如此小事就大動干戈,還斷送了晃天王的性命,曾頭市這場戰爭,雙方得死多少人啊!.

梁山是替天行道了,但他們替的這個“天”,代表的是天子、是朝廷。

他們被朝廷招安後,驅遼國,徵王慶,打田虎、滅方臘,這才是宋江鼓吹的替天行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