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一人一車,探訪“長城腳下的一個奇蹟”,河北蔚縣上蘇莊古堡


凜冬一人一車,探訪“長城腳下的一個奇蹟”,河北蔚縣上蘇莊古堡

蔚縣,古稱蔚州,是“燕雲十六州”之一。那裡北接塞北、南進中原,地貌極為複雜、是南北征戰的兵戎之線。關隘險要,又是兵家屯兵和用武之地。這樣的邊關要地,塞外重鎮今日會是什麼樣呢?

年末,迎著關外凜冽的寒風,一人一車從北京出發,循著燕山與太行山餘脈,我一路向西,為重溫那遠去的古城,邊塞,和村堡的蒼涼。

蔚縣城,千年古城的繁華

車開到蔚縣古城時,已近中午。走進小城,街邊店鋪裡一首“小蘋果”唱得震耳欲聾。花花綠綠的招牌在冬日的陽光裡,跳躍著歡喜……這座城算起來已有千年,此刻鼓譟的“繁華”與昔日作為商埠重地的富饒,也算是相得益彰。吃了午飯,趕路的疲憊頓時消退,我又滿血復活了。

凜冬一人一車,探訪“長城腳下的一個奇蹟”,河北蔚縣上蘇莊古堡

蔚縣古城景仙門

在古城東南不遠,便是蔚縣著名的“八百村堡”之一——上蘇莊古堡,此行,它才是我的目的地。

上蘇莊,位於蔚縣宋家莊鎮東南山腳下,它是鎮裡最古老,也是原生態傳統民俗文化最獨特的村堡。

蒼茫的上蘇莊,堡門五百年依然質樸堅固

古堡建於明朝,距今已有近五百年。堡門高大質樸,歲月沒讓它衰敗,反而使其更加堅固。大小不一的條石從堡門一直鋪到堡內,時光漫漫,石塊邊角已被磨圓。在崎嶇不平的石路上,塞北的風吹走了塵土,唯有簇簇枯草在石縫間搖曳……時間是凝固了嗎?這一切好像已回到古代。

凜冬一人一車,探訪“長城腳下的一個奇蹟”,河北蔚縣上蘇莊古堡

上蘇莊古堡堡門

明駐軍古堡在歷史中的演變

明朝,北方遊牧民族不時南侵。蔚縣地處連接華北平原和張北高原的壺流河盆地,為加強防禦,其境內前前後後修了大量城堡。

最初修建的是駐軍官堡,大量士兵在堡內駐紮。時間久了,在沒有戰事的年份,士兵逐漸演變成以耕地為主,守備為輔的農民。當地人出於自保也學著官堡的形式,自發建起城堡。遊牧民族再來搶掠,百姓躲入堡內,求家財平安。

今天,學者們將蔚州古堡稱為“長城腳下的一個奇蹟”。那麼這些隨戰事興起的古堡,“奇蹟”到底在哪裡呢?

走入上蘇莊,我被它的蒼涼震撼了。

凜冬一人一車,探訪“長城腳下的一個奇蹟”,河北蔚縣上蘇莊古堡

主幹道

堡門內兩三個村民在陽光下正搓著手聊天。這裡冬季的寒冷是現在城市人無法想象的。或許他們就是當年的守軍後裔,世代生活已習慣了自然的嚴酷。

上蘇莊古堡的建築特色

背靠太行山,這個明代古村因為閉塞而荒涼,村民說,堡裡現在還有幾十家住戶,全是老人。據說,上蘇莊保存了明代四合院44座,清代四合院22座。在古堡中游走,古舊的窗欞、磚雕、明清木匠細膩精巧的木刻,幾乎在每個院落裡都能看到。這裡,很多房屋已荒棄,紙糊的門窗透著冷風,主人不知何時搬走了。

凜冬一人一車,探訪“長城腳下的一個奇蹟”,河北蔚縣上蘇莊古堡

曬太陽的村民

凜冬一人一車,探訪“長城腳下的一個奇蹟”,河北蔚縣上蘇莊古堡

還有生活的痕跡


凜冬一人一車,探訪“長城腳下的一個奇蹟”,河北蔚縣上蘇莊古堡

精緻木雕

蔚縣古堡最具特色之處便是“有村就有堡、有堡必有廟”。在上蘇莊的廟宇之多在整個蔚縣都遠近聞名。財神廟、福神廟、風神廟、龍王廟、觀音廟、五穀廟、奶奶廟、五道廟、三義廟、井神廟、關帝廟、三元宮、閻王殿……可見當年堡內精神生活之繁盛。

今天保存最好,也是外形最吸引人的當屬三義廟。三義廟裡供奉的是劉關張三兄弟。楹聯上寫:三人三姓三結義,一君一臣一聖人。與其它村堡在村北端習慣建真武廟,祈求平安不同,上蘇莊在村北建的是三義廟,為在祈求,劉關張三人那種同生死、共患難的俠風義骨的忠義之情。可見在古代,上蘇莊村民對“義”的尊重和信賴。

凜冬一人一車,探訪“長城腳下的一個奇蹟”,河北蔚縣上蘇莊古堡

三義廟

凜冬一人一車,探訪“長城腳下的一個奇蹟”,河北蔚縣上蘇莊古堡

三義廟

那麼這個“義”僅僅是狹義的兄弟情嗎?不是,在上蘇莊“義”還有工匠手藝人對信譽,名譽,和身為匠人對作品的“忠義”之情。

從石匾的人名雕刻,看到古人對承諾的堅守

最有力的證據就是古堡大門那塊斑駁的“上蘇莊堡”石匾。石匾嵌在堡門上,匾額左側刻著“嘉靖二十二年仲秋吉日建”,想不到是,在匾額右側刻著“官工堡長張景端”還有石匠,泥匠,木匠下面都是它們對應的人名。清晰可見,歷歷在目。

凜冬一人一車,探訪“長城腳下的一個奇蹟”,河北蔚縣上蘇莊古堡

堡門石匾

在我的旅行經驗中,看到把工匠名字刻在城門匾額上的,這是第一次。時光荏苒,工匠們早已不在,但是他們的作品和名字卻保留下來。想起古堡內,工藝水準分毫不減的磚瓦,門墩,影壁,還有精巧的雀替,它們在塞外塵風裡幾百年不倒,堅固如昨。這不僅是古人對手藝的尊重,還有千百年來儒家精神中對他人的”忠義“之情。一份守信的承諾。就像堡門石匾刻的官工堡長,各工匠名字一樣,一份工作便是一份承諾,一份信任,這是極大的信譽。

難道,這五百年前上蘇莊村民最為看重的“義”不應該是我們現代人好好學習的嗎?

今天的“上蘇莊”過去叫“底村”。因為原村本來建在西面低窪之處,後因山洪屢屢侵襲,在一地勢高處他們重新建起莊堡,取名“上蘇莊”,“上”與原來的“底”相對,取“向上走”之意,“蘇”取萬物復甦之意,希望新的莊堡給村民以平安和富足。

凜冬一人一車,探訪“長城腳下的一個奇蹟”,河北蔚縣上蘇莊古堡

這便是古人對家園的熱愛,在新起的名字裡,我們也看到了他們對幸福生活的祈願。新建的古堡地勢東高西低,大小街巷都是山石鋪成,這樣的設計,可以快速洩洪,讓流水從高向低流出村堡,也因此當地人叫它“響堂街”,取雨水滴落在石塊上叮咚作響之意。今天,如果站在高處俯瞰古堡,上蘇莊的形狀很像打擊樂器的鏞鑼模樣(用木框做架,分成若干方格,方格內掛有小銅鑼)。所以,上蘇莊堡的另一個名字也叫“鏞鑼堡”,一個個方方正正的四合院好象一隻只鏞鑼掛在框架之上。這同樣是團圓完滿,子孫綿延的象徵……

走在古堡裡,打量它的每一處細節,我都會被古人的聰明才智,講究的手藝,認真做事的態度感動。

凜冬一人一車,探訪“長城腳下的一個奇蹟”,河北蔚縣上蘇莊古堡

上蘇莊古堡到今天依舊保存完好,這當然要仰仗當年能工巧匠們過硬的手藝。在這之外,我以為更重要的是古人對“外物”的虔誠。“外物”就是自己之外的事物。他們有一份能對他人擔負責任的誠心。那是“義”的堅守。就像古堡的三義廟,“三人三姓三結義,一君一臣一聖人”就是憑藉這份忠義之情,古人可以把工藝做到最好,不為更多的獎賞,只因對方給予的信賴。

在古堡門匾上的工匠之名,在我看來,它並不只是為日後追責,也許那是莊嚴的記錄,記錄下在時間長河裡,那些把信譽,名聲,和對自我的堅持,看的無比重要的人。

凜冬一人一車,探訪“長城腳下的一個奇蹟”,河北蔚縣上蘇莊古堡

專家們說,蔚縣古堡是“長城腳下的一個奇蹟”,這“奇蹟”是什麼呢?是蔚縣古堡規模之大,古堡建築質量之高。在我眼裡,古人那份執拗的堅持,對自我的不放棄,對“義”的堅守,才是今日像“奇蹟”一般珍貴的品質。一方古堡,它沉澱的哪裡只是時間,它守住的人性之美才是今天的我們最該珍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